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2019年,日本人均壽命83.7,位居世界首位,這個位次,日本已經連續佔據了20年。
人人都想要的長壽,日本人做到了。
長壽,多少人的夢想,可在日本很多老人卻說「想早點死了算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2014年,日本NHK特別節目錄製組錄製了一部紀錄片,名為《老後破產:所謂「長壽」的噩夢》,對多位老人的生活進行了跟蹤採訪。
這些70多歲、80多歲的老人,都是靠領取養老金生活,有的有存款,有的沒有,但他們的晚年生活,無一例外地只能用「悽慘」來形容。
2018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根據節目編著的書籍,書名是《老後破產:名為「長壽」的噩夢》。
從這本書裡,我們能看到很多老人年輕時努力工作,卻不想老後生活得如此孤獨辛苦,甚至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
長壽,明明是幸福社會的象徵,最後卻成了壓垮很多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後一根稻草。
萬沒想到,竟是這樣的晚年-老後破產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形
節目組採訪了租住在東京港區一棟老舊公寓的田代先生,83歲,獨居。
田代先生每個月能領到10萬日元(現約合人民幣6520元)的養老金,但他要付6萬日元房租,除掉水電煤氣保險費用後,每個月只剩2萬日元做生活費。
儘管算計著生活,也總是快到發養老金的日子,口袋裡可能只剩下幾百日元,陷入幾乎破產的困境。
任誰都能看出房租佔的份額太大了,可田代先生年紀大了,手裡沒有餘錢,根本沒辦法搬家。
每個月算著花錢,但再節約,夥食費也不能省到零,只能在電費和醫藥費上省。
衣服手洗,電燈不開,不看電視,天一黑就靠聽收音機打發時間。
身體不舒服就扛著,實在不行,就去藥店買點非處方藥。
但比生活拮据還可怕的是,孤獨。
因為沒錢,連朋友也沒有了,「就算你想去哪裡,想做點什麼,那也要花錢對吧。沒錢,就只能推了」。
收入越少,「社會聯繫」的喪失越嚴重,這不是單純地窮在鬧市無人問,而是沒錢,就無法參加親友聚會,慢慢地就和熟人疏遠甚至斷了聯繫。
「要說心裡話,就是想早點死了算了。死了,就不需要擔心錢了。現在這樣子活著,說實話,也不知道到底是為誰活著」。
老後破產導致社會聯繫斷裂,活著的力氣都會一點點失去。
類似的情況不在少數,田代先生好歹還手腳靈便,能生活自理,只能算是處在破產的邊緣,其他身體不好的,直接就破產了。
菊池女士得了嚴重的風溼,根本沒辦法下床。
雖然有護理服務,但也要自己承擔一部分費用,生活不能自理的她,只好動用存款,彌補赤字。
所以護理員只能每天早上來一個小時,為她做一天的飯菜,打掃衛生、洗衣服。
每天從冰箱裡取飯菜,短短的五米,卻要用盡她全部的力氣。
不光在城市,農村很多老人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有的有土地和房屋,但無力耕種,或者不掙錢,只有少量的養老金,一旦生病將無以為繼。
吃不飽飯、不敢就醫、孤獨地呆著,這是不少長壽老人晚年生活的寫照。
也難怪有些老人慨嘆:「人總有一死,那還不如早點死死乾淨,我根本不想要什麼長命百歲」。
如果長壽會讓生活變成一種噩夢,活著真的是受罪。
為什麼會陷入老後破產-社會保障制度的陷阱
明明有養老金,為什麼卻養不了老,這就要說到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陷阱了。
1961年,日本開始實行全民加入養老保險的國民養老金制度,那個時代,三代同堂很常見。
爸爸外出工作賺錢,媽媽在家照顧家庭,祖父母的養老金就像是「零花錢」。
到了1980年,三世同堂的比例只有百分之60,2013年更是降到了百分之10左右。
養老金從零花錢變成了主要生活收入。
對此,明治學院大學的教授指出:
國民養老金制度本身,在某種程度上,是以家庭功能在發揮作用為前提制定的。
這個說法,和我國的「養兒防老」何其相似。
沒有子女在經濟上和生活上的幫助,僅靠有限的養老金,就相當於沒有「可以依靠的金錢」和「可依靠的人」,一旦生病、受傷,老後破產在所難免。
每種社會制度的制定都晚於實際情況,所以這個陷阱一時半會很難填上,甚至有可能越來越深。
因為養老金的缺口越來越大,是個世界性的問題。
