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進口品牌加速線上化,不少外貿企業轉投跨境電商

2020-12-10 新浪財經

來源:鈦媒體APP

2020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斷了人的跨境流動,卻加速了進口消費的線上化。與此同時,在全球線下零售受到劇烈衝擊之時,出口跨境電商也釋放出了「逆勢翻盤」的信號。

據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1873.9億元,同比增長52.8%。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名單不斷擴大,包括遼寧、湖南、福建在內,各地不斷發布跟進措施,使更多目光投向這一領域。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在國外新型市場崛起,國內政策加持以及電商平臺的自我建設下,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向好發展。

進口品牌加速線上化

「我們剛剛與Coach達成了合作。」進口跨境電商供應鏈企業客鄰尚品CEO崔淼介紹說,10月初,由客鄰尚品負責運營的Coach海外旗艦店正式入駐天貓國際。

客鄰尚品是較早涉足跨境電商領域的一家企業,2007年還在美國讀MBA的崔淼發現,一些國際品牌開始顯露入華的趨勢,恰逢中國B2C電商平臺欣欣向榮之時,「客鄰尚品」就這樣誕生了。

經過10多年的發展,客鄰尚品已形成了集電商平臺運營、市場營銷推廣、跨境倉儲物流的全鏈條體系,既為品牌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也為包括天貓、京東、唯品會在內的電商平臺提供供應鏈服務。同時,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店鋪」仍在公司業務中佔據半壁江山。

疫情之下,客鄰尚品在今年上半年仍取得了超30%的增長,「更重要的是,我們與品牌的合作更為密切和深入。」

崔淼表示,與國內成熟的電商市場不同,海外電商的滲透率較低,長久以來,國際品牌都更看重實體市場,認為電商並非有價值的渠道,直到近兩年,才有品牌陸續經營起線上。而疫情的暴發,極大地推動了品牌線上化的步伐。

加之消費恢復較早且體量龐大,中國市場自然成為海外眾品牌的必爭之地。

今年1月,LVMH集團旗下潮奢品牌KENZO正式入駐天貓;3月,義大利潮牌MSGM京東自營官方授權旗艦店開幕;4月,日本最大的家居連鎖品牌NITORI首個線上直營官方旗艦店也在京東正式開啟;6月,Dior宣布入駐天貓;9月,日本小田急百貨商店正式推出面向中國消費者的跨境電商服務……

「突如其來的『黑天鵝』將各品牌方打得措手不及,以往銷售可觀的市場出現了嚴重的滯銷,藉助跨境電商渠道,它們能夠將相應庫存及時調動到有需求的中國市場。」在崔淼看來,跨境電商最大的價值就是解決「全球庫存一體化」的問題。

崔淼認為,無論有沒有疫情危機,調度能力都是跨境電商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使貨品更加有效地流通,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未來我們最主要的挑戰是與品牌方和平臺方達成下一級合作,把全球庫存聯動在一起進行銷售。」崔淼說。

不少外貿企業轉投跨境電商

另一方面,隨著疫情在海外全面爆發,中國傳統外貿企業受到物流不暢、需求下降等影響,很多訂單都被取消了,而海外用戶的消費習慣正向線上遷移,所以不少外貿企業開始轉型做跨境電商。

「我們目前並行服務的品牌客戶數量是去年的兩倍。」至真科技跨境電商總負責人李家暉介紹。

至真科技於2015年依託網際網路出海流量變現業務成立,到2018年產品累計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億用戶,目前,至真科技旗下跨境電商服務平臺Algobuy提供行業洞察、智能選品、投放監測、數據運營等一站式數位化業務成長解決方案,幫助更多優秀的中國企業輕鬆出海。

今年9月,至真科技推出了Algobuy TRENDS智能選品工具服務,不到兩個月時間,已經覆蓋了3000多個客戶,輻射消費電子、美容美妝、服飾箱包等20多個品類。

