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生」到底是個啥玩藝兒?‖老家許昌

2021-02-23 老家許昌

 


「貢生」到底是個啥玩藝兒?

【科舉十二關,從一段愛情說起!】系列第1篇

文‖董佔永

    「離人怕聽一聲去,離別情的相思味更加難息。君不見滿川紅葉如血洗,儘是離人眼中滴……」

    小雨淅瀝,村子裡平靜依舊。我在辦公室的床上懶懶地睡了午覺,起床用溫水擦擦臉,覺得心靜,就坐下,打開電腦,聽閻立品、張梅貞的「離人怕聽一聲去」,覺得真好,河南戲曲裡難得有詩意的、能打動我心的句子。

    唱的是《西廂記》,一個大姑娘剛認識個男朋友,夜裡約會不小心碰了一下手,就心驚肉跳。大半夜了,青春期的男孩子捨不得走,十八九的大姑娘也意亂情迷地第一次跟男孩子親了嘴兒,還睡在了一起。

    出大事兒了。

    女孩子的媽媽發現了,她差點氣死,恨不能拿菜刀砍死這個外地來的傢伙。看看梨花帶雨的閨女,她心疼如箭穿,抱著可憐的閨女放聲痛哭。

    禁果不是好吃的,後果很嚴重。

    男孩子雖是個黌門秀才,長得也算帥氣,但屬於無錢無房無車的「三無」青年。姑娘的媽媽說,你要想娶俺閨女,好,我同意,但你得到省城、京城考試去,考中了舉人,再考中了進士,俺閨女是你的,要不然,去恁娘那腳,滾蛋!


   

    科舉不是種地,流點兒汗莊稼就有收成。許多人拼了命學習,弄到七八十歲照樣考不上也正常。

    相愛的倆人蒙了。

    這一走,怕是一生難再見。

    不以結婚為目的的同居都是耍流氓。她知道,他不是流氓;他知道,她也不是流氓。倆人都睡了,是有感情的!

    男孩子默默地落淚,女孩子也是淚水漣漣。

    擁抱一下也是不能的,女孩子傷心欲絕地望著情人,一腔幽怨地為他唱「離人怕聽一聲去」。

    瘦弱的他身隻影單孤獨遠去,帶走了她破碎的痴心。

    我覺得編劇寫得好,他一定是個深情、詩意、憂傷的詩人。

    -—不說戲了,但今天的主題跟戲裡的故事有關。

    戲裡女孩子淚眼相望依依惜別的男朋友是個秀才,而這個要負責任的秀才,想把愛她的女孩子娶到手,必須在秀才的基礎上再往前走三步,成為舉人、貢士、進士。這就是中國古代的科舉。


   

    好了,書歸正傳。今天咱講的許昌市鄢陵縣這個村子,就跟秀才戀愛的時代一個叫「貢生」的科舉名詞有關。

    這個村叫「馬貢」,1988年《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載:馬貢「在縣城北3.5公裡,馬坊鄉政府駐地南2公裡處,馬貢村委會駐地,1216人,均系漢族,耕地1747畝。原以馬、黃二姓居多,名馬黃莊,明末,村人馬時明為貢生,更今名。今以黃、袁二姓居多。聚落呈長方形,面積約18萬平方米。東西主街兩條均長580米,與南北街廿字相交。居住密集,瓦房普遍。村南有崗河涯、周陳喬、馬貢三村委會聯辦學校一所及12畝魚塘。環村有林蔭道。以農為主,產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瓜類。舊有『馬貢莊的南瓜——長胎』之美稱,今種植甜瓜面積達300畝,部分農戶從事豬、雞飼養,麵粉加工、麵包與豆芽製作、汽車運輸等副業。林蔭道西去1.5公裡通鄢陵——尉氏公路。」

    從這個村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馬貢村」原名「馬黃莊」,明代末年,村裡有個叫馬時明的人成了貢生,這件事顯然引起了極大的波浪,激動的村人們把村名都改作了「馬貢」。現在村子改名得通過鄉、縣、市、省四級政府部門的逐級審查把關,三四百年前的明朝,村莊改名應該不會像現在這麼難,不過對一個村子來說,這可是天大的事情,沒有達成普遍共識,是不可能改名成功的。可見,這「貢生」二字在老百姓的心裡可是天大的份量。


   

    「貢生」到底是個啥玩藝兒?

    其實,貢生不是個官兒。

    其實,貢生也只是個學生。

    ——好,下面咱深入探討本文說話的主題。

    古代人想過上好日子,路不多,如今想來,大概三條吧!

