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應對疫情」學府書店轉型之路

2020-12-22 東北網

東北網7月20日訊(記者 許諾)學府書店坐擁於黑龍江大學和哈爾濱理工大學的黃金圈,開啟全新的轉型之路。

長期以來,售賣教育輔導類書籍是哈爾濱市學府書店的一條「生命線」。書店坐擁於黑龍江大學和哈爾濱理工大學的黃金圈,疫情原因,學校未能開學,營業額幾乎為零。學府書店立即轉戰思路,尋求突破,開啟全新的轉型之路。

哈爾濱市學府書店成立於1980年,擁有40年經營歷史的大型綜合性書店,經營外語、法律、經濟管理、科技、文學、少兒、教育輔導等分類品種30餘萬種。書店發展至今與全國700多家出版社及圖書發行公司建立良好的業務往來,與周邊學校形成健全的購銷體系,依託大學優勢,辦好文化產業,也在師生們的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自3月23日書店復工以來,學府書店的工作人員每天堅持對店面和庫房進行巡視檢查,對店面進行消殺工作。

「你無我有,你有我優。」4月底,學府書店憑藉著擁有30餘萬種圖書的強大後盾,轉戰經營思路,尋求突破,開啟了全新的轉型之路。書店為大學生搭建服務平臺,在微信公眾號上開設「有贊商城」,為高校學生郵寄教輔書籍,即便教輔進貨折扣高,售價也很低,書店承擔部分郵寄費,師生們點讚。

隨著快遞行業逐步復工,學府書店網上書店(天貓網店和京東網店)相繼步入正軌,網店與實體書店同步進行,依託高校打造「校園IP」,為大學生們提供優質的閱讀書籍、提供產品展示售賣空間等。

