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悄然研發AI晶片,減少對英偉達依賴

2021-01-13 第一財經

一向鼓吹AI威脅論的「鋼鐵俠」馬斯克近日在加州長灘舉行的NIPS大會(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的特斯拉私人派對上宣布,特斯拉正在製造AI晶片,而且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

馬斯克同時還發送推特預測特斯拉首輛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將於兩年後實現。

儘管這是特斯拉首次對外證實研發AI晶片,但關於特斯拉自主開發晶片的消息已經不是第一次傳出了。今年9月,全球第二大晶圓體代工廠格芯(原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CEO 桑傑·賈(Sanjay Jha)就曾在Santa Clara的格芯技術峰會上向媒體透露,特斯拉正在和晶圓代工廠緊密合作。

不過就這一消息,格芯發言人當時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該消息系誤讀。這位發言人說:「格芯目前沒有與特斯拉展開實質性的合作。桑傑·賈的意思是,蘋果、谷歌、特斯拉這類企業是與晶片製造商合作提供差異化服務的典型案例。」

但現在馬斯克親自承認:「特斯拉正在開發專門的人工智慧硬體,而且將是全球最好的硬體。」在長灘的特斯拉私人派對上,馬斯克還帶上了特斯拉負責硬體的副總裁Jim Keller。Keller加入特斯拉之前曾是AMD的晶片架構師。另外,之前提到的格芯也是從AMD拆分出來的,到2020年前,AMD的晶圓都將由格芯提供。

特斯拉不僅將與AMD合作開發晶片,而且還將獲得AMD晶片的智慧財產權,這意味著有朝一日,可把自己開發的晶片用於它的自動駕駛汽車。目前特斯拉的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的硬體系統基於英偉達的顯卡GPU,一旦擁有自主研發晶片能力,特斯拉將能夠減少對英偉達的依賴。

對此,英偉達一位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斯拉的當務之急是保證汽車量產,產量上不去,搞再多晶片也沒有用。」他暗指Model 3最近在量產方面遇到的瓶頸。

就在馬斯克宣布特斯拉正在開發AI晶片的同一天,英偉達創始人CEO黃仁勳也在長灘現身,並宣布推出全新的GPU——Titan V。Titan V的性能是上一款晶片Titan Xp的9倍,但售價僅小幅提升至3000美元。

針對競爭的問題,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一直保持開放的態度。他在今年9月的GPU技術大會上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斯拉是很好的車,我開它,是因為他的操縱感很強,哪怕它上面裝的是英特爾的晶片。」黃仁勳是特斯拉迷,他擁有好幾輛特斯拉。

特斯拉未公布何時將會銷售這款定製化的AI晶片,但是這無疑將令整個人工智慧晶片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在無人駕駛汽車晶片方面,目前除了英偉達,最強勁的競爭者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此外,蘋果公司也對無人駕駛技術表現出濃厚興趣,積極研發自動駕駛系統技術。而GM、福特等汽車巨頭也在積極尋求與科技公司合作,共同開發無人駕駛技術。

國內市場也湧現出大量的人工智慧晶片公司,比如寒武紀。寒武紀的晶片目前已經在華為的智慧型手機上開始應用,明年還將為自動駕駛應用發布寒武紀1M處理器。這意味著,在人工晶片領域的競爭中,中國企業和全球巨頭們一起,站在了技術的最前沿。

