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尋海派」 到「望國際」,上海市美術館展覽季今啟動

2020-12-26 澎湃新聞
12月16日,「2020年上海市美術館展覽季」活動正式啟動,作為「1+16」美術館市民共享計劃重點內容之一,展覽季活動分為「頌中華」「探先鋒」「尋海派」「賞館藏」「品大師」「望國際」六大主題,貫穿元旦、春節假期,持續至2021年3月。 

上海西岸美術館「時間的形態」常設展兒童導覽

據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近期發布的上海市美術館名錄統計,截止2020年底,上海市美術館名錄內共計89家美術館,其中國有美術館26家,非國有美術館63家,與2019年相比新增美術館10家,「2020年上海市美術館展覽季」活動將聯動全市16個區的89家美術館,推出六大主題120多項展覽,其中免費展達70餘項,新展近40項。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展覽作品

探先鋒、尋海派、賞館藏,六大展覽主題聯動

明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程十髮美術館即將舉行的「2020上海中國畫院年展」從中國夢、盛世風華、江山多嬌、崢嶸歲月、革命聖地、筆歌墨舞、文脈傳承等七個方面反映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新時代的美好生活,壯闊的革命歷程以及如畫的祖國河山。這構成了展覽季「頌中華」的主題,這一主題下,上海復星藝術中心「筆·墨」,從中國文化和中國文人內在精神結構的經典表達形式之一的「筆墨」作為切入點,通過文獻資料與多媒體記錄呈現中國畫的筆墨衍變歷史,並在全球性文化視野下對中國筆墨問題進行現代闡釋,及對未來意義的思考。

上海復星藝術中心「筆•墨」展覽現場

在回顧和探討傳統「筆墨」的同時,另有一些展覽以「探先鋒」為主題,匯聚國內外當代藝術新勢力。包括上海靜安區明當代美術館「遊戲的人」、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等展覽。其中,

「遊戲的人」

已於上周開幕,展覽從上世紀90年代最早創作網絡藝術的藝術家之一、工作生活於荷蘭的藝術組合JODI的作品,到曾在2007年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的曹斐的《我·鏡》,再到陸揚在今年疫情期間藉助先端數位技術的《獨生獨死》,展覽展現了電子遊戲進入藝術的歷史,探討遊戲、社會變遷與人之間的關係。

明當代美術館「遊戲的人」展覽現場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水墨緣——近現代海派藝術大家系列展」、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第十一屆上海粉畫展」等以彰顯海派文化「海納百川」和「兼容並蓄」精神為目標的展覽構成了「尋海派」主題。

「水墨緣——近現代海派藝術大家系列展」

作為中華藝術宮重要的學術項目,以每屆展覽展出卓有影響的八位名家的方式,呈現獨特的美術史敘述模式和文化史的思考語境。

已經推出的首展聚焦任伯年、吳昌碩、吳湖帆、黃賓虹、林風眠、劉海粟、吳大羽、倪貽德八位近現代名家及其代表作,他們中西兼容、雅俗共賞,體現了中西繪畫的矛盾與融合,海派文化的寬容態勢。

吳大羽,《公園的早晨》,油畫,75x70cm,上海油畫雕塑院藏

基於上海市美術館館藏精品,以深入挖掘和傳播藏品的文化藝術價值為目的的「賞館藏」主題,包括程十髮美術館「

畫院掇英——院藏女畫師作品展

」、陸儼少藝術院「陸儼少『十分功夫』詩書畫文獻研究展(四分畫畫)」等展覽。其中,程十髮美術館以張紅薇、侯碧漪、李秋君、陸小曼、陳小翠、周鍊霞、龐左玉、吳青霞、陳佩秋、吳玉梅等12位女畫師的角度,梳理上海中國畫院的歷史,她們的繪畫作品從山水、花鳥到人物,從歷史典故到現代生活,從工筆到寫意,題材豐富,風格多樣,各有千秋。作品背後,她們的人生故事也代表了20世紀中國的發展進程。

「畫院掇英——院藏女畫師作品展」展覽現場,12位展覽女畫師的照片(按年齡排序)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回眸——張樂平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和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帶領著公眾「品大師」。

中華藝術宮在「回眸——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中首次展出館藏《三毛從軍記》的60幅原作。 趙東陽 圖

「回眸——張樂平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首次展出中華藝術宮館藏《三毛從軍記》的60幅原作,還展出張樂平先生國畫、剪紙、時裝設計、戰地速寫、小說插圖等作品400餘件,通過這些作品,讀出了「三毛之父」張樂平的藝術人生。

