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她是女人」 —— 兩性平權之難

2021-02-15 可持續青年


多年來,世界距離實現兩性平等越來越近了。在世界的許多地方,女性在政界擔任重要崗位,獲得了更多的經濟機會和更好的醫療保健。然而,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估計,真正的兩性平等還需要一個世紀才能實現。是什麼導致了兩性之間的差距?以下是造成性別不平等的10個原因:

 

在世界範圍內,女性受教育的機會仍然少於男性,15-24歲的年輕女性中有四分之一無法完成小學學業。這一群體佔未完成基礎教育人數的58%。在世界上的文盲人群中三分之二是女性。


圖源:time

貧困仍然是決定女孩能否接受教育的最重要因素。研究不斷強調,面臨多重不利條件的女孩 —— 例如家庭收入低、生活在偏遠或服務欠缺的地方、殘疾或屬於少數民族語言群體 —— 在獲得和完成教育方面遠遠落後。

 

暴力對女性接受教育機會與構建安全的學習環境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在18歲之前接受性交易的女性中,有27%表示學校是最常見的拉客地點。

圖源:sundaynews

童婚同樣是一個關鍵的挑戰。與晚婚的同齡人相比,孩童新娘更容易輟學、接受更短時間的教育。一份近期報告顯示,每天有41 000多名未滿十八歲的女孩結婚;結束這種行為將提高女性的預期受教育程度。

圖源:Dressember

每一天,女性都面臨著貧困、文化規範和習俗、基礎設施落後、暴力和脆弱。當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有別於男性時,她們的未來和未來可能會得到的機會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世界上只有6個國家給予女性與男性同等的合法工作權利。事實上,大多數經濟體只給予女性四分之三的男性權利。

 

雖然女性員工佔員工總數的42%,但在大型商業公司中,女性只佔高管的四分之一,在執行長中僅佔10%。在某些行業,女性的參與度非常低,例如在網絡安全領域,全世界只有10%的信息安全專業人員是女性。

圖源:womenofegyptmag

研究表明,如果就業成為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它會對其他更容易出現性別不平等的領域產生積極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就業中男女不平等的原因之一是工作分工。在大多數社會裡,人們都有一種固有的信念,認為男人就是更能勝任某些工作。大多數時候,這些工作恰好是薪水最高的工作。這種歧視導致女性收入較低。女性還是無償勞動的主要承擔者,因此,即使她們參加了有償勞動,她們也要負擔額外的工作,而這些額外工作永遠得不到經濟上的補償。

圖源:womenofegyptma

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超過10億的女性沒有得到家庭性暴力和家庭經濟暴力方面的法律保護。

圖源:helpguide

·世衛組織公布的全球估測數據表明,全世界約三分之一(35%)的女性一生中會經歷過身體和/或性親密伴侶暴力或非伴侶性暴力。

·在全球範圍內,多達38%的女性謀殺案是由男性親密伴侶所為。

·暴力會對女性的生理、心理以及生殖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並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增加感染愛滋的風險。

·在許多國家,工作場所、學校和公共場所也缺乏防止騷擾的法律保護。這些地方變得不安全且缺乏保護,女性常常不得不做出妥協與限制其目標的決定。

 

世界上的很多女性對於是否自己要成為父母這一點上沒有任何的自主決定權。進行生育控制通常是非常困難的。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超過2億不想懷孕的女性沒有採取避孕措施。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選擇受限、機會受限以及文化/宗教反對。在全球範圍內,約有40%的懷孕是意外懷孕;儘管50%的意外懷孕會採取妊娠終止措施,依然有38%的人會選擇生育。這些母親們往往會在經濟上對個人或國家產生依賴性,失去自由。

圖源:thezimbabwemai

除了受限的避孕措施之外,女性所獲得的醫療保健質量總體上低於男子。這與其他性別不平等的原因是相關聯的,如教育與就業機會受限,會導致更多的女性陷入貧困。他們不太能負擔得起優質的醫療保健。對影響女性多於男性的疾病的研究也較少,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疼痛。許多女性還會受到她們的醫生的歧視,擴大了醫療質量方面的性別差距。

圖源:nature

當宗教自由受到攻擊時,女性受害最深。世界經濟論壇指出,當極端意識形態(如ISIS)進入一個社區並限制宗教自由時,性別不平等會變得更嚴重。在喬治敦大學和楊百翰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還將宗教偏狹與女性參與經濟能力聯繫起來。當擁有更多的宗教自由時,經濟會由於女性的參與而變得更加穩定。

