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討價還價?恭喜,你有機會培養一個「社交小能手」

2021-02-20 六媽羅羅

有個朋友最近挺頭痛的,她女兒3歲,這段時間特別愛跟大人討價還價。

 

「今天只能吃1塊巧克力。」「我要吃2塊!」

「你還可以再玩10分鐘。」「20分鐘!」

「到吃飯時間了。」「我要再看一本書!」

 

朋友覺得不能縱容女兒養成「討價還價」的習慣,否則女兒會覺得爸爸媽媽設定的規則是可以打破的,以後就會不斷得寸進尺。所以最近一段時間,她常常因為一件小事,和女兒「角力」很長時間,最後經常是以她搬出「恐嚇」或者「懲罰」的手段、女兒哇哇大哭收場,讓她既心累又心疼。

 

朋友的這個煩惱應該是大部分父母的共同經歷。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待「討價還價」呢?

 

想一想我們和愛人之間經常會發生的對話:

 

「今天晚上我要跟朋友吃飯,十點回家。」

「但是我九點有一個重要的電話會議,你能早點回來陪孩子睡覺嗎?」

「那我跟大家商量一下早點開始吃,九點到家。」

 

為什麼我們會認為孩子是在「討價還價」,而成人之間這樣的對話卻可以接受呢?

 

因為潛意識裡,我們還是用「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孩子,認為大人的話,孩子一定要聽。

換一種平等的心態來看待問題,孩子會討價還價並不是壞事,相反,它還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他們不僅在學習爭取自己的利益,還在學習運用一種非常重要的社交技巧來達到目的——「協商」

 

所以,當孩子開始跟你討價還價的時候,恭喜你,你有機會培養一個「社交小能手」了。

 

如果每一次孩子的「討價還價」都被用「嚇唬」或者「懲罰」的手段鎮壓下去,想想孩子會接收到什麼樣的信息?

 

◪1.協商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嚇唬」、「懲罰」才行。

 

有次在遊樂場裡,我就看見一個孩子想要跟別人一起玩玩具,被拒絕之後,指著對方大聲喊「我要把你關小黑屋」。

 

這並非孩子不禮貌、沒教養,而是他覺得這種方式,就是解決意見衝突的方法。但顯然,在現實世界裡,這樣的社交手段是行不通的。

2.無論我多麼用力地跟爸媽「協商」都沒有用,那就放棄協商吧。

 

從來不曾跟家人討價還價成功的孩子,很容易失去對社交的掌控感,以後碰到和其他人的衝突時,他也會放棄協商,選擇屈從。

 

這兩種信息都是我不希望傳遞給六六的。所以當六六跟我討價還價的時候,我會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適當地放點水,時不時地讓她「得逞」一次。

 

六六在外面不是一個話多的孩子,但有幾次她的表現還挺讓我刮目相看的。有一回在遊樂場的做飯區,一個孩子把所有的盤子都佔著了,六六主動提出要去跟對方「商量」,還真的讓對方同意給了她兩個盤子。

 

我想這就是因為她經常有跟我討價還價並獲得成功的經驗,讓她對與人協商有了自信。

「你可以再玩10分鐘,我們就要回家了。」

「半個小時。」

「15分鐘。」

「20分鐘。」

 

這可能是最常見的討價還價方式吧。它的問題是,我們只是在單純地「讓步」,但不知道「讓步」的目的是什麼、界限在哪裡。

 

我們都知道,好的談判、協商技巧,不是為了逼對方讓步,而是為了共贏。

 

那麼和孩子也一樣。建設性地「討價還價」,就是不僅僅教會孩子「讓步」,更教會孩子如何尋找「共贏方案」。

 

怎麼做呢?其實挺簡單的:不要只告訴孩子「你不能做什麼」,而是告訴孩子,「我們要一起做到什麼」。

有一回和六六、六姥姥一塊出去玩,六六要求要再玩半個小時。六姥姥就是這麼說的:

 