    第一條,種地。

    這是最艱難的一條。

    其一,封建社會佔極少數的地主階層佔據了大量的耕地,普通百姓只能佔據很少土地,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民沒有土地,只能租人家的地,除去極其繁雜的稅項,能保證最其碼的溫飽生活差不多就相當於難得的「文景之治」、「康乾盛世」了,至於因病致貧、災荒年村裡餓死十個八個人的都屬於正常情況——農諺云:旱三年澇三年,不旱不澇又三年。想想,三分之二的年頭都有災,你把自己當頭驢子來拼命幹活兒也枉然。

    其二,古代農業生產資料落後,不像現在動不動就畝均超過一千斤的產量,甚至會有八連增九連增十連增的盛況出現。那時候種個地,沒有拖拉機,沒有潛水泵,沒有聯合收割機,也沒有浩大的農田水利建設工程,甚至連幾袋化肥也買不來,產量有個三二百斤就是大豐收了。產量不高,想致富奔小康,基本不可能。


   

    第二條,做生意。

    做生意不講究,開個代銷點賣個瓜子小磨油之類的,或是學個一技之長,在村裡開個美容院理髮店美食城服裝店KTV什麼的,也許能比種地強一點點兒,有能耐的個別人掙著錢兒了甚至可以娶三五個老婆過上吃飽了穿暖了可以思淫慾的小日子兒。可問題是,中國的社會體制是封建制度,人家信仰一個叫「孔子」的大高個老頭兒。這老頭兒是山東人,這個傢伙兒是神人,很厲害。

    【未完待續,歡迎欣賞「想光宗耀祖?來試試!---科舉十二關,從一段愛情說起!(系列第2篇)」】

註: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

2、文中圖片:有關馬貢村的圖片由董佔永提供,其它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3、歡迎轉發微信公眾號「老家許昌」作品,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單位或個人需使用「老家許昌」微信公眾號相關作品,使用之前請務必聯繫後臺。




---END---


---老家許昌,只採擷有溫度的鄉土味道---

無論身在何方,終歸老家許昌!

(2016年第20期,總第20期)

投稿信箱:hnxc126@126.com

 

