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好奇心?用好「潘多拉效應」讓孩子充滿好奇

2021-01-09 希望今天遇見的育兒記

班級群裡有個媽媽抱怨:他家孩子特別調皮搗蛋,撕東西、拆玩具,搞破壞樣樣不少,有時候把整卷衛生紙泡在水盆裡,有時候把電視遙控器拆開,總之新買的玩具,不到兩三天就給拆成零件了,家裡的小家電、工具箱都被他當成玩具了,最可氣的是,孩子居然把祖父留下的唯一遺物—一塊懷表給拆了,拆東西成了孩子最大的愛好,而且不光在家是這樣,帶孩子出去,孩子也是東摸摸,西擰擰,經常弄壞人家東西。媽媽經常被氣的發火,為此,孩子沒少挨揍。可無論怎麼懲罰孩子,他這個毛病始終改不了。

相信很多家長也和這位媽媽一樣,遇到這樣的情況,苦不堪言,不知如何管教孩子。其實,媽媽們也不必過於擔心,對孩子來說,好奇心是天性。他們通過模仿和嘗試,擴大對世界的認知。拆卸玩具,搞破壞,這些看似不好的行為其實正是孩子好奇心強的表現,孩子是在用這種方式去探索世界、認識世界。

什麼是好奇心呢?

心理學是這樣定義的:好奇心是個體遇到新奇事物或處在新的外界條件下所產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

好奇心是探索和創造的原動力。

牛頓對一個蘋果產生好奇,於是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對燒水壺上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最後改良了蒸汽機,伽利略也是看吊燈搖晃而好奇發現了單擺......

所有的科學發明,都是因為好奇心而導致的成果,正是好奇心,引領著他們不斷的探索,才發現了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才使得他們在各自的領域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好奇心是人類求知的基本動力,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徵。

相反,人如果沒有好奇心,就會失去探索的欲望,就不會去做各種的嘗試。那我們今天使用的汽車、飛機、電燈、電話、電視機、冰箱、空調、電腦等可能都不會出現。

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家長應該充分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沒準你的孩子將來也會和牛頓、瓦特、伽利略一樣呢。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呢?

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幾個小技巧也許可以幫到你。

「潘多拉效應」讓孩子充滿好奇「潘多拉效應」這個概念緣於古希臘的神話,宙斯給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個盒子,並告訴她絕不能打開,潘多拉越想越好奇,終於忍不住打開了盒子,可盒子裡裝的竟然是人類全部的罪惡,結果這些罪惡都跑到了人間。心理學上,把這種「不禁不為、愈禁愈為」的現象就叫做「潘多拉效應」。

簡單說就是:在一件事上,如果家長越是禁止,那麼越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我們熟知的北宋文學家蘇軾和蘇轍小時候非常頑皮,不願讀書,他們的父母蘇洵夫婦為引導他們喜歡讀書,每次在他們嬉戲玩耍時,蘇洵夫婦就故意悄悄地躲在角落裡讀書,看到孩子們來,他們就故意把書「藏起來」,蘇洵夫婦這種偷偷摸摸、神經兮兮的舉動讓孩子們好奇不己。孩子們想父母一定是在讀什麼好書,於是滿懷追根究底的慾念,趁父母不在家時,鬼鬼祟祟把父母藏起來的書「偷」出來讀。漸漸地讀書成了他們的樂趣,最終成為著名的文學家,與父親一起被稱為「三蘇」。

蘇軾父母沒有像我們大多數家長一樣,直接指責、抱怨、批評孩子頑皮、不愛讀書,而是摸透孩子的好奇心、抓住孩子的求知慾,因勢利導地利用「潘多拉效應」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在生活中,我們家長也可以利用不禁不為、愈禁愈為的「潘多拉效應」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積極正確的回應孩子父母積極正確的回應孩子,對保持與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積極正確回應孩子,具體可以分三步:

