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70歲老人的傾訴:人到晚年,面臨的最大困境不是錢

2020-12-16 千帆說情感

在很多人心目中,認為人到了晚年,只要身體健康,袋裡有錢,就可以過一個幸福安康的晚年。豈不知,許多老年人晚年生活不快樂,與這兩樣都沒有關係。

鍛鍊身體,有個好身體,在人們心目中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不信你看,每天華燈初上時,各小區空地上大量跳廣場舞和鍛鍊的人們就證明了這一點。在金錢方面,對老年人而言,平常除去看病買藥,需要的花費並不多,就算退休金不高,也能支撐起他們的日常生活。

真正影響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是精神層面上的孤獨感。他們傾盡半生心血養育兒女,最終在兒女長大後,卻不得不面對分別。如果說兒女出生時,對母親而言是身體上的分離,那麼兒女長大離家,卻是精神層面的分離,不管什麼樣的分離,對父母來說都難以承受。

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子女長大後,出國或去外地發展,結婚成家,父母一年難得見上一面。對於重視親情的中國父母而言,這才是晚年後他們最難以接受的事實。

而這種狀況,在許多老人身上都發生著。我們聽聽下面3位70歲老人的自述。

趙阿姨:全職媽媽

兒子高中畢業後就去了國外,後來大學畢業留在國外工作,這個選擇我和他父親不同意,但兒子大了,由不得娘。

這十幾年來,只有我們老倆口獨自生活,沒有兒子的日子,我們的生活空空蕩蕩。

要說老公,在一家私營企業當老闆,這麼多年,將全部心思用在工作上,也給家庭創造了好的生活條件,讓我不用朝九晚五地去上班,多年來一門心思在家帶兒子。

兒子走了以後,我一直懷疑自己當初做全職媽媽的決定是否正確,雖說兒子經過我多年精心養育,學業成績好,也很優秀,但在全方位的付出中,我早已沒有了自己,從兒子出生起,我所有幸福不幸福的事情都與兒子有關,他是我生活的全部。

儘管兒子走了後,老公也很失落,但他有自己的朋友圈,時間打發容易些。我就不一樣了,兒子離開家後,我的心整個被掏空了,我再也不願意去逛商城,懶得去超市買菜,家裡的冰箱常常空空蕩蕩,夜半時分想起兒子時,常常整夜哭泣。

為了怕打擾兒子,平常我很少給他打電話,有什麼話就寫在微信上,他抽空給我回。有一次,兒子說他開完會給我回電話,那天晚上,我一直沒有睡覺,拿著手機等兒子電話。對於我來說,兒子的聲音就是來自遠方的天籟之音,能消除我的一切壞情緒。

我知道,孩子大了,每一對疼愛孩子的父母都不應該阻攔孩子的發展,如果孩子能飛得更高,看得更遠,是作為父母的成功。

話是這樣說,道理也都懂,可就是情感上難以接受。

李阿姨:獨居10年,曾是一家企業領導

老伴去世的早,女兒大學畢業後去了外地工作,後來在外地成了家。這麼多年,我一直獨自生活。按理說,我的退休工資不低,也有幾個好姐妹在身邊,日子應該過得自由快樂,可我卻沒有這樣的感覺。

世上所有的女人都是感性的。我雖說住著大房子,生活無憂,可每次回到空蕩蕩的家中,都感覺到處散發著女兒的氣息。她爬過的桌子和坐過的椅子,她經常喜歡翻的那本書,喜歡吹的口琴,都那麼靜默地,似乎等著女兒有一日回來時,能重新光臨它們。

女兒走後,她房間的一切都保持著原樣,似乎只有這樣,我才能感到女兒從未從我身旁走遠。

女兒不在的日子,我很少做飯,都在食堂解決一日三餐,就算生病,也從不告訴她,我害怕她擔心。記得女兒遠嫁前一晚曾摟著我的肩膀告訴我:「媽媽,你一定要生活好,心情愉快,我才能開心。」

在女兒眼裡,母親是生活的強者,沒有什麼事能難倒母親,但她並不知道,我性格中有這麼脆弱敏感的一面。

朋友們告訴我,多參加一些興趣活動,多出去走走,就不會那麼想孩子了。可這晚年的孤獨,不是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多出去旅遊幾次就能排解掉的。有人說,你可以搬到女兒的地方去住呀,我何嘗沒這樣想過,但女兒有自己的家,我去,就是打擾她。

