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4「出版物質量專項年」圖書質量專項檢查報告》顯示 圖書質量這根弦,時刻不能松
3月31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第四批不合格出版物名單,對21種不合格圖書予以曝光。這是總局將2014年確定為「出版物質量專項年」以來,在全國範圍內對少兒圖書、教輔圖書、其他類別出版物質量專項檢查活動的延續。
此前,總局曾兩次對少兒圖書、一次對教輔圖書的不合格產品給予曝光,受到社會、行業廣泛關注。一些關注出版的人士認為,曝光有助於行業自律,是行業對社會、對讀者負責的表現。也有人士認為,推動出版業從以數量規模增長為主,向以質量效益提高為主轉變,關鍵是既要治標更要治本。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編制推出《2014「出版物質量專項年」圖書質量專項檢查報告》,對2014年以來全國出版單位出版物質檢情況作了較為全面、宏觀的描述。《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就此專門採訪了相關負責人。
總局出版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邀請專家質檢圖書。張豔 攝
【抽查】三步驟 基本覆蓋全國出版單位
《中國新聞出版報》:根據「出版物質量專項年」要求,總局出版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受總局委託,2014年組織全國31個省(區、市)和中央部委、軍隊系統對所屬所轄出版單位出版的少兒圖書、教輔圖書、其他類出版物進行了質量檢查。請問整個質檢過程分哪些步驟?如何保證質檢過程中的公正和公平?
負責人:本次活動始於2014年3月,11月底結束。對於每類圖書的檢查都分為3個階段,即出版單位自查階段、各省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和中央部委及軍隊系統出版單位主管部門抽查階段、總局質檢中心抽查階段。自查階段,要求各出版社以10%的比例對2013年1月以來出版的出版物進行自查。主管部門抽查階段,按照活動《通知》要求,各省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和中央出版單位主管部門根據出版社自查書目,對所屬出版社每家每類至少抽查1種。總局質檢中心抽查階段,在對出版市場調研的基礎上,質檢中心制定出質量檢查的工作方案,明確了各類圖書質量檢查活動的目標、檢查要求和時間表,並將《通知》和《關於報送「2014年出版物質量專項年」檢查材料和樣書的函》郵寄至各省局出版管理部門、中央及軍隊各出版單位主管部門和相關出版集團。
為保證質檢過程公平公正,按照總局要求,質檢中心注重規範程序,首先利用全國書號實名申領系統及版本圖書館成書信息系統,隨機確定了本次抽查的書目,並本著一社至少一種受檢書的原則,對其中的484種圖書進行編校質量抽查;其次,嚴格按照標準程序要求,組織專家分別進行初檢、復檢、覆核、反饋、終檢、會審各階段的工作,實現了對各工作環節流程的管控;第三,先後給予不合格圖書出版單位兩次申辯的機會:第一次是在中心專家復檢後,第二次是在總局下發《行政處罰通知書》之前,經過兩次反饋後,質檢中心再組織專家對出版單位的申辯意見進行嚴格審核,最後出具質量檢測報告,做出最終質量認定。
《中國新聞出版報》:那麼,總體質檢情況是怎樣的呢?
負責人:從各地及中央在京單位抽查結果看,全國31個省(區、市)共抽查少兒圖書1021種,其中不合格47種;中央在京出版單位抽查少兒圖書275種,不合格1種,兩項合計共抽查少兒圖書1296種,48種不合格,合格率為96.3%。在不合格圖書中,上海、吉林、浙江、山東、湖北數量較多,共檢出35種不合格圖書,約佔不合格總量的72.92%。教輔圖書方面,各省(區、市)出版行政部門及中央在京出版單位主管部門共抽查1146種,有58種不合格,總合格率為94.94%。其中,各省(區、市)抽查教輔圖書954種,有54種圖書的編校質量不合格;中央在京出版單位抽查教輔圖書192種,有4種圖書的編校質量不合格。在不合格教輔圖書中,上海、天津、浙江、山東、湖南數量較多,共檢出31種不合格圖書,約佔不合格總量的53.45%。在低俗、跟風及其他類圖書方面,各省(區、市)出版行政部門及中央在京出版單位主管部門共抽查低俗、跟風及其他類圖書1321種,有51種不合格,總合格率為95.23%。其中,各省(區、市)抽查低俗、跟風及其他類圖書649種,有49種圖書的編校質量不合格;中央在京出版單位抽查低俗、跟風及其他類圖書672種,有2種圖書的編校質量不合格。在不合格低俗、跟風及其他類圖書中,北京、天津、內蒙古、湖北數量較多,達32種,佔不合格總量的62.75%。在全年質檢工作中,上海、吉林、浙江、山東、湖北、天津、湖南、北京、內蒙古等地的出版行政部門體現出了較好的工作質量。
