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戰爭」加大美國與盟友離心力

2020-12-13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國際觀察)「口罩戰爭」加大美國與盟友離心力

新華社記者

美國近來多次高價搶購或截留德國、法國、加拿大等盟友訂購的防疫物資,引發相關國家強烈不滿。

分析人士指出,在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美國爭奪防疫物資的單邊主義做法正在招致越來越多反感,令美國與盟友間的離心力進一步增大。

(小標題)為口罩連截帶扣

新冠病毒大流行使口罩成為稀缺物資。來自法國疫情重災區的一些地方官員日前均指出,美國出高價搶購法方訂購的口罩。

法蘭西島大區議會主席瓦萊麗·佩克雷斯向法國媒體抱怨說:「美國人通過出高價的方式,搶走了我們已經確認要訂購的口罩。」她指出,雖然法方尚未付款,沒有遭受經濟損失,但美方舉動使得法方無法獲得這些口罩。

大東部大區議會主席讓·羅特納則說得更加具體:「美國人直接出現在機場跑道,拿著現金以3到4倍的價格購買我們訂下的貨物。我們不得不為此而鬥爭。」儘管他隨後澄清說,訂購的這批口罩已經抵達法國,但表示「在停機坪的確有這個現象」。

德國《明鏡》周刊網站日前報導稱,德國最近訂購的20萬個口罩在泰國曼谷被美國「截胡」。德國當時已經付款,但這批口罩還是被美國加價買走。

柏林市內政部長安德烈亞斯·蓋澤爾4日說,德方正在調查這批口罩的供應鏈問題。他此前表示,此事可能與美國政府禁止口罩出口有關,並指責美國的做法是「現代海盜行為」。

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長道格·福特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批評美國政府扣留該省向美國公司訂購的500萬個口罩。他說:「我們本是一個大家庭,但是他們現在已經拋棄我們。這是完全不對的。我們一直在展示雙方的關係有多麼重要,但是他們目前的所作所為讓我十分失望。」

(小標題)與盟友離心離德

分析人士指出,這場「口罩戰爭」體現了美國政府的單邊主義政策,對美國與其盟友的關係將產生負面影響。

此前,為防止疫情蔓延,美國方面於3月11日宣布,從13日起暫停除英國外所有歐洲國家公民前往美國的旅行。歐洲方面當時就對此表示不滿,批評美方在宣布這一決定前沒有與歐洲國家溝通。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杜蘭說,美國政府近幾年一直奉行「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政策,要求盟友完全服從美國的利益。美國現在把這種政策延續到應對疫情方面,包括搶口罩和禁止口罩出口等,背後都體現了「美國優先」的思維方式。

杜蘭認為,美國與許多盟友之間的關係早已出現裂隙,而美國在此次疫情中的所作所為將加劇盟友的不滿。

加拿大《多倫多星報》認為,美國禁止出口口罩讓加拿大和美國之間的信任面臨致命考驗。加拿大公共服務和採購部長安妮塔·阿南德表示,美方這一舉措意味著同樣的政策可適用於呼吸機、疫苗等所有產品的供應。在加拿大經濟與美國經濟融合30多年後,這種割裂的風險從未像現在這樣清晰。

法國《世界報》刊登學者彼得·斯莫拉爾的文章指出,新冠病毒疫情為本就矛盾重重的跨大西洋關係開闢了一個「新戰場」,令「民族自私主義」暴露無遺,而多邊主義則完全被拋到一邊。(參與記者:唐霽、張遠、李保東、許緣、劉品然)(完)

