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馬奶酒怎麼體驗蒙古族,如何釀造馬奶酒?民族特色的乳飲料

2020-12-16 王傑釀酒

1奶酒的發展

遠古時期,人類將喝不完的牛奶、馬奶、羊奶裝入羊皮袋中,經過撞擊振蕩,自然發酵成了酸奶酒。文字記載, 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我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就已經把酸奶酒作為日常飲品,並傳入了中原地區。800多年前蒙古族的興起,是奶酒的輝煌時期酸馬奶酒(蒙語叫七嘴)是蒙古族牧民隨釀即飲的乳飲料。國外的奶酒發源地是高加索地區。牛奶酒稱為開菲爾,馬奶酒稱為庫密斯。

奶酒又稱乳酒它是以乳類或乳製品為原料(如全脂乳、脫脂乳、乳清等)發加工製成的。從工藝上講,奶酒可分為發酵型奶酒和蒸館型奶酒。除傳統的發酵型奶酒(如內蒙古牧區的酸馬奶酒)外,還有起源於高加索地區的開菲爾(牛奶道)和庫密斯(馬奶酒)。蒸餾型奶酒由乳清和鮮牛奶發酵後蒸餾而成,是蒙古族獨具民族特色的乳飲料,蒙語叫「賽林艾日哈」。根據目前在國內外市場上流行銷售的各種奶酒,按發酵和後處理方式分類,可分為發酵奶酒、蒸餾奶酒、勾兌奶酒、起泡奶酒和加汽起泡奶酒。

根據國家GB/T 17204-2008 (飲料酒分類),奶酒有2個。

奶酒(發酵型)以牛奶、乳清或乳清粉等為主要原料,經發酵、過濾、殺菌等工藝釀製而成的發酵酒(歸屬於發酵酒中的第5類,代號4.1.5,排在啤酒、葡萄酒、果酒、黃酒之後)。注,奶酒指牛奶酒,如以馬奶或羊奶為主要原料釀製而成的,應稱為馬奶酒成半奶酒。

奶酒(蒸餾型)以牛奶、乳清或乳清粉等為主要原料,經發酵、蒸餾等工藝釀製而成的蒸餾酒(歸屬於蒸餾酒中的第7類,代號4.2.7,排在白酒、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杜松子酒之後)。下面僅介紹蒸餾奶酒的生產。

據武慶尉等研究,蒸餾奶酒是蒙古族牧區具有民族特色的個性化產品,蒙古語稱「賽林艾日哈」 (音)。千百年來,蒙古族牧民就以這種醇美的奶酒歡慶節日、宴請親朋。

這類奶酒最早是將發酵成熟的馬奶酒或牛奶酒,放入一個帶有甑桶的蒸鍋裡,甑桶上面安放一個盛有冷卻水的「天鍋」 (冷凝器),加熱蒸餾出來的冷凝液就是奶酒。後來演変為以乳清液為主要原料生產的奶酒。《北虜風俗》一書很詳細地記載了改進後的馬奶酒的製作方法和過程。其工藝流程為六蒸六釀,「惟取之以造酒,其酒與燒酒無異」。這種經過多次蒸餾工藝釀製的馬奶酒,其酒性很烈,飲後極易醉人。據清《瑟榭叢談》記載,經過這樣多次蒸餾精製的馬奶酒其清澈透明,無臭無味,味微甘香,如飲醇酵,使人不自覺自醉。在元明時為御用名酒,明代時被列為「追北八珍」之首。這種經過「六蒸六釀」的馬奶酒雖說每家每戶每年都要釀造,但數量極少,所以一般都是用來招待極其尊貴的客人。

蒸餾奶酒清亮透明,具有舒適清雅的奶香和酒香,綿柔醇和,微酸爽口,後味微苦。後味微苦可能和蒸餾奶酒含有較多胺基酸有關,多數胺基酸呈苦味。

2蒸餾型奶酒的工藝

傳統牧區蒸餾奶酒的製法是將牛奶提取奶油和奶酪後的乳清液,添加陳年酒麴進行發酵,或者用反覆打耙的方式自然發酵,為增加奶香分次加入大約15%的鮮牛奶,發酵5天左右,發酵成熟後再蒸餾而成。酒精度根據蒸餾遍數而有高低,一般在12-40度。

傳統方法是:將馬奶傾入羊皮袋或其他容器中,不時用木棒攪動,數日後待其發酵變酸,便可飲用。通常色白而濁,味微馥香而略有羶氣。若攪之7-8天乃至更長時間,則色清而味甜,且無膛味,謂之「黑馬奶」。