疫情之下,通過訴諸跨境電商,國內外貿企業不但沒有減少銷售額,還實現了一定的增長。以至真服務的某服裝客戶為例,今年第二季度,其業績提升了近三倍,跑贏了大盤水平(亞馬遜同期增長幅度為97%),現規模已經達到20億人民幣。

當下,中國跨境賣家正在全球市場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據跨境電商服務平臺雨果網,亞馬遜上大部分跨境交易量來自中國,在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國,中國的份額甚至超過了國內賣家。

此外,Marketplace Pulse的調查數據顯示,Wish的中國賣家佔比達到94%,美國賣家佔比僅4%,其餘賣家分布在全球各地,2020年的賣家分布可能有所變化,但是中國賣家依舊佔絕大部分。

日前,2021年亞馬遜全球開店入駐通道已正式開啟,亞馬遜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14個海外站點向賣家開放帳號註冊。Wayfair、Mercado Libre等也正在中國大力招募商家。中國跨境行業正迎來一波註冊潮。

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負責人Cindy Tai(戴竫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過去幾年,中國的出口跨境電商行業不斷發展,逐漸從野蠻生長走向精耕細作。未來,隨著數位化轉型的推進,跨境電商將進一步發展,並逐步從外貿出口的「新業態」成長為「新常態」。

有賴於做好數位化運營

「跨境電商本來就是個風口。」崔淼和李家暉不謀而合。今年以來,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在國外新型市場崛起,國內政策加持以及電商平臺的自我建設下,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向好發展。

李家暉進一步指出,隨著跨境電商發展加速,這個賽道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無論是品牌出海還是進口消費,想要脫穎而出,須進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這有賴於做好數位化運營。

「要做市場分析、競店對標,要做精準的選品、高效的廣告,後續還要注意效果監測。」李家暉強調,其中的難點不在於某個環節,而是把整個鏈條打通,讓整個數據化的體系協同運作。

崔淼同樣看重數位化。他表示,「我們最核心的就是靠數據分析和採納決策,去引導什麼東西能賣,什麼東西賣得好,什麼東西應該展現給什麼樣的客戶。」此外,隨著直播帶貨的崛起,客鄰尚品今年也幫助很多品牌與李佳琦、薇婭等頭部主播達成了相關合作。

對於如何把握「後疫情」下的發展機會,Cindy Tai建議,中國賣家需要更加關注產品創新與差異化、重視品牌打造;中國傳統企業必須堅定拓展新渠道的決心、加速轉型。

(本文首發鈦媒體 APP,作者 | 劉萌萌)