相關焦點

  • 土耳其媒體:新冠疫情加大歐洲對美離心力
    文章指出,事實證明,美國部分政客企圖強行將病毒命名與中國掛鈎的陰謀已經失敗。中國不僅以嚴格、有效的措施取得自身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也在盡力幫助歐洲和其他需要幫助的國家。文章分析,疫情正進一步暴露美國和歐盟以及北約之間的分裂。
  • 為什麼被美國侵略過的國家最終成了美國盟友?
    美國前總統卡特曾經說過,美國自建國之後有90%以上的時間都在打仗,納稅人的錢有很大一部分都被投入到了戰爭上面,相比於其他國家投入在民生上面,美國真的是太好戰了。美國曾經是第2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之一,為戰勝法西斯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但美國卻從這場戰爭中獲得了難以估量的利益,一是國際地位,二是工業力量。
  • 同是中東宗教國家,為何沙特是美國盟友,伊朗卻是美國宿敵?
    1.美國在中東的左右護法現在大家說到美國和伊朗的關係,往往會想到經濟制裁,覺得雙方是死對頭。其實,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伊朗與沙特一樣,都是美國的盟友,常常被認為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兩大「代理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陷入了鏖戰。戰爭中,美國對以色列公然偏袒和援助,這導致了美國與阿拉伯國家關係的急速惡化,連美國的「代言人」沙特也倒戈相向。
  • 3大盟友堅定支持普京,難怪美國不敢隨意動武
    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在全世界的盟友粗略估計有60個,若是發生戰爭,這些都是美國能夠依仗的力量,那麼在美國頻繁的挑釁下,一旦開戰俄羅斯會吃虧嗎?在普京亮出3張底牌後,即便對方有60國支持也打不過,再加上超越美國的「核威懾」優勢,美國即便再野心勃勃,也不敢輕易對俄羅斯「動手」。
  • 韓國驅逐日本船隻,美國印太盟友圈內訌不斷,日韓矛盾再現!
    甚至雙方關係始終處于波折狀態,即便是作為日韓共同盟友的美國,也無法進行調和,因為偏袒任何一方都將引發另一方不滿。然而,日韓作為美國亞太最重要兩個盟友,雙方關係持續冷淡,這無疑對美國開展亞太軍事行動不利。長此以往下去,一旦日韓因此發生大規模矛盾,美國將在日韓面前更加難堪。
  • 俄羅斯突然發動猛烈襲擊,3天輪番轟炸100多次,美國盟友損失慘重
    戰爭是極其殘酷的,受害的往往是女人、孩子以及老人,拿敘利亞戰爭來說,很多女性在黑市上被當作「廉價商品」一樣拍賣,孩子的命運也很悲慘,很多人無法從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來。儘管這樣,敘利亞內戰停止了嗎?國內衝突一直持續到現在,近日,據媒體報導,俄羅斯突然發動猛烈襲擊,3天轟炸100多次,美國盟友損失慘重。3天內空襲100次,美國盟友損失慘重據敘利亞媒體稱,俄羅斯出動大批戰機,對敘利亞極端組織進行大規模的空襲,此次空襲充滿「殺氣」,在短短的3天之內,空襲行動超過100次,打擊力度非常大。
  • 「美國」號兩棲登陸艦進入中國南海,穩定盟友軍心凸顯美國疲態
    眾所周知,美國的疫情不斷發展,美軍的航母已經有四艘航母趴窩。於是美國派出「美國號」兩棲驅逐艦進入南海,宣揚所謂「航行自由」。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的污衊更是加大了兩國的間隙。而美國,作為世界第一軍事大國,保證自己的軍事優勢地位和為了遏制未來可能出現的競爭對手,在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菲律賓都有軍事存在。那麼試問作為美國軍事實力象徵的海軍航母不斷測出新冠病毒,海軍實力大打折扣,國內新冠病毒已經大規模爆發,經濟發展也變得模糊不定。
  • 自己的鐵桿盟友巴列維王朝,在被霍梅尼推翻時,美國為何不救援?
    別看現在美國和伊朗劍拔弩張,下一秒就好像會擦槍走火似的,但在二戰後到79年的這二三十年的時間裡,伊朗和美國可是鐵得不能再鐵的盟友,當時的美國還稱伊朗是「波斯灣的憲兵」。之後的巴維列在1957年出臺法案,壓縮外資在伊朗開採石油的利潤,將利潤的大頭收歸政府,這才使得伊朗的石油收入超過了美國提供的援助。法案的推出讓美國大為不滿,但迫於是自己的盟友,沒有多做計較。1973年,巴維列又開始了新的作死之路。
  • 全球油價暴跌之後,美國終於把土豪盟友給甩了,果斷撤出飛彈部隊