馬奶酒有滋補強身、健胃補腎和治療肺結核的功能(此即發酵奶酒),把發酵的馬奶酒倒入鍋中,上面扣一個無底木桶。木桶內側上端有幾個鐵鉤,將一個小陶瓷罐掛在木桶內側的小鉤上,使其懸空吊在木桶中央。木桶口上放上冷卻水的鐵鍋。燒火煮奶,蒸汽不斷上升到鐵鍋底部,遇冷凝聚滴入小陶罐中,成為色清亮如水的液體,這就是頭鍋奶酒。頭鍋奶酒度數不高,稱為「阿爾乞如」。還可以將頭鍋奶酒多次蒸餾,使酒的度數逐次提高。二腺的奶酒稱為「阿爾佔」,三酸的奶譯稱為「浩爾吉」,四釀的稱為「德善舒爾」,五釀的稱為「沾普舒爾」,六釀地稱為燻舒爾」。六蒸六釀為上品奶酒。

現代工廠化生產蒸館奶酒,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生物技術。採用了篩選的乳酸發酵劑和酵母菌,發酵基質補充了碳源、白砂糖,控溫發酵,蒸汽加熱蒸餾。因此成品風味有較大改進。據黑龍江輕工研究院等相關單位研究試驗,改良了以乳清為原料的蒸館型奶酒的生產工藝,取得工廠化生產效果。

(1) 乳清的成分

乳糖3%-4%,乳清蛋白0.3%-0.7%,乳酸1%,檸檬酸s0.2%, plH為3.8-4.2,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2)工藝流程

乳清一濃縮一滅菌一冷卻一發酵一蒸餾一復蒸一勾調一包裝一成品

(3)工藝操作

①濃縮:由於乳清濃度太低,一般固形物質量分數不到5%,直接發酵會造成設備利用率太低,更不利於後面的蒸餾,因此必須進行濃縮(且不能採用真空濃縮),濃縮到固形物含量10%以上為止

②滅菌:乳清濃縮工序起到了一定的殺菌作用,但為了保證發酵不染菌,應採用蒸汽間接滅菌,滅菌方式為每10分鐘70-75攝氏度。

③冷卻:滅菌溫度過高,酵母菌無法存活,需降溫至30攝氏度±2攝氏度。

④菌種擴大培養

培養基:乳清不經濃縮直接經溫度80-85攝氏度/40分鐘更菌後,作為酵母菌液體培養基。

種子成熟指標:顯微鏡檢查時,酵母細胞應健壯、整齊,出芽率在25%以上,酵母菌細胞數為0.7-1.2億/毫升,死亡率在1%以下,無雜菌。

⑤發酵:最佳發酵溫度為28-32攝氏度,溫差不宜太大,儘量保持恆溫發酵。初期適當通風,然後進行厭氧發酵,發酵周期為72-96h,當殘糖在0.5%以下時結束髮酵。

⑥蒸餾:發酵結束後,進入蒸餾工段,蒸餾操作時的進氣量要做到「兩頭大、中間穩」,即開始進氣量可以大一些,料液沸騰後可調小進氣量,保持料液沸騰,要結束時可適當調大進氣量。

⑦復蒸:由於1次蒸餾後,奶酒中的酒精含量只有8%左右,酒度太低,需要對其再次蒸餾,復蒸的操作與蒸餾基本相同,復蒸後奶酒的酒精含量可達到15%左右。

⑧勾調:由於每批奶酒的質量、酒精含量不一定完全相同,為了保證產品品質的均一穩定,包裝前必須對各批奶酒進行勾調。通過勾調可以統一消質、統一標準,使每批出廠奶酒的品質基本一致。勾調還可以提高奶酒品質,改善妙酒口味,使酒質更加完美。

