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前,備受關注的失聯女翼裝飛行員遺體在張家界天門山景區被找到,遺體發現地點海拔高度約900米,降落傘未打開。
在翼裝飛行員眼中,從直升機或是山崖上縱身一躍,如鷹一般翱翔空中,享受著在跨越天然或人為屏障時獲得的精神愉悅。而在一些網友看來,翼裝飛行則是「瘋子的運動」。
如今,一些90後甚至00後,陸續加入到翼裝飛行運動中。成為翼裝飛行員需要哪些條件?它的高風險性主要體現在哪裡?又該如何規避這些風險?
■條件資質
需數百次跳傘飛行經驗
女翼裝飛行員的遇難,讓資深翼裝飛行員張樹鵬的內心既惋惜又複雜。公眾也從各種渠道看到了這樣的消息,「瘋子的運動」等評價也隨之出現在新聞的評論區。「大家看到的是新聞,不是運動本身,也不斷出現了公眾對翼裝飛行的誤解。」
女翼裝飛行員最後飛越的天門山,被稱為翼裝飛行的「聖地」。張樹鵬也曾一千多次在天門山完成低空翼裝飛行。低空翼裝飛行需要一個垂直於地面的懸崖,高度在600米以上。綜合氣候條件與地理條件,如天門山一般的山區少之又少。
成為一名專業的翼裝飛行員前期需要經過高空跳傘培訓,並需要跳夠200次後,才能學習高空翼裝飛行。積累了100次高空翼裝飛行經驗,同時高空跳傘和高空翼裝飛行的次數達到400次之後,才可以學習低空跳傘。累積100次低空跳傘經驗後,才可以學習難度最大、危險程度最高的低空翼裝飛行。「對於一個業餘愛好者來說,從零基礎到能夠進行低空翼裝飛行通常需要兩三年時間,就算每天都堅持訓練,也需要一年左右時間。」
每當張樹鵬站在起跳臺,調整呼吸後縱身一躍,向前下方加速俯衝,起跳三四秒後,寬大的翼裝飛行服便充滿空氣並產生升力,就可以保持向前飛行。「在空中的飛行姿態像一隻鷹,隨著外界的環境變化,做出速度和高度的調整。當到達安全開傘高度時,打開降落傘並安全降落。」
在張樹鵬看來,低空翼裝飛行的起跳點並不固定,可以是懸崖、大橋、超高建築,也可以是直升機。低空翼裝飛行只使用一個降落傘,開傘高度低至離地150米左右。「由於場景的多樣與複雜,飛行航線中最有可能的風險是航線偏離和突遇障礙物,因此難度和門檻都要高於高空翼裝飛行,風險性也是很大的。」
■風險防控
每次飛行前裝備檢查三遍
「希望像鳥一樣在天空飛翔,翼裝飛行就相當於給我穿上了翅膀。但是這樣的嘗試勢必也帶來很大的風險。」一名翼裝飛行員表示,極限運動對參與者的體能、技術都有著極高的要求,需要長期系統的專業訓練,對於經驗尚淺的人來說,容易導致意外的發生。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翼裝飛行運動中。面對他們,張樹鵬總要問出這樣的問題「是尋找刺激還是真正熱愛這項運動」。
「這項運動不像籃球、排球,它需要有一個漫長的準備學習過程。如果沒有足夠熱愛,很難接受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在張樹鵬看來,年輕人渴望與自然對話的精神值得鼓勵,但參加極限運動也要對其危險充分預估,從事極限運動前,要有清醒理性的認識,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駕馭極限運動。
翼裝飛行員每次飛行前,都要仔細地檢查裝備,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摺疊降落傘。「每次都要重新疊,這個時間是最長的,如果非常熟練需要十幾到二十分鐘,慢一點的需要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雖然很麻煩,但是非常重要,只有傘疊好了,開傘才能很順利。」
近年來,張樹鵬主要從事低空翼裝飛行工作,所需主要裝備包括合適的翼裝飛行服、降落傘、頭盔,以及高度表、GPS對講機等輔助設備。在高空翼裝飛行中,還要加入備用降落傘以及高度警報器。「飛行者一般將設定好的警報器放在頭盔裡,一旦到了需要注意的不可控高度,警報器會鳴響,起到提醒的作用。這也是防止飛行者錯過最佳開傘高度的方法。」
每次飛行前,張樹鵬都要對裝備檢查三遍。「拿到裝備時、登機前和跳傘前都要檢查,飛行者也應抱有對自我負責的態度,謹慎查看所攜帶的這些儀器、裝備是否安全可靠。」
翼裝飛行常見的事故包括降落傘故障、撞擊、降落事故以及開傘失誤、裝備準備失誤、天氣突發狀況等飛行細節處理。在業內人士看來,在飛行設備性能不斷提高,訓練準備逐漸完備後,翼裝飛行的事故率大幅度降低,目前包含跳傘在內的翼裝飛行事故率為千分之五。
「熱愛一項運動的同時,仍然需要對這項運動的規則抱有敬畏之心。」張樹鵬認為,在合理的範圍內突破自己,這樣才能最大可能地避免遺憾的發生,保護好自己的安全。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趙喜斌
流程編輯: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