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距離感的人生,是一場災難!」

2021-01-14 讀者

點擊收聽讀者電臺 本期主播×如初

文 | 之歌

人世間種種情感,貴在有尺有度。


《好的孤獨》中有這樣一段話:


「人與人,就像兩個王國,各自應當保持著寬闊、自然而舒適的疆域,甚至在疆域之間,要有一個中立地帶。」


而這中立地帶,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人世間種種情感,貴在有尺有度。


如果沒了距離感,再好的感情,都會變成一場災難。


朋友之間,不越界


曾看到過一個女孩在網上抱怨自己「遇人不淑」。


剛剛工作的時候,女孩和公司裡一位女同事成了好朋友,兩個人年紀相仿,也比較有共同話題,常常一起吃飯聊天。


她們的關係日漸親密,聊天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地涉及到自己的私生活。


女孩總覺得和同事是朋友,沒什麼不能說。但忽然有一天,她竟然在別人的嘴裡聽到了關於自己私密的事情。


原來,她告訴同事的小秘密,同事轉天就拿去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告訴了其他人。


當女孩生氣地質問同事時,同事只說:「你沒說不能告訴其他人啊,再說,如果真的不能讓人知道,你怎麼還告訴我呢?」


女孩啞口無言,只覺得自己的真心付錯了人。


後來,女孩說這件事給她上了一課,讓她知道即便是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一些距離,兩個人走得太近,並不是一件好事。



三毛說:


朋友之間,分寸不可差失。


朋友之間離得太近了,不免會相互幹擾、相互傷害。


人總有好奇心,越親近的人,總是越想知道更多,了解更多。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隱私,不想被碰觸,更不想為人知。有的時候,你以為你是在關心朋友,實則是在窺探別人的隱私。


走得太近,除了會冒犯到別人的隱私,還很容易打擾到別人。


我之前就遇到過這樣一個沒有界限感的「朋友」,大半夜總是能接到她打過來的傾訴電話。


無論是失戀了、被老闆罵了、和家人吵架了 ,只要她心裡有氣,就會給自己的「朋友」打電話吐槽一番,完全不管時間、地點、以及別人願不願意聽。


吐槽完,還要加一句:「拿你當朋友才和你說這麼多!」


但她不明白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義務接受來自朋友的負能量,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種過度的親密感。


不得不承認,人活著的確需要朋友,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渴望找到一個了解自己的知己。


但你要明白,無論是怎樣的朋友,無論是多牢固的關係,也都是兩個人,兩個獨立的個體。


梁實秋的《談友誼》裡寫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因為淡所以才能不膩,才能持久。」


就像兩個雞蛋,都帶著自己的殼,你再想跟別的雞蛋親近,也只能期望成為「一個籃子裡的雞蛋」,而不能期望成為「同一枚雞蛋」。


如果沒了距離感,挨得太近,就很容易雞飛蛋打。


保持安全距離,不隨意觸及別人的底線,其實就是對朋友最好的尊重,也是最明智的交友法則。


戀人之間,不捆綁


一段婚姻長久而美滿的秘訣是什麼?


是真愛?是信任?是忠誠?


溫格朱莉在《幸福婚姻法則》裡說過這樣一句話:


「 再恩愛的夫妻,一生中都有200次想離婚的念頭、以及50次想掐死對方的衝動。」


而越親密的關係,往往越容易有摩擦。


這個時候,如果彼此之間沒有掌握好適當的距離,再多的真愛、信任、理解都會因為這段關係的「密不透風」而瓦解。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對男女相戀了,兩人關係越來越親密,不管上班、下班、吃飯、休息,幾乎都是形影不離。