相關焦點

  • 草原上的意外發現:馬奶酒與奶酒
    蒙古包裡,小小的銀碗、木碗已經斟滿了準備好的馬奶酒,因為酒精度數低,所以風俗是一碗碗不能停,必須不間斷地喝。一喝下去,就明白為什麼草原上愛在這個盛夏季節喝馬奶酒了,酸中帶著濃鬱的香味,不習慣的人只知道其酸,可是喝順之後,立刻被其香所吸引,會主動端著杯子找人碰杯,汗水隨之湧出。見我喝得興奮,主人好心勸我,少喝點,會醉。可是那麼酸香的清涼飲料,裡面一直有一種奇怪的芬芳,哪裡停得下來?
  • 源西域科普小課堂 馬奶酒有度數嗎?
    如此看來, 發酵型的馬奶酒可以喝一點微醉香醇 . 而蒸餾性的馬奶酒是真的酒啊 ! 度數不低啊……只是營養遠高於白酒, 而且人體耐受度也遠高於白酒. 最主要的是, 無論哪一種馬奶酒, 它們都非常好喝.喝馬奶酒那種安逸又放鬆的心情, 你還在哪裡可以尋到 ?
  • 北方遊牧民族的特色——馬奶酒,醇香好喝,每家每戶都會做
    北方的遊牧民族很多人都愛喝奶酒,在家裡會自己熬製奶酒,甚至在外出的時候都會把奶酒帶在身上喝。奶酒已經有很久遠的歷史,古代的匈奴和東胡等少數民族已經對馬奶酒這種美味愛不釋手,到現在的蒙古族依然每家每戶的人都會煮馬奶酒喝。
  • 馬奶酒:醇香可口 六蒸六釀出上品
    奶酒主要為我國北方遊牧民族所釀造與飲用。從古代的匈奴、東胡、烏桓、鮮卑到現在的蒙古、柯爾克孜、鄂溫克等民族,都非常擅長釀造奶酒。  《北虜風俗》中就寫道:「馬乳初取者太甘不能食。越二三日,則太酸不可食。惟取之造酒。其酒與燒酒無異。
  • 酒文化之說說蒙古民族的酒文化-馬奶酒
    鬃飛蹄躍草原鷹馬背飄香蒙古情。活血舒筋健脾胃,顛簸歲月伴君行。蒙古民族向來被喻為「馬背上的民族」,而馬奶酒是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日常生活最喜歡的傳統飲料。蒙古族釀製馬奶酒的方法很特別。馬奶酒味道酸辣,有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曾為元朝時期宮廷和貴族的主要飲料。《馬可·波羅遊記》中寫道,忽必烈在宮廷宴會上,把馬奶酒盛在金碗裡,款待有功文武大臣。蒙古族飲馬奶酒有久遠的歷史,牧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草原,天天都離不開馬奶酒。每逢盛夏,遼闊的草原上,到處都飄溢著馬奶酒特有的清香。
  • 內蒙古最好喝的馬奶酒!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馬壯,是釀製馬奶酒的季節。勤勞的蒙古族婦女將馬奶收貯於皮囊中,加以攪拌,數日後便乳脂分離,發酵成酒。
  • 內蒙古10大名小吃,烤羊腿必吃,馬奶酒和手扒肉也可以嘗試一下
    2、奶酪:內蒙古作為國內最發達的奶製品地區,奶酪這種小吃自然是少不了的,工藝技術相較於其他地區也會更加成熟純正,味道自然也會更正宗。3、哈達餅:哈達餅是赤峰所獨有的風味食品,近似於點心的餅,用水油麵和油酥擀成皮,包幹果甜餡,烙制而成。外皮則酥脆清香,有一種入口即化的感覺,非常綿甜的小吃。
  • 李子柒騎馬出行,釀馬奶酒,吃烤全羊,最後喝多了的樣子真可愛
    李子柒騎馬出行,釀馬奶酒,吃烤全羊,最後喝多了的樣子真可愛!李子柒是一位很火的美食博主,然而又不局限於美食,還一直在努力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期的視頻裡,她做的馬奶酒,就是海西州的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然後配上正滋滋冒油的烤全羊,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生活,也不過如此了嘛!
  • 蒙古人的馬奶酒,究竟是奶還是酒?
    據專家考證,奶酒起源於春秋時期,自漢便有「馬逐水草,人仰潼酪」的文字記載,極盛於元,流行於北方少數民族已有兩千多年,系歷史悠久的傳統佳釀。一直承擔著遊牧民族禮儀用酒的角色。酸馬奶在草原上久負盛譽,蒙古族人在長期實踐中發現酸馬奶不僅是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的食品,而且還是抵禦許多疾病的「醫藥保健品」。
  • 蒙古的奶酒,需要經過一個精心釀製過程,適當飲用能增強身健體
