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實體書店復工 玩出新「花樣」

2020-12-17 中國縣域經濟報

「您好,您購買的圖書已經送到小區,請下來取一下。」3月10日,四川省南充市民李成菊通過書店線上平臺,下單購買了《一個海難倖存者的故事》《偷書賊》《了不起的比爾蓋茨》3本書。

當天,筆者走訪了南充市內幾家書店,部分實體書店已陸續復工。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實體書店帶來的考驗,全市各大書店積極探索多種營業模式,從實體運營到線上購書,再到推出各種特色活動,為讀者提供多方面的服務。

把好防控關 實體書店有序復工

當天,筆者在新華文軒南部西門橋書店看見,門口醒目位置張貼著「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標識。進入書店前,工作人員對顧客進行體溫測量、酒精消毒及登記個人信息。進入書店後,筆者發現兩層樓的書店內略顯冷清,佔地近800平方米的書店內只有極少人在書架和展臺前選購圖書,閱讀區域、水吧已經關閉。

「我們之前一直是窗口服務,直到南部縣被列為低風險縣,我們今天才正式開門營業。」新華文軒南部西門橋書店經理杜濤告訴筆者,他們採取「3限1測1閉」,即限制時間、人流、距離,測體溫,關閉閱讀區的方式來進行防控。工作人員上班時間也有所調整,從上午8點半至下午6點,較之前縮短了2個小時。

截至當日上午11點,書店內人流量只有20多人。圖書銷售820元,電子學習產品銷售6000元。「今天大部分都是家長帶上購書單,買學生教輔資料,學生基本上都在家上網課。」杜濤告訴筆者,雖然原本每日上千人次的顧客接待量縮減到不到一百人,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相信書店人氣會逐漸回升。

「請給我一本8年級下冊語文教材解析。」「請給我一本初中英語閱讀組合突破。」……當天,筆者在位於市涪江路的新華文軒南充書城看到,市民正有序排隊購書,書店工作人員戴著口罩和手套,通過門欄將書籍遞給市民,市民通過掃描二維碼支付。「目前,我們採取窗口服務的方式給廣大讀者提供服務。」該店負責人表示。

尋求新突破 線上購書同城配送

說起外賣,很多人都會想到美食,說起線上購書,大部分人會想起一些大的圖書電商平臺。如今,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全市不少實體書店也陸續走上了線上外賣之路,「線上選購、同城配送」成為大多書友的首選。南充文匯書店、讀文北湖書店、對山書店等都開通了簡訊下單、微信下單,提供同城配送。

「不僅能線上購書,也可以在線借閱,我們還通過書友群發布一些優質圖書優惠購買活動、學生推薦書目等,通過抖音等平臺直播文創用品秒殺、山園老師講故事等,書友的參與度很高。」南充文匯書店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在平臺參與活動購買到的書籍和文創用品,都將通過快遞送到讀者家中,距離較近的讀者也可以前往書店自取。

「我們和廣安市的新華文軒書店聯合試點開展了線上『文軒姐姐講故事』朗讀活動,讀者反響很好。」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南充書城經理龔志勇告訴筆者,接下來,將在全市11個門店進行推廣,讀者可以通過線上報名參加活動,朗讀自己喜歡的文章片段並上傳。針對中小學普遍將延期開學的情況,還推出免費在線學習資源,讓廣大學生在家也能學好。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實體書店帶來的新考驗,全市各大書店積極探索多種營業模式,從實體運營到線上購書,再到推出各種特色活動,突破不斷。在各大實體書店積極尋求新的經營模式時,市文廣旅局日前印發了《關於支持文旅企業渡過難關的十二條措施》,切實幫助包括實體書店在內的文旅企業渡過難關、恢復發展。

「這十二條措施分別從稅收減免、費用減免、金融支持、社保支持、優化文化旅遊行政審批服務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通過減輕企業負擔、加大資金扶持、激發市場消費潛力等方面,支持和幫助全市文化旅遊企業共渡難關。」南充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羅虹)