但漸漸的,一些問題開始在過度親密的日常生活產生。


男生平日裡喜歡打籃球,但每次周末朋友來叫男生打球,女生都不同意,非要他在家裡陪自己看電影。


男生還喜歡打遊戲,但每次女生一看到,就會數落他不務正業,玩物喪志。


不僅如此,男生選什麼樣的工作,交什麼樣的朋友,女生都要橫加幹涉。


而且,女生還總是喜歡查男友的手機,隨時打查勤電話,幾乎24掌控男友的動向。


女生覺得這是親密的表現,但男生卻覺得這樣的愛讓人喘不過氣。


三個月後,忍無可忍的男生向女生提出了分手。


我們常常會覺得,兩個人相愛或是結了婚,就應該變成一個不分你我的整體。


但事實上,不論關係怎樣,兩個人都是需要被尊重的獨立個體。


你有你的愛好,他有他的朋友,離得太近,幹涉過多,只會讓雙方的生活都受到破壞,時間一長,就算當初再相愛,感情也無法穩固。


一段愛情最好的樣子,莫過於相互尊重,彼此成就。


而劉嘉玲和梁朝偉的婚姻就是最好的典範。


劉嘉玲喜歡熱鬧,喜歡社交,會請很多朋友來家裡玩。


梁朝偉不愛參與,但也會稱讚:「她很熱鬧我不會,她的熱鬧好有趣我好喜歡。」


梁朝偉喜歡安靜,喜歡在家宅著,喜歡一個人不開心了跑去廣場餵鴿子。


而劉嘉玲也選擇尊重梁朝偉的喜好,梁朝偉不愛管的生活瑣事她都默默擔起。



就像劉嘉玲說過的那句:「婚姻裡最完美的控制就是不控制。」


我不去幹涉你的生活,你也尊重我的愛好,生活也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微妙的距離,才能在彼此之間建立一個舒適區。


親人之間,肯放手


今年,有這樣一條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


一名叫做王猛的北大高材生,留學美國後12年沒有回過家,還拉黑了父母6年。



很多人覺得疑惑:一個從小品學兼優的好孩子,怎麼會和父母翻臉呢?


後來,王猛用一封長達15000字的決裂信,控訴了父母的各種行為。


原來,從小到大,母親一直把他關在家裡,按照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就連衣服都是按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的,沒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選擇。


本以為外出求學就可以脫離父母的控制,結果父母依然找人到處打聽王猛的事情。甚至到了美國,還逼著王猛和親戚家的孩子搞好關係,每日匯報行蹤。


父母一系列以愛為名的行為,在王猛看來,都是一種近乎瘋狂的控制。


心理學大師海靈格曾說過:「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


也許會有很多父母總覺得,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是自己的所有物,他們總是希望孩子活成自己理想的樣子。


但他們往往忽略了,孩子終將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脫離了邊界感的愛,會剝奪孩子選擇的權利。


記得《奇葩說》有一期的辯論話題是這樣的:如果可以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的人生,你會按下這個按鈕嗎?


結果,絕大多數的人都選擇了「不按」,因為他們明白,對於一個生命來說,所謂的完美不是「設定」,而是充分擁有最多的選擇權!



所以,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真正的愛,不是緊密的控制,而是放手。


後退一步,保持距離,給孩子以獨立的人格和力量,和選擇的權利!



主持人塗磊曾在《愛情保衛戰》中說:

 

距離真的是可以產生美的,不光情侶之間是這樣,人與人之間都是如此。


太近傷害彼此,太遠疏遠彼此,太近產生防備,太遠產生冷漠,不遠不近,不冷不熱,處世之道也。


人與人,最舒服的狀態,就是保持距離。這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尊重。


朋友之間保持距離感,會讓一段友誼雋永且長久;


愛人之間保持距離感,會讓一段感情穩固且成熟;


親人之間保持距離感,會讓一個家庭的氛圍和睦且自由。


給自己留一點緩和的餘地,給別人留一些隱私的空間,這也許就是人和人之間,最美的距離!