    在在綠草、白雲、藍天組成的景色裡,千百年來一個偉大的民族生活在這茫茫們的大草原上,形成了一個民族特定飲食好文化。「奶酒」就是蒙古民族飲食文化起中的傑出代表。相傳鐵木真的愛妻勃爾賽帖兀真,原是勃吉剌惕部落的公主。鐵木真徵戰在外時,她在家裡一面思念遠徵的丈夫,一面製作奶食品。有一天,她在燒酸奶時鍋蓋上的水珠流到旁邊的碗裡她嗅到了特殊的奶香味,喝口異常味美香甜,還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 憶牧奶酒|傳承民族文化,推廣民族品牌,我們一直在路上!
    在鐵木真做大汗的慶典儀式上,她把自己釀造的奶酒獻給丈夫成吉思汗和將士們。奶酒由此而生成吉思汗把它封為御膳酒,起名叫賽林艾日哈,奶酒由此而長每當蒙古族向您敬奶酒時,是對貴客的最高禮儀。為了「傳承民族文化,推廣民族品牌」,讓奶酒文化生生不息,憶牧由此而生
  • 傳說中的馬奶酒到底是酒,還是奶?
    釀製好的馬奶酒一般呈半透明狀,酒精含量比較低,「其色類白葡萄酒」,「味似融甘露,香疑釀醴泉」。不僅喝起來口感圓潤、滑膩、酸甜、奶味芬芳,而且性溫,具有驅寒、活血、舒筋、健胃等功效,自古以來就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愛,是他們日常生活及年節吉日款待賓朋的重要飲料,用來消暑,清涼適口,沁人心脾。
  • 圖瓦食俗:釀造「阿爾克」奶酒 砸骨吸髓吃牛腿
    禾木村中77歲的老人巴木布克獨自坐在木柵欄邊,輕聲哼起一首家鄉的歌,「自己故鄉的人喜歡自己的故鄉,外面故鄉的人喜歡外面的故鄉,外面故鄉再怎麼好看,也比不上自己的故鄉;野鹿都喜歡這裡的山水,村裡這麼多親戚朋友,天天生活得多麼開心。」  巴木布克老人釀造的「阿爾克」奶酒是當地一絕,是圖瓦人古老的傳統技藝,歷經千年還保留著原生態,是記錄民族的符號。
  • 蒙古族食品,酥油 奶酒 烤全羊,由來和做法
    奶酒是一種以動物乳品為釀酒原料製成的酒,有釀造酒及蒸餾酒等不同作法。著名的奶酒有馬奶酒、牛奶酒等。中國關於奶酒的文字記載始見於宋、元兩代,傳說成吉思汗率蒙古大軍徵戰歐亞,戰士們主要以奶酒解饑渴,祛風寒,成為隨身不離的寶物。當時的奶酒原料主要為馬奶,度數較低,味道腥苦,酒色混濁,不宜存放。
  • 釀一罐子馬奶酒,再配上滋滋冒油的烤全羊,就啥都有了!
    【馬奶酒】薪火相傳的內蒙酒香心心念念了很久終於做好了!馬奶酒,海西州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眼瞅著就快到下雪天了來一碗奶香十足的馬奶酒配上正滋滋冒油的烤全羊吃過 喝過 撒瘋過!自從喝了內蒙的朋友給我寄的媽媽牌馬奶酒就一直掛念著前陣子空的時候專門找了老師學了馬奶酒的做法馬奶酒是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在北方少數民族中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現在是海西州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9月就是呼倫貝爾的「中秋」,景色雖有變化,但奶酪與馬奶酒依舊
    內蒙的牛肉乾、馬奶酒、手把肉等民族風味是非常收到歡迎的,只不過遊客們在來到這裡以後總是會驚嘆:這才是正宗的!馬奶酒林區風味宴、特色野生魚宴、俄式西餐、蒙古手扒肉,是在呼倫貝爾能夠品嘗到的特色餐。篝火晚會馬奶酒是」蒙古八珍「之一,馬奶酒和其他酒水是不一樣的。馬奶酒和青稞酒一樣都是民族特色,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 李子柒做的馬奶酒真的能喝嗎?鏡頭拍到這個細節,網友:白送都不願意...
    李子柒做的馬奶酒真的能喝嗎?鏡頭拍到這個細節,網友:白送都不願意喝! 她會做各種美食,並且她很喜歡研究各種釀造酒,在我們的意識當中,一直都以為酒是用糧食釀造的,但是看過李子柒的視頻之後才知道。
  • 內蒙古特色美食大全,吃了忘不了的那種
    【烤全羊】又稱「全羊席」,起源於西北遊牧民族,此菜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盤內,色澤金紅,羊皮酥脆,羊肉嫩香。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烤全羊是成吉思汗最喜愛吃的一道宮廷名菜,是成吉思汗接待王宮貴族,犒賞凱旋將士的頂級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