相關焦點

  • 晶片大神Jim Keller離職英特爾,他曾想創業,後加入特斯拉成為FSD...
    跨界加入特斯拉, Keller 主導下的 FSD 晶片,性能是替換掉的英偉達的 20 倍。毫無疑問,他是特斯拉自動駕駛晶片 FSD 背後的功臣。以 Musk 的性格和企業經營理念看,他不可能長期依賴英偉達或者其它第三方供應商,他會儘可能地將核心技術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從更深層次的角度看,獨立自研晶片無疑對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的研製具有重要意義。而且,理論上來講,隨著晶片運算速度的提升,車輛的安全性也將會因此而得以大幅提高。
  • AMD YES 傳AMD晶片將用於特斯拉
    11月10日,著名告密者「德國皮卡丘」@patrickshur表示,他從AMD獲得了一份內部文件,顯示amd新一代Navi 23核心GPU的bigNavi架構將用於特斯拉。我們都知道,特斯拉首先在其MCU控制器中使用英偉達 Tegra 晶片;然後特斯拉轉而使用自己的晶片,推出了完全自動駕駛儀(FSD);接著特斯拉推出了自動駕駛儀,轉而使用了英特爾晶片。現在看來,似乎該輪到它了。
  • 英特爾牽手亞馬遜AWS,AI晶片能否挑戰英偉達?
    AWS稱,對機器學習任務,基於英特爾旗下Habana晶片的雲服務性價比能比目前基於英偉達GPU的高40% 在經歷了收購整合再收購的曲折調整後
  • 特斯拉(TSLA.US)/華為路線、英偉達(NVDA.US)路線、寒武紀路線...
    核心觀點智能汽車算力平臺方案解析基於不同類型處理器的計算平臺方案分別有以下三種:(1) GPU方案功耗較大,製冷條件較高,主要應用廠商包括英偉達(NVDA.US)、特斯拉(TSLA.US)等車企自研;(2) FPGA&ASIC方案:FPGA方案開發難度大,
  • 可能是全網最詳細的特斯拉FSD晶片解析:是猛獸還是小貓?| 硬核時間
    不過考慮到 FSD 晶片的研發是從 2016 年開始的,採用再前一年的架構也很正常。因為老架構更便宜,而多個核心疊加的方式也保證了多線程總性能不比如今頂級的 4 核心移動端 CPU 弱,甚至尤有勝之——硬體 3.0 的 CPU 性能是硬體 2.5 的 2.5 倍。■ 英偉達該開始緊張了?
  • 叫板英偉達?英國Graphcore推出594億電晶體的AI晶片
    【CNMO新聞】據外媒The Verge消息,英國晶片設計公司Graphcore推出了比英偉達更複雜的新型AI晶片。Graphcore是英國一家專門研究AI應用的晶片設計公司,該公司推出了自稱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晶片:Colossus MK2(或名GC200 IPU)。
  • 蘋果建廠造車,華爾街:它的晶片和用戶體驗都吊打特斯拉
    蘋果陸續從英偉達、三星等企業以及各大車企挖走相關人才。2016年,泰坦項目發生重大轉變,從汽車硬體開發轉變為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近日,摩根史坦利分析師凱蒂·休伯蒂稱,2020年,蘋果在汽車研發上投入了近190億美元,「關於蘋果將放棄汽車計劃的傳言可能並不真實。」
  • 馬斯克親口承認特斯拉自研 AI 晶片,掌控自動駕駛的絕對主動權
    今年 9 月,外媒 CNBC 發文曝光了特斯拉和 AMD 正聯合研發用於自動駕駛的 AI 晶片,同時援引消息人士給出的爆料,稱二者研發的 AI 晶片已經有了樣品,現階段正準備投入到測試中。同時詳細列舉了特斯拉在該項目上的重要負責人,包括「晶片教父」 Jim Keller 以及一大批 AMD 的晶片老將。雷鋒網新智駕此前也針對此事做了報導,但是當事的兩家公司一直沒有正面回應合作的傳聞,所以這事兒一度被圈內人認為是謠傳。
  •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突破晶片技術物理極限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在一年一度的中國GPU技術大會召開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GPU讓人工智慧(AI)的性能每年都能成倍提升,英偉達的研究人員正在定義如何在具有更高帶寬、更易於編程的系統中製造更快AI晶片的方法。
  • 英偉達欲吞下ARM,制裁國內晶片將更加得心應手
    陰霾密布、風雲莫測,恐怕是對全球晶片產業現狀最好的描述。前有美國政府突下黑手、傾國之力打壓華為,現有軟銀組局出售ARM、英偉達強勢攪局。過去晶片產業平衡發展、公平競爭的局面恐怕將是過往雲煙——格局即將巨變了。
  • Dojo 超算上馬,特斯拉挑戰視覺極限
