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動作中的大問題

2020-12-16 西海都市報

本報記者 趙越

看到孩子咬指甲、拔頭髮、撕嘴皮……家長們只是認為這些是不好的習慣,其實,家長仔細觀察的話,從這些動作中還可以看到孩子背後的問題。

受訪專家:山水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心理部心理諮詢師張贇

咬指甲可能是焦慮的表現

小藝(化名)今年9歲了,動不動就咬自己的指甲,小藝的媽媽鄭女士制止了她好幾次,並且告訴她,咬指甲非常不衛生,可是小藝還是改不了。

張贇說,咬東西是每個孩子都會經過的一個生理過程,這就是口腔敏感期。在這個時期,孩子喜歡用嘴去探索世界,他們會咬手、啃腳、咬玩具等。如果3歲之前,孩子愛咬指甲,這屬於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發展,3歲以後的孩子依然愛咬指甲,首先考慮是不是體內缺鋅造成的。其次,這是焦慮的一種表現。「一些父母管教孩子過於嚴格,限制孩子的東西很多,這樣會引發焦慮,再加上現在的孩子學業壓力比較大,有時候沒辦法宣洩時,可能會通過咬指甲、咬鉛筆等方法來緩解焦慮。」

咬指甲畢竟是不衛生的行為,咬的時間長了,指甲、甲床可能會受到影響,嚴重的話,還會引起甲溝炎、指甲變形等。另外,經常咬指甲還可能會影響牙齒的正常發育。

應對方法:父母制止孩子咬指甲後,若得不到改善,最好帶他們前往醫院檢查。如果是體內缺鋅導致的,應遵醫囑補充鋅元素和治療。如果是焦慮造成的,父母要多跟孩子做高質量的交流,平時多跟他們互動、聊天,傾聽孩子的心聲,及時了解他們的狀況。對孩子過於苛刻的父母,要降低高要求的標準。父母不要覺得小孩子沒啥可焦慮的,父母更多的是理解孩子,並且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緩解焦慮。

拔頭髮是對自己不認同

市民張女士發現11歲的女兒樂樂(化名)特別喜歡拔自己的頭髮,說了很多次可是她都聽不進去,這讓張女士非常著急。

經常拔自己的頭髮可以歸結到一種對自己的暴力傾向。張贇說,兩歲半的孩子開始發展自我,對自己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這時候,孩子會對別人說:「這是我的!你不能碰!」等話語,父母覺得孩子說這些話太自私或者不懂得分享,其實這個階段孩子不和別人分享是正常的。如果父母不正確引導或者經常被制止,孩子不能向外散發能量,長期壓抑的情況下,就可能發生對內、對自我的攻擊,如拔頭髮、撞頭等。

從心理層面來講,經常拔自己的頭髮可能是對自己的不認同、否定,當孩子再大一點兒,人格無法統一的狀況下,主人格和子人格還會產生衝突和矛盾。「青春期孩子的主要特點是反叛、多變和創新,以心理發展的視角,青少年是在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生活環境中完成心理發展的,在這個過程中,青少年的情緒發展比較豐富和強烈,容易出現兩極發展的特徵,也就是常常會有反抗情緒的出現。在這個時期,他們更需要的是被理解、尊重和關懷。如果缺乏這份支持的話,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產生強烈的內在衝突,而拔頭髮有可能就是這種內在衝突的行為表現之一。」張贇告訴記者。

應對方法:父母首先要多關注孩子。一些父母比較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可能會忽略他們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沒能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青春期。其次,拔自己的頭髮算是一種發洩,可是這個動作不是宣洩的好方法,經常拔可能還會引發毛囊炎,損傷髮根。因此,對於經常拔頭髮的孩子,父母要隨時留意他們的言行舉止等,若有變化或者拔得禿了一塊,父母一定要重視。最後,提高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孩子遇到事情不能解決時,大都依賴父母,有的父母直接包辦、代替,這是要不得的。

撕嘴皮是一種強迫行為

周末,記者和朋友一起吃飯,看到朋友5歲的孩子一直在撕自己的嘴皮,我讓朋友的孩子多喝水,朋友說:「這和多喝水沒關係,他動不動就撕嘴皮,勸了也不聽。」

撕嘴皮的孩子不在少數,很多父母通常只是把孩子的這種動作當成不良習慣,並沒有放在心上。張贇說,有的孩子愛撕嘴皮,可能是因為好玩,他們不允許嘴上起皮,所以不停地撕。一旦撕的程度加重,也許是一種強迫行為。這種強迫行為折射出來的狀態是追求完美、不允許犯錯等。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在撕嘴皮,都會阻止,但如果孩子處於逆反期,這時候讓他們改正,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