 

2019年初,在所有國家議會中,只有24.3%的席位由女性擔任;截至至2019年6月,僅有十一位國家元首為女性。儘管多年來這一領域取得了進展,女性在政府和政治進程中的代表性仍然嚴重不足。這意味著,女性政治家更傾向提出的某些問題——例如育嬰假和育兒、養老金、兩性平等法律和基於性別的暴力——往往會被忽視。

圖源:tutorialspoint

不談論種族主義,就不可能談論性別不平等。它影響到有色人種女性能夠得到什麼樣的工作,得到多少報酬,以及法律與醫療系統對她們的看法。長期以來,性別不平等和種族主義密切相關。根據教授兼作家薩利基奇(Sally Kitch)的說法,在維吉尼亞州的歐洲移民根據從事工作的女性的種族來決定什麼工作要被徵稅。非洲女性的工作是「勞動」,因此要納稅,而英國女性從事的工作是「家務勞動」,無須徵稅。白人女性和有色人種女性之間的工資差距延續了歧視的傳統,並助長了兩性不平等。

圖源:vox

相比這個條列中的其他原因,這一點顯得沒有那麼具體,但是社會的整體觀念對性別不平等有著重要的影響。

要理解這種複雜的思維方式,我們需要更仔細地審視女性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社會把女性看作是一個服務提供者,本質上是一個照顧者,也使她們相信這是她的主要角色。其餘的角色都是次要的。她可能是個優秀的專業人士。然而,當她不能履行家庭職責時,(這可能發生在任何有工作壓力的職業人士身上),社會對女性是嚴厲的,而對男性則不然。

圖源:nytimes

社會決定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差異和價值的方式,在每個領域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是就業、法律制度還是醫療保健。關於性別的觀念根深蒂固,即使通過法律和結構改革可以取得進步,但在重大變革之後,往往會產生倒退。當有進展時,每個人(男性和女性)都會忽視性別不平等的其他領域,比如女性在領導層中的代表性。這種心態助長了性別不平等,並延緩了重大變革。

我們的心態和社會價值觀需要有徹底的改變。我們養育孩子的方式應該有一個範式的轉變,無論男女性。平等的種子需要在幼兒時期和每個家庭中播下。

圖源:sundayguardianlive

https://www.worldbank.org/en/topic/girlseducation

https://www.humanrightscareers.com/issues/causes-gender-inequality/

https://www.sundayguardianlive.com/opinion/mindset-needs-change-womens-empowerment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violence-against-women

https://www.thehrdirector.com/features/diversity-and-equality/gender-equality-changing-mindset1034/

版權說明:

本文內容由芽木科技協同共創團隊根據網絡公開材料收集整理編譯而成,僅供學習交流參考所用,作者觀點不代表譯者及我方立場,且未用作商業用途,如對本文章存有異議,請留言告知,編輯將在24小時內回復。如需轉載文章內容請聯繫羅冰(微信號:YMRobin)