    而特斯拉 Autopilot 硬體 2.0 測試版中 5 個 EyeQ3 晶片組成的計算平臺,也被來自英偉達的 Drive PX2 平臺所取代。FSD 晶片2016 年 10 月,「炮灰」屬性的 Autopilot 1.0 硬體車型在投產剛滿兩年就面臨退市——這一時間段遠低於汽車行業平均七年一換代的產品周期。
  • 國產Model 3晶片與清單不符,特斯拉換芯「退一賠三」是怎麼回事
    近日,電動車企特斯拉因車主曝出國產Model 3搭載晶片與清單不符遭投訴。為平息事件,特斯拉方面已公開宣布將免費為特斯拉車主做更換服務,或許315臨近特斯拉擔心事件持續,有網友發現該官微已有熱心粉絲挺身而出。
  • 不再靠你買顯卡充值信仰,英偉達已經變了
    英偉達推出了第八代 GPU 架構 Ampere 安培,新一代 A100 計算卡,不但在工藝製程上跨越至 7nm,更在多個關鍵性能參數指標上呈數倍、乃至數十倍增長。這是英偉達時隔三年,再度向市場扔出的重磅「核彈」,英偉達的目標很明確,就是 AI 訓練兼推理晶片、高性能計算 HPC 領域。當然,英偉達佔領的也不僅僅是伺服器晶片為代表的硬體市場,其最大的「殺手鐧」在於軟硬一體的生態布局。
  • 英偉達有意在中國成立研發中心|無人駕駛汽車|it之家|dally|人工...
    IT之家 12 月 15 日消息 據第一財經報導,今日英偉達在線上召開中國年度 GPU 技術大會,英偉達首席科學家 Bill Dally 首次在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Dally 介紹了英偉達 AI 加速處理器技術如何賦能醫療健康、無人駕駛汽車和機器人等眾多行業。
  • 英偉達(NVDA.US)收購Arm又有新進展:英國發起調查
    總部位於英國的Arm Ltd.的晶片設計為全球絕大多數智慧型手機提供動力,但他們拒絕置評。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的Nvidia Corp.也拒絕置評。 英偉達去年表示,它將從日本技術巨頭軟銀手中收購Arm Holdings。該交易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即Arm將放棄其中立的商業模式,將其晶片設計授權給數百家科技公司,其中包括許多Nvidia的競爭對手。
  • GPU 是基礎,英偉達黃仁勳「黃氏定律」預測 AI 性能將逐年翻倍
    有意思的是,在摩爾定律放緩的當下,以全球另一大晶片公司英偉達(NVIDIA)創始黃仁勳(Jensen Huang)名字命名的定律 「黃氏定律 (Huang’s Law)」對 AI 性能的提升作出預測,預測 GPU 將推動 AI 性能實現逐年翻倍。
  • 英偉達400億美元收購ARM,華為晶片設計或受阻!
    也就是說,只要ARM拒絕為某家晶片設計公司提供晶片架構,大部分的晶片都將無法設計,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高通、三星、華為海思等等。 倘若英偉達收購ARM公司的交易完成,就意味著ARM幾乎全部的智慧財產權、硬體設備、技術人員等等都將歸於英偉達,也就是說英偉達有了完全的控制權。這自然引起了各大晶片設計廠商的擔憂,英偉達完全接受ARM之後,究竟會不會做出些許調整,誰也難以預測。而ARM在晶片架構上幾乎處於「壟斷」地位,不免引起高通、三星的擔憂,而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華為!
  • 亂戰中的AI晶片,創新與隱患誰更突出?
    當下,邊緣側AI應用需求越來越迫切,帶動著相應的AI推理晶片向前發展。所謂邊緣側AI,是指在端側設備本身,而不是在雲端或大型數據中心伺服器上運行AI推理,這樣做具有多種益處,例如消除了處理延遲,減少了數據傳輸量和帶寬,並且還可以增加隱私安全。
  • 國產特斯拉Model 3晶片電池均「減配」,車主買車拆盲盒
    近日,國產特斯拉給觀眾玩起了盲盒遊戲。有車主維權,自己剛提不久的國產Model 3,裝配的是Autopilot Hardware 2.5晶片,與特斯拉環保信息隨車清單上的型號不符。實際搭載的硬體與環保信息隨車清單不符,意味著國產特斯拉Model3掛羊頭賣狗肉,欺騙了消費者的信任。
  • 電機控制IC企業受投資重視;英偉達發布RTX 30系列GPU;存儲晶片價格...
    Kevin點評:成立於2015年的凌鷗創芯,是一家專注於電機運動控制類晶片的公司,目前具有CPU/MCU、ADC、DAC、PGA、DC-DC、Gate-Driver等晶片研發能力;同時具備各種電機控制算法、應用方案及特種電機的開發能力。其產品的目標市場包括電動車輛、電動工具、家用電器、無人機、機器人、工業伺服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