經常撕嘴皮,對嘴唇的傷害不小。如果把嘴皮撕破,吃東西時不但要小心翼翼,還不敢張大嘴,害怕嘴皮再次裂開流血。情況嚴重的話,還會患上慢性唇炎。

應對方法:第一,生理原因造成的撕嘴皮,父母要給孩子及時補充水分,多吃新鮮果蔬。第二,對孩子太過嚴苛的父母要改變,允許他們犯錯。第三,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父母不要訓斥孩子,可以帶他們參加一些健康的娛樂活動,或者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孩子就沒有太多時間撕嘴皮。

「如果以上應對方法不能解決這些問題,父母就要帶著孩子諮詢心理專家了。」張贇說,對孩子來說,一些小動作可能會帶來大問題,所以父母要多留心。

相關焦點

  • 孩子上課總是愛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上課愛做小動作」和「磨蹭、注意力不集中」,是小學生家長最困惑的學習問題,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有這種問題的更多。那麼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問題,改正這些不好的習慣呢?我們將做小動作分成以下幾類,進行逐個分析。首先是因注意力不能集中引起的小動作。
  • 為什麼孩子總愛啃指甲,小動作大危害,家長千萬要重視
    當孩子心裡產生不安或者焦慮情緒的時候,可能就會選擇啃指甲這樣的行為來進行適當緩解和釋放。比如學習壓力過大,和父母關係敏感,或者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時,孩子都可能會不自覺地通過啃指甲這種方式來實現自我安慰,緩解焦慮。
  • 孩子上課小動作太多,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家長試試這4個辦法
    很多家長都面臨著這樣的苦惱,老師經常跟自己告狀,說自家孩子上課總是做小動作,一會看看這裡,一會扣扣橡皮和鉛筆,總之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每次和老師溝通之後,家長也很著急,想糾正孩子的問題,但是具體該怎麼做呢?家長朋友們可以試一下這4個辦法。
  • 盤點動漫中那些沒節操的上課小動作!
    當然了,在動漫中主角或者配角們也有不好好學習的,有些是成績太差反正聽不懂,有些是成績太好,老師講的自己都會了。但論起來大家打發上課的無聊時間倒是差不多就那幾種行為。那麼今天,就帶領大家去看看動漫中上課不好好聽講的少年少女們吧!1.《Angel Beats!》對於一個特殊的學校來說,並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 上課小動作比較多的孩子,這樣溝通效果更好!
    我們在託管工作中,總是會遇到這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特別多,不是摳橡皮就是摸鉛筆,那麼你可以試試這樣和孩子溝通!話術二:某某同學,你今天是紀律小班長哦,你看到其他同學做小動作說話要及時指出哦,當然你也要做一個好表率,給其他小夥伴起一個帶頭作用,其他小夥伴看到你表現這麼好是不是就會像你學習,如果你帶著其他小夥伴表現好,沒有一個說話做小動作的,老師就獎勵你積分哦。
  • 擠眉弄眼、撇嘴聳鼻……九歲孩子「小動作」頻發,原來是這裡出了問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於是,媽媽帶方方去了社區眼科就診,醫生說方方的眼睛沒有問題。眼睛沒問題,那為什麼會不停眨眼?媽媽非常疑惑。半個月後,方方眨眼的症狀越來越明顯,甚至還出現了清嗓子、搖頭、動嘴、聳鼻子等其他「小動作」,方方說這些奇怪的動作自己也控制不住。
  • 咬指甲,咬鉛筆……孩子的小動作背後隱藏著需要警惕的心理問題
    心理研究表明,這些「啃咬」動作可以給孩子一種心理安慰,屬於一種能夠使孩子抑制焦慮的「行為退化」。如果孩子不能順利度過口腔敏感期,如1歲時孩子愛嚼東西卻總是被父母叫停,或後期由於外界的壓力,會導致孩子心理回到「口欲期」。
  • 小動作大作用!這些奧特曼的小動作,保住了他們的命
    但這也就意味著奧特曼也會因為在戰鬥中受傷,甚至是死去。奧特曼們的身體,有時候也會被怪獸或者宇宙人盯上,畢竟這麼強大的身軀,哪裡去找?而在戰鬥中,奧特曼會有一些小動作,有的是無意識的,有的是有意的,目的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生命,比如他們。傑克奧特曼在和一隻以電波為食的怪獸,彼肯,戰鬥的時候,就遇到過一個棘手的問題。
  • 孩子小動作不斷……避免開學症候群 家長可試試這些招
    孩子小動作不斷……避免開學症候群 家長可試試這些招 2020-08-23 09:04:01 來源:大河網  |  作者:李志遠小動作不斷、課堂犯困多是患上了這種「病」開學在即,懶散一個假期的孩子們就要緊張起來了。不過,緊張歸緊張,不少孩子還沒有從假期的放鬆狀態緩過來。可是,考學君想說的是,再不調整狀態,開學後就容易患上這種「病」: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不斷、總是犯困……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孩子愛吃手、啃指甲,多半背後隱藏著心理問題,家長要細心引導
