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們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總喜歡問一下稀奇古怪的問題,一次兩次的家長能夠比較有耐心的解答,但是孩子一直問,並且刨根問底,這就讓很多家長架不住了,並且有些問題太古古怪,家長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例如孩子向家長問道,「媽媽你為什麼喊爸爸為老公?為什麼咱倆的叫法不一樣?」「飛機的翅膀是不動的為什麼能夠在天上飛?」等等問題可能也出現過你的家庭當中。
我在公園裡散步的時候,看見一個小孩正在專心致志的觀看螞蟻搬家,我想這就是孩子的好奇心吧,容易被事物所吸引。
但是在一旁的家長表現的卻十分不耐煩,沒過一會說道「這有什麼好看的,你看夠了沒有?我們要回家了」這位家長和大多家長一樣,面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好奇心,絲毫不放在心上,在不知不覺之間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
蘇霍姆林斯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基說過,他說:「每個人內心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慾,並且孩子的好奇心是最為強烈的,家長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要讓孩子感受到認知的樂趣,積極的接觸事實和現象,這樣才能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好的發展。」
一、孩子想像力與好奇心的重要性
1、想像力是智力的翅膀。
孩子天馬行空的象形力,裡面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創造者美國人萊特兄弟,它們就擁有這強大的想像力,在他們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用一個會飛的玩具作為它們的禮物,但沒有想到,就是這個小玩具,改變了它們的一生,甚至改變了人類的進程。
萊特兄弟非常喜歡這個玩具,但是他們覺得這個玩具飛的太短了,他們想著如果這個玩具再大一些是不是就能夠飛的更遠了?
於是他們立馬造了一個很大的機器,果不其然,這些大玩具能夠飛的更遠,他們望向正在飛的玩具,想像人能夠在天上飛那該多好,隨著他們的長大,他們的積累知識越來越完善,製造能力也也越來越強,經過他們的不斷研究和嘗試,第一架飛機誕生了。
麥考萊在他的書中提到:「在全部人裡,孩子的想像力是最為豐富的。」
這就是孩子想像力的魅力,讓腦海中的東西打造成現實的東西,從而更好的推動世界發展,想像力讓人們有著無窮無盡的創新,所以說想像力是智力的翅膀。
2、好奇心是智力的養料。
孩子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這是上天給予每一個人的禮物,有了好奇心,人們對於世界的現象就會用於探索,想把這些未知的現象解釋出所以然來,也是好奇心推動著我們不斷前進。愛因斯坦講過:「永遠保持著好奇心的人是永遠進步的人。」
這種好奇心在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發揮的淋漓盡致,李四光好奇的對象是一塊石頭,他一直想要弄清楚這塊巨石的來歷,他問老師,老師不知道,問家長,家長也不清楚。
但是他沒有放棄,反而更激發了他的求知慾,為了能弄清楚這個石頭的由來,他去了英國學習相關的地質知識。他還為此,用腳踏遍祖國的土地,還特地回到老家去研究那塊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終於他解開了心中的疑惑,這塊石頭是冰川裡的浮礫。它是第四紀冰川的古蹟,他的這個發現震驚了世界。
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庭說:「如果人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慾為動力,世界上就不可能產生那些有著革命意義,劃時代意義的偉大創造。。」
我們可以看出好奇心推動著孩子不斷的去學習,去研究,可以說沒有想像力,孩子就沒有求知的欲望,沒有這些,孩子的智力要怎樣進步?
二、為什麼孩子的好奇心會隨著年齡遞減
陶行知在文集《師範生第一變》中講到,你如果想要兒童變成順從並守教條的人,你就會採取壓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讓他能獨立地、批判地思考並有想像力,你就應該採取能夠加強這些智慧品質的方法。活教育教人變活,死教育教人變死。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想像力,沒有知識框架,以及常識的束縛,所以表現的更有跳躍感,讓人覺得天馬行空,不可思議,孩子們不會考慮這樣想是否符合邏輯,符合現實。
孩子向家長表現出好奇心的時候,家長不要對孩子表現出漠不關心,或是隨意敷衍,這都會對孩子的好奇心產生打擊,孩子可能認為,這樣想是錯誤的,會給爸爸媽媽添麻煩。
我記得有一次我的孩子畫了一幅畫作,興高採烈的跑過來讓我評價,我隨意看了一下,這不就是孩子隨意的亂畫嗎?這有什麼好欣賞評價的,我對孩子說:「這有什好欣賞的?你能不能好好的畫一幅畫,你這樣就是在浪費紙張」
孩子委屈的咱那裡一動不動,事後我也十分後悔,孩子的畫自己都沒有認真的看就批評孩子後來我認真看了孩子的畫,他的畫中玫瑰花長在了雲朵上,小狗在荷葉上睡覺。我十分後悔我對孩子的批評,孩子的好奇心就是在這樣的批評中喪失的。
我們經過學校的教育和自己學習,大腦中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認知系統」,對周圍的事物也就沒有那麼好奇,但是孩子還沒有具備這樣的系統,我們不能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問題,在我們看來那是不值一提的事情。
但是在孩子那裡可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不能要求孩子用大人眼光看待問題,這樣會讓孩子的想像力固化,孩子的一些學習也是需要發揮孩子的相信力的。
例如,孩子的語文作文中,有看圖寫作,這就需要孩子對著漫畫或是圖片展開聯想,如果家長在平常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孩子是寫不出優秀的文章的。人腦中是否有著完備的認知系統,以及家長的不正確引導,這些都是孩子好奇心隨著年齡遞減的原因。
三、家長該如何去保護和發展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說: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現在家長已經清楚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的重要性,那麼家長在日常的教育中應該如何培養呢?
1、為孩子創造提問的環境
家長要有意識的創造一個好的提問環境,讓孩子可以多提出問題,例如當孩子在講述著天上的每一朵雲彩像什麼時,家長不能對孩子的問題進行批評,不能進行否定。
要嘗試鼓勵孩子多問問題,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在看動畫片的時候的疑問,讓孩子模仿動畫片學習怎麼發問,這也是幫助孩子的一種方法。而創造提問的環境的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去尋找答案,切不可否定孩子的問題。
2、常常對孩子提問啟發孩子。
家長要改變自己原有的思維,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要嘗試著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問題,,不只是孩子可以向家長提問,家長也可以向孩子問題,這樣也有利於孩子激發好奇心。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在成長需要得到家長正確的引導。為提升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家長多向孩子提問題啟發孩子。
家長試著向孩子提出問題「為什麼雲彩大多是白色的」「為什麼一般花朵冬天不開花」讓孩子對周邊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在家長發問的引導下,可以很好的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和欲望,家長也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對事物的看法,並且帶孩子去網上查資料,或是去圖書館,一起解決問題,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增長知識提高智力。
3、培訓孩子發散的思維
發散思維指的是,當人遇到問題的時候,會從不同角度上去思考,會從現有信息上去擴展到其他方面,以不同的思路去解決問題。
家長在培養孩子好奇心和想像力的時候,可以利用發散的思維,家長可以提問孩子一個問題,讓孩子嘗試不同的答案,家長要放棄自己原有的思維答案。
讓孩子發揮想像力,嘗試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也可以在看動畫片的時候,根據動畫片的場景進行發散式的提問,例如問問孩子,如果你是孫悟空,你會怎樣降服白骨精呢?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發揮想像力去尋找答案。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好奇心,不能因為覺得孩子的問題麻煩,就置之不理家長要善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相信在家長和呵護下,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