從質檢中心抽查的情況看,2014年3月~6月,分3批對180種少兒圖書進行了編校質量檢查。經查,17種少兒圖書編校質量不合格,合格率為90.56%。不合格的少兒圖書中,4本差錯率在3 以上。抽查教輔圖書199種,學科涉及地理、語文、英語、數學、化學、物理等,其中有13種為不合格品,合格率為93.47%。不合格的教輔圖書中,1本差錯率在3 以上。抽查其他類圖書90種,其中有21種不合格,合格率為76.67%。不合格的其他類圖書中,差錯率最高的一本達6.81 ,是本次抽查的所有圖書中差錯率最高的一本。綜合以上情況,質檢中心組織專家共抽查469種圖書,不合格的為51種,總合格率為89.13%。其中,教輔圖書合格率最高,為93.47%,其次為少兒圖書90.56%,其他類圖書合格率最低,為76.67%。
【探因】七問題 凸顯質保制度須到位
《中國新聞出版報》:近年來,我國出版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出版了一大批精品力作,但出版物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出版物質量專項年」的質檢結果就是一個例子。在您看來不合格出版物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負責人:主要有如下7個方面:
其一,一般性字詞差錯。此次抽檢,發現問題多出在文字錯誤、英文拼寫錯誤等方面,並有少量的拼音用法不規範。明顯的字詞錯誤分為兩類,一類是對理解文章影響不大但錯誤明顯,如「相悖」誤為「相背」,「南極」誤為「南級」,「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誤為「鋼鐵是怎樣練成的」,「BREAK」誤為「BRERK」,「孩子們」誤為「孩了們」、「中國人」誤為「中國入」,等等;另一類看似也是一處字詞錯誤,但是對於做題或閱讀影響很大,如把「5g」誤為「sg」,「離子」誤為「粒子」,「then」誤為「the」,令文章或題目晦澀難懂。
其二,教輔圖書中的題目或答案錯誤。在不合格教輔圖書中,因答案錯誤而計錯的問題很多。這種錯誤對於做題的學生來說,影響的可能不只是一道題,而是思路、時間、總體成績。本次檢查中出現的差錯主要有:一是題幹中要求選出正確的答案,而答案中沒有給出正確的選項;二是答案錯誤,如雖然「2CO+O2=2CO2」和「C+O2=CO2」兩種反應都能產生CO2,但是前者與題目中給出的物質來源不符,如正確答案應該是D,但書中給出的答案卻為A,等等;三是題幹中缺少條件,無法按照要求做出解答。
其三,知識差錯。在知識性問題方面,存在知識陳舊、知識錯誤等。如將「重慶市」誤為「四川省重慶市」,將「印度尼西亞雅加達」錯成「印度雅加達」等。在一般社會知識方面,一本圖文並茂的科普書,雖然在編校過程中比較重視對文字的校對,但在文圖配合上卻出現了錯誤,如文字介紹的是裝卸軍事物資的後勤場面,所配的圖片卻是一架美國C-5運輸機失事墜毀現場。再如一本關於唐詩的書,在介紹李白的詩《望天門山》時,錯誤地將詩中所提到的位於安徽蕪湖的天門山,注釋為「位於湖南張家界」的天門山。
其四,標點符號差錯。客觀地說,在2014年的檢查中,發現的標點符號差錯較往年有所減少,這與出版單位仔細學習新版的《標點符號用法》不無關係,但有些問題還比較突出,如省略號與句末點號的關係不清,連接號(一字線、長橫、半字線、浪紋)的誤用或混用,間隔號與小數點的混用,書名號的使用不當等。
其五,版式差錯。與一般圖書相比,教輔圖書中排版出現的問題較多,這主要是因為教輔圖書練習題居多,且科目繁多,版式與一般圖書相比更複雜、更瑣碎,因而出現了不少如行首頂格、文字應接排而未接排、符號放行首、字符間距不一,以及英語教輔書中特有的逗號後面未空半格等問題。
其六,地圖差錯。有的圖書使用地圖不規範,特別是在教輔圖書中,地圖中缺少南海諸島、釣魚島、赤尾嶼,個別地理類教輔圖書還出現了地圖變形或國界線不清、國界線該虛未虛等問題。
其七,內容質量不規範、不健康。在本次檢查中,質檢中心除檢查圖書的編校質量外,還著重檢查了圖書的內容質量,並發現了一些問題。如部分圖書中出現了一些不應在正式出版物中出現的網絡用語、字母詞,如個別圖書的封面和扉頁上出現「屌絲」一詞。還有個別圖書選題低俗,觀點狹隘庸俗,誤導讀者,如某書宣揚「忠厚是無用的別名」,無端對傳統美德進行攻擊。這些都不利於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品質,不利於正能量的發揮。
《中國新聞出版報》:據您分析,導致出版物質量不合格的根源在哪裡呢?