張樂平幼子張慰軍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

時,講述了「三毛」、《三毛從軍記》《三毛流浪記》的誕生,以及張樂平、葉淺予、特偉等7人在淞滬會戰打響後組成的救亡漫畫宣傳隊,到戰爭前線宣傳抗日的始末。他的講述與展覽對照觀看,看到一個豐富的張樂平先生——他不只是「三毛之父」,也是抗戰的鬥士,他的筆下呈現了人間百態,也顯示了張樂平對中國傳統和西方現代藝術的理解。

中華藝術宮「回眸——張樂平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中《三毛從軍記》(第86幅)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將於2021年1月1日對公眾開放,展覽將呈現沃霍爾1962年至1987年之間創作的72件作品,包括絲網版畫、膠印版畫、攝影、錄像等。屆時,沃霍爾最具標誌性的瑪麗蓮·夢露、金寶湯罐頭、鮮花、名人肖像、奶牛等系列作品均將亮相,並以此揭示日常生活之物如何突破藝術的藩籬,進而展示藝術家如何對消費社會、大眾文化和傳播媒介進行顛覆性的挪用。

安迪·沃霍爾在馬德裡,攝影,27 x 22 cm,1982

最後,以開展與國外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展示當代全球文化藝術風採為重心的「望國際」主題,包括上海市徐匯區藝術館「第六屆『上海銅版畫展』——國際美柔汀特展」、上海西岸美術館「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等展覽。

「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

是上海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推出的特展,其中大部分作品來自蓬皮杜中心館藏。展覽將不同時代的國內外設計師作品置於相對開放的空間,構建起橫跨近百年的對話,並呈現自然與裝飾交織的設計史。觀眾可以在這些作品中探索設計的歷史與未來,以「設計」為線索遊歷跨越百年的「裝飾」藝術圖景。

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珍奇屋,展覽現場,圖片由西岸美術館提供

館藏作品「雲上觀」,觀展手冊「隨藝看」

今年年初,美術館因為疫情曾短暫關閉,在此期間以及以後,在推動美術館的線下發展之餘,上海市美術館積極探索網際網路時代美術館發展新模式,通過設立微信公眾號、數字美術館等一系列方式,為公眾提供更便捷、更優質的藝術資訊。

尤記得,在農曆新年之時,原本計劃為公眾呈上藝術大餐的美術館紛紛在第一時間推出了VR看展,其中包括有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讓·努維爾展」「客人的到來」、上海劉海粟美術館的「十上黃山絕頂人——館藏劉海粟黃山精品研究展」、陸儼少藝術研究院的「紀念陸儼少誕辰110周年專題展」、明珠美術館的「慕夏」展等。通過二維碼掃碼呈現出美術館展覽的場景,除了成為疫情期間以藝術撫慰心靈一種方式、也成為推廣、也是活化館藏的另一種形式。

雲上館藏作品展

在展館恢復開放後,數字美術館的建設也依舊在進行中,在「2020年上海市美術館展覽季」期間,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陸儼少藝術院、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等20餘家美術館收藏的近300件作品首次通過線上主題展集中亮相,展覽季線上平臺則主打「主題展」、「新推薦」、「全名錄」、「隨藝看」四大版塊,全方位展示各美術館最新、最熱門的展覽,市民遊客可以足不出戶與藏品零距離互動,隨時隨地在線觀展,雲享藝術生活。

雲上館藏作品展

為了方便公眾附美術館看展,連續第三年推出的《「1+16」全市美術館市民共享計劃觀展手冊》將繼續惠民發放。觀展手冊涵蓋最新的上海市美術館名錄,還收錄了各美術館地址、電話、開放時間等基本信息。活動期間,市民遊客在各美術館及人民廣場、陝西南路等10餘個地鐵站點均可免費取閱。

《「1+16」全市美術館市民共享計劃觀展手冊》89家美術館名錄

本年度上海市美術館名錄內共計89家美術館,與2019年相比新增美術館10家,分別是:程十髮美術館、西岸美術館、上海市虹口區抱樸美術館、上海松江區國匠美術館、上海松江區賢禾美術館、上海國稷美術館、上海湫光美術館、上海市閔行區蔡兵美術館、上海半島美術館、上海吳宜恩美術館。