相關焦點

  • 外貿企業擁抱內需 電商平臺加速助力
    來源:時代周報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經歷著市場寒冬的外貿企業們紛紛牽手電商平臺,通過「出口轉內銷」的機會窗口尋求自救和發展。4月26日,外貿大市廣東東莞與拼多多達成戰略合作,推動東莞外向產能加速拓展內需市場成為其中一項重要目標。
  • 進口跨境電商分析(上)
    此外,那些一直覬覦電商的物流企業、支付企業也蠢蠢欲動,欲通過進口跨境,實現自己的「電商夢」。 (1)國內電商企業布局進口跨境電商 進口跨境電商,無非就是把國外產品通過電子商務的形式銷售給中國的消費者。在這個鏈條上,國內的電商企業具有天然優勢:擁有龐大的終端消費人群。
  • 跨境電商打破外貿增長「天花板」
    疫情之下,今年全球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有望達到12.7萬億元,而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整體規模就已超過1萬億元,52.8%的高速增長成為中國跨境電商逆勢增長的新註腳,為外貿進出口回穩作出突出貢獻。預計今後跨境電商仍將維持高速增長,成為中國穩外貿的重要力量。
  • 行雲跨境周訊:武漢「解封」當月跨境電商進口增長62.9%
    促進外貿基本穩定。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提升國際貨運能力。推進新一輪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籌辦好第三屆進博會,積極擴大進口,發展更高水平面向世界的大市場。積極利用外資。大幅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出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 跨境電商的後疫情突圍-虎嗅網
    加速了消費者消費習慣的養成。短期內會受到政府政策的影響。在監管政策上會有鼓勵刺激政策。ToB端來看,採購模式的變化:線下展會受阻,加速海外ToB端採購模式轉成線上展會,如何匹配採購模式的變化是需要供應商配合的。尤其是國外小微企業的採購需求。國家為了拉動出口,在監管政策上也更加包容和鼓勵。
  • 企業線上生意增1221%!20年未見的外貿漲勢能持續多久
    和線下為主的傳統出口商相比,較早開始布局線上的出口企業也更早、更明顯地享受到了跨境電商滲透提速的紅利。 吳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有的企業正好做的就是線上生意,今年的增幅就特別大,普遍都上漲了70%以上,「有幾家主要做跨境電商的家具企業,增幅甚至達到了1221%,疫情基本上都沒有對業務產生不良影響」。
  • 深圳跨境電商企業如何突圍?數位化成關鍵因素
    疫情期間,深圳歐菲特電子有限公司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一臺小小的洗手機,3個月就賣了10萬臺,實現了1億元的營收」。「疫情給跨境電商按下『加速鍵』。」阿里巴巴國際站總經理張闊表示,近期他走訪了一些深圳企業,發現線上運營時間較長的企業並未受到太大影響,特別是線上運營能力比較強的跨境電商企業,營收出現逆勢增長。
  • 2020年營收653億,外貿商城Shein迎疫而上,跨境電商未來可期
    >Shein在2020年迎疫而上——營收將近100億美元(約合 653 億人民幣),這一則消息再次引爆跨境電商圈子,振奮了萬千外貿從業者。 當然,Shein只是這個行業最耀眼的其中一個例子,因為跨境電商行業從來就不缺乏機遇。在過去的2020年,國內由於疫情影響,雖然很多企業在上半年都困難重重,但由於下半年海外疫情的蔓延,對於跨境電商反而成了一個強而有力的助推劑,因為海外疫情原因,加速了海外用戶網購形成主流。因此2020年的跨境電商同比2019年的增加率是非常大的,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大。
  • 負重前行,疫情下柯橋紡織外貿企業眾生相
    以往,這家主營女裝時裝面料的外貿企業已經到了旺季,自疫情爆發後,公司負責人沈雪芬坦言,從3月份開始,大量訂單陸續被取消、接單又取消的情況不斷出現,對企業的現金流造成一定影響。「現在外貿企業都處於觀望期,復工復產並不意味著穩外貿大功告成。隨著疫情的延續,穩外貿的難點將會從供給上的復工復產延伸到需求上的市場開拓,而市場開拓的前提是國外客戶還是否願意繼續從中國進口。
  • 跨境電商成穩外貿「輕騎兵」
    今年以來,該公司搶抓機遇挖掘跨境電商發展潛力,上半年僅跨境電商網絡銷售額就達到8000萬元,公司銷售實現逆勢增長,增速高達38%。  「恆豐遮陽」的跨境逆襲並非個例。近年來,跨境電商已成為我市外貿新業態中的「尖子生」,今年疫情之下,跨境電商更是憑藉其線上交易、非接觸式交貨和交易鏈條短等優勢,成為我市穩外貿的「輕騎兵」。
