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座天然的閩南建築博物館

2020-12-13 騰訊網

/

世界博物館日

/

一座承接過去、

現在與未來的建築博物館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生活在當下的時代,有些歷史記憶被人們封存在腦海深處,但又似乎快被忘卻。越來越多人渴望了解過去,人們經常在日常生活中會翻閱書籍,觀看電視劇,尋找歷史的痕跡,於是,許多人開始將逛博物館視為一種能夠直接觸碰歷史的方式。

當然,很多人會意識到,其實泉州也是沒有一座具體形態的博物館的,但是泉州本身就是一座龐大的、特殊的、包羅萬象的建築博物館。它將古往今來所有建築細節都收納在其中,在踏入這個特殊博物館的那一刻,便是你承接過去、現在與將來的一個啟口。

所以今天,不妨就先跟著我們的步伐,走入泉州石獅永寧古衛城這座建築博物館。

1燕尾脊

「雙燕歸脊 」

屋頂正脊,也稱中脊,正脊兩端線腳向外延伸並分叉,即燕尾脊,按照閩南民間的說法,只有舉人以上的官宅才可使用。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在地域上,泉州地區民居使用燕尾脊的現象十分普遍,至漳州、同安一帶民居則使用相對較少。

「皇宮起」大厝,大多使用燕尾脊,稱「雙燕歸脊」。

在泉州永寧古衛城這座建築博物館內,「燕尾脊」是一件數量居多的展品,它幾乎無處不在,無論是城內的廟宇、祠堂、些許斑駁的民居,它都張揚地高高翹起,同時,也將數百年前的建築工匠技藝全數呈現。

2瓦當

「簡瓦之端」

瓦當是屋簷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簷),覆蓋建築簷頭筒瓦前端的遮擋,是古建築的重要構件,主要功能是防水、排水,起著保護木製飛簷和美化屋面輪廓的作用。