《「1+16」全市美術館市民共享計劃觀展手冊》地鐵沿線的美術館

同時,融合「藝術+地鐵」主題概念打造的地鐵美術館創新展示空間,以陝西南路站為主陣地,形成8號線中華藝術宮站、西藏南路站,3、4號線延安西路站,10號線伊犁路站等多個站點在內的地鐵「一站一館」,通過海報展示、視頻播放和文創產品陳列為市民遊客針對性、選擇性觀展進行推薦和導賞,打造從地鐵地下空間延伸至地上美術館的觀展新體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120多項展覽市民共享,2020年上海市美術館展覽季活動正式啟動
    2020年上海市美術館展覽季活動將於12月16日正式拉開帷幕。作為「1+16」美術館市民共享計劃重點內容之一,本次展覽季活動將貫穿元旦、春節假期,持續至2021年3月。  六大展覽主題聯動  結合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近期發布的年度上海市美術館名錄,本次活動將聯動全市16個區的89家美術館,推出六大主題120多項展覽全民共享,其中免費展達70餘項,新展近40項。
  • 上海89家美術館聯動 六大主題120多項展覽貫穿元旦、春節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2月16日報導:記者從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2020年上海市美術館展覽季活動今天正式拉開帷幕。作為「1+16」美術館市民共享計劃重點內容之一,本次展覽季活動將貫穿元旦、春節假期,持續至2021年3月。
  • 申城美術館展覽季將貫穿元旦春節
    2020年上海市美術館展覽季活動今天拉開帷幕。作為「1+16」美術館市民共享計劃重點內容之一,本次展覽季活動將貫穿元旦、春節假期,持續至2021年3月。    結合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近期發布的年度上海市美術館名錄,本次活動將聯動全市16個區的89家美術館,推出六大主題120多項展覽,其中免費展70餘項,新展近40項。
  • 83家場館吸引觀眾841萬人次,上海市美術館大數據發布
    上海市美術館去年接待觀眾841萬人次,較2018年增加164萬,增幅近四分之一,舉辦展覽354場、公共教育活動154場,接待市民與遊客81萬人次。十年來美術館參觀人數變化面向大眾,美術展覽呈現多元化美術館的核心是展覽。2019年,上海市美術館舉辦展覽960場,展出作品約93000件,展覽總數較2018年減少32場。平均每家美術館在2019年舉辦近12場展覽。
  • 10餘項展覽!徐匯區美術館12月觀展指南在此
    12月徐匯區美術館將呈現1項新展在內的10餘項展覽。12月18日—12月20日免費上海市徐匯區藝術館地址:徐匯區淮海中路1413號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 9:00-17:00展覽信息>第六屆「上海銅版畫展」——國際美柔汀特展2020年11月6日-2021年1月10日免費西岸美術館地址:徐匯區龍騰大道2600號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 10:00-17:00(16:00停止入場)
  • 走進滬上美術館『有趣的靈魂』,100項免費公共教育活動等你加入!
    此講座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歷史副研究員唐永餘主講 。  秦三澍詩歌朗讀交流會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自2012年啟動「詩歌來到美術館」項目第57期邀請90後年輕一代詩人、譯者和批評者秦三澍與主持人胡續冬做客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秦三澍近年不僅在詩歌創作上用力頗深,更以青年譯者和批評者的身份,自覺介入到當代詩辯證的進程和有機的生態中。
  • 遇見秋天的第一場展覽,徐匯區美術館10月準備了這些精彩活動!
    遇見秋天的第一場展覽,徐匯區美術館10月準備了這些精彩活動!7月25日-12月27日於「西岸文化藝術季」平臺線上免費預約《拼出真我》工作坊10月7日-8日、10月11日,10月17日-11月22日每周末活動詳情關注美術館微信號雲智造「發現時間的形態」系列工作坊第二季10月17日、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①|美術館群何以在浦江兩岸持續崛起
    2002年啟動兩岸綜合開發拉開了黃浦江沿岸新世紀建設的序幕,歷經十多年的發展,黃浦江言岸正從工業、倉儲碼頭等生產性區域逐步轉變為以公共功能為主的市民江岸。為此,上海一方面積極推進濱江地區更新規劃,另一方面通過兩年一度的「城市空間藝術季」,推進和展示濱江更新和公共藝術實踐,不斷對濱江公共空間賦能。
  • 上海市服飾學會「金木水火土」海派商務旗袍再次閃耀愛丁堡藝術節
    今年8月25、26日,「愛丁堡藝術節﹒上海季II——From Shanghai With Love」海派時尚旗袍展演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舉行。上海市服飾學會通過「金木水火土」海派旗袍商務風作品將海派文化與時尚結合,打造頗具國際商務風格的旗袍,驚豔亮相。
  • 一把偶然遺忘在現場的木梯,也參與到了展覽中