只要她能生活的快樂幸福,我才能夠心安。

這世上有些孤獨,只能一個人默默承受,你無法說,也不能說。

王阿姨:公務員

我50歲那年,兒子在外地成家,儘管當時我和老伴極力反對,可擋不住年輕人一顆想飛往遠方的心。

在這個二線城市,我們早已給兒子準備好了房子。在我和老伴看來,晚年理想的生活就是與兒子住在同一小區,他們有孩子後,我們幫他們帶孩子,當我們老了,也能經常看到他們,就滿足了。

可現在的年輕人,寧願去一線城市租房住,也不願意回到父母身邊來,有時候想想,也不知道是現在孩子個性太強,還是太想脫離父母。

記得兒子上大學後第一年回家,得知他回來,我興致勃勃地提前買好孩子喜歡吃的東西,當我用兩個多小時做好飯菜,擺到桌子上時,千呼萬喚始起床的兒子卻只埋頭在手機上,與他的同學們聊得正歡,完全忽視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他的我。就這樣,每天如此,終於我忍不住發了火,可兒子卻一臉無辜,不知道一向理智的母親這是怎麼了?

父母太渴望孩子回家,渴望與已長大的孩子在一起聊聊天,渴望孩子在自己身旁多陪伴幾日。

人老了最害怕不是沒錢,而是孤獨。前段時間我參加了夕陽紅老年旅遊團,團裡大多都是六七十歲的老頭老太太,每個人回來都買了不少保健品。

雖說出發前,兒子曾在電話上告訴我,出去不要買東西,旅遊景點上的物品大多是假的。我也知道保健品的作用其實並不大,可我不能不買。那些年輕人一句一個「阿姨」「叔叔」地叫著,對我們關懷備至,讓我們的心感覺到溫暖。

我們需要溫暖,需要被人看見,需要有人耐心地聽我們說話,可這些,對於孩子不在身邊的我們來說,太奢侈了。

結語:

古語說,父母在,不遠遊。如今現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中父母將所有的愛都給了唯一的孩子,一方面想讓孩子優秀,一方面又對孩子形成極強的情感依戀。當孩子長大,要離開自己時,往往心理上無法接受。

曾有新聞中說,有些老年人為了排遣晚年的孤獨感,經常一個人掏錢坐公交車,從起點坐到終點,又從終點坐回起點,就是不想一個人呆在空蕩蕩的家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贊說:「中國人對兒女傾盡心血,老年時很難承受兒女不在身邊的巨大落差。得不到關懷的老人們,常產生被遺棄的感覺以及自悲自憐的情緒。」

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後,社會交往圈子變小,加上身體健康狀況下滑,很容易出現焦慮、孤獨、抑鬱情緒,尤其需要兒女們的陪伴。只有兒女在身邊,他們才會感受到真實的溫暖。

一心想要追求自我人生價值的兒女們,不管在任何地方,切莫忘了養育你們長大的父母。有空時,多回家看看,沒空時,多打幾個電話與老人聊聊天,這是比你給父母再多金錢也無法替代的。

