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剃刀奧卡姆:解放軍單兵裝備真那麼糟?

2021-01-09 爪遊控

12月4日,某媒體推出了署名黃尚與陳之琰的文章《解放軍單兵裝備有多貴?》(後簡稱「《裝備》一文」),文中透出指責我軍單兵裝備低劣之意。

誠然,我軍單兵裝備確實問題多多,這一點早已被我軍官兵和諸軍迷們瘋狂吐槽,但正所謂批要批到點子上,《裝備》一文的作者看似為民請命,卻字裡行間透出對我軍裝備的完全無知,從而使這篇本可以為兵請命的文章失去意義。

一、張冠李戴的題圖

《裝備》一文首先貼出了一張我軍單兵的照片作為題圖,並給予了標註,然而,正所謂畫蛇添足。從圖的左下腳開始,我們來看看這些標註:

第一個標註:急救包——開始就錯,急救包放在那個地方,摸爬滾打時全壓在身下和地面接觸,不怕弄髒麼?事實上那個包是指北針袋。

第二個標註:水壺——作者連裝具「左生活右戰鬥」的基本攜行原則都不知道,居然認為水壺會掛在右邊。事實上這是防毒面具袋。

第三個標註:背囊——因為看不清,姑且算對吧。

第四個標註:迷彩戰術背心——也可以算對,具體說來,這恰恰是被作者指責沒有裝備給官兵的06式特種兵防彈衣,上面有MOLLE(Modular Lightweight Load-carrying Equipment:模塊化輕量負載裝備)系統,可以加掛各種附件,價格當然也就不可能才280了。

第五個標註:頭盔——正確,這都能標錯作者可以……了。

第六個標註:防毒面具——正確,原因同上。

第七個標註:95式步槍——正確,原因同上。

第八個標註:迷彩手套——正確,原因同上。

第九個標註:編織腰帶——顯然作者只知道我軍列裝了編織腰帶,所以見到腰帶就認為是編織腰帶。這是06式防彈衣或者06式戰鬥攜行具自帶的腰帶,雖然也是編織的,但並不額外算錢,跟平時所說的「編織腰帶」根本不是一回事。

第十個標註:挎包——估計作者是實在找不到可以叫挎包的東西,所以就認為這個是挎包了。06式攜行系統已經廢除了傳統的挎包(無論是早期的軍綠色那種還是後來黑色的作為公文包下發、卻被各部隊當作軍綠挎包的替代品,在訓練和演習場上怎麼看怎麼難受的那個)概念,代之以雙肩突擊包。當背著背囊(正式名稱叫06式生活攜行具)時,突擊包則通過卡扣結合在背囊上。圖中顯示的實際上是作者的第二個標註——水壺。

第十一個標註:單兵食品一份——既然是水壺,裡面自然不可能有單兵食品了。

第十二個標註:雨衣——其實應該叫雨披,同時還是07式單兵帳篷的帳篷面,雨衣是有袖子的。

第十三個標註:林地迷彩服——正確,能說出「林地」二字是全文中作者唯一表現出專業的地方。

第十四個標註:作戰靴——正確,原因同八。

可以看到,在一共14個標註中,3、5、6、7、8、13、14共7個屬於一眼可見,稍有常識的人都認識的裝備沒有標錯,其他7個稍微需要點知識的裝備,有2個標的不準確,5個完全標錯。

除了張冠李戴的標註,題圖中士兵的姿式也讓人看著格外的怪異——95式步槍因為彈夾在握把之後,所以操槍時左手通常是託握下託木的,可圖中的士兵這個託握下護木的動作卻看著很彆扭。後來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找到了這樣一張照片……

似乎有點眼熟哦,於是對比一下——

文章的作者連手持95步槍的士兵照片都懶得找,硬是把士兵手中的03式P成了95式有木有呀?!又生生給人家P出個叫雨衣的玩意兒來有木有呀?!還給P了個帽徽有木有呀?!就這樣的水平,居然來吐槽我軍的裝備?!

