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老人坦言:人到晚年,有錢與沒錢的區別太大,趁早多存錢吧

2020-12-22 華貴禪心

01、

王爾德說過:年輕的時候,我總以為錢就是一切。等我老了才知道,確實如此。

人到晚年,手裡沒有些積蓄,在需要花錢的時候,伸手跟子女要錢的滋味太難受了,那份酸楚只有經歷過得人才能夠懂得。

雖說金錢不是萬能的,可到了老年,如果沒錢,那是萬萬不能的。雖然大家覺得談錢傷感情,談錢太俗氣,可不談錢卻又傷心,尤其是老人需要花錢時,有多少子女因給父母拿錢彼此傷害的呢?

錢是人生存的基本保障,如果沒有,那麼連生存都是問題,更不要說生活了。手裡有錢,心裡不慌,到了老年,才是自己的底氣和尊嚴。

75歲潘阿姨說,人到晚年,手裡有錢跟沒錢的區別太大了,親家老兩退休金高,手裡積蓄多,我兒子平時去親家就多,而回來看望我就少了很多,不打電話,也就過節時回來看看就走了。

02、傾訴人:70歲的潘阿姨

潘阿姨有一兒一女,都在同一個城市裡居住,可他們卻很少回家,偶爾回來也只是看看,買些日常用品,待一會就走了,沒有更多的交流。

而我兒子卻是經常開車去親家那裡吃飯,有時還主動開車帶他們一起出去遊玩。主要還不是因為親家給他買的車,每次出去親家報銷費用。

我的退休金少,一個月也就剛夠生活費,要是多拿些藥,就沒錢了。兒子結婚時,我已經花完了積蓄,還把女兒的彩禮錢也花完了。

現在是女兒覺得我當年沒有把彩禮錢讓她帶回自己的小家生氣,覺得我這個做母親的偏心,兒子覺得親家有錢,更喜歡去她家。

這人啊,什麼時候沒錢都不招人待見。越老越沒錢的時候,也只能自己獨自享受清靜的日子了。

有時候,看著別人家的生活,真的很少惱火自己年輕時為什麼不知道多存下錢,總是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等到了老年,才發現,沒錢和有錢的日子區別太大。

03、

親家也是一兒一女,可他們都把孩子培養成了大學生,現在的日子都很好過,他們自己的退休金也高,一個人就比我多不少,何況兩個人的呢?

聽兒子說,親家每到節假日都會給他們小輩人發紅包,大家聚餐時都是親家去結帳,如果那個年輕人結帳了,他就給發紅包。親家總說,年輕人能夠回來陪伴他們,已經很是開心了,哪能讓年輕人出錢吃飯的啊。

親家在孫輩人讀大學的時候也是每個孩子都給了大學獎勵基金,孫輩人開心,孩子開心,他們一家人都是開開心心的,這樣的日子是錢給的底氣,而我只能坐在樓下曬太陽,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來來往往。

偶爾女兒回來看望我,我也想給她點錢,可女兒說什麼也不要,她對我說,媽,您自己留著吧,將來需要錢的地方多,我自己夠花。

其實,誰不稀罕錢的呢?女兒只是不願意要,她怕我以後會朝她要的更多吧。

04、

人到晚年,有錢沒錢,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底氣和尊嚴。有錢人的話好聽,沒錢人的話沒人聽,主要體現在這三個方面上:

首先是錢能夠決定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錢人的日子叫生活,沒錢人的日子叫活著。

老人操勞了一輩子,老了就想好好休息一下,享受生活的美好,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去看看大好河山。

有錢的人,經常相約一起出去轉轉,跟志同道合的友人結伴出遊,吃飯,喝茶,看看各地的風土人情,留下些美麗的照片,在更老的時候拿出來回憶。

還有的人去學習自己以前沒有時間想學的東西,把自己的老年過得豐富多彩,快樂幸福。

那些沒錢的人,即使退休了也不得好好休息,而是儘量去尋找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實在不行就去社區撿拾廢品,攢些零錢,為自己攢些未來的養老錢。