相關焦點

  • 「書店+」玩出了新花樣
    疫情的衝擊下, 客流驟降,眾多實體書店也進入了「冬眠」期,中山也不例外。各個書店也積極探索自救方法,直播、微店、社群、秒殺、打造綜合體……疫情為實體書店的轉型按下了「加速鍵」。■書店自救搬上「雲端」讀書月的餘溫猶在,但在疫情影響下,今年中山書店在這個節點上明顯不如往年熱鬧。
  • 青島市圖書館恢復開放 方所書店、棧橋書店等實體書店也相繼復工
    除此之外,青島書城、棧橋書店、方所書店等也已在近期相繼復工,青島各個文化單位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線上線下的活動也越來越豐富。線上線下兩步走除了圖書館,青島書城、棧橋書店、良友書坊、方所書店等青島實體書店也已相繼復工,書店和圖書館線上線下兩步走的模式也正式形成。
  • 實體書店按下快速「復甦鍵」
    隨著4·23世界閱讀日和五一小長假的「刺激與緩衝」,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進實體書店挑選和閱讀圖書,感受閱讀的魅力,實體書店迎來了疫情以來「最好的時光」。 看著這麼多讀者在書店找書、看書的情景時,或許濃濃書香早已悄悄按下了書店的「復甦鍵」。疫情給實體書店帶來了較大影響的同時,也加速著書店經營、營銷方式的改變和升級,為進一步了解全國一線門店復工復產的情況,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採訪了全國近20家實體書店的經理、店長,從經營方向、營銷舉措等方面,一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實體書店經營者的運營與思考。
  • 電商花樣促銷下,支撐實體書店的除了情懷還有什麼?
    「滿200減100」「百萬圖書五折封頂」,每年的11月11日,各大電商的圖書版塊都會推出各類促銷活動,然而相比線上的熱鬧,線下的實體書店顯得有些「安靜」。面對電商圖書花樣促銷,實體書店如何應對?支撐實體書店的除了情懷,又還有什麼?
  • 四川新聞丨疫情後國內最大實體書店成都開業
    請刷新試試今天(30日),由新華文軒打造的文軒BOOKS招商店正式開門迎客,書店有近1萬平方米的閱讀面積,每層樓都設置有不同的閱讀主題。巴蜀文化學者 袁庭棟:從現在來說,它是抗疫取得階段性之後,在全國開的最大的一個書店,從整個成都來說,它是一個很好的文化精神食糧的資源。《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成都目前一共擁有3522家實體書店,數量位居全國榜首。
  • 嘉定實體書店規範防疫流程,開門迎客!
    嘉定實體書店規範防疫流程,開門迎客!政務 日前,隨著疫情逐步趨於穩定,嘉定的實體書店也開始有序復工
  • 「書店+」的新商業模式成型 實體書店換了新面孔
    近日,北京高二學生林凌參加由北京三聯韜奮書店舉辦的主題活動。「書店的裝修很精緻,還有咖啡店和自習區,在這裡看書覺得非常舒服。」林凌說。眼下,實體書店正在應對手機閱讀、網絡書店、電子書等帶來的挑戰,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迎來新一輪的轉型與發展,逐漸形成「書店+咖啡店+零售+講座」等「書店+」的新商業模式,大量書店走進商業購物中心開設新店,演繹出不同於傳統書店的新業態。
  • 寧波實體書店逆境求突圍
    2011年,實體書店受電商衝擊陷入低谷。這兩年,隨著國家扶持實體書店發展政策的陸續出臺,書店業迎來了「小陽春」,多家全國知名連鎖書店在我市「搶灘登陸」,本土品牌書店「開疆拓土」,門店越開越多。不料,走在「回暖」路上的實體書店,卻因今年的疫情「寒流」而陷入困境。
  • 四川南充高坪區:「企業保姆」進企入廠解煩憂
    2月19日一上班,四川省南充市航空港工業集中區管委會派往南充市富安娜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企業保姆」胡興平就到了該企業,了解復工兩天的生活生產狀況,並給他們送去了消毒液和酒精等物質。富安娜公司2月17日開始復工,目前已有560多名員工在崗位。這兩天,公司對食堂進行了一場大改造:餐桌中間用紙板隔開,變成了一間間獨立的「格子間」。
  • 「藍朋友」體能訓練玩出新花樣
    「藍朋友」體能訓練玩出新花樣 「今天的體能訓練,我們先來個「三個一百」 (100個伏地挺身+100深蹲+100仰臥卷腹)熱熱身,再來一趟衝刺五公裡!
  • 實體書店的自救之路
    疫情期間,像稻誠及所這樣還開著門的實體書店,已經不多了。一個以中小型民營書店為主要調查對象的問卷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月5日,在1021家參與調查的書店中,有926家停止營業,佔90%以上;超過99%的書店沒有正常收入;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的書店890家,佔87%,意味著抗風險能力很弱。
  • 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越來越多,實體書店的機會來了嗎?
