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俗話,我們已經講過很多次,我們看這些俗話時,一定要帶上自己的思考。像是這句「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這句話乍一看沒有任何的問題,因為都是教人人情世故的。
可是如果我們去仔細思考這句話就會發現不對勁,因為這句話雖然也是前人對生活的總結,可卻採取了蔑視別人智商的方式。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就先說說這句話是啥意思,然後再說一下現在還適用不適用。
一、這句話啥意思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非常明白的,也非常簡單,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別人家有喜事時,自己不能把傘當賀禮送過去,當別人家有老人做壽時,自己不能送煙當賀禮,不管是自己家還是別人家的喪事,過去就過去了,不能後再想著找補。
為啥喜不送傘?古代沒有拼音,但是對於同音字的避諱非常深,像是皇上的名字在科考時都要避諱,這個傘也不例外,因為和一些不好的字同音,比如「散」這類的。
古人萬事講究開個好頭,比如別人家結婚了,別人都祝百年好合啥的,自己上去送個帶有散寓意的傘,這不是找事嗎?
壽不送煙,我們一直以來都秉承一個養生原則,那就是想長壽就得遠離菸酒,這從身體上來說的確是符合規律的。別人家老人祝壽時,自己送煙過去,暗含著想讓人家早點歇菜的意思。
喪事這個沒有後補的,比如誰家有喪事了,不管是什麼原因沒有辦好,後面也不能再補辦了,這種事過去就過去了,再補一次是對先人的不尊重,同時自己也會鬧成大笑話。
二、這句話現在還適用嗎
我們在這裡先說一個前提,任何教人向善,教人孝順的,教人學習的俗話,大多都不會過時。但有一些隨著時代的發展,總是會變得不合時宜。
比如這個喜事送傘,我們上面為什麼說蔑視別人智商?誰拿傘當賀禮呢?這東西就是個工具,工具當賀禮,沒有的事。
但我們同時還要說明,工具不當賀禮是沒錯,但是同音散就不能送卻沒有道理,很多方言裡跟這個讀音並不同,而且送傘人家也不一定會散,不送的散的也多的是。
壽禮上送煙的以前沒有,現在卻也並不少,比如自己上賀禮不好意思直接拿錢,於是就送幾條好煙過去,給人家辦事用,正好要用到。
喪不後補這個就不多講了,誰會把喪事再找補一遍啊?除非別有用心。
最後:俗話是前人對生活的總結,不適用於現在,但也並不一定就完全沒有道理。可是這道理同時也並不是什麼大道理,我們理解了意思就行,不能用這個當為人處世的原則。同時呢,別人家辦事都高高興興地,自己也不能送個東西讓人家不高興,這同時也是為自己找不高興。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