只要你心中有他們,任何時候,父母都會感受到幸福和快樂。

相關焦點

  • 70歲老人被強行送進敬老院,老人含淚傾訴,生男生女為啥不一樣
    文|美育兒那些事對於父母而言,在晚年能夠「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便是含辛茹苦養育兒女最大的回報,可是很多父母奮鬥了大半輩子,到老了卻得不到兒女的撫養,甚至還會被當成累贅遭到嫌棄,孝敬父母天經地義,而有些兒女卻很難做到
  • 75歲老人坦言:人到晚年,有錢與沒錢的區別太大,趁早多存錢吧
    01、王爾德說過:年輕的時候,我總以為錢就是一切。等我老了才知道,確實如此。人到晚年,手裡沒有些積蓄,在需要花錢的時候,伸手跟子女要錢的滋味太難受了,那份酸楚只有經歷過得人才能夠懂得。雖說金錢不是萬能的,可到了老年,如果沒錢,那是萬萬不能的。
  • 有錢和沒錢,晚年生活差距有多大?3位70歲老人說的話很現實
    有人說,他家的最小兒子連家裡的水電暖的費用都要跟他要,所以,他沒有辦法,為了多掙些錢,每天很早就起來把社區裡的垃圾箱翻一遍。人到了老年,已經沒有能力再跟年輕時那樣打拼生活了,僅僅靠著撿拾廢品掙些錢。那麼人到晚年,手裡有錢和沒錢的老人生活的差距有多大?我們聽聽3位70歲老人的真心話,很現實,也扎心。
  • 人到晚年,養老最大的依靠可能不是兒女,不是自己,而是這3類人
    由於兒女不一定指望得上,很多老人開始賺錢,想靠著自己的力量養老。當自己還有自理能力的時候,靠自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可是,當老人失去自理能力之後呢? 我採訪了幾位晚年過得還不錯的老人,了解了他們的養老故事,得出了一個結論:人到晚年,養老最大的依靠可能不是兒女,不是自己,而是這3類人。
  •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近日,一名83歲老人獨自去公共浴室洗澡被拒絕的事件,在網絡熱炒。那使我想起了老家的鄰居大娘,她和老伴也是「丁克」一族。在她70多歲的時候,老伴去世後,她獨自一人去洗澡,儘管澡堂沒有拒絕她入內,但她還是老了,自己洗澡很吃力。沒人幫她搓背,又由於洗得慢,又有點缺氧,她最終暈倒在浴室裡。隨後,儘管她被搶救過來,但也發出了「無兒無女,我甚至不能獨自洗澡」的感慨,讓人十分痛心。選做「丁克」,難道真的是青春瀟灑,晚年悽涼?
  • 人到晚年,手裡有沒有存款重要嗎?3個69歲的老人說出答案
    雖然不存錢也不缺錢花,但是生病的時候,那些退休金根本就不夠,所以老人退休後,手裡有退休金比較穩定一點,就不用擔心沒錢治病。那麼人老了退休後,手裡有沒有存款到底重不重要?一起來聽聽三個69歲老人的心裡話。
  • 人到晚年,活著還有沒有意義?3個老人給出了真實答案
    導語人到了晚年,基本上就已經半身入黃土了,對於有的老人來說,活著就是折磨,而對於有的老人來說,活著就是享受。那麼,人到了晚年,活著還有意義嗎?聽聽這3位老人真實的內心想法。楊大爺我都在床上癱瘓了5年了,生活方面真的是一點都不可以自理,我如今也到了70歲的年齡了,這樣的晚年生活對於我來說,活著真的是沒有什麼意義了。我這樣的生活不僅僅拖累了我的兒女,還連累了我的老伴,每個月要一筆不少的藥物費用不說,還沒有任何一點效果。
  • 男人一輩子不結婚,晚年後是什麼感受?3個70歲的大爺說出答案
    劉大爺/70歲我是個農村人,我有兩個哥,我是最小的,雖然我家裡窮,但娶老婆還是娶得到的,只要有上進心,都會有女人嫁。到了我42歲的時候,我發現一個人真的挺孤獨的,雖然那個時候生活也好了一點,單身的老人,都會有國家補錢,我自己還建了個小房子,日子好了很多,就算生活好了又怎樣,我還是一樣的孤獨。就只有我一個人住在家裡,我兩個哥哥我都去世了,每次孤獨的時候,就好後悔當年沒有找老婆結婚,要是找了老婆結婚,說不定我孫子都很大了。
  • 70歲老人:生一場大病,才知道晚年能靠誰
    70歲的老人李奶奶一直住在鄉下,老伴前幾年去世了,兒女們有說讓她去和她們一起住,但是老人還是習慣農村的生活,所以一直堅持住在農村。 雖然已經70歲,但是李奶奶生活還是能夠自理的。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最近李奶奶去撿柴火的時候眼前發昏摔倒了。
  • 60歲老人感嘆:人到晚年,才知道有錢和無錢的區別,趁早存錢吧