特別鳴謝

信息翻譯崗:吳樹峰

信息校對崗:夏心悅

相關焦點

  • 談談假「兩性平權」的三個現象
    以下是我觀察到的幾個現象,希望提供給大家思考,或許當我們停止這些語言和作為,才能使「兩性平權」不淪為口號,而能落實在生活中。#1.對女性充滿歧視性的語言常見一些對女性充滿歧視性的語言,如果兩性真正平權,為什麼男人桃花旺盛換了很多女伴,許多人會說他很厲害受異性歡迎,但女人換了很多男伴,有些人會用「破麻」、「公交」這種充滿岐視且低俗污衊的文句來形容女性呢?
  • 「男女平權」需要理性與證據
    9名大法官中3位女性大法官之一,她不僅是「一位不知疲倦、堅決捍衛正義的鬥士」,更重要的是,她一生都在為男女平權和平等吶喊、奮鬥,成果卓著。畢業後,金斯伯格投入社會和法律工作,慢慢鍛鍊和成長,她逐漸懂得,要說服人們認同男女本該平等,是要用生活中大量的事實證明: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能做,而且能做好;反之亦然。1973年,金斯伯格接手「弗朗蒂羅訴查理森案」,幫助空軍少尉莎朗·弗朗蒂羅打同工同酬的官司。弗朗蒂羅作為一名女性軍官,並沒有享受到與男性同事在住房和醫療方面一樣的福利和補貼。
  • 兩性心理學:男人給女人這些感覺,她會離不開你
    男女之間的交往,一直都處在兩性心理學的範疇之內,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去分析男女在面對感情時的狀態,會有更多新的認知。兩性心理學中表示,男人和女人對待愛情的態度是不同的,在愛情裡面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從態度來說,男人會習慣性在自由與愛之間矛盾,女人會習慣性將愛作為自己生活的全部。從需求來說,男人需要得到女人的欣賞和認可,而女人則需要安全感和理解。女人徵服男人也好,男人追求女人也罷,都應該從兩性心理學出發,真正切實地滿足他們的需求。比起漫無目的地付出討好,對症下藥會更有效一些。
  • 兩性相處,中年女人好不好追,男人只需看她坐姿便一清二楚
    誠如張愛玲所說的那樣,女人可以如花般沉靜淡然,也可以似水般激昂澎湃。所以,現實生活當中,很多的男人都會覺得女人的心思很難捉摸,費盡心思,也俘獲不了女人的芳心。其實,想追到一個女人並不難,關鍵是要追對人,那麼,如何分辨什麼樣的女人好追,什麼樣的女人不好追呢?其實,很簡單,兩性相處,中年女人好不好追,男人只需看她坐姿便一清二楚。
  • 兩性平權│ 為什麼我越是努力想要原諒他,卻越是憤怒?
    因為房價越來越高,光憑男性一個人負擔不了嗎?還是因為女性獨立自主的能力越來越高,不再需要男性,也不再需要婚姻呢?如果哪天不婚女性給子女報戶口的禁令解除,也許女性更加不需要男性對家庭的參與?這些都是可能的趨勢,但這些趨勢只是某種表象。表象之下,是長期沒有得到紓解的創傷,以及仇恨。
  • 平權法案——達摩克利斯之劍,還是駛向光明未來的方舟?
    然而,這只是不少在美華人反對平權法案的開始。從那以後,他們把平權法案看成是懸在華裔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走上了一條與其奮力抗爭的路。那麼平權法案到底是什麼?它對華裔意味著什麼?本文作者提供了詳細的分析。
  • 美國平權運動走火入魔?因為說錯一句話,24歲年輕媽媽慘遭槍殺
    長達兩個多月的平權運動之後,「黑人的命也是命」 這句原本為黑人群體爭取權利的口號,開始逐漸喪失原本的意義。很多不法分子表面上打著平權旗號,而私下裡卻幹著排除異己,打擊報復的勾當,徹底將這個積極向上的口號,變成惡性事件的遮羞布。
  • 兩性心理學:女人越這樣「鬧騰」,男人越喜歡
    人們總說喜歡是沒有理由的,可從兩性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感情從來都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只有在產生了吸引的情況下,才會慢慢滋生愛情。兩性心理學主要就是研究在一段感情裡,男女之間會出現的差異,男女只有在差異中找到觸發感情的機關,才真正能夠有一段美好的姻緣。
  • 24部啟發你對平權思考的影、劇、書
    PS:關於平權話題,我之前也寫過不少,擴展閱讀可戳👇《 不要再以「保護」之名,折斷女孩的翅膀 》《 我的前半生 :即使在亦舒原著裡,子君也很難說是獨立女性》《從《加勒比5》聊到電影裡消失的女人》《我是如何從厭女症變成女權主義者的》《我曾經很討厭自己是個女人》《欲望都市》
  • 男女平權?等下輩子吧