1、反問

好奇心是一種內在動機,主要由外界刺激物的新異性所喚醒。所以在孩子主動問問題時,家長不妨多問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想,如果那樣想會有什麼不同。這樣可以讓孩子自己思考,表達自己的觀點。

比如,當孩子問:「月亮為什麼有時是圓的,有時不是?」這時家長不要急著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可以反問孩子:「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呢?」讓孩子說出自己的觀點,然後逐漸引導孩子認識地球的自轉與公轉。

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家長不要直接回答,以反問的方式,讓孩子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2、激勵

美國學者希克森特米哈伊在談到創造性人才的因素——好奇心的重要性時,也明確提出,「通往創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和興趣的培養」。他認為,好奇心是需要保護的,也許所有的孩子都有好奇心,但好奇心能否保持到成年,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早期生活受到的激勵。

孩子在小的時候,通常會產生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這時,父母不能直接否定為「無意義」、「無聊」「不對」。要對孩子的問題和行為表示讚賞,並且引導、激勵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到問題的答案時,家長要懂得及時鼓勵並獎勵孩子。

3、示範

如果家長每天都對周圍世界的一切充滿好奇,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就會對世界充滿好奇。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探索、發現。

比如,對一些複雜的玩具,孩子想知道其內部構造和工作原理,為滿足孩子好奇心,家長可以通過示範幫助孩子拆卸玩具,示範並講解其原理,讓孩子了解玩具的構造,以此訓練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拆卸玩具既訓練了孩子專注思考的能力又培養了孩子探索問題獲得答案的能力。

讓孩子多看、多聽、多嘗試孩子多看:就是讓孩子多觀察周圍世界的一切,多用眼睛去發現事物的不同之處。

多聽:聽聽別人對世界的認識,聽聽大自然的聲音,聽聽不同的音樂傳達了什麼信息。

多嘗試:經常看到有家長跟在孩子後面喊,這個不許動,髒;那個不許碰,危險;孩子被限制的死死的,其實,多嘗試孩子才能知道那些到底是危險的,那些是安全的。

比如,孩子想摸熱水,家長可以拿一些稍微有點熱、又不會燙傷孩子的熱水,讓孩子去摸一下,讓孩子親自嘗試一下,下一次他就會知道:先去摸一摸杯子是不是熱的,去稍微試一下才不會讓自己燙傷了。由此過程,孩子也可以學會如何自我保護。

給孩子提供一個寬鬆、愉快的環境好奇心強,在一定程度上與他們知識經驗有關。在他們看來,周圍環境中的許多事物都是新奇的,很多都出乎他們的預期,他們想要觀察、探索、詢問、操作或擺弄這些事物。如果這些行為能得到更多的鼓勵與支持,就會逐漸內化為孩子的人格特徵。相反,如果缺少環境的支持與鼓勵,這些行為會逐漸消退,表現為對新奇事物的冷漠、迴避等心理傾向,從而不利於創造性人格特徵的形成。

所以,培養孩子的好奇心,離不開一個寬鬆、愉快的環境。在安全範圍內,家長應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需要家長注意的是,好奇心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唯有健康的好奇心,才能幫孩子消除無知、發現奇蹟。而不健康的好奇心則會使孩子誤入歧途。就像吸毒,有很大一部分染上毒癮的人都說最初吸毒是因為好奇。所以,好奇心是把雙刃劍,可以帶孩子去科學的殿堂,也可以把孩子引入歧途,關鍵還是看家長是否能正確引導。