    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這些年,人們記憶中的書店不斷展示出新的面貌,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更加有文化味兒。 近來,不斷有新的實體書店開業,光明日報報導稱,截至11月,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1910家,比去年增加611家。 結合這些數據,一個現實問題也隨之而來:書店數量增加的同時,有多少讀者會進店買書?如何才能吸引讀者「買買買」? 對喜歡讀書、逛書店的人來說,新開業的書店往往是必去之地。
  • 如何把平面字體設計玩出新花樣?
    字體在現代平面設計作品中往往需要別具一格,玩出新花樣。字體在平面設計中如何創新字體需容納中西方文化之精華,每個設計師都應另闢蹊徑創新字體,只有最新鮮的想法才能吸引用戶的眼球。結合這兩者的特色,把悠久的民族歷史發揚光大,也要吸納西優秀的做法,設計出屬於每個設計師自己風格的字體。平面設計中獨闢蹊徑的道路需要每一位設計師自己去實際踐行。
  • 咖啡和書一起外賣,實體書店開出新「花」
    上周起,北京有72家實體書店將進駐美團平臺,實現線上賣書、配送到家。「美團賣書對實體書店來說肯定是好事。」以主要服務對象為中小型書店的書萌創始人孫謙對美團賣書十分看好。在她看來,書店進駐外賣平臺開了一個好頭,但如何把實體書店的線上經營做好,對傳統的書店人來說提出了更多的挑戰:「書店人必須具備線上銷售思維,把產品賣出『花』來。」附近有實體書店就能點外賣購書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實體書店的經營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現金流緊張成為實體書店的普遍困難。
  • 小戶型:45平方米,陽臺能兩用,家裡小清新,衛生間被玩出新花樣
    小戶型:45平方米,陽臺能兩用,家裡小清新,衛生間被玩出新花樣這是一個四川成都的小戶型房子,家裡的女主人就是這棟房子的設計師,家裡通過女主人的改造家裡的功能區劃分的很明顯,家裡的風格也是以小清新為主,家裡的廚房和家裡的客廳共用家裡的一個最大的面積,家裡的陽臺也是多功能的陽臺,陽臺可以兩用
  • 成都實體書店花式「雲帶貨」
    營業時間縮短,客流量減少,面對疫情帶來的困境,復工後的成都各大實體書店紛紛拓展渠道。從線下到線上,成都的實體書店通過微信、直播、抖音等多元化傳播途徑,將豐富的文化體驗帶給讀者。組建秒殺群 讀者紛紛要求加場「實體書店是閱讀書籍、美學生活、展覽空間、文化講座等多重文化功能的文化空間,這也是我們競爭力的體現。所以我們工作的重心是在閱讀場景打造上,為市民提供文化空間。」方所成都店的員工金金告訴記者,面臨疫情,讓實體書店的員工不免心慌。
  • 高坪:一手抓防疫 一手忙生產 -區縣新聞-四川新聞網 南充頻道
    推行企業保姆制 企業有序復工順城鹽化承擔了全省食鹽保供任務,產品供應南充、廣安、成都,甚至重慶等地,20餘家下遊商家紛紛催單。在徵得市區兩級疫情防控指揮部同意和支持後,順城鹽化第一時間投入生產,於2月6日正式復工。
  • 四川省級新區臨江新區落子南充
    建設臨江新區,是南充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四川省委「一幹多支」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能級,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源,積極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推動川東北經濟區振興發展,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的重要舉措。
  • 「實體書店應對疫情」學府書店轉型之路
    東北網7月20日訊(記者 許諾)學府書店坐擁於黑龍江大學和哈爾濱理工大學的黃金圈,開啟全新的轉型之路。長期以來,售賣教育輔導類書籍是哈爾濱市學府書店的一條「生命線」。書店坐擁於黑龍江大學和哈爾濱理工大學的黃金圈,疫情原因,學校未能開學,營業額幾乎為零。學府書店立即轉戰思路,尋求突破,開啟全新的轉型之路。哈爾濱市學府書店成立於1980年,擁有40年經營歷史的大型綜合性書店,經營外語、法律、經濟管理、科技、文學、少兒、教育輔導等分類品種30餘萬種。
  • 倪萍直播救書店:一個城市實體書店消失,太可怕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22日電(記者 上官雲)不久前,著名主持人倪萍的一場直播火了:她在直播間與五家實體書店連線,推薦好書。此前,白巖松、敬一丹等名人已相繼「直播帶店」,為書店加油。倪萍覺得,經過幾次直播,在觀眾的心目當中,實體書店也許會有了一層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