「姥姥要在六點半之前做好飯,這樣爸爸和姥爺回家,可以馬上吃飯。你再玩半個小時,我就來不及做好飯了,你看可以怎麼辦呢?」

 

後來六姥姥和六六商量好,六六可以再玩十五分鐘,但是回去要幫姥姥洗菜和擺盤。

 

久而久之,現在六六已經初步有了一種「建設性協商」的思維模式。當她想和我商量的時候,她會嘗試想一想我希望她做到什麼,有沒有折中的方案。

 

比如上周末她想周六去同學家玩,就跟我說,「媽媽,我知道你想我星期六做完作業,但我可以星期六晚上做一部分,只留數學作業星期天做,肯定能做完的,可以嗎?」

 

你看,在討價還價中,孩子不知不覺地就學習了「換位思考」、「協商共贏」,而這,真的可以幫助孩子成為未來的「社交小能手」。

和朋友聊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理解她最擔心的,是孩子會因為父母的退讓而得寸進尺,不斷地滋生新要求。

 

從六六來看,因為知道了哪些事是可以協商的,哪些事是原則性的不能協商,她並不會無節制的得寸進尺。而且自從她能自己提出解決方案,並且被我們認可,她會更願意主動去遵守自己定下的事兒,而不僅僅是迫於無奈才去做父母要求的事兒。

 

給孩子更多掌控感,他們反而會更願意配合。

 

當然我也理解,有時大人已經很累或者很著急了,孩子還在不斷地討價還價,確實也會煩不勝煩。把孩子「協商」的欲望掐滅在萌芽狀態,肯定是最省事的。但是育兒,從來不是為了「省事」,不是嗎?

回復 「 情商」可同時查看

提高嬰幼兒智商最有效的方法 | 早掌握,早受益!

高情商的孩子,大多出自這樣的家庭

情商低的人,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沒哭夠?

回復 「 教育」可同時查看

教育中,和孩子做「交易」就錯了嗎?我並不這樣認為

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孩兒他媽說了算」

想通過挫折教育讓孩子變強大,可惜90%的家長都做錯了

迪斯尼遭遇家長「哭窮」,制止孩子亂花錢只有這一種方法麼?

5歲前讀完1000本書?! 掌握這些方法就不難了

光會數數就是數學啟蒙了麼?三歲前啟蒙方法錯誤,會損害孩子數學認知能力!