相關焦點

  • ‖老家嘉賓
    ‖老家許昌文‖老家嘉賓「老家許昌」微信號:zgljxc 【窩心事】印刷品父母的「瞎話兒」是有限的,有時講不來,就說,猜謎吧,猜中了再講「瞎話」。我答應了。謎面:弟倆一娘,一圓一長。然後猜,猜這不是,猜那也不是。後來睡著了,謎沒猜中,「瞎話兒」也沒聽成。早上醒來,就追問到底是啥?是不是誆人的?母親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你起來去院子裡看看大榆樹。」
  • 免費茶水攤兒擺了6年!咱許昌有一位「茶攤兒奶奶」
    樹蔭下,一個橘紅色小方桌上放著兩個暖水瓶、一個涼水壺、4個茶碗和一包一次性紙杯,周圍擺有4個小馬扎,一旁的木板上用白色粉筆寫著「免費喝茶」——這是位於市區蓮城大道與學院路交叉口附近,今年70歲的段守蘭已堅守了6年的愛心茶攤兒。
  • 探索30餘年,他發明了一種「英文方塊字」,網友:寫的啥玩藝?
    不過看了徐副院長的「英文方塊字」後,有不少網友吐槽說:「這到底寫的啥玩藝?看得老子一頭霧水」、「看上去既有漢字視感,又似乎像韓文和日文,所以全世界的人看了他的書法都要懵逼,實在是前所未見的變異文字品種」、「羞辱傳統文化」等等。公開資料顯示,徐冰1955年生於重慶,祖籍浙江溫嶺。應該說,徐冰先生是一位蜚聲中外的著名當代藝術家,多次獲國際大獎。
  • 132個打火機75套刀具 男子攜帶大量「三品」乘火車竟是為了擺地攤兒
    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6月13日17時許,許昌火車站進站口,旅客樊先生被安檢人員攔下,原來他所攜帶的大紙箱內裝滿了打火機套裝和陶瓷刀具,經過清點,足足有132個打火機及補充油、75套陶瓷刀及削皮刀。
  • 攜帶132個打火機去長沙擺地攤,許昌這名男子上得了火車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杜文育 李思遠 通訊員 黃芳6月13日下午,許昌火車站進站口,旅客樊先生被安檢人員攔下。他攜帶的紙箱內裝有132個打火機及補充油、75套陶瓷刀及削皮刀,想乘火車去長沙擺地攤。隨著近期地攤經濟的復甦,樊先生便想將許昌老家積壓的小百貨帶去長沙,抽空擺擺地攤。考慮到物流發貨需要三四天,自己乘坐火車前往長沙也沒什麼行李,樊先生便隨身先帶一箱應急。他卻不知道刀具和打火機是屬於鐵路進站乘車禁止和限制攜帶的物品。經過民警和安檢人員批評教育和耐心講解,樊先生很快認識到了錯誤。
  • 在西安,我的女閨蜜被人說「散片兒」!這詞語在西安到底是啥意思
    在西安,我的女閨蜜被人罵「散片兒」!昨晚,我的女閨蜜跟我說,她在一個微信群裡因為和人抬槓,結果被人罵是「散片兒」,我問「散片兒」是什麼意思,女閨蜜發了個鄙視的表情,她讓我自己網上搜!在這裡,我想問一下大家,「散片」這個詞語在西安到底是啥意思?(美好長安)
  • 許昌有個「德星亭」,皇帝下旨修建,只為表彰兩個模範家庭
    迎客者荀淑,字季和,曾擔任郎陵侯相,東漢潁川潁陰((今許昌))人。荀淑也是人品高潔之人。他有八個兒子,同樣也繼承了父親的優秀品格,八個兒子個個才華出眾。世人稱他們為「荀氏八龍」。可見,父輩的優秀品質,對下一代的影響是深遠和巨大的。上面介紹了雙方的家庭,我們再把話說回來,講講許昌的德星亭是怎麼來的。
  • 吃在大連-嘗嘗~鐵嶺那嘎達的烤串兒到底是啥味!
    想替大伙兒嘗嘗鐵嶺那嘎達的烤串兒到底是啥味!鐵嶺小串勾魂面的位置,現在又換了,主打鐵嶺小串,感覺麼,炸串界裡的串串香???個人感覺牛肉裹面炸串才是更新街炸串家最好吃的,後來取消了)再就是大油邊,蜜汁口味的,甜甜的帶點叉燒肉的感覺,可以一試,他家豆皮一份量巨大,其實用的好像是腐竹,口感不錯,再加個拌板筋
  • 從河南「許髒」到許昌的華麗轉換
    「社區關愛大隊」幫助孤寡老人;「許昌雷鋒團」天天行善;「許昌草根愛心群」建書香許昌…「最美」已成為漢魏古都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近年來,許昌市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了多種活動,不斷提高文明的城市高度,各地仁愛事例不斷湧現。之前,許昌市擁有註冊志願者的55萬多個,志願者團隊4000多個,榮登「中國好人榜」的許昌公民50多個。
  • 【許昌故事】許昌這條有名的「小吃街」 ,你去過嗎?
    位於許昌老城偏東南的聚奎街是以傳統文化命名的街道。60多歲的李太和是土生土長的許昌人,他所著的《許昌縣老城街巷文化》一文中稱:聚奎街取「文人儒士會聚一起商討文章書畫研究金石等」之含義。該街是回族集中居住的街區。早在20世紀60年代,該街就是有名的「小吃街」,從早到晚,叫賣聲不斷,一直持續到深夜。
  • 孩子頭頂的「旋兒」是啥?三個旋兒真的打架不要命?看完你就懂了
    「一個旋兒硬,兩個旋兒楞,三個旋兒拉粑粑不揩腚……不對!是三個旋兒打架不要命!」相信很多東北的小夥伴看到這句順口溜肯定都會心一笑,小時候再熟悉不過了。我相信其他很多地區也多半會流行類似的順口溜,這裡說的「旋」也很好理解就是我們頭頂的「發旋」。
  • 魏克明擬任許昌日報社(許昌報業傳媒集團)總經理
    >中共許昌市委組織部對擬任職領導幹部公示的公告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中共許昌市委《關於加強和改進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若干意見》(許發〔2015〕17號)的有關規定,現將擬提拔重用的鄧雷等3名同志有關情況予以公示。
  • 農村總有人高價收頭髮,剪掉就給幾百塊,有啥用?看完心裡有數了
    前幾天筆者回到農村老家,晌午頭的就聽到街上有熟悉的吆喝聲「收頭髮,收長頭髮」,這是來收購女士長頭髮的小販。以前農村人不懂,這頭髮有啥用呢?去理髮店剪頭髮,不都是直接剪掉扔了,有誰會往家裡帶呢?為啥小販願意花高價買長頭髮呢?他們買了之後,到底靠啥賺錢呢?
  • 初春補啥好?吃「草」快吃「草」!
    初春補啥好?吃「草」快吃「草」!‖老家許昌文‖精英群作想吃了,隨便薅一把,學姥姥的法子,搞個酸辣湯,特別開胃。如今,芫荽已成為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味。4、歡迎轉發微信公眾號「老家許昌」作品,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單位或個人需使用「老家許昌」微信公眾號相關作品,使用之前請務必聯繫後臺。
  • 【發現許昌之美文稿篇】我「荷」許昌的約會
    (原標題:【發現許昌之美文稿篇】我「荷」許昌的約會) 夏天的蓮城許昌真美!
  • 星漢燦爛 文化許昌:《黃老師講三國》在許昌三國文化產業園開講
    中新河南網5月29日電(張培 黃杰)5月28日上午,許昌三國文化產業園區管委會邀請許昌市古蹟遺址研究會會長黃杰以「星漢燦爛文化許昌——熠熠生輝的三國古蹟遺址文化」為主題開展專題講座,園區黨工委書記楊紹偉、管委會主任張少生帶領全體幹部職工聆聽了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