    現在有些孩子經常有一些小動作,像啃指甲、咬手、咬鉛筆蓋等行為,這些這行為是孩子養成的一種無意識習慣,當家長提醒時,孩子才知道自己的正做的行為。孩子不良小動作背後多半是源於孩子的心理問題,家長不能忽視。當時也給孩子的父母反映過這樣的一個小動作,父母說其在家也是這樣,有時候把指甲啃的流血,從來都沒給他剪過指甲,都是他自己的啃。其實在我一旁觀者來看孩子的小動作與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有著很大關係,家長要尋找小動作背後的原因,多數是因為這三個原因。一、孩子出現吃手、啃指甲的原因。
  • 心理學家一眼就看出,有這幾個小動作的孩子,往往是「深度自卑」
    這些「小動作」可以看出你的孩子是否自卑,家長朋友們要注意看了。孩子不願意與人交流,家長知道原因之後後悔不已豆豆幼兒園老師最近跟豆豆媽媽反映,說孩子在幼兒園裡面幾乎不參與集體活動,遇到什麼事情都選擇用逃避的態度解決問題,讓她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是否心理出了問題。
  • 小動作反應大問題!哪些動作說明腎氣不足?
    一、小動作反應大問題!腎氣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小便時打激靈:小孩和老人小便時有一個現象,就是有時頭部會打一個激靈。
  • 戒掉這9個習慣性小動作,皮膚問題少一半
    對於鏡頭外愛美的我們,雖然沒有用小表情、小動作提高顏值的壓力,但同樣要避免一些小動作帶來的顏值損傷。皺眉這個小動作是由三塊表情肌參與完成的:牽拉眉間部皮膚向下的降眉肌、降眉間肌、牽拉眉毛向內下側移動的皺眉肌。雖然不同情緒的表達很重要,但是頻繁無意義的皺眉小動作可能會使皮膚在肌肉的牽拉下反覆褶皺,過早形成在平靜狀態下也存在的眉間紋。皺眉小習慣還是要及早改,不要等到出現靜態性皺紋才後悔莫及。
  • 孩子說話不自然、眼神飄忽、總有小動作?這是孩子在撒謊的表現
    文|文竹媽媽我們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孩子。可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因為種種因素,不少孩子都有過朝父母撒謊的行為。所以,我們身為孩子的父母,在發現孩子撒謊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正確的教育,讓孩子養成誠實守信的好品德。
  • 上課小動作太多?孩子專注力差,注意力不集中,2招幫你解決
    媽媽這才知道,佳佳上課總是做小動作,甚至偷偷和同學下棋,竊竊私語,老師說了很多次,佳佳都不聽,媽媽平時工作很忙,學習和生活都由佳佳爸爸來照顧。這一天,媽媽早早地就下班回家,發現爸爸在客廳看電視,佳佳拿著客廳的茶几當書桌,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
  • 手指小動作 寶寶大智慧(答疑總結)
    點擊標題下方「張思萊醫師」加關注寶寶懵懂的小動作是對世界的探索,也是生命智慧的萌芽。
  • 孩子上課小動作頻頻 多次被批評改不過來 專家這樣說
    在家裡,這位媽媽也對女兒說了很多次,讓女兒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不能做小動作,可問題並沒有解決。這位媽媽很發愁,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交流,孩子才能聽進去?不要盯著孩子集中注意力而要教會孩子如何轉換既然沒有一個孩子能夠全程集中注意力,為啥就你的娃挨批呢?既然集中注意力累了需要休息才能繼續集中,問題就在於在一節課的什麼時間讓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別處,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轉移。
  • 孩子牙齒問題令人頭大?一篇解決你的難題!
    在諸多關於牙齒的問題中,寶爸寶媽們都很關心牙齒矯正的問題。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做牙齒矯正呢?寶爸寶媽們注意啦!在孩子換牙前(7歲前)一定要去做一次全面的口腔檢查!一旦發現牙齒擁擠、牙間隙大、牙齒反合等問題(如下圖幾種情況),就需要及時去正規的醫院進行矯正治療哦。因為這些情況不但會降低寶寶的顏值,還會影響咀嚼等功能。
  • 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關愛孩子,謹防「小動作」裡藏大病
    不自主「小動作」是抽動症的明顯症狀之一。據了解,兒童抽動症多見於4—12歲兒童,男孩多於女孩,男女發病率之比為3:1或4:1,且90%以上兒童是在10歲以前首次發病。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兒童精神科專家鞠紅珍走進萊陽廣播直播間 是什麼讓孩子患上了兒童抽動症?
  • 性感大加分的小動作
    「性感」二字其實定義極廣,我們可以將之解讀為肢體動作或面部表情流露出的風情萬種,也能理解為個性或處事態度表現出的那股攝人魅力,無論你對性感的認知是什麼,不可否認的是聽到這兩個字,直覺會想到的就是「裸露」,然而比起一絲不掛的全裸,若隱若現的視覺效果似乎更吸引人,而再高竿一層的,則是在不經意的日常生活小動作中,就能讓人神魂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