    報告顯示,世界各地的女性掙得更少,不僅僅是因為性別差異,更是因為,相比於男性,女性更多地從事了無報酬和兼職工作。沒錯,很多女人在生完孩子後不得不辭職帶娃,做的家務勞動也遠遠多於婚內的男性。而這些時間,基本都是沒有報酬的。
  • 兩性心理學:兩性關係研究
    分析問題: 面對女人苦口婆心的愛的教誨 她以為她在提攜他,但他卻覺得被控制了。相反的,他要的是她的接納。 男人重視力量、能力、效率與成就。他們以實際行動證明他們的能力,並培養力量與技能。不說全部,至少大多數男人對物體與事情比較有興趣,對人們與感覺比較沒興趣。當女人幻想愛情時,男人的幻想更多在跑車、電子產品和更新更強的科技等。
  • 兩性相處,對女人你越是這麼做,她就越離不開你
    導讀:兩性相處,對女人你越是這麼做,她就越離不開你讓這個女人離不開你,很多男人都嘗試過,但效果並不理想
  • 新兩性關係-肉食女追逐草食男,一點也不難!
    因此,在這個以父權為主的社會中,出類拔萃的女性更是難能可貴,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代父從軍的花木蘭、北宋之楊家女將、南宋之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等。穆桂英因為不知道來者是誰,雙方交起手來,很快就將楊六郎生擒。此時,孟良聽到寨外嘈雜,發現來者為楊六郎,趕忙跟穆桂英說明原委,放了楊六郎,楊六郎當下羞愧而走,穆桂英趕忙叫楊宗保三人先回宋營,待她收拾妥當,隨即帶著降龍木與他們會合。
  • 平權故事會—女權主義運動中的男性
    現在兩性對立的現象在社交媒體的評論區當中,或者在娛樂節目,甚至是在官方媒體的報導中,都顯得越來越嚴重。關於如何讓男性更好地加入到平權的行列,有什麼好的建議嗎?如何看待「只要是站在女性立場的發言,就是女權主義」?如何看待用「幫助女性」體現自己的「男性風度」?作為個體,我們可以從什麼方面入手去推進兩性的平等?
  • 為什么女人覺得直男蠢,男人覺得女人作?|揭秘男女兩性思維差異
    他們自覺得自己沒啥毛病,但是老婆卻總是莫名其妙地發火、生氣、冷戰,他們也在心裡犯嘀咕:「女人心,海底撈,撈也撈不著,還老發脾氣。女人怎麼這麼作?」男女兩性屬於不同世界的生物男人真的不懂你在想什麼嗎?是的,他不懂,你倆根本屬於不同世界的生物。
  • 兩性相處,女人有沒有對你動情,看她的眼睛就知道了
    兩個人在一起,有可能並不是因為愛情,還有可能是因為其他的原因。而那個女人到底愛不愛自己,其實是能看出來的。一個女人看自己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人的眼神是不一樣的。如果看見了自己喜歡的人,眼底都會有一定的波瀾,但如果看見的是自己不喜歡的人,那么女人的眼裡可能會很平靜,所以男人要想知道女人到底愛不愛自己,看她的眼睛就知道了。
  • 凱特布蘭切特的誠摯告白:都多少年了,我們還在爭取男女平權
    萌生休息念頭後的十八個月,任何慢下腳步的想法,似乎皆因為各種未知的計劃而被暫時擱置。她的工作變得比以前更多。雖然接下的角色充滿了挑戰性,但是凱特布蘭切特看起來仍毫不畏懼。2,平權路上,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在那之後,凱特布蘭切特前往加拿度過夏天,她每天工作16小時,拍攝改編自真人真事改編的迷你電視劇《美國夫人》。除了擔任製作人外,凱特布蘭切特還擔綱主演劇中主角菲莉絲。
  • 兩性情感:戀愛中的女人如何把握尺寸,避免撒嬌變成無理取鬧
    兩性情感故事是這樣的,阿霞有一個男朋友,他說男朋友一直以來都很寵她,疼愛他對她一直都是說什麼做什麼,從來不會武逆自己女人切記不要用說分手這樣的方式去傷了愛你的人的心。因為建立愛不容易,維繫愛不容易,他所為你做的一切疼愛也好,寵愛也罷只是想換來你的一個肯定。
  • 女性主題討論/性別之戰
    友人對於父母賦予她「移動的子宮」的定義極為不滿,又無可奈何,在幾番鬥爭和數月的獨立生活之後,也屈服於「女人,到底還是要有個男人才行」的信條中。我不反對婚姻和家庭,畢竟作為組成社會的基礎單位,也是生物繁衍生息的本能,被賦予不同社會分工的男性和女性,以族群的方式生存在這個地球生態之中,是物種延續的選擇。
  • 《致命女人》大結局,平權,性解放,「女權」到底要去哪兒?
    全劇三條故事線展現出的1963年、1984年、2019年三個年代女人在婚姻中遇到的不同問題,也是困擾女性數百年的難解議題。而更為考究的是,三個故事發生的時間點正是美國歷史上女權運動發生的時期,這也就不難理解三位女主的性格特點、她們做出的種種選擇以及由變故而產生的變化,因為她們便是這三個時期不同社會背景下的女性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