題圖尚且如此不專業,正文內容就更不用說了。

二、漏洞百出的《鋼的盔》

《裝備》一文第一節《鋼的盔》首先對我軍著名的02式防彈頭盔大加讚揚,緊接著筆鋒一轉:頭盔雖好,可是不能接各種設備,「就是一頂頭盔」;「即便早在20年前就已經研製成功,到今天,QGF 02仍然是屬於少數人的裝備」;「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軍方重視人員的『政治正確』,而頭盔被認為是『弱者裝備』,沒有出現在中國戰士的軍備清單之中」……

一頂小小的頭盔,折射出中共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至今對官兵生命的漠視,實可謂無言的控訴。然而,情況真的如作者所言麼?

首先,文章作者連我軍新型頭盔的型號發展都沒有搞清楚——QGF 02式頭盔當然不可能讓大多數官兵戴上,因為很快我軍就改進了其生產工藝,量產了QGF 03式頭盔作為我軍的制式裝備批量下發,QGF 02式頭盔很快就被取代,怎麼可能居然於「兩年前」的2012年又列裝了王富健所在的連隊呢?

配發較早的QGF 02式頭盔

我軍現在普遍列裝的QGF 03式頭盔

其次,我軍很長一段歷史時期為什麼沒有大量裝備頭盔?按照作者的解釋——頭盔被認為是「弱者的裝備」,也就是說中共為了強調精神因素,故意不給官兵裝備頭盔。事實真的如此麼?如果翻閱70年代以前我軍的歷史照片,會發現很多官兵戴頭盔的場面,包括開國大典的閱兵方隊中就有整方隊戴頭盔的士兵。我軍從來沒有輕視過頭盔對官兵的保護作用,只不過是因為財力所限加上製作水平的制約才影響了為部隊大批量裝備頭盔的進程。即使如此,我軍仍然利用繳獲的頭盔最大限度地裝備了部隊,甚至在解放戰爭的歷史照片中就能看到很多戴著頭盔的我軍官兵的身影。