相關焦點

  • 孩子擁有好奇心是好事,好奇心有3大益處
    這些都是孩子的好奇心在驅使孩子做出反應。並且我們都知道雖然外面的世界很豐富,但同時也是充滿挑戰的,這時候孩子的好奇心是可以帶來很多好處的,不僅可以讓孩子們能夠快一點適應周圍環境,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各項能力,家長們知道嗎?
  • 家裡戶外,用心呵護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
    另外,寶寶的好奇心還有以下作用:訓練正確的判斷及決定能力;培養責任心;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觀察力和敏銳度;培養自主能力;擴大視野,增加見識;培養耐心與恆心。孩子其實天生就有對世界巨大的好奇,往往在成長過程中被成人世界的一些規則和束縛給破壞閹割了。家長所做的不是如何培養,而是如何用心呵護。
  • 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大石街「家長學堂」給家長們支招
    ,我們該如何去保護好他們的好奇心?、喜新厭舊等幾大特點,那面對孩子這麼特別的好奇心,家長們該如何去保護呢?要幫助孩子打開好奇背後的真相,讓好奇成為帶領孩子探索世界的一個窗口。就如孩子想弄明白為什麼機器人會講話、唱歌、跳舞等,我們就要積極幫助孩子,去了解這些機器人的原理,哪怕孩子把整個機器人拆了,也不要責罵他,而應該鼓勵他去探索的這種精神。
  • 孩子的好奇心會隨著年齡而遞減,保護和發展孩子的好奇心很重要
    蘇霍姆林斯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基說過,他說:「每個人內心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慾,並且孩子的好奇心是最為強烈的,家長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要讓孩子感受到認知的樂趣,積極的接觸事實和現象,這樣才能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好的發展。」
  • 對世界好奇的孩子,未來很可期?娃的好奇心,請爸媽一定來保護
    一、孩子的「好奇心」都有哪些發展規律好奇心簡單來說就是求知慾,在孩子的成長中,求知慾是有著發展規律的,相對應孩子的年齡階段,對應分為對外界的好奇和對內的好奇。對外界的好奇主要發生在嬰幼兒時期,也就是說1-3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於周圍環境,人的行為動作有很大的好奇心。一旦有聲音在他們耳邊響起,就會順著聲源的方向看去,有了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總是忍不住用手摸一摸,放在嘴裡嘗嘗味道。
  • 好奇心對孩子的多方面有促進作用,應該如何培養呢?這幾點很重要
    前面幾天的杭杭都說到了好奇心,好奇心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的動力以及孩子的想像等等。那麼由此可見好奇心在孩子的成長之中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很多孩子需要發展的地方都可以從好奇心開始,畢竟好奇心可以促進孩子主動去學習和認知。那麼有些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但有些孩子的好奇心是需要在生活中慢慢培養的。那麼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好奇心呢?杭杭今天要給大家推薦幾個方法,希望對大家有用哦。
  • 禁果效應丨好奇心與逆反心理是人類的天性
    禁果效應丨好奇心與逆反心理是人類的天性青春期教育:早戀與性是家庭教育最難處理的兩個問題好奇心是人們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或事件產生的心理狀態,而逆反心理則來源於人們渴望自由、拒絕束縛的天性。對於被禁止的事物或事件,人們往往在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的驅使下,產生強烈的興趣並充滿探究的欲望,並因此而導致「禁而不止、愈禁愈多」的後果。
  • 面對孩子各種好奇心,你是怎麼做的?
    對於孩子的好奇心,檸檬首先想說的是,這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與發展是一筆巨大的、無形的財富。這是因為在親子教育裡,我們都說要培養、提高孩子的學習力和認知能力等等,但如果成長中的孩子沒有內在驅動,只是單純的學習的話,所學的內容也難以獲得提升。
  •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家長可以用「狼性法則」,給他們增加「狼性」
    面對孩子的好奇,家長被問到不耐煩尚且是小事,而因為孩子好奇而造成的諸如把彈珠吞下肚子的事件卻不在少數。所以,家長們務必要知道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那麼,好奇心對孩子有什麼重要性?首先,利於激發孩子興趣,學習更多東西。
  • 5個偉人的故事告訴我們,孩子的好奇心有多好