至於遊山玩水的閒情逸緻,只能是羨慕一下罷了。平時也是捨不得吃,捨不得花,總想著為自己的子女多攢些錢。

05、

人到晚年,手裡有錢,也會影響到與子女之間的相處,更能夠融合家庭關係。

很多人覺得跟子女談錢傷感情,可不談錢又傷心情,覺得用錢去買的親情根本不值得一提,可這卻是最真實的現實。

人到晚年,兜裡有錢,心裡不慌。每月的退休金足夠開銷,包括看病吃藥。老人能夠自給自足的養活自己,不給子女添加負擔,偶爾在子女困難時還能夠伸手資助,你再看看家庭氛圍是什麼光景。

同事老李當了一輩子領導,按說比我這些基層人收入要高很多,可因為年輕時不知道存錢,老了,自己的退休金吃飯看病還行,一住院需要墊付藥費時,兒女之間的矛盾就出現了。

另外一個同事老趙從年輕時就知道存錢理財,現在生個病,住個院,子女搶著來照顧伺候。因為老趙自己出錢給自己看病,出院後,還會給照顧自己的子女補助費,這樣誰不願意好好的照顧伺候他的呢?

人生命裡的很多東西,在冥冥之中早就標好的價錢,年輕時不懂得存錢節約,那麼晚年就會受些罪。

06、

「養兒防老」似乎是老人最後的歸宿,可現實生活卻是「養老防兒」,晚年最大的安全感來自你自己的存款,而不是子女。

過去老輩人的傳承就是「養兒防老」,把自己的養老依託在子女身上,而現實生活告訴我們,真正的養老還是要靠自己,而非子女。

子女各自有家,過著各自的生活,每個人都不容易,不是有些子女不願意孝順老人,而是真的有心無力,無法在父母需要金錢的時候給予,更要為生存奔波,無法陪伴父母身邊。

對於人到晚年的老年人來說,手裡的錢才是最大的依靠和保障。身體不適了,可以請小時工,也可以請住家保姆,這樣子女不必過多的操心。

自己手裡有錢,自己想買什麼不必找子女要。生活裡有多少老人,連買藥的錢都捨不得花,都是自己硬扛著,把小病拖到了大病。

兒有女有不如自己有,老年的手裡的錢,是自己老年生活的底氣和尊嚴。趁著年輕,還有很多能力的時候,好好掙錢,多多存錢吧。

END

感謝您的閱讀,祝您平安順遂!作者簡介:華貴禪心,熱愛生活的退休女人,左手練太極,右手寫文字,享受快樂餘生

相關焦點

  • 65歲老人自述:人到老年,有錢和沒錢的差距太大,趁早多存點錢
    「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這句話已經流行多少年了。但是對於王阿姨來說,她卻很孤單,自從老伴去世後的6個年頭,只有一個年是兒子陪他過的,剩下5個年他都是陪嶽父母過年去了 ,直到65歲了王阿姨才明白了一個終身哲理——有錢才是硬道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聽一下65歲老人王阿姨的自述:人到老年,有錢和沒錢的差距太大,趁早多存點錢吧!
  • 60歲老人感嘆:人到晚年,才知道有錢和無錢的區別,趁早存錢吧
    我們常說,錢不是萬能的,而沒錢又是萬萬不能的。雖然說談錢會俗氣,但是我們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錢。手裡有錢,才會有底氣,尤其在老年時期,錢就更重要了。就拿我身邊人的例子來說吧。現在周大爺哀嘆自己的命運,手裡沒積蓄,也不受家人待見,目前最希望的是沒病沒痛,否則也沒錢醫治。有錢沒錢,體現了一個人的底氣和地位。有錢的人說話都有分量,底氣十足,沒錢的人,也容易被人忽視。
  • 人到晚年,手裡有沒有存款重要嗎?3個69歲的老人說出答案
    導語如今很多老人退休後,都會有退休金,不管多少,都好過沒有。所以很多老人,就覺得既然有了退休金,不用存錢了,因為存不存錢都無所謂,每個月都有錢花。雖然不存錢也不缺錢花,但是生病的時候,那些退休金根本就不夠,所以老人退休後,手裡有退休金比較穩定一點,就不用擔心沒錢治病。那麼人老了退休後,手裡有沒有存款到底重不重要?一起來聽聽三個69歲老人的心裡話。
  • 有錢和沒錢,晚年生活差距有多大?3位70歲老人說的話很現實