開國大典閱兵式上,我軍已經正式配戴了鋼盔

由圖中說明可知,50年代初期我軍已開始大量配發鋼盔

漆有軍徽的德式M35鋼盔,我軍利用繳獲的鋼盔裝備部隊的見證

相關焦點

  • 霸氣十足不再土:疑似解放軍下一代單兵裝備曝光
    近日,國防部網站發布的圖片曝光了疑似解放軍下一代單兵作戰套裝,從圖中可以看出,新作戰服迷彩樣式類似於美國陸軍新款OCP迷彩作戰服,顏值直線上升,比解放軍現役的07式作戰服更為大氣。當然顏值並不是首要,從上圖中可以看到,戰術背心右肩上疑似有水管,說明下一代作戰套裝很可能會配備類似於美軍的駝峰水袋(DCU),其全稱為「單兵飲水攜行系統」,駝峰水袋由不透氣的柔性材料製成,攜帶時背在背上,水袋上配有軟管,飲用時含住軟管即可,比軍用水壺更為適用,如此一來,說明我軍在裝備設計上開始更多的借鑑外軍成熟理念,更注重人性化設計。
  • 洪希伯:我來算筆帳,單兵裝備值幾個iPhone6
    某知名周報與《解放軍報》幹起來了! 事情起於12月4日。當天,該周報刊登了一則深度報導(以下簡稱報導),稱據該報記者估算,解放軍一身作戰行頭=兩部iPhone6,並表示這樣的裝備太過「簡陋」。在網上一片抱怨軍費增長的聲浪中,顯得頗為獨特。微博網友@科普剃刀奧卡姆則發布言辭犀利的駁文予以回應,較全面地指出了報導中的問題。(觀察者網經作者同意後,曾改編轉載)。
  • 從「五花大綁」到軍用級「微信群」,解放軍單兵裝備都經歷了什麼
    那麼,這個黃色臉盆有什麼作用呢,他們的背囊裡到底裝了什麼物資,從「五花大綁」到軍用級「微信群」,解放軍的單兵裝備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們先來看「打背包」,這是解放軍的老傳統,行軍拉練時,為了能在露宿時不被低溫困擾,就需要帶上大衣和被子。物資匱乏的年代,解放軍不可能裝備戶外背包,也不可能裝備輕便、體積小的羽絨睡袋,怎麼把這些物資都帶上,就成了一門學問。
  • 單兵外骨骼讓解放軍戰力倍增,印軍卻連防寒服都湊不齊
    就在日前,解放軍西藏邊防部隊,公開了單兵外骨骼裝備,使得單兵做戰力得到大大提升,單兵外骨骼究竟能給士兵帶來什麼?它能在未來戰場上發揮怎樣的作用?與此同時,為何對面的印度軍隊,如今連防寒服都湊不齊。在很多科幻動畫和遊戲作品中,各種高大威猛的機甲類武器都頗為搶眼,不過正要到三次元裡打造這種人形武器,人類現有的材料,動力武器等方面,都還遠未達到這種程度,不過換一種思維,把起點降低一些,現有的機械化輔助裝備,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地步,並開始投入應用,現在已經有很多機械化輔助作戰的裝備已經列裝,許多相關技術以發展相當成熟,並陸續投入應用,即單兵外骨骼。
  • 方便麵那麼香,為什麼解放軍不用來做軍用口糧?好吃卻沒營養
    有網友說:我堂堂解放軍,還差這一口方便麵嗎?近年來,解放軍夥食保障大幅提高,無論品種搭配還是在色香味上都令人讚不絕口,真的不差這口方便麵!特別是除了工作加班餐外,抗災救災、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時吃的最多、最方便的食品也是方便麵,累了餓了,吃起來那是一個香。但是香歸香,在眾多解放軍單兵作戰乾糧中唯獨沒有方便麵的目錄,也就是說它始終上不了戰場,一直是備用餐食。
  • 中國邊防部隊裝備單兵外骨骼!美國:我當年吹的那些牛,你怎麼當真了?
    最近我軍又給戰士們裝備了一個充滿科幻感的東西。 12月9日,軍事報導稱,在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我軍邊防士兵裝備了全新的——單兵外骨骼。
  • 單兵動力外骨骼裝備:從科幻走向實戰
    未來戰場上,穿戴單兵動力外骨骼裝備的士兵如同「超級戰士」一樣,擁有非凡的作戰能力。單兵運動更加靈活外骨骼裝備包括力傳感器、感知判斷裝置、控制裝置、傳動執行裝置和驅動裝置,能夠幫助單兵在高負荷狀態下行走、上下坡或匍匐前進。2000年美軍啟動 「增強人體機能外骨骼」計劃,並在持續研發中逐漸突破關鍵性技術。
  • 二戰中,哪個國家的單兵作戰能力最強?德國,日本,還是美國?
    不過打探敵情和狙殺敵人都是單兵作戰。可以說誰的兵力是最強的,誰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那麼二戰期間,到底哪個國家的單兵作戰能力是最強的呢?目前我國解放軍的作戰能力之強,在世界範圍內是有目共睹的,這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與其他國家的軍人作比較是常有的事。
  • 解放軍裝備新型穿牆雷達
    近日我陸軍巷戰特戰分隊展示了許多平時難得一見的高科技裝備,除了無人機和拐彎槍等大家都已熟悉的老面孔之外,居然還有一款頗讓人感到新鮮的特種裝備:穿牆雷達!
