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走進不一樣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
最近無聊刷著抖音,卻被抖友的一個剪輯視頻突然牽住了心,視頻標題是「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n you’re not saving the world?」於是乎突然又想起了3年前的電影《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決定重溫一下導演剪輯版,卻意外地被此片打動,並且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2016年影片上映之初,我其實已經先入為主的不怎麼喜歡這類題材,看了這部電影的預告和宣傳,雖然感到震撼,但是卻為影片的內容捏了一把冷汗。電影的基調很明顯是暗黑沉重的,這樣的情況下還讓兩個超級英雄互相搏鬥,營造商業噱頭。說實話我的心情很沉重,根本不看好這個電影,這也幾乎是我對這個電影的預期。但是我意外的愛上了這部電影,並且我想分享我為何轉變了觀念,以及為何有人也許仍不喜歡這部影片。其實我就是想分享我的感受,以及它帶給我的震撼。
首先《正義黎明》並不是一部有趣的、激烈的、闔家歡樂的漫威式超級英雄電影,雖然它也有精彩的打鬥場面,但這終究不是小孩子看的電影。另外,如果你覺得超人就應該是積極的、理想化的,完美的超級英雄,那你可能也無法接受這個電影了。如果你對蝙蝠俠也有著同樣的期許,覺得他就應該表現的像你想像的超級英雄那樣,而一旦他達不到你的要求,你就會無法接受,覺得影片把你的蝙蝠俠毀了,那你肯定也不會喜歡《正義黎明》。下面讓我為你解釋為何會這樣:
首先是蝙蝠俠的部分
整部影片以布魯斯夫婦(蝙蝠俠的父母)的死開場,片中旁白出現了一個詞「fall」。
隨後是布魯斯夫婦被槍殺的畫面,我最初的感受是:為何還要重現這個場景?幾乎每一部蝙蝠俠電影都要重現這個場景,我們都審美疲勞了,幾乎都成了特殊的電影語言。當你看到珍珠掉在地上,就代表著蝙蝠俠的母親死了,為何還要展示這個?
但我後來意識到,導演從電影一開始就想要傳達的是,小布魯斯叢林中奔跑、跌入(fall)蝙蝠洞。那份傷痛恐懼正是蝙蝠俠在接下來的影片中奔跑並目睹韋恩大廈被超人摧毀所體會的傷痛和恐懼。
這是超人帶來的恐懼,蝙蝠俠再一次體會到了那種刻骨銘心但又無能為力的恐懼。他再一次傷痛,再一次墜落。
其實在整部影片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大概前兩個小時(導演剪輯版),蝙蝠俠一直是那個被嚇怕了的小布魯斯,他不再是我們想像中的蝙蝠俠,他在忍受傷痛和恐懼,他喪失了希望。你要是留意他與阿爾弗雷德的對話,你就會發現這根本不是以前的蝙蝠俠,這是個再次墜落的小布魯斯。
影片的開頭場景其實非常巧妙,可以認為它影射了很多事情,當小布魯斯在夢境中墜落,他以一種超現實主義的形式,被蝙蝠簇擁著升起。
你可能會覺得那只是個夢,本來就不是真的,但那其實是一種影射,預示了蝙蝠俠在此片中將再一次經歷落,這是整片蝙蝠俠經歷的縮影。影片將會讓我們看到這個被再次擊倒墜落的蝙蝠俠,是如何再次崛起?而這裡面最讓人期待的,是什麼讓蝙蝠俠再次崛起,是什麼再次將蝙蝠俠從生命的低谷託起,這個細節很微妙,很容易被忽略,到底是什麼呢?