    我們常說,錢不是萬能的,而沒錢又是萬萬不能的。雖然說談錢會俗氣,但是我們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錢。手裡有錢,才會有底氣,尤其在老年時期,錢就更重要了。就拿我身邊人的例子來說吧。有錢的人說話都有分量,底氣十足,沒錢的人,也容易被人忽視。人到老年才發現,有錢跟沒錢的區別會如此大,而且越是年紀大,越能明白錢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3點:1、錢能決定你是否擁有優質的晚年生活辛苦操勞了一輩子,到了晚年生活就想活出自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 88歲老人親身經歷:「為什麼你晚年那麼悽涼,就是因為沒有錢!」
    文/格格鬥在網上看到這樣一位88歲的老奶奶,她叫吳勝明。老人家人老心不老,活得通透又睿智。面對鏡頭,她說出了這樣一番肺腑之言:「為什麼你晚年那麼悽涼,就是因為沒有錢,所以有了錢要珍惜錢,沒有錢要想辦法去掙錢,活得才有尊嚴。
  • 81歲老人死亡兩周無人知曉:人到晚年,不怕生病,不怕沒錢,就怕……
    人到晚年最怕什麼? 俗話說「鳥怕落單,人怕孤獨」,一旦上了年紀,尤其害怕寂寞落單。 但凡為人子女能多來看看,哪怕只是常常打個電話,老人都不至於淪落到如此地步。 所以很多人在新聞下面留言唏噓道: 「養大那麼多子女,居然不如一個盆。」
  • 人到晚年,最親的人不是老伴,3個60歲退休女人說出了心裡話
    父母老去,兒女長大,真正最親的人真的是老伴嗎?3個退休女人說出了心裡話,很扎心。 01、劉女士,60歲 我今年60歲,與老公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到了結婚的年齡,沒交往多久後就結婚了。如果讓我重新選擇,即便自己一輩子單身,我也不會嫁給他,所以,晚年與我最親的人絕對不是老伴。
  • 60歲老人的自述:到了晚年,才明白兒女和退休金,不是最可靠的
    :到了晚年,才明白兒女和退休金,不是最可靠的  文——彤哥 導語:  人到晚年會發生很多的變化,對於老人來說兒女的陪伴還有退休金的踏實,都會給他們安全感,很多人都希望能陪在自己兒女的身邊,能過一個幸福的晚年,也有人覺得他們一個人生活,每個月有固定的退休金,一個人生活倒也是輕鬆自在
  • 人到晚年,身邊最親的人是誰?3位退休老人說出了實話
    奮鬥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時期,退休老人都希望能夠陪陪自己的家人,安享晚年。有人說,當老人到了退休年齡後,子女也在為自己的家庭奔波操勞,很難陪伴在老人身邊,所以人到老年,與自己最親的人就只剩下老伴了,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有3位退休的老人說出了實話,一起來看看吧。
  • 70歲老人哭訴:38歲兒子三天兩頭回家「吃飯」,每次我都心驚膽戰
    兒子一說回家「吃飯」,老父親就心驚膽戰小區李大爺,今年70歲了,只有一個年齡38歲的獨生子。很多人都羨慕李大爺,說他就算只有一個兒子,家裡也不冷清,因為兒子隔三岔五就會回來陪他吃飯。不像家有多子女的老人,十天半個月都見不到成家後的子女。
  • 59歲老人的傾述:與錢搭夥,不如去做保姆掙錢活得舒心
    02、傾訴人:62歲的陳阿姨我今年59歲了,一個人過了16年的孤單生活,16年前,老伴因為意外離我而去,那時候孩子還在上大學,我感覺晴天霹靂,我還來得及與自己的愛人,享受晚年的生活。兒子畢業之後就在大城市紮根了,期間兒子也常常叫我搬過去住,給我養老,但是我這人操勞慣了,待在大城市不自在,所以就沒去,留在了縣城。
  • 老了有錢最管事,85歲老人:用退休金請保姆,相處3年感覺很好
    人到晚年,日子都不好過,若遇到子女孝順,又有能耐的,老人可能會享些清福;若遇到子女不太好,自己有沒有多少養老錢的,那麼晚年的日子確實不太好過。「養兒防老」是我們多少輩人的傳承習慣,可在當今社會卻越來越被遺棄了,更多的時候,養老還是要靠自己。
  • 上海88歲獨居老人,300萬房產贈水果店主:老年最大的絕症是孤獨
    剛好老先生小區樓下有個水果攤,店主名叫小遊今年35歲,三年前一家五口從河南到上海賣水果,就住在水果攤旁邊的簡易棚裡。孤獨的老人平時不愛說話,唯獨喜歡孩子,他隔三差五就會買零食和玩具給小遊的三個孩子,時間長了就跟小遊一家熟悉起來。
  • 「無兒無女,我連獨自洗澡都不行」70歲丁克老人的話,讓人心酸
    老伴去世後,她70多歲了一個人去洗澡,雖然澡堂沒有拒絕她入內,但是她年齡大了,自己一個人洗澡很吃力。沒有人幫忙搓背,而且因為洗得慢,有點缺氧,她最後暈倒在了浴室。後來,雖然她被搶救過來了,但是也發出了「無兒無女,我連獨自洗澡都不行」的感慨,讓人很心酸。選擇做「丁克」,真的是年輕時瀟灑,晚年悽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