    有人說,他家的最小兒子連家裡的水電暖的費用都要跟他要,所以,他沒有辦法,為了多掙些錢,每天很早就起來把社區裡的垃圾箱翻一遍。人到了老年,已經沒有能力再跟年輕時那樣打拼生活了,僅僅靠著撿拾廢品掙些錢。那麼人到晚年,手裡有錢和沒錢的老人生活的差距有多大?我們聽聽3位70歲老人的真心話,很現實,也扎心。
  • 人到晚年,我勸你多存點錢
    中國有個詞叫「財大氣粗」,這個詞說的是一點不假,一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有錢和沒錢的差別是很大的。有錢人不管做什麼事情,他都可以很有底氣地去做,因為他們有承受失敗的能力。對於那些沒有錢的人來說,哪怕是生活中的一點點挫折,都可能將他們給逼上絕路。
  • 有錢女人和沒錢女人的區別是什麼?
    有錢女人和沒錢女人最大的區別,在於以下幾點。 而沒錢的女人,業餘生活便單一許多。 疲於為了賺錢而苦惱,疲於為了省錢而計較。一旦被歲月染指,女人到了中年,家裡老人孩子都需要錢,沒錢的女人更容易煩惱和計較。
  • 學會存錢,要趁早!一個35歲職場人的經驗分享,看完很現實
    現在社會中,特別是剛從學校出來的大學生,很多人都是「月光族」,甚至有些人,每個月工資下來先還花唄、信用卡,每個月月底靠吃泡麵艱難度日,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一個35歲職場人的忠告:要趁早學會存錢,原因很現實!
  • 老人手裡有多少存款,要不要告訴兒女?這位75歲的奶奶告訴你答案
    老一輩人都與存錢的習慣,平日裡勤儉節約,一分錢掰開兩份用,辛苦一輩子積累的財富是老人的定心石。 財不外露是基本常識,即使面對自己身邊最親的親人,老人也很少會告訴對方自己有多少存款。
  • 「有錢多活幾年,沒錢趁早玩完;生死看淡,遺體捐獻」,贊同嗎?
    「有錢多活幾年,沒錢趁早玩完;生死看淡,遺體捐獻」,贊同嗎?看到這種題目,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又是一一碗雞湯,其實仔細琢磨一下還真是挺有道理。我們不妨來看看網友是怎麼看待這個觀點的。網友:大海中的一滴水說「我贊同這種觀點,有很多人覺得,不管是生活處在什麼狀態,哪怕是吃苦受累,重病纏身,只要是活著就是幸福,也就是說,把生活質量放在次要的位置上,活著是最重要的,我和別人有不同的想法,我覺得,一個人,生活質量是最重要的,壽命的長短,是次要的,如果一個人,每天都是很辛苦的勞作,甚至是,深受病痛的折磨,僅僅是為了活著,那麼,我認為,這樣的生命,就是
  • 存錢和不存錢有什麼區別?幾年後差距一目了然,晚年生活也受影響
    據螞蟻金服旗下的一個理財平臺「螞蟻財富」和富達國際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中顯示,在所有受訪者中平均每月的存款金額為1052元,而在18歲到34歲的受訪者中平均每個月的存款金額為994元,也就是說在18歲到34歲的受訪者中平均每年存款金額僅為11928元。
  • 81歲老人死亡兩周無人知曉:人到晚年,不怕生病,不怕沒錢,就怕……
    人到晚年最怕什麼? 俗話說「鳥怕落單,人怕孤獨」,一旦上了年紀,尤其害怕寂寞落單。 所以很多人在新聞下面留言唏噓道: 「養大那麼多子女,居然不如一個盆。」
  • 3個70歲老人的傾訴:人到晚年,面臨的最大困境不是錢
    在很多人心目中,認為人到了晚年,只要身體健康,袋裡有錢,就可以過一個幸福安康的晚年。豈不知,許多老年人晚年生活不快樂,與這兩樣都沒有關係。鍛鍊身體,有個好身體,在人們心目中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不信你看,每天華燈初上時,各小區空地上大量跳廣場舞和鍛鍊的人們就證明了這一點。