負責人:從本次圖書質量專項檢查的實際情況看,產生編校質量差錯既有編校人員質量意識淡薄、業務能力不足等主觀原因,也有圖書出版市場競爭加劇等客觀原因。有這樣幾個不可忽視的根源:
——部分出版單位以經濟效益為導向,造成單位及編輯人員質量意識淡薄。在圖書生產過程中,不顧出版工作規律以及圖書質量保障體系的相關要求,使生產計劃、選題論證、三審三校、印前審讀等環節流於形式甚至隨意預設,導致編校工作在制度上和流程上出現很多缺陷和漏洞。同時,出版單位為了搶佔市場,大大縮短圖書出版周期,往往需要數月甚至更長時間打磨合格後才能面世的圖書,不到一個月就能「粉墨登場」,甚至幾天就能跨入發行市場。教輔圖書因其讀者廣泛,市場需求量大,準入門檻較低,利潤較高,在教材出版的春秋兩季,編校人員工作量激增,一些出版單位為了搶時間,三審三校只能流於表面,像普通商品流水線作業一樣簡單倉促出版。
——個別出版單位圖書質量保障體系不健全或形同虛設。不能嚴格執行「三審三校一讀」等最基本制度的出版單位很容易出現嚴重編校問題,甚至是導向性問題。出版單位對圖書保障體系的不尊重,甚至出版單位領導層和管理機制的市場導向,也直接導致了編校人員對編校質量問題的不重視,如此產生惡性循環現象。
——不規範的合作出版致使圖書質量產生不可估量的隱患。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出版單位,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出版單位,為了眼前利益,在與民營文化公司合作出版的過程中,將「編輯校對權利」也一併「出租」。長此以往,規範的編校環節逐漸被邊緣化,出版單位的編校人員業務能力逐漸退化,更談不上在合作出版過程中對書稿編校質量和內容質量的判斷了。
——跨學科、跨專業的盲目出版,大大增加了差錯概率。從近幾年的出版現象看,出版行業跟風現象非常嚴重,一種暢銷書出現,很快就會有數種、數十種甚至上百種同類書跟上,甚至書名都基本一樣。其間,不少出版單位忽略自身原有優勢,跨學科、跨專業出版自己並不熟悉、不了解的專業領域的圖書。這樣的選題運作,從一開始就埋下了多種質量隱患,無論是審讀人員還是校對人員,都很難真正對內容及編校質量把關。
【建議】上下聯動 動真格重實效
《中國新聞出版報》:抓圖書質量,既要治標也要治本,制度才是保障圖書質量的根本。您認為總局開展的「出版物質量專項年」活動,對提升出版物整體質量有哪些促進作用?
負責人:從檢查情況看,各地均制定了質量管理規章制度,如選題論證和審批制度、稿件三審制度、重大選題備案制度和敏感書稿送審制度,責任編輯制度、責任校對制度、圖書印製《委託書》制度等。
比如,北京、天津、山西、湖北、陝西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與圖書質量管理密切相關的各項規章制度,並且大多數出版單位都對原有的圖書質量保障體系進行了修訂和完善。上海則繼續加強在少兒類選題的審核和導向上嚴格把關,以專業出版帶動質量的提升,重點檢查重大選題備案、「三審三校」等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對制度缺失或對制度不加執行的單位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河南完善和新制訂了140多個有關質量管理的規定,形成了良好的前期、中期、後期保障機制,做到有章可循,有序管理,對提高豫版圖書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了應對數位化管理的出版新形勢,海南在審稿、校對、質檢等各個質量管理環節加強數位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並針對數位化出版趨勢,對編校人員加強新知識和能力的培訓。
綜合而言,圖書質檢活動的持續、深入開展,有效促進了圖書質量保障體系的完善和落實,促進了圖書出版單位質量意識的提高,完善了圖書質量管理制度,使全國的圖書質量有了一定的保障和逐步的提升。
《中國新聞出版報》:總局質檢中心是我國出版物質量檢測的權威機構。就提升圖書質量管理而言,您有什麼好的建議?
負責人:建議出版管理部門進一步加強圖書質量監管工作。一是繼續在圖書合作出版方面強化管理和監督,嚴格審核合作出版的書號核准核發流程,不斷強化出版單位的圖書管理和圖書質量意識;同時對不合格圖書嚴格處罰,加大對連續多次出現嚴重不合格圖書的出版單位公開曝光的力度。二是對連續多次出現不合格圖書的責任編輯,按照《圖書出版管理規定》的相關規定,重新審核其職業資質,必要時取消其從業資格。三是在罰劣的同時,加大對圖書質量管理控制較好的出版單位和責任編輯的表彰力度。四是繼續積極組織出版單位參與總局組織的業務培訓,繼續加強對編輯的培訓工作,推動編輯水平的不斷提升。五是探索建立對出版不合格圖書出版單位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追究機制。
建議出版單位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進一步強化圖書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嚴格落實「三審三校」制度,在三審和三校環節規定出合理的「必要勞動時間」;可利用各出版社編輯繼續教育的機會,加強對相關編輯人員的培訓,提高編輯人員綜合素質;落實「導師制」編輯幫帶制度,增強編輯人員的專業素養;獎懲分明方面,可將質檢結果記入編輯業務檔案,作為評優及職稱評定的參考;須堅決克服「有資質的編輯掛名不幹事」的現象;要明確社長、總編輯、責任編輯、責任校對等人員的質量責任,由此形成系統化管理機制,使圖書質量保障體系真正落到實處。
在上下聯動機制下,相信我國出版物質量必將會進一步提升,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