    圖為美軍愛國者飛彈近期,在全球油價暴跌之後,美國終於把中東土豪盟友沙特給甩了,果斷從這個國家境內撤出愛國者防空飛彈部隊,而川普在全球經濟遭受重創的關鍵時刻拋棄盟友,可以說終於露出了真正面目圖為沙特石油產業原本美國與沙特是關係非常好的國家,在美國眼中,中東第一位鐵桿盟友是以色列,其次就是沙特,因為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而沙特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藏、生產和出口國家
  • 川普欲啟動韓戰時期法案,集中力量生產口罩
    屆時,川普可直接動用行政權力,命令美國企業完成生產訂單。值得一提,美國初次啟動該法案,還是用於應對韓戰。福克斯新聞網轉播白宮直播畫面白宮直播畫面顯示,川普在發布會上開門見山地宣布要啟動《國防生產法案》,並自喻是「戰時總統(wartime president)」,把新冠病毒比作「隱形敵人」,稱美國正在打一場艱難的戰爭
  • 拜登上臺,別被他「瞌睡蟲」的外表迷惑,這一定是美國的戰爭總統
    二、拉攏盟友,大造「中俄威脅論」,圍堵中俄。美國要想拉攏歐盟、日韓等盟友,靠利益拉攏是不可能的,因為美國已經沒有多少「麵包」給歐盟、日韓等盟友了,唯有「大棒」。如果這個「大棒」,美國自己去打,會把歐盟、日韓逼反,跟中國、俄羅斯合作更加緊密。
  • 海灣戰爭:為什麼薩達姆成了美國對蘇聯石油戰的犧牲品?
    ,只不過朝鮮一直與美國敵對,而伊拉克與美國從前就是盟友,只不過它像古代妃子一樣在皇上那失寵了,所以打受寵的妃子企圖引起皇上注意,重新獲得寵幸罷了。為什麼伊拉克兩伊戰爭後註定失寵呢?大致有三點原因第一,實力不夠了。本來伊拉克不參與兩伊戰爭,不自損實力,就是最佳「立後」候選人了,沙特科威特沒法比。
  • 英國為何響應美國參與韓戰,最後為何與美國分道揚鑣
    然而歷經一、二次世界大戰的風雨滄桑,為了籌集戰爭軍費,英國變賣了四分之一海外投資,外債高達37億英鎊,大量殖民地獨立,曾經的榮光已經不復存在。在這養精蓄銳,修復戰爭創傷關鍵時間段,英國卻協同美國參與了韓戰。朝鮮半島對英國可沒有半點,直接的經濟利益以及戰略價值,為何英國不僅派兵僅次於美國,甚至大張旗鼓拉了幾個盟友,究竟意圖是什麼?最後為何要與美國分道揚鑣?
  • 美國盟友沙特,近年卻多次向中國示好,是美國指使還是已經變心?
    作為美國盟友的沙特為何近年來向中國多次示好?沙特為什麼要改善和中國的關係?博採眾議地球議,大家好呀我是小議,關注小議,帶你看地球。今天小議來和大家聊聊沙烏地阿拉伯向中國示好有什麼所圖?對於沙烏地阿拉伯,給我們的印象就是一個詞,有錢。
  • 橫行霸道的美國,又在安理會被盟友拋棄了
    很明顯,美國這一次又站在了安理會其他成員國的對立面,媒體認為,美國單獨動用否決權引人注目,但這反而反映出美國與歐洲盟友們的分歧嚴重,凸顯美國的外交孤立狀況進一步加劇。事實上,之前美國就已經因為伊朗問題,在安理會碰了兩次壁了。
  • 美國欲發動新冷戰,幾乎無人問津?倒是有5個盟友加入「反美潮」
    「讓美國重新偉大」的另一面,就是「讓盟友重新當狗」。套用一句話——「當你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你。」當美國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國的痛苦之上,那麼別國也不介意加入自發形成的「反美陣營」,即便是美國的盟友也不例外。
  • 隔岸觀火見死不救,俄羅斯為何「出賣」盟友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是俄羅斯盟友,但在這次納卡戰爭中,俄羅斯的表現卻實實在在不是盟友所為,亞美尼亞幾次向俄羅斯求助,但是俄除了警告亞塞拜然「不得攻擊亞美尼亞本土」外,並無出兵計劃,只是在納卡首府快要被佔時才果斷出兵維和。
  • 曾是美國盟友的巴基斯坦,為什麼轉而和中國親近,印度成關鍵轉折
    巴基斯坦,全稱為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曾多次發生戰爭、摩擦和衝突。兩國之間岌岌可危的關係也使得不少人擔憂巴基斯坦四面受敵,除了面對印度還需要承受阿富汗、伊朗的打擊。事實上,對於巴基斯坦四面受敵的問題完全不用擔心。 巴基斯坦為什麼能成為「巴鐵」 一來,巴基斯坦和我國相鄰,我國可以為巴基斯坦提供較好的庇護。
  • 小貝講堂之離心常用術語 - 離心力和相對離心力
    而所謂的相對離心力即是離心力與重力之比,用以下公式 表示:        (2)RCF – 相對離心力; F離心力– 顆粒受到的離心力; F重力– 顆粒受到的重力; m – 顆粒的質量; ω – 角速度;
  • 如果爆發大規模戰爭,站在美國身後的會有誰?這些國家毋庸置疑
    美國在二戰期間通過戰爭積累了不少資本,在世界各國戰後恢復的時候,美國憑藉其得天獨厚的經濟以及軍事實力迫使蘇聯解體,並躋身成為世界頭號強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美國身為一個移民大國,在世界各地招攬賢才,大力發展尖端武器,美國的軍事實力在世界上可謂是一枝獨秀,所以即便是美國挑釁滋事也沒有國家敢跟他公開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