  • 解放軍一次買了140萬件防彈衣,這釋放了什麼信號?
    ,並對解放軍上一代單兵裝備頗有「恨鐵不成鋼」之感的軍迷朋友已經發現,以此次防彈插板招標為代表的一系列新一代單兵裝備招標公告的信息隱含了非常重要的內容——以新一代單兵防護裝備的發展為契機,解放軍對單兵防護的觀念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 解放軍裝備新式睡袋!打起背包就出發將成歷史
    我軍17單兵睡袋保暖性和輕薄型近日,據媒體報導,我軍正式換發17單兵睡袋,單兵裝具也開始井噴式的大量換裝。之前常為廣大軍迷網友們詬病的行軍作戰必備裝具——老式三橫壓兩豎的背包即將被淘汰,而「打起背包就出發」也將成為歷史。
  • 單兵骨骼開始裝備,負重20公裡,高原山區輕鬆行走!
    單兵骨骼開始裝備,負重20公裡,高原山區輕鬆行走! 在電影《明日邊緣》中,比爾-凱奇少校為了對抗入侵地球的外星生物,穿著比自己重幾十倍的重型機甲。這種機甲在電影中的作用就是無限放大人體功能,實現人體以前無法承受的重量,無法負重,無法達到的奔跑速度等。
  • 國產單兵骨骼裝備!負重20公斤也能在山區輕鬆行走!
    電影中這種機甲的作用是無限放大人體機能,實現人體以前無法承受的重量、無法攜帶的重物和無法達到的奔跑速度等,雖然以目前人類的工業技術無法製造出這樣的機甲,但一些簡單的機甲類裝備卻完全可以製造出來,如單兵骨骼。
  • 二戰德軍單兵裝備,其精細嚴謹的程度讓人佩服
    我們通過對普通德國士兵的一些制服、單兵裝備、個人生活用品等各個方面的介紹,為大家展現曾經橫行歐陸的納粹德國士兵的戰鬥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裝備包括了德國士兵的槍枝彈藥、鋼盔軍帽、刺刀彈盒、軍靴衣襪、水壺飯盒、背囊挎包等等。戰爭對單兵裝備產生了巨大影響,另一方面也讓我們不得不感慨德國人的精細。
  • 承擔70周年閱兵靴的萬裡馬去年營收6個億,年內開搞單兵防護裝備
    在團購定製品方面,萬裡馬目前單兵裝備主要以解軍及武警被裝產品為主。未來公司將通過智能製造和信息化升級建設,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同時結合國家強兵、精兵路線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有利時機,研發單兵裝備特種防護被裝產品進一步拓展業務產品線,為特定團購客戶定向研發軍警被裝換裝產品及特種作戰防護類產品,從而提升公司產品的科技含量,鞏固團購渠道優勢,增強公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 又一神器添置前線部隊,單兵外骨骼科技感十足,印度:他們作弊!
    據觀察者網報導,我軍又一神器添置前線部隊,不僅能爬高山、背重物,還能提升士兵的生存和防護能力,它就是在國內外科幻題材中經久不衰的單兵外骨骼。這些單兵外骨骼裝甲科技感十足,而且由於是純機械式助力,因此穿脫方便,適應性強。對此,山那邊經歷著天寒地凍的印度士兵顯然就很「酸」了,大呼他們作弊!
  • 解放軍重火器實打實爆,一老裝備逞威,讓敵人沒有戰鬥下去的想法
    考核中,解放軍戰士使用62毫米雙管防化單兵火箭筒準備對目標實施打擊。它由上下雙筒結構,瞄準鏡和兩腳架等部分組成。62毫米雙管防化單兵火箭筒能發射燃燒和發煙彈等,主要作用於攻擊,燒毀和迷盲隱蔽在碉堡、洞穴及建築物內的人員,讓敵人沒有戰鬥下去的想法。
  • 二戰美、俄、德、日四國的單兵裝備比較,德國性價比高,美國最壕
    單兵裝備就是一個士兵所攜帶的戰爭裝備,裝備的先進程度具體看士兵所屬國家的實力而定。可以這樣說,單兵裝備不僅可以反映一個士兵戰鬥力的強弱,也是背後國家國力強盛的一種具體表現。 在士兵的單兵裝備方面,當屬美國和德國最為豪華,他們各有所長,基本可以並列,而蘇軍次之,日軍墊底。
  • 現代戰爭單兵彈藥攜帶量有多少?
    「彈藥基數」這個詞如果說得比較專業一些,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的解釋,單兵的「彈藥基數」指彈藥儲備、配備、消耗和補充所使用的基本計算單位,分為單件武器裝備彈藥基數和作戰單位彈藥基數。那麼,目前各主要軍事強國的單兵彈藥攜行真的能達到這麼多嗎?實戰中影響攜行數的關鍵性因素又有哪些?我們下面就來一一分析下。
  • 高原地區零下40度,解放軍如何保暖?這款雙體抗寒神器很智能
    高原地區氣候寒冷,最冷時可達零下50℃,經常會出現大風、大雪、冰雹等惡劣氣候,但是無論是多麼惡劣的天氣,戍守邊關保衛祖國的解放軍邊防戰士們都需要執行戶外任務,那麼在這種極其嚴苛的環境下,解放軍戰士們如何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