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9 月,外媒 CNBC 發文曝光了特斯拉和 AMD 正聯合研發用於自動駕駛的 AI 晶片,同時援引消息人士給出的爆料,稱二者研發的 AI 晶片已經有了樣品,現階段正準備投入到測試中。同時詳細列舉了特斯拉在該項目上的重要負責人,包括「晶片教父」 Jim Keller 以及一大批 AMD 的晶片老將。
雷鋒網新智駕此前也針對此事做了報導,但是當事的兩家公司一直沒有正面回應合作的傳聞,所以這事兒一度被圈內人認為是謠傳。
而在今年的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 ( Conference and Workshop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著名的 NIPS 大會 )上,特斯拉 CEO Elon Musk 與公司人工智慧部門主管 Andrej Karpathy、自動駕駛硬體工程副總裁 Jim Keller 相聚在一起,進行了一場爐邊談話,Musk 在現場親口承認 Jim Keller 正領導特斯拉開發自己的 AI 晶片,而這將大大助力特斯拉打造出「世界上最好的 AI 定製硬體」。
當然,在 Musk 口中,我們並沒有聽到有關 AMD 的字眼。
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了解,Jim Keller 2016 年年初加入特斯拉,今年 6 月接替 Chris Lattner 成為特斯拉自動駕駛硬體和軟體負責人。Keller 是出了名的晶片架構師,先後在 AMD 和 蘋果任職,他在 AMD 期間,設計出了 K7 和 K8 等知名架構,2008 年加入蘋果後,研發出了用於 iPhone 的 A4 和 A5 晶片。
加入到特斯拉時,Keller 還從 AMD 帶走了一批架構師和高管,據 CNBC 此前的報導顯示,特斯拉的 AI 晶片研發計劃已經投入了超過 50 名研發人員。這一動作不可謂不大。
更多自主權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勃勃雄心早已人盡皆知,Musk 今年還豪言要在 2019 年推出面向消費者的完全自動駕駛的車輛,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強大的數據計算能力以及 AI 處理能力是重中之重,最後的落腳點自然是在「晶片」上,所以特斯拉想要擁有自己的強大的 AI 晶片的願望就很好理解了。
不過大家都知道的是,此前的很長一段時間,特斯拉 Autopilot 採用的是 Mobileye 的 EyeQ3 晶片,藉助其實現以視覺為主的輔助駕駛功能,但是去年的那一場特斯拉自動駕駛致死事故葬送了兩家公司合作的前景,特斯拉轉而投向了 NVIDIA 的懷抱。而深究其中的原因,特斯拉和 Mobileye 的分手還是因為 EyeQ3 性能的不夠強大,無法滿足特斯拉對於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要求。目前 Mobileye 的下一代產品 EyeQ4 準備在 2018 年實現大規模量產,而 EyeQ5 則有更為長遠的規劃,量產要等到 2020 年,所以特斯拉並不想等。
轉投 NVIDIA 後,特斯拉 Autopilot 2.0 便宣布採用其強大的自動駕駛計算平臺 Drive PX2 ,而且因為黃仁勳與 Musk 的私交甚好,所以在為特斯拉定製 Drive PX2 時,不但性能上進行了優化,還給出了非常良心的價格。但是這依然滿足不了特斯拉對於更高級別自動駕駛的計算要求,當然,GPU 本身功耗過大也成為了最為實際的限制。
所以,特斯拉打算自己研製 AI 晶片,為的是不像在自動駕駛這件事上受制於人,鋼鐵俠 Elon Musk 還是喜歡把主動權掌控在自己手中。當然,還有分析認為,馬斯克的眼光不只放在汽車上,在火箭計劃、能源管理以及正在規劃的地下超級高鐵上,AI 晶片也將大有用處。
AI 晶片潮隨著 AI 技術不斷發展火熱,針對 AI 晶片的爭奪也開始了。
最明顯的是手機企業,蘋果和華為都已經開始將 AI 處理器置入其最新的手機產品中,小米也推出了自家的晶片,未來也將朝著 AI 處理器的方向走。谷歌則有自己的 TPU ,但是路線可能走得不太一樣。
還有更多初創公司也在這個領域施展才華,包括雷鋒網一直保持關注的地平線和 Novumind,前者研發的自動駕駛專用 AI 晶片盤古即將推出,前不久還獲得了英特爾的資金加持;後者則專注在異構計算上,未來其 AI 晶片也可以應用在自動駕駛領域。有意思的是,這兩家公司的創始人都出自百度,實力不容小覷。(2018年1月16日,在CES之後,雷鋒網在矽谷主辦GAIR矽谷智能駕駛峰會,峰會屆時也將邀請地平線CEO餘凱及小鵬汽車自動駕駛副總裁谷俊麗,谷此前也是特斯拉AutoPilot Machine Learning的Tech Lead,更多峰會信息請訪問https://gair.leiphone.com/gair/gairsv2018)。
當然,離特斯拉自研的 AI 晶片真正面世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而且,與 NVIDIA 的合作走向如何,特斯拉方面也沒有任何表態,看客們也只能靜觀其變了。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