主播:如初,資深情感主播,喜文善琴,微信號:如初(ID:youruchujian18)公眾號:一聲遇見。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讀者人物微信公眾號

看熱門人物故事/名人傳記/畫報特刊


相關焦點

  • 沒有距離感的友情,是一場災難
    在現實生活中,愛情、友情和親情都需要距離感,如果沒有它,這將是一場災難。今天咱們不談其他,主談沒有距離感的友情是如何引起一場災難的?人的友情也是這樣,必須要有距離感,彼此離得太近,就特別容易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撕破臉,鬧的老死不相往來。離得太遠,彼此又容易變得生疏。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在給朋友留一些私人空間的時候,彼此關係真的會越來越好,或許果然有距離感的友情,才會地久天長。
  • 沒有距離感的人,終是一場災難
    如果沒了距離感,再好的感情,終是一場災難。我默然不語,因為一段友誼輸在沒有距離感之上確實很可惜,但也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心裡保持一個界限的。《歡樂頌》裡有個場景我至今印象深刻,關關和安迪在邱瑩瑩被打之後的一段對話,關關問安迪,他們現在可怎麼辦啊?
  • 人生感悟:人與人走太近,是一場災難
    說白了就是任何人和事都具有雙面性,不可能徹底的好也不會純粹的壞,至於如何感受怎麼判斷就要看彼此之間的交集經歷和距離感。 人到中年當明白不要和任何人走太近,失了邊界感的關係很容易就會變成一場災難。
  • 太過情緒化的人生,是一場災難!
    若一個人的內心沒有絲毫情緒起伏,那他與行屍走肉又有何異?其實,真正的強者不是戒掉了情緒,而是能夠完美地消化情緒。如果你能做到這點,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無法掌握。」人生在世,誰能控制情緒,誰就贏得了人生!
  • 把握不好距離感,就是一場大型社交災難!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與孩子的距離太近,不給對方留足夠的空間,也會讓彼此之間產生裂隙。黃曉明在參加綜藝節目時就曾吐槽,自己都四十多了,卻被媽媽管得很緊。不論哪種關係,缺少了合適的「距離」,都是一種只顧自己,不顧別人感受的表現。而且,保持好心理上的距離,還和物理意義上的距離息息相關。
  • 一場災難,清醒你我:人生只有一次,生命只有一回,好好珍惜吧!
    一場災難,清醒你我:人生只有一次,生命只有一回,好好珍惜吧! 聲明本文轉自草莓 一場災難,清醒你我, 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 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幸福。
  • 用力過猛的人生,是一場災難
    人生亦是如此。萬事皆有度,過猶不及,必將背道而馳。用力過猛地人生,是一場災難。01.健身,誤在過度2020年的關鍵詞,除了疫情,病毒,難熬,溫暖……一定還有「健身」二字。僅有不到兩百米的距離,換做很多人,一定覺得不甘心,拼死也要一搏。而羅麗莉,懂得及時止步,把握了自己生命的限度,因此她活了下來。唯有保住生命,一切才有可能。才能為自己積蓄力量,迎接新的挑戰。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呢?
  • 白巖松:功利心太重的人生,註定會是一場災難
    白巖松曾經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一位學生,因為沒有考上清華大學的研究生而感到人生一片灰暗,他認為那名學生的格局有些小,因為無論學業或是事業,都只不過是人生的一種經歷,而功利心太重的人生,註定是一場災難關於過度的功利主義,他更是痛心疾首:"這個社會最大的危機是:底線正不斷地被突破,只要於己有利,別人,便只是一個可供踩踏的梯子
  • 《以家人之名》:沒有邊界感的愛,愛與不愛,都是一場災難
    當愛與不愛都成了一種災難,我們該何去何從?1羅曼羅蘭說: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暗。《以家人之名》裡,子秋自小被母親遺棄;凌霄因意外被母親丟下。他們同是「母愛的缺失者」。因為那一份缺失,子秋心裡永遠都有「被拋棄的陰影」,所以被迫懂事、含淚成長。他比所有其他的孩子都早熟。