相關焦點

  • 孩子社交活動從這個時間段就開始了,別錯過了孩子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
    有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社交行為的時間沒有明確的感知,一直在等孩子懂得去社交。所以說,很多時候孩子的社交能力是要從小培養的。但是有一個孩子社交能力的階段是大人很容易就忽視掉的。
  • 你也在被「社交恐懼症」支配嗎?誰是天生的社交能手?
    01職場上,一個人的社交能力有多重要?社交是人類社會的基本屬性,任何一個人想要在社會正常生存,是不可能完全離開社交的。特別是職場上,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人脈顯得尤為重要。在職場上,如果想要過得如魚得水、步步高升,除了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以外,社交能力也很重要。很多有才能的人之所以一直無法升職,就是因為社交能力不足。02「社交恐懼症」一詞如今被反覆提及,這也逐漸成為當代年輕人的通病,顯示出了他們對於日常社交的一種排斥,這種排斥除了自己性格因素影響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社交成為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項「任務」。
  • 孩子膽子小、不合群?可能是「社交智力」低,0~3歲的培養是關鍵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孩子:他們敏感內向,膽小,也不願意和同齡人在一起玩。即使是在幼兒園階段,孩子的受歡迎程度和社交能力的高低,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暗示孩子的學習成績,因為這些孩子的大腦發育更加完全。之所以在孩子的社交智力和大腦發育之間建立聯繫,其實是和人腦的發育特點有離不開的關係。
  • 孩子怯生、孤僻、不願意和別人玩……孩子的社交力該如何培養?
    夏天到了,萬物生機勃勃,這個時間帶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總會有新收穫。周末休息,帶朗朗去爬山,兩個小時多小時的路程孩子也不會覺得累,回家的時候路過小公園,那裡有個小沙池,朗朗看到有幾個小朋友在玩,立刻說不想回家,要去和小朋友玩一會。
  • 社交能力是孩子一生的「好幫手」,別錯過這個提升的機會
    其實在孩子學說話開始就已經開始學習交際了,社交能力是一個人一生的「好幫手」,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要參與到各種社會群體和活動中,幼兒園、小學、初高中、大學、走上工作崗位,都離不開社交。  所以從小培養好社交能力對孩子的未來是很有幫助的,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引導,可以帶他們看相關繪本,讓他們在逐漸在耳濡目染中變身「社交小達人」。
  • 父母做好三件事,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父母做好三件事,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單位新來的畢業生,都是95後,從他們身上,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每天到飯點,成群結隊去吃飯的都是老員工,新員工基本都喜歡宅在辦公室裡叫外賣;平時有啥事需要溝通時,我們都是直接打電話,或者去對方辦公室聊一聊,可是他們卻喜歡發微信。不知道這算不算95後「宅」的一個表現,但是不管怎樣,我認為既然踏入工作環境,如果太宅會影響工作的。
  • 李玫瑾:孩子「人緣好」,困難時有人幫他!社交能力從3歲起培養
    你要是到什麼地方去,你打一個電話,就能在這找一個朋友,在這落腳。意思就是,走遍天下都不怕。真是這樣,人緣好的同學,每次到一個地方,就有同學張羅吃飯,當地同學只要有時間都去參加。遇到問題向同學求助,也能迅速得到回應。在群裡說一句話,就有很多人接話。而那些人緣不夠好的同學,就很少有同學響應。
  • 培養自信孩子,你需要這20個小方法
    孩子的自信心也是需要從小就開始培養的。今天和大家分享20個小方法,通過這些小方法,可以讓您的孩子從小就建立自信!認真對待孩子的要求 當孩子在客廳站著滿懷期待地提出:「媽媽,我想和你一起玩一會兒。」給孩子自己做選擇的機會 周末帶孩子出遊,徵求他的意見,但不要問「你想去哪裡」,而是這樣問「你想去動物園還是博物館」,給他選擇的範圍,讓他自己做出選擇,會增添對自己的信心。
  • 寶寶性格內向、不愛交際,我只用了這三個方法,讓娃變身社交能手
    如何解決寶寶們的心事,讓娃變得開朗起來,靈活地面對各種社交問題呢?我家大寶從前也是個內向的娃,如今終於成長為社交小能手,我作為老母親也是付出了一把辛酸淚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總結出了三個方法,分享給寶媽們。
  • CoCo咖啡小能手丨招募
    恭喜你你即將get本季度CoCo最了不起的大事之一【CoCo咖啡小能手】有且僅有5個名額報名請備註「所在門店+姓名」你準備好親手製作一杯咖啡了嗎?以及對咖啡是否了解只要你是訓練員及其以上職級熱愛咖啡//想要了解咖啡性格開朗//心懷夢想//溫暖善良//充滿正能量擁有團隊合作精神和服務意識對待客人和夥伴精神飽滿熱情洋溢敢於創新//擁抱變革喜歡突破自己