    好奇心是打開世界之門的鑰匙,好奇心是通向未知世界的橋梁。世上所有的發明和創造,都源自強烈的好奇心。對世間萬物、人生百態充滿好奇,我們才能發現這個世界的奧秘,才能有各種各樣的發明和創造。擁有了強烈的好奇心,我們才會感受到世界的好玩和魅力,我們的生活才能過得情趣盎然。
  • 伊利諾伊大學物理學教授:如何科學地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那如何激發好奇心呢?如何科學地激發好奇心?好奇心是興趣的起源,是創造力的開始。有個兒童教育學家曾說:「好奇心可以被父母的無知摧毀,也可以被父母的愛心培養出來。」有許多父母,常擔心孩子因為好奇心過重而遇上危險或惹上麻煩,或是自己正在做事而無暇顧及解答或不屑解答孩子的問題,慢慢的孩子的好奇行為就被阻止了。
  • 如何與充滿好奇心的雙子座相處?
    雙子座是好奇心的化身,是一個變化多端、愛溝通的星座。雙子座的男生生活完全沒有拘束,他們的思維非常靈活多變,對森羅萬象上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精神,甚至感到不安。如果你是一個被雙子座男孩猛烈攻擊的女孩,你對他有很好的印象,請先克制自己,不要幻想甜蜜細膩的愛情。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嘗試4個方法,孩子才會有好未來
    是在後天的生活實踐和學習中培養起來的。教育專家認為:孩子有沒有自信與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密切相關。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教師需要鼓勵更多的孩子,多鼓勵,讓孩子樹立積極的態度和有控制的潛在概念,困難面前說:"你行,你一定能行"。用遊戲的方式幫孩子體驗成功玩假裝遊戲可以給寶寶一種掌控感。
  • 書單丨沒有「好奇心」的孩子,連上帝也救不了
    布穀老師:愛因斯坦說:「我沒有特別的天才,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永遠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遠進步的人。」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的學習力和認知能力,但如果孩子沒有內在驅動,只是學習的話,所有的學習都是無源之水。
  • 點亮孩子的好奇心
    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科普教育,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培養一批科技後備人才,為提升公民科學素養、增強國家科技競爭力打下堅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
  • 讓男人越來越離不開你的好方法:潘多拉效應
    還要用點手段,譬如潘多拉效應。潘多拉效應就是說,當你要求一個人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要有充分的理由。那如何利用潘多拉效應,讓男人乖乖待在你身邊,越來越離不開你呢?潘多拉效應為我們指出了一條很具體的路,可以利用人性的好奇和逆反心理。1.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張愛玲在《封鎖》中說:男人徹底懂得一個女人之後,是不會愛她的 。
  • 孩子的好奇心是激發潛能的源泉,父母別輕易將它扼殺
    狼性法則就是利用狼具有最強好奇心的特點,通過不斷探索達到了解捕食對象和外界環境的作用,為順利獲取食物增加了機率。 孩子也一樣,在剛出生的時候會對外界充滿了疑惑與好奇,因此在面對未知事物時,會更有激情和動力。
  • 「潘多拉效應」:「魔盒」一旦被你打開,夫妻情分就盡了
    為了能夠報復普羅米修斯,宙斯用泥土造了一個女人,並給她起名潘多拉。誕生以後的潘多拉,在宙斯的要求下眾神給潘多拉賦予了美麗、嫵媚、妖豔、一顆火熱的心等等美好的特徵。 完成了這一切以後,宙斯把潘多拉指配給普羅米修斯,嫁妝則是一個魔盒。宙斯在潘多拉去往普羅米修斯的住所時,警告潘多拉魔盒一定要在見到普羅米修斯的時候才能打開。
  • 孩子好奇心強不是壞事,家長巧妙利用,幫助孩子成才
    好奇心可以激發一個人的潛能,小孩子剛出生對周圍的事物很好奇。慢慢長大的他們還會不斷地去探尋未知的世界,在成長過程中家長只有巧妙地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才可以讓孩子繼續前進,慢慢的接近成功,保持好奇心是一件好事,會讓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一直努力。
  • 錢學森:能成為學霸的孩子,都得有足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有研究表明:「人類的社交技巧、工作心情、性情都與好奇心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人的好奇心越多,成功的機率越大。」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也是成功的重要基石,不應該被抹殺。那面對孩子的好奇心,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引導與培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