能否解決或避免老後破產
在日本,除了養老金,也有一系列的社會保障制度,但並不能完全避免老人生活困難局面的出現。
一、生活保護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是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其實在日本也有,叫做生活保護,不僅有保障金發放,還有醫療上面的福利。
為什麼這些生活悽苦的老人不能享受生活保護呢?原因有三:
1、有些人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制度。
2、排斥生活保護。
很多老人有強烈的自尊心,即使相關機構的走訪人員上門,他們也不願意講訴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然無法申請生活保護。
3、不夠享受生活保護的資格
同我國一樣,生活保護是有門檻的,有房子、土地等資產,有存款肯定是不能享受生活保護的。
房子賣掉,存款減少到一定程度才行,但很多老人害怕將存款花掉後,萬一還不能享受生活保護,不就抓瞎了嗎。
另一方面房子如果是上代傳下來的,根本捨不得賣掉,還有的想把存款留給自己辦葬禮,以免給孩子帶來負擔。
所以生活保護,並不能完全起到保障作用。
二、公營住宅
類似於我國的廉租房,同樣的,不光有門檻,數量還嚴重不足。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位置可能不是很好,遠離醫院,交通不方便。
節目組在採訪中就遇到有老人為了省路費,要走很遠的路去趕醫院免費班車,導致錢省了,人卻受大罪。
三、免費小額診治
日本目前已經進行了立法,對老年人等低收入人群,由醫療機構免費(或根據收入進行收費)診治。
不過依然存在數量少、不方便的問題。
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田代先生後來申請到了生活保護,燈亮了,也有錢考慮搬家了,連一直沒錢裝的假牙也裝上了。
但依然有很多老人徘徊在破產的邊緣。
看到這些老年人的現狀後,我們會發現他們多數是獨居老人,甚至有的未婚,自然也沒有孩子。
那麼有孩子,就能解決老後破產問題嗎?恰恰相反,有時候孩子卻正是老後破產的原因。
和我國一樣,要看孩子靠不靠譜。
節目組採訪了東京都墨田區一對老人,均超過80歲,丈夫臥床不起,兩口子和已經50多歲的兒子同住。
兒子已失業幾年,就把自己關在屋裡,不僅不能照顧父母,還要靠85歲的母親照顧,全家靠兩位老人的養老金過活,不難想像一旦老人過世,兒子沒到領養老金的年齡,就沒有收入了。
沒工作、沒結婚,這樣的中青年,在日本不是少數,可以想見,他們都將是老後破產預備軍。
據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定義,當65歲老人在總人口中的比例達到百分之21,就進入了超老齡社會。
日本在2007年,這一比例為百分之21.5。
高齡少子化的快速演變,致使勞動力人口撫養65歲以上老人的比例越來越低,在日本,1990年5.1人撫養1人,2010年這個數字為2.6,到了2030年將是1.7。
中國雖然沒有進入超老齡社會,但也已經到了老齡社會,2019年,我國65歲以上的老人佔到百分之11.47。
而且,我國也同樣面臨著高齡、少子、失業、不婚等問題,可以想見,日本的老後破產未來可能在我國再現。
我國雖然有龐大的人口基數,但2019年的生育率也掉到了1.47,而要保持人口的正常更替水平,這個數字要達到2.2。
《老後破產》裡提到的這些並非與我們無關,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父母養老,自己未來的養老。這一個個現實的問題,現在考慮並不過早。
繳納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少,領取養老金的人卻越來越多,養老金缺口越來越大,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想要完全依靠養老金過活,是個不太現實的可能。
如何才能避免老後破產,安享晚年,是每個人都該在還年輕時考慮的問題。
參考資料:
【1】 《老後破產:名為「長壽」的噩夢》 日本NHK特別節目錄製組
【2】 梁建章:中國實際生育率僅有1.1 國家應大力鼓勵生育 | 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