導語: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百年酒廠巧蛻變,親子共遊
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
六月底和好友來趟花蓮半日遊,逛完了花蓮舊鐵道街後,一路漫行來到了位於花蓮市中華路144號的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前身是臺灣省菸酒公賣局花蓮港酒工廠,是一處佔地3.3公頃,涵蓋26棟老廠房倉庫的歷史聚落,歷史可回溯到1913年,當時由宜蘭振拓株式會社向花蓮港廳花蓮港街租的1520坪土地,並成立花蓮港工場,以製造紅酒、米酒為主,幾經政權交替,至今已走過百年滄桑歲月。1944年,花蓮酒廠遭到美軍空襲,遭到了嚴重損害。國民政府接收花蓮酒廠之後,對廠房進行修復,並繼續生產酒類產品。1988年,花蓮酒廠搬遷至美侖新廠。2002年,在閒置多年之後,舊花蓮酒廠廠房,規劃為現在的花蓮文化創意園區。
文建會配合政府推動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在花蓮舊酒廠原址設立創意文化園區,定名為花蓮創意文化園區,原來不只臺北有華山與松山文創園區改建自酒廠與煙廠,在花蓮,還有這處比臺北歷史更悠遠,如今蛻變成一處複合式展演空間,內容包括展覽、演出、餐飲、特色商品、育成講座、旅遊資訊等,成了一處不僅花蓮當地市民親子休閒好去處,也是愛好藝文展演的國內外旅人可前來參訪的一處表演空間。
當天下午,我們走到了自由街與節約街口,雖然已經遠遠看到了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招牌,卻被民國路與明義街交叉口一排被竹籬笆圍繞,未對外開放,卻又隱約可窺見其內的日式老宅建築所吸引。我們順著中華路右行,一路走進了園區內,跨過了停車場與老榕樹,沿著日式建築的圍籬繼續前進,這中間已經可以窺見其間保留得十分完整的建築與房間,以及屋外的木板棧道。
一路走到了盡頭左轉,才看到了門前有著類似門牌的燈柱,上面寫著緩慢,上網搜尋才知道這些日式建築,最早是提供給來花蓮酒廠工作的日本高級職員,作為員工宿舍使用,後來臺灣光復時一事轉,曾經由國賓大飯店改裝成高級住房,讓觀光客入住,如今則是由薰衣草森林的創辦人,也是緩慢的創辦人——兩個女生慧君與庭妃所開設的民宿,從日本北海道,到臺灣金瓜石、石梯坪再到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內的日式建築群,希望能將她們在北海道慢活的氣息與步調引進來臺。
而位於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的這片百年日式宿舍,便成了其中的一環,只是目前還在申請經營許可執照,何時會對外開放的日期都尚未明確。走過了這片日式古建築後,一路往右進入園區的市集廣場,可以在牆上看到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歷史沿革簡介說明,不同時期的演變,圖文對照,讓人一目了然。整個園區分成了144廣場、綠蔭廣場、中央廣場與市集廣場,每棟建築都印有瓶蓋號碼,標示是第幾棟建築,園區內佔地夠大,放眼望去規劃完善,讓人可以悠閒自在漫行其間,我們是從市集廣場進入,這區塊有第8棟1913歇心、複合式空間與彈性展館。
接著來到了中央廣場,有美麗的水池,還有事事創藝空間,與中、大型展館。走進建於1938年原為調和澄清室的23號展館內,可以看到完整釀酒的步驟解說與所需的器具,以及當年留存的歷史文物十分有意義。展館建築中還看到了規畫成販賣咖啡、茶飲品與輕食的餐廳,可在室內或室外享用美食,一派地舒適輕鬆。再往內走來到了綠茵廣場,這區域涵蓋了生活選品概念館、大型展館、19號劇場,會議室,遊客服務中心,有很多值得一看與購買作為紀念或伴手禮的文創商品,累了也可在綠蔭廣場周邊休息。最後來到了144廣場,有盥洗室、警衛室、文創館與大型展館可參觀,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佔地甚廣,如果細細瀏覽,至少需要一整天的時間參訪,才能窺得全貌,下次有機會前來花蓮,千萬別錯過這座由百年酒廠蛻變而成的藝文與商業巧妙融合的複合式展演空間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旅遊資訊,最後在這裡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如果文章有不理解地方請在留言區留言一下,小編會為大家一一解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