相關焦點

  • 安徽:「記者調查」探索「賣書+」 看合肥實體書店的轉型升級之路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襲,對於原本就生存艱難的實體書店無疑更是雪上加霜。網上直播、線上銷售、微信服務……在記者走訪的幾家實體書店後發現,為了留住更多的書香角落,書店開始紛紛「擁抱」線上,尋找突圍重生的道路。
  • 疫情加速轉型 實體書店的這些自救大法可以抄!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所有實體商業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威脅與衝擊,然而在這之下,實體書店,這個本就不易「存活」的業態,似乎面臨著更加嚴酷的考驗。      許多書店在危難時刻,開啟了自己的「自救」之路。利用線上線下、會員機制等各種方法,以達到儘量維持生存狀態的目的,同時也借疫情的空檔,為未來發展,尋得一番長效可操做的生存法則。
  • 疫情之下實體書店這樣化危為機
    那麼,疫情之下,舉步維艱的實體書店如何化危為機,走出重生之路?經營者不同的心態、思維模式和經營模式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位於昌平區回龍觀東大街創客廣場A座一層東南角的上海三聯書店·微言小集於2016年11月份正式營業,由周青豐和郭利萍夫婦經營。書店並不大,面積在200平方米左右,以文學、藝術、歷史、哲學等人文類書籍為主。
  • 實體書店的自救之路
    疫情期間,像稻誠及所這樣還開著門的實體書店,已經不多了。一個以中小型民營書店為主要調查對象的問卷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月5日,在1021家參與調查的書店中,有926家停止營業,佔90%以上;超過99%的書店沒有正常收入;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的書店890家,佔87%,意味著抗風險能力很弱。
  • 2020深圳市實體書店轉型升級經驗交流會舉行
    本報訊 (記者徐平)由深圳市新聞出版局指導、深圳市書刊發行業協會和深圳晚報社共同主辦的2020深圳市實體書店轉型升級經驗交流會在深圳書城南山城舉行。100多位業界代表就實體書店創新經營發展模式、跨業經營打造城市多元文化空間等話題分享經驗、交流看法。
  • 實體書店,終究是一門賺錢的生意
    活動開始前,我們邀約和聯手行業的年輕創業者、作家、編輯、媒體人、書店從業者等,記錄他們在這一領域的觀察、體驗及所得,用文字反映當下書業年輕群體最真實的一面。本篇文章邀約單向空間選書人小染,談一談她對實體書店的觀察。我們從追溯實體書店的發展史開始,共同思考實體書店的未來,共同探索實體書店可持續發展之路。
  • 南昌實體書店多途徑尋求破局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作為承載閱讀的主體之一實體書店的經營狀況,近期備受關注。2020年初,疫情給各行各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主要依靠線下人流量的實體書店無疑遭遇了重創。疫情下,南昌的實體書店狀況如何?連日來,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實體書店目前面臨人流量驟減、銷售下滑明顯的困境,號召讀者「充值辦卡」,微店線上促銷,成為不少書店的新選擇。
  • 2020-2022年實體書店的三條轉型思路
    近年來,隨著電商平臺不斷發展壯大以及電子閱讀的日漸普及,傳統實體書店深陷大規模的閉店風波中,僅2019年就有500多家書店關閉。實體書店的市場規模也呈現出下降的趨勢,2019年我國實體書店呈現負增長,市場規模為307.6億元,同比下降4.24%。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實體書店的抗風險能力就更弱了。
  • 疫情發生後開業的全國最大實體書店落戶成都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實體經濟遭到很大影響,原本就生存不易的實體書店更是雪上加霜。2020年疫情對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產生了極大影響,2月份全國實體書店全部停業,到3月才逐步復工復產。如今,在迎來4.0時代的時刻,又遇上了後疫情時代,實體書店未來該如何發展?帶著這些疑問,封面新聞記者走進位於招商花園城內的文軒BOOKS第二家店,一探究竟,並專訪到新華文軒董事長何志勇。
  • 賣儲蓄卡、線上促銷 疫情下,南昌實體書店積極尋找破局之道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王琴紅報導: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作為承載閱讀的主體之一實體書店經營狀況,近段時間再次引起廣泛關注。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各行各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於主要依靠線下人流量的實體書店也有一定影響。疫情下,南昌實體書店狀況如何?連日來,記者展開調查。
  • 單向街書店眾籌自救:疫情會是壓垮實體書店的最後稻草嗎?
    同樣的道理,在紙質書相對萎縮的今天,作為紙質書的銷售渠道,書店則必然面對艱辛的局面。同樣的,沒有了書店,也不意味著人類就缺少了精神空間。2019年的圖書零售數據顯示,70%的銷售來源於網絡,則實體書店的銷售額首次下滑到不足30%。實體書店的經營者,又是否需要思考一下,為何自己被電商平臺所打敗呢?
  • 盈利模式單一資本難進 實體書店長期發展還需轉型自救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給很多行業造成了影響,實體書店也是其中之一。2月24日,一封題為《走出孤島 保衛書店――堅持了15年的單向空間書店求眾籌續命》的「求救信」在網絡上廣泛傳播,短時間內就獲得了超過10萬的閱讀量,其微博上的文章更是獲得了不少名人的轉發和支持。
  • 「書店+」的新商業模式成型 實體書店換了新面孔
    近日,北京高二學生林凌參加由北京三聯韜奮書店舉辦的主題活動。「書店的裝修很精緻,還有咖啡店和自習區,在這裡看書覺得非常舒服。」林凌說。眼下,實體書店正在應對手機閱讀、網絡書店、電子書等帶來的挑戰,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迎來新一輪的轉型與發展,逐漸形成「書店+咖啡店+零售+講座」等「書店+」的新商業模式,大量書店走進商業購物中心開設新店,演繹出不同於傳統書店的新業態。
  • 誠品、言幾又等轉型複合經營模式 實體書店謀突圍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有關部門出臺《內蒙古自治區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實現千人擁有出版物發行網點數達到全國平均水平0.15個的目標,全區實體書店達到3900家。過去幾年,以單一圖書銷售模式為主的實體書店舉步維艱,眾多書店在經營壓力下紛紛創新經營模式,開始向複合式經營轉型升級,一部分特色書店由此蓬勃發展。
  • 單向街眾籌求救,實體書店到 「續命一刻」?
    截圖於「單向街書店」官微發布的眾籌求助信 這篇求助文章很快獲得了10萬+的閱讀量,並有大量「粉絲」捐款。一位粉絲留言說,「沒有一座書店會成為精神的孤島,拯救書店,也是拯救自己的精神世界。」「單向街書店」求助信中展示的聊天截圖在單向空間發布的文章中,有一張聊天截圖,其中一個人說「(實體書店)馬上就要面臨倒閉潮了。」單向街只有4家門店,分布在北京、杭州、秦皇島,而言幾又有62家門店,分布在全國各地,西西弗則有兩百餘家門店。
  • 疫情後的實體書店何去何從?誠品書店創辦人給出深度解讀
    這一閉一開的背後,是實體書店不得不面對的各種變局,而今年的疫情,似乎讓很多改變都加速了。在西安見到廖美立的時候是西安方所正式開幕的當日,她忙於書店和葉嘉瑩紀錄片的事,要頻繁地從臺北往來大陸,也要一再地接受隔離。
  • 寧波實體書店逆境求突圍
    2011年,實體書店受電商衝擊陷入低谷。這兩年,隨著國家扶持實體書店發展政策的陸續出臺,書店業迎來了「小陽春」,多家全國知名連鎖書店在我市「搶灘登陸」,本土品牌書店「開疆拓土」,門店越開越多。不料,走在「回暖」路上的實體書店,卻因今年的疫情「寒流」而陷入困境。
  • 應對疫情南京書店打出「組合拳」
    2020-04-10 08:42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扶持政策落實,書香盛會不歇,突破走向全國應對疫情南京書店打出「組合拳」  很多書店受疫情影響一蹶不振,先鋒書店卻邁開腳步走向遠方,讓業內很多人驚嘆。南京書店迅速振作的背後,是南京出臺的一系列實體書店穩企扶持政策的快速出臺與落實,也是南京書店人積極創新的自救,其中更不乏首創。 南京用一套自創「組合拳」讓書香盛會不歇,讓城市溢滿書香。
  • 實體書店轉型要「面子」也要「裡子」(品牌論)
    書籍,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讀書,是承繼文化的重要方式;書店,是傳播文化的重要空間。很多人的知識啟蒙和思想共鳴,通常會與一兩本書有關,往往從家門口的書店開始。伴隨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的讀書方式、閱讀習慣有了很大改變,實體書店的發展受到不小衝擊。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數位化閱讀呈快速發展趨勢,紙質閱讀呈放緩趨勢。
  • 樂活時尚|外賣送書、直播薦書,實體書店走出破局之路
    實體書店入駐線上平臺,送起圖書「外賣」;書店員工走到鏡頭前,直播薦書……2020年,新冠疫情對實體書店造成巨大衝擊,一些書店尋求自救之路,一些書店只能遺憾告別。隨著全國疫情形勢逐漸好轉,實體書店逐步有序開放,市民日常文化生活回歸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