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陽,有不少文創園都是由老舊廠房轉型升級而來的,它們不僅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孵化器,還是市民文化消費的打卡地,而它們背後的工業文明、傳統文化也十分多彩、耐人尋味。今天的《這裡是朝陽》我們就一起走進懋隆文化創意產業園,去聽一聽它和瓷器的故事。 懋隆,始創於19世紀初,是北京外貿知名老字號。「懋隆」兩字來自馬可·波羅名字的音譯,同時又取中國傳統商業祝詞「懋盛隆昌」之意,時尚與傳統兼備,也成了這裡的文化基因。 要說懋隆的第一大看點,那一定是懋隆藝術館了。在藝術館,您不僅能欣賞到各類瓷器,還有宮廷家具、古董珍玩、珠寶玉器、蘇繡、湘繡、琺瑯漆器等上萬件工藝精品。這些工藝品很多都出自工藝名家之手,他們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匯創新,既傳承了經典老工藝,又創造出許多新技法,使得傳統工藝瑰寶煥發出時代風採。不僅如此,館中還珍藏了齊白石、張大千等藝術巨匠的書畫作品,懋隆工藝精品也因此享有「不獨帝宮藏」的美譽。 懋隆的發展其實也離不開瓷器。在園區裡,我們看到了一個被玻璃圍擋圍住的大坑,裡面有很多的碎瓷片,這個大坑是怎麼來的,它又與懋隆有什麼關係呢?這裡我們就要給您講講懋隆的歷史了。懋隆文創園以前其實是北京外貿工藝品在三間房的一個倉庫。當時,這裡是一個廢棄的磚窯,周圍是一片雜亂的蘆葦,一大一小的兩個磚窯拆除後形成了兩個大坑,大坑還沒來得及填平,一排排庫房在它的南側就蓋了起來,逐漸形成了全國首家傳統工藝品存儲、集散、包裝、出口基地。 舊瓷、仿古瓷作為外貿出口的主要商品,曾有大量的庫存,因為庫房有限,一大批瓷器就露天碼垛存放,其中有不少破損的瓷器被扔到了不遠處積滿雨水的大坑裡。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瓷器垛倒塌,形成了大量的破損瓷器,也被就近填埋進了大坑裡,同時,在出口、包裝、發運過程中形成的破損瓷器也一同埋進了大坑。以後,在倉庫的發展中,將這兩個大坑填平、夯實,並蓋起了新的庫房,從而使這些瓷片沉睡在地下,形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三間房瓷片坑。2012年,懋隆文創園改造過程中,許多沉睡地下多年的舊瓷片被挖出,經過懋隆藝術館的精心分類整理,昔日的舊瓷片坑成為了今天的舊瓷片博物館。 2012年,借著老廠房轉型升級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東風,這間曾經的倉庫又和瓷器再續前緣,一批國內高端工藝品公司入駐園區,所生產的商品也遠銷海內外,這間展廳裡的展品就充分展示出了懋隆如今的工藝水準。 現在的懋隆,已不再僅僅是工藝品行業的中華老字號,更成為了百姓賞寶、尋寶、鑑寶的藝術寶庫和文化客廳。每年,園區都會舉辦全國國有文物藝術品交流會、收藏品公益鑑定會、各類中外文化藝術品展覽等活動。作為新一批文創園區,今年它也入選了首批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朝陽10家文化事業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在這裡老字號的輝煌得以延續。——韓蕊陽 趙興
【來源:朝陽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