  • 天貓國際:加速進口消費線上化,為全球產業帶商品帶機遇
    疫情之下出境遊熔斷,進口消費加速線上化,這推動進博會溢出效應加速在天貓國際平臺釋放。過去一年,天貓國際進口新品首發數量同比增長130%,4月以來海外新品牌入駐同比增速125%,成交額同比增長113%。阿里巴巴第一財季天貓國際成交額同比增長超40%,中國市場給全球品牌帶來穩穩的信心。阿里巴巴也在穩步推進首屆進博會許下的大進口承諾。今年以來,持續推出新舉措,加速招商擴大進口。
  • 疫情當前,外貿企業當如何應對?
    但今年這場突發的疫情的確給出海跨境圈帶來了不小的影響,無論是外貿工廠、企業,跨境賣家都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壓力。憑藉著強大的供應鏈優和產能優勢,以及近年來日益攀升的科技創新和產品研發能力,還有貨代物流的高效運轉穩居第一大出口大國,無論是2B的傳統外貿還是2C的跨境電商,層出不窮的新品和穩定的貨源供應讓中國的外貿企業,跨境賣家在產品方面很少需要擔憂。
  • Twitter揭秘:後疫情時代下 中國跨境電商如何破局?
    疫情的爆發侵蝕了傳統貿易的空間,卻給跨境電商打開了一扇窗。在後疫情時代的風口下,Twitter大中華區移動應用及電商行業總經理張薇、Twitter大中華區新業務主管吳立基等基於Twitter平臺的長期洞察,解析當下中國跨境電商出海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 進口「小眾奶」加碼中國跨境電商,品牌入駐增速達140%
    今年以來,進口「小眾奶」品牌加速入駐天貓國際拓展中國市場,品牌入駐增速達140%。天貓國際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一年,進口植物奶成交額同比增長176%,進口羊奶粉同比增長超50%,杜拜駱駝奶雙11成交額同比增長400%。跨境電商助力小眾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以及國人零糖、輕食健康飲食觀念的提升,是「小眾奶」流行起來的重要原因。
  • 進口跨境電商分析(下)
    近年來興起的進口跨境電商,吸引了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1號店等「高富帥」的參與,也招來了不少「屌絲」級別的個人創業者。這其中,有的剛成立不久,比如海貓季;有的已運作多年,銷售額過億,比如洋碼頭。不可否認,進口跨境電商是
  • 2020年進口消費加速線上化,男性面膜消費增長超200%
    如何抓住全球疫情下中國進口市場的新增長點,備受海外品牌關注。 根據天貓國際、德勤聯合發布的《中國進口消費市場研究報告2020》,疫情後用戶購買習慣與消費模式的改變,可推動進口品牌數位化轉型及加速與跨境電商合作。
  • Facebook陳震:2021中國企業出海三大趨勢,線上化、年輕化、內容化|...
    01「線上化」成就傳統出海企業首先,聊一聊跨境電商領域,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製造基地,全球有90%的計算機、80%的空調、70%的手機和63%的晶片都是由中國生產製造的,中國有世界工廠之名,如此強大的製造能力為中國的外貿提供了雄厚的根基。
  • 從無到有 瑞安跨境電商園成就80後90後的創新創業夢
    溫州網訊 飛雲江畔,動車瑞安站北面,一塊「跨境電商園」的牌子十分醒目。  這幢樓不高,約6層,但承載的使命很「高大上」——為周邊1000多家膠鞋、箱包等時尚輕工類企業提供品牌出海一站式服務。  說白了,就是「從0到1」的跨境電商服務。
  • 疫情阻礙進貨路 跨境電商渡生死劫
    國際航班相繼停運後,跨境電商的備貨速度開始放緩。3月19日,京東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近期海外疫情發展,部分國家和地區備貨周期延長。多名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如果商品不能及時入庫,跨境電商的正常銷售思路將會被打亂。「跨境電商目前情況很嚴峻,不但會錯過特殊情況下的線上銷售紅利期,甚至會因流動資金受阻而面臨行業洗牌。」3月19日,經營跨境電商企業近十年的李先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 跨境電商企業面臨危機,天貓國際成海外品牌「聖地」
    知舟想了解到近日,原本舒緩的疫情再次蔓延,北京事件再次引發大家重視,而海外更是如此。肆虐全球的疫情正讓國外形勢嚴峻,海外品牌遭受了實質性的負面影響,對進口跨境電商公司的打擊尤為嚴重。跨境電商企業面臨危機作為生意人,做擔心的就是有貨難賣,而此次疫情期間全球按下暫停鍵,海外物流停擺,很多國家航線停飛、停運,因此銷往各國的產品只能大量囤積,對於企業來說是致命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