  • 孩子在學校不合群怎麼辦?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家長應該知道這些
    不少家長常常有這樣的煩惱:孩子在學校不合群,總是形隻影單,交不到朋友怎麼辦?真替孩子感到著急。事實上,當家長有這樣的顧慮,首先應該問問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用自己的視角去判斷孩子的感受,沒準孩子覺得沒什麼呢?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正因如此李玫瑾教授也是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並且經常進行講座,向各位家長傳遞正確的育兒觀念,解決家長在育兒道路上的難題,而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回答了一個所有家長都特別重視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對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能夠看出來。
  • 給孩子一點時間、一個機會,培養他思考能力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看著他們背著沉甸甸的書包樣子,很難有自己玩耍、遊戲的時間,更不會有空閒時間和心情來思考自身的興趣、愛好、夢想和未來。成長的階段,只有經歷多種多樣的體驗,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才能發掘和形成自己獨特的想法。想想我們自己成長之路,也許就是某個活動中的一點感受、一點觸動而激發了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方向。
  • 李玫瑾:希望孩子人緣好,遇到困難有人幫?3歲時應培養社交能力
    李玫瑾教授也曾表示:人緣好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更容易獲得他人幫助。3歲時開始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意義有數據顯示,和同齡人玩得好的孩子,會更容易得到老師和他人的喜歡,在成績上的表現也非常好。比如1-2歲的寶寶會主動接觸其他寶寶,開始有簡單的交流,喜歡模仿其他寶寶的行為。如果你的寶寶在2歲時就已經表現出非常主動的社交行為,家長就需要開始重視孩子的社交能力了。
  • 李玫瑾:要想孩子人緣好,遇到困難有人幫!3歲就要培養社交能力
    文\欣兒媽 編輯\欣兒媽 老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仇人少堵牆",當家長的自然都是希望自家孩子能在小的時候就結交許多的知心朋友,讓孩子有個"好人緣"。
  • 孩子喜歡的七類顏色,暗示不同「性格」,如果是第一種,恭喜你!
    結果茉茉喜歡一個粉色夢幻的小短裙,而且則莉莉喜歡一個紅色的蓬蓬裙。隨著兩姐妹漸漸地長大,媽媽也發現,姐妹倆不光喜好不同,連性格上也有很大的差異。姐姐茉茉比較安靜、溫柔;妹妹莉莉性格則是非常熱情、開朗。而且國際上也有很多研究證實,喜歡橙色的孩子社交能力也更強。橙色屬暖色,孩子的性格讓別人更有親切感,人緣也會更好。如果你家孩子喜歡橙色,那恭喜你!2)紅色大家都知道紅色代表著奔放熱情,喜歡紅色的孩子往往更有自信,性格也會活潑開朗。
  • 孩子長大性格如何?看娃洗澡就能猜到八九不離十,第一種要恭喜了
    為了洗澡這事,莉莉沒少說孩子,搞得孩子委屈巴巴的。爸爸為此還打抱不平,「這麼小的娃懂啥啊?快樂就好!」其實寶寶的這種表現,也能窺見性格的一角,長大後多半是個性格開朗、社交廣泛的孩子,做好安全防護的基礎上,不妨就讓孩子撒個歡兒。孩子長大後性格如何?洗澡就能看出端倪,第一種要恭喜了「十萬個為什麼」類型「媽媽,為什麼浴液會變成泡泡呢?」
  • 深度好文:語言發育遲緩孩子,如何訓練社交能力?(附:社交卡)
    這些都是孩子欠缺社交能力的表現,我發布了很多針對發育遲緩孩子,提升語言能力的文章,當孩子具備了一定的基礎表達能力後,家長會希望提升孩子的主動語言,以及社交能力的培養,也就是希望孩子能融入小夥伴,和大家玩起來,有自己的朋友,讓孩子遠離孤單!
  • 哈佛教授:快樂孩子有「六個共性」,3歲前有兩次培養機會
    哈佛教授:快樂孩子有「六個共性」,快看看你家娃中了幾個?美國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長達37年的跟蹤研究,這個項目的負責人——美國兒童心理學家伯頓·L·懷特,選擇了一千個美國家庭作為實驗對象。接人待物有禮貌,樂於分享;4.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願意與人溝通;5.心態平和,能當「領導」也能被「領導」。6歲以前的孩子,沒有進入學校接觸系統的教育,家長應該以什麼為目標培養孩子呢?
  • 【財商遊戲】理財小能手桌面遊戲
    ICF理財小能手桌面遊戲介紹(一)產品說明理財小能手桌面遊戲根據少兒認知的知識、技能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