  • 60歲老人存多少錢,退休之後能衣食無憂?農村老人默默垂下了頭
    中國人就像小松鼠囤松果一樣喜歡存錢,中國人喜歡把錢放在銀行,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更是省吃儉用,喜歡把錢放在銀行。這不僅僅是因為把錢放在銀行比較安全、也有一定的利息,更主要的是因為大多數的中國人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所以對於沒錢的難言之苦有較深的見解,所以會更加明白存款的重要性,防患於未然!
  • 有錢女人和沒錢女人的區別,看完很扎心
    因為,有錢女人和沒錢女人,差別真的很大。有錢女人,有底氣沒錢女人,全怨氣女人為什麼一定要有錢?聽過最好的答案是:辛苦地賺錢,不是因為多愛錢。而是這輩子,不想因為錢和誰低三下四,也不想因為錢而為難誰。老闆驚呆了,一邊給她遞紙巾一邊安慰:一碗粥而已,不至於,大不了我再送你一個涼菜。結果女子邊哭邊說:「我哭的不是這個,我難過的是,我已經三十歲了卻還在為一碗粥斤斤計較,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沒錢的女人,會為了幾塊錢和人討價還價。看見喜歡的東西,也只能假裝不喜歡。
  • 老人到了晚年,存款數目該不該給子女說?過來人勸誡還是要聽得
    王奶奶,今年已經76歲了,在單位做了一輩子的會計員,年輕的時候,也經營了一些小本生意。所以晚年不但有退休金,還有之前做生意積攢的積蓄。本來這些錢足以讓她晚年過得衣食無憂了,但是最後就因為她把存款數目說漏了嘴,被子女騙的晚年悽慘。
  • 沒錢結不了婚,有錢年齡大被嫌棄,年輕人該先賺錢還是先結婚?
    那麼,為什麼大多數人兜裡沒錢,便結不了婚呢?好不容易存了點錢,卻又被人嫌棄年齡太大不願意嫁,又該怎麼辦呢?年輕人,賺錢與結婚之間,又究竟該先哪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一、兜裡沒錢,就結不了婚嗎?坦白講,隨著出社會的時間越來越久,小胖真的見過越來越多的單身。
  • 長壽的噩夢:吃不飽飯,沒錢看病,在日本每年有上百萬人晚年破產
    2014年,日本NHK特別節目錄製組錄製了一部紀錄片,名為《老後破產:所謂「長壽」的噩夢》,對多位老人的生活進行了跟蹤採訪。這些70多歲、80多歲的老人,都是靠領取養老金生活,有的有存款,有的沒有,但他們的晚年生活,無一例外地只能用「悽慘」來形容。
  • 農村老人「存錢」成風,寧願吃苦也不捨得花,他們是咋想的?
    也許有人會覺得他們沒錢,其實並不是這樣。基本上一個農村老人去世後,都會留下一些存款,為何他們寧願省吃儉用,也要把錢存著一直到去世呢?如今「安全感」這個詞語經常在戀人之間出現,有時候女方會對男方說:和你在一起沒有安全感,我們分手吧。其實這就是男方讓女方感到不安全,與其以後無奈離婚,還不如現在離開,找個有安全感的人。第三:給孩子減輕負擔農村老人經常會說的話就是:我們不需要花錢,也沒有花錢的地方。
  • 88歲老人親身經歷:「為什麼你晚年那麼悽涼,就是因為沒有錢!」
    文/格格鬥在網上看到這樣一位88歲的老奶奶,她叫吳勝明。老人家人老心不老,活得通透又睿智。面對鏡頭,她說出了這樣一番肺腑之言:「為什麼你晚年那麼悽涼,就是因為沒有錢,所以有了錢要珍惜錢,沒有錢要想辦法去掙錢,活得才有尊嚴。
  • 有錢女人和沒錢女人的區別(說得太好了)
    而是這輩子,不想因為錢和誰低三下四,也不想因為錢而為難誰。」如果你沒有自己的工作,沒有賺錢養活自己的能力,什麼都要靠老公,連買個菜都要從他手裡拿錢,那你在家裡,註定毫無地位。沒錢的女人,想買的不能買,想玩的不能玩,做什麼都瞻前顧後。因為沒錢,所以只能看對方的臉色,委曲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