  • 好的關係,都有距離感
    安迪說:不管,很多的幹涉都是打著愛和關心的名號,他們是成年人,一定要讓他們懂得,要對自己的人生選擇承擔後果。 在整部劇中,安迪有很多這樣的表現,再親密的關係,也非常注意距離感。記得有人說過:跟誰走得太近了,都會是一場災難,你非但回不到從前,還會顛覆了從前。要想得到一個人,你就去走近他;要想失去一個人,你就去無限度地走近他。真的是這樣。好,好在距離上;壞,也壞在距離上。
  • 心太軟,是一場災難
    誠然如此,就像《陸犯焉識》裡寫的:「心太軟的人快樂是不容易的,別人傷害她或她傷害別人,都會在心裡病一場。」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工作和生活中那個心軟的人,總是處處妥協,事事退讓。老話常說:人生有三忌,一忌單打獨鬥,二忌心不設防,三忌不懂拒絕。可心軟的人,卻偏偏連拒絕別人都覺得愧疚不已。他們總是處處為別人考量,即使心裡一萬個不情願,最後也會說服自己同意。
  • 「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其實就是彼此尊重。關係再好的兩個人,若是相處起來沒有了邊界,也會變成一場災難。朋友如此,親人如此,愛人更是如此。-01-和朋友之間保持一杯水的距離不知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小常識: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距離太陽大概1.5億公裡。
  • 關於災難過後必是福的名言
    沒有不可治癒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4. 錢離開人,廢紙一張;人離開錢,廢物一個。不說累,因為沒有成就;不偷懶,因為牛逼的人都還在努力。因此可以放棄選擇,不能選擇放棄。 5. 我們不要災難,但我們要感謝災難。 6.
  • 人和人最好的關係是熟不逾矩,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就像蔡康永說的:「過於熱情不是一個人維持良好關係的方法,與人相處最好『冷淡一點』,與外界保持一定的距離感。」有距離,才會有尊重;有尊重,才會讓關係持久。人和人最好的關係是熟不逾矩,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 你以為經歷的磨難,實際上是幫你躲過了另一場更大的災難
    2、一個人的裝扮是會在很大程度上給自己的底氣與自信加分的,穿著打扮自然的會給自己帶來心理上的美感與強勢感。3、人在知道自己生命終點的時候,是有足夠的勇氣去做一切從來不敢做的事的。包括見義勇為,犧牲生命,因為此時的自己心態早已視死如歸,知道自己將會很快死去,又何必在意這幾天一月的時間呢。
  • 安慰災難的勵志句子
    一場災難,讓我們有了太多的感悟。願一切安好!願一切平安! 2. 聞風而動腳步匆匆,疫情就是無聲的命令。 3.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共抗疫,希望早日戰勝病毒! 4. 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疫情防控沒有局外人。 5.
  • 皮膚粗糙的妹紙化濃妝真是一場災難
    皮膚粗糙的妹紙化濃妝真是一場災難 2020-12-03 00:00
  • 一場疫情最深感悟:人生無常,願你無憾!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所有人的計劃,對於在疫情過程中,災難面前,生命脆弱無比,一次意外,便是天人永隔。很多事都是在危難時,才恍然間明白。對於往後的人生也有更深的感悟:加強身體鍛鍊,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無論是疫情,還是工作生活,拼的都是好身體,有了身體就有了一切。
  • 禪悅 人生是一場獨自的修行
    她是美麗的女子,家境殷實、父母寵愛,公主一般長大,順利工作、結婚,沒有想到厄運埋伏在「生子」這一環節給予她重擊。  丈夫承受不了高昂的醫療費用,離家出走。  「你找過他嗎?」主持人問她。  她決然地搖頭:「沒有,不過我不怪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 距離,距離感
    常識認為,距離產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