    「東西南北中:學院雕塑邀請展」於昨天下午在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按照地域來劃分,「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詞分別指代上海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湖北美術學院。另外,在展示方式上,展覽突破了美術館的室內空間,幾件具有公共藝術屬性的雕塑作品環繞在上海美術學院建築周圍,展覽現場呈現了一個交流和對話的空間。圖說:展覽現場以上海美術學院邱加的作品為例,他的那些木質雕塑——半身、頭像以及局部的肢體,大多採用雕刻、榫卯、鑄造等傳統手段完成,造型渾厚而樸拙,充滿著木特有的原生質感及力度。
  • 【探索】50多個免費展覽,讓魔都夏天文藝起來!
    市文旅局說,滬上各博物館、美術館近期舉辦了近百個展覽。 其中,有上海博物館的「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上海久事美術館的「2020浦江兩岸風景展」等50多個免費展覽。 PS.部分場所需提前預約,可以登錄各場館官網官微了解具體展覽信息及預約方式。
  • 看海派時尚的前世與今生!「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系列活動在東華...
    2020年12月22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東華大學、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聯合主辦的「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系列活動在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舉行,30餘件近代服裝和70餘件當代作品集體亮相,靜態展、沙龍秀、研討會輪番舉辦,集中匯聚海派時尚的魅力。 海派時尚歷經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如今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 年終盤點|合美術館2019展覽回顧
    合美術館自開館以來,一直秉承「學術性、國際性、開創性」的辦館理念和「讓當代藝術走向大眾」的辦館宗旨,強調藝術家個案研究,側重扶持藝術創新力量。努力創辦面向未來,具有思想影響力、藝術傳播力的新型美術館。2019年合美術館共舉辦展覽16場,每一場展覽都獨樹一幟,都有其不同的風格。
  • 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公布2020年展覽日程安排
    日本大阪2020年3月26日 /美通社/ -- 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NMAO)公布了2020年展覽日程安排,其中包括倫敦國家美術館展。 圖片:https://kyodonewsprwire.jp/release/202003117937?
  • 線上展覽|「巴海拾遺」 2020當代海派剪紙新語彙藝術展(上)
    「巴海拾遺·2020海派剪紙新語彙藝術展」作為上海大學與上海市楊浦區文化和旅遊局、楊浦區圖書館的公共文化藝術合作項目,秉承保護非遺、活化和創新當代藝術新語彙的精神,傳播海派剪紙藝術,繼承中華優秀民間文化傳統,將文化火種播撒在千家萬戶。
  • 50場精美展覽「雲上看」(美術館篇)
    這些捐贈使中國美術館有了更為完整的收藏序列,構成了以20世紀以來中國美術作品為主,包括珍貴的中國古代書畫以及國際美術大家的收藏面貌。展覽從歷年捐贈作品中遴選900件精品,向為國家文化事業發展作出貢獻的捐贈者們致以崇高敬意!  展覽網址:
  • 上海展訊 | 用80場展覽為你的2020年畫上句號!|藝術家|美術館|當代...
    展覽將呈現藝術家2020年的七件新作,包括三件人群肖像、三件獨立雕塑以及一件屏幕循環動畫作品。奧培新作汲取了城市景觀中無處不在的圖像,為日常生活語彙注入新的活力。同期,奧培參展的2020上海靜安國際雕塑展正在展出,其委約新作也在陸家嘴濱江中心揭幕。
  • 2019年,上海新增了哪些美術館?你又去美術館打過幾次卡?
    2019年,上海美術館又添新軍——程十髮美術館、油罐藝術中心、西岸美術館等開館,正常開放的美術館數量上升至83家。全市美術館舉辦展覽960場、公共教育活動3828場,接待觀眾841萬人次,觀眾人數同比增加約24%,上海美術館群落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 跨界·剪紙&旗袍——2019海派旗袍設計選拔大賽正式啟動!非遺,讓...
    >>>海派旗袍  原標題:跨界·剪紙&旗袍——2019海派旗袍設計選拔大賽正式啟動!非遺,讓生活更美好!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一張紅紙,一把剪刀,便可以裁出別樣天地,帶給人視覺上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
  • 非遺尋訪2︱剛硬易碎的海派水晶雕刻,如何才能真正傳承
    在海派玉雕(水晶雕刻)項目傳承人沈德盛看來,當下的水晶雕刻得「兩條腿」走路。一條腿走的是傳統題材的雕刻,另一條則是創新,結合時尚,增加了實用性,「這兩條腿合起來,才是最好的傳承。」 水晶,古人又稱水玉、水精等,為石英結晶體,傳統列為寶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