這需要先講講超人
超人在我們的印象中,應該是那種勇敢、陽光、快樂的角色。但在《正義黎明》中他卻是迷惘的、迷失的、憂傷的。在影片中甚至沒有一次露出過笑容,因為他感覺他所作的一切也許只是徒勞,儘管他黔驢技窮了,但是依然得不到解脫。他不知道到底如何努力改善情況,感覺到人類對他的敵意越來越濃,而且情況越來越糟糕。
其中一個細節片段在我第二次重溫的時候第一次發現:國會大廈爆炸事件後,超人陷入深深的自責,因為他認為是他沒「看到」而導致了這次災難。
而事實確實爆炸裝置提前灌了鉛,超人根本沒法「看到」,也阻止不了。
這個劇情是我之前沒有發現,所以這次重溫下突然對超人多了一些理解——無所不能,但又無能為力。
當我們審視這兩個角色的時候,一邊是恐懼的蝙蝠俠,感覺自己又掉落蝙蝠洞,又變回那個絕望的孩子。另一邊是迷惘的超人,感覺自己徒有一身超能力,卻完全無法改善局面。
這部電影的核心基本建立在痛苦之上的,都圍繞著蝙蝠俠和超人所經歷的痛苦展開,電影刻意地去關注這些情緒,這些角色生活中無法避免的艱辛並把他展現給觀眾。這正是《正義黎明》的意義所在,你必須要放開你的心扉才能夠體會其中的沉重和真情實意。
所以當你這麼看影片中的兩個英雄時,你就會開始思考這電影到底在說些什麼?這個電影的核心到底是什麼?本該是蝙蝠俠大戰超人,兩個鬥士的角鬥,似乎大家的關注點全部都被影片的宣傳轉移到「誰會贏」上面去了。你會漸漸明白,之所以他們會決鬥,他們在爭鬥的原因是他們各自的痛苦、各自的艱辛、各自的恐懼、各自的疑慮,那是他們最終開戰的原因,而他們都被比他們更強大的力量操縱了。
我覺得影片中最寶貴的一幕是最終讓兩個英雄和解的原因,是當蝙蝠俠第一次意識到,意識到一個片中多次提及,我們自始至終都知道的事實,那就是他們倆的母親叫同一個名字「瑪莎」。
這是大部分觀眾看完這部影片的主要槽點,卻意外的成為了我觀影中最感動的一幕。
我不知道這事在漫畫史上是怎麼發生的,不知道是幾十年間作者有意為之,還是根本只是個意外,可能兩個作者意外地為他們角色的母親取了同一個名字。但總之,當超人喊出自己母親名字的那一瞬間,蝙蝠俠,布魯斯韋恩意識到他和超人,克拉克肯特,他們的母親有著同樣的名字。這個事實轉變了蝙蝠俠的思想。
要知道,在此之前,蝙蝠俠認為超人只是個外星來的威脅,根本不是人類。
而如今,他蝙蝠俠看著腳下的超人,他看到了克拉克肯特,他重新審視了這個外星人,不再把他看成天外的威脅,而是一個和自己感同身受的人。他看清了所有的操弄,看清了自己的恐懼,就是那個瞬間,讓蝙蝠俠重新崛起。正是那個事實,那個意識的覺醒,將蝙蝠俠再一次升起成為我們的英雄,從那一刻起,蝙蝠俠新生了。從那一刻起,超人也新生了,因為他在那一刻也重新意識到,他不是徒勞,他能幫助人類實現非凡。
雖然影片前倆個小時,看著那個失落的蝙蝠俠和超人讓我很痛苦,但當看著他們回來讓一切都值了。對我而言,《正義黎明》和那些噱頭無關,和黑暗無關,是關於看著我的英雄一起崛起,一起戰鬥,成為至交,創造非凡,拯救世界。
當蝙蝠俠就下超人的母親,蝙蝠俠並沒有一如往常那樣介紹自己,那個你一直都知道的答案,簡直變成了口頭禪:I Am Batman。但在這個電影裡,他的回答卻是:A Friend!
當人們問1978年克裡斯多夫.裡夫飾演超人同樣的問題時,他的回答是:A Friend!那是四十年前超人的回答,現在我們從蝙蝠俠嘴裡得到了同樣的回答。
最後像一些技術瑕疵、節奏剪輯等等大多數觀眾詬病的理由,我這裡就不再贅述了,反正我根本也不在乎那些。我想說的是影片的確從一個很特殊的角度打動了我,無論你是否喜歡這部電影,我希望能通過這次分享為你對此片提供一個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