瓦當部分多雕飾有各種圖案,蘊含各種意義。

古人先輩的傳承,凝結於簡瓦之端。

行走在這個收錄萬千的建築博物館內,若能有幸拾得一片瓦當,便相當於拾得了古人的思想延續。

3剪粘

「剪」與「粘」

剪粘是閩南古建築上的一種裝飾工藝,主要技法法為「剪」與「粘」。

剪粘由泥塑與剪粘兩道工序組成,一般以鋼絲、鐵絲紮成骨架,再以灰泥塑成坯,在坯表面黏上各種已經剪好的瓷片、貝殼等。

剪粘中經常可以看到由胎薄質脆的彩色瓷碗碎片做成的作品,足見閩南工匠技藝之高與節約材料之高明。

凝固在屋頂上的最美一隅,你要抬頭看。

4山花

「美麗冠冕」

在古建築中,「山花」多富特色。古大厝的山花與番仔樓的山花,在這座建築博物館內,又可以說是不相上下。

古大厝的山花裝飾感較強,而番仔樓的山花,結構感與裝飾感並重,多為歐式,也有一些番仔樓會將中國古代五行山牆融入山花的形狀之中。

番仔樓的各種山花是早期工匠的苦思之作,同時也是建築博物館內,一件件名為「番仔樓」展品的美麗冠冕。

5石砌

「無序與有序之美」

▲ 人字砌

▲ 亂石砌

閩南泉州民居以石材為建築基底,塊石的砌法主要有平砌、人字砌、番仔砌、亂石砌等。

人字砌用方形石塊以45°角斜砌如人字狀,這樣一來,石塊的四面均能受壓,較好地發揮了石材的耐壓性能。

平砌即石塊以順砌為主,上下不對縫,且石塊需打磨,屬於交耗材費工的一種砌法。

對稱從來都不是這座建築博物館中唯一一種美,亂石砌的存在便說明了這點,它以不規則的石塊自由砌成,看似散漫隨意的砌築方式隨自然而變,成了無序中的有序之美。

6

「無序與有序之美」

▲ 拼磚

▲ 疊磚

紅磚是建築博物館內最出彩的顏色之一,無論時代怎樣變遷,依舊不影響紅磚的鮮豔。

閩南人對生活的美好祈願,也醞釀了紅磚豐富多彩的建築表達,形成了紅磚文化深沉而獨特的底蘊。

7雕刻

「藝術神韻」

在這個博物館內,幾乎每件建築展品上都運用到了雕刻技藝,隨著材料的不同,雕刻的技藝也愈發能夠看出其中的精湛。

相對應的建築展品,所雕刻的圖案也會以不同的形態呈現。

▲ 影雕

▲磚雕

▲木雕

磚雕和木雕講究立體形態的美感;影雕則根據黑白成明暗的成像原理,來將圖案的輪廓描繪出來,構成了一幅幅極具藝術神韻的平面雕刻作品。

8天使抬厝角

「憨番抬厝角」

櫃檯腳是各式建築展品的重要構件之一,閩南傳統建築的角梁或塌壽櫃檯腳常常雕有「憨番抬厝角」的形象,多為苦力(力士)形象,且其貌不揚。

但仔細觀察之下會發現,漢林樓處的櫃檯腳,所雕的卻是捲髮赤腳人物,且背上負著一雙翅膀,與天使形象十分相似,也被稱之為「天使抬厝角」。

這處需低頭細細找尋才能望見的特別之處,為整件建築展品增添了一抹與老建築風格大相逕庭的建築色彩。

9女兒牆

「睥 睨」

女兒牆在古時候稱作「女牆」,包涵著窺視之義,也叫女垣,還有一種叫法是「睥睨」,在過去為了保護待字閨中的女子,所以也被稱作「女兒牆」。

閩南一帶,女兒牆多採用的是鏤空做法。

10滴水獸

「雨 漏」

這座建築博物館內的展品,雖在外觀上極其講究細節,可謂是挖空了心思,但是實用性卻未因此而大打折扣。

其中的排水系統便是一處抬頭便可舉的例子。

滴水獸,其實是用來替代雨水排水系統的雨漏,雨水通過滴水獸從屋頂向牆外排出,在雨天不失為一種獨特的景觀,同時也能保護屋頂和外牆。

參觀的同時,不妨數數,永寧建築博物館內的滴水獸,有著幾種形態。

11彩繪

「五福朝堂」

天花板的彩繪裝飾,為番仔樓的獨特工藝。圖案多為「丹鳳朝陽」、「桃獻千年壽」、」五福朝堂「、」四季景色「等吉祥圖案,色彩鮮明,生動逼真,可見當時技藝巧妙之處。

▲ 天花板裝飾

12水車堵灰塑

「牆上斜垛」

水車堵一詞由閩南語演化而成,「水」與閩南語的「美」同音,「車」與閩南語的「斜」同音,也指美麗的牆上斜垛。

由於水車堵的位置較高,為了令觀賞者不在仰頭觀賞的時候因角度問題而產生視覺反差,因此水車堵中的彩繪裝飾一般呈斜狀。

這一處巧妙的設計,也能看出早期的工匠的心思尤為細膩。

以上的建築局部,呈現了永寧建築博物館的展品多樣性,這座博物館,將一件件建築展品拆分、又拼裝上,組成一幢幢技藝精美的古大厝、番仔樓、石頭民居。

在這座博物館內,你可以看到各個時期不同的建築展品的呈現,站在現在看過去的人築起他們的未來,永寧,恰恰是一座以時間概念為主題的博物館。

如果你也感興趣,不妨在國際博物館日,來逛逛泉州的永寧古衛城建築博物館,感受古城文化的滲透。

但不僅僅只是永寧,你甚至還可以慢慢走進泉州其他角落。在泉州市博物館,浸入式體驗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又或是在海交館,感受一次海上絲綢之路的重現...

只要你願意來,泉州便一直在這裡等候著你,背負著她對於歷史的敘述,懷揣著在古城裡時代流淌的影子,只要你來。

/

5.18

/

希望能在泉州這個城市遇到你

·END·

發布:泉州影像

來源:永寧古衛城

相關焦點

  • 「建築界」坂茂在美國的第一座永久性建築:阿斯彭藝術博物館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座博物館?之前一份最全面的名單《Museums of the World》顯示,202個國家有超過55,000座博物館。幾年過去後,已經不知道這個數字要再往上加多少了,來欣賞下阿斯彭藝術博物館。
  • 永寧城隍廟,一座城隍廟看盡明清閩南建築精華
    城隍廟是當時永寧衛城的附屬建築,地理位置極佳。背靠五虎山,面向深滬灣,將海灣的美景盡收眼底,因此有「背五虎而面金獅」的說法。加上雄偉的氣勢和壯觀的廟貌,被譽為「永寧福地」。永寧城隍廟建築面積1407平方米,佔地2800平方米。以中軸線為基準,由門樓、前殿、戲臺、拜亭、主殿、和左右廂房組成。主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前有簷樓,抬梁式木結構。前後殿均為重簷歇山式屋頂,餘為單簷歇山頂。進入大門前殿左右兩邊分別供奉的是扶敕使者、武略將軍和糾察功曹、崇威將軍。看這名字有文有武就是協助城隍爺秉公執法的。
  • 建築設計資料: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有哪些建築風格?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有哪些建築風格?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MuseumofArt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館。位於美國紐約5號大道上的82號大街,與著名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遙遙相對。
  • 臺北老建築再現閩南先人生活形態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中新社臺北5月10日電 題:臺北老建築再現閩南先人生活形態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邢利宇  在臺北市中山區濱江街,有一處具200餘年歷史的建築——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這是臺北市轄內保存最完整的閩南建築館舍,如今是當地傳承閩南文化的據點。
  • 四川一個「閩南風」的小鎮,有《大魚海棠》同款土樓,0門票開放
    國內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畫面製作精良,故事生動,因此這部電影很受大家的喜愛,和朋友們一起看了這部電影,其中有一部分是被裡面精美的建築所吸引,夢想有一天,能親眼看看這樣的建築。事實上,這一夢想可以實現。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地方——博客小鎮!
  • 國家博物館建築結構_2020年國家博物館建築結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多倫多建築設計公司贏得韓國新國家博物館總體規劃項目   日前,多倫多 Office OU 建築設計公司為韓國新的行政城市(世宗市)所設計的國家博物館總體規劃方案在韓國舉辦的設計競賽活動中,從81個參賽方案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 韓國城市與建築博物館
    這裡積極地匯集了資訊、建築藝術與絡繹不絕的人群,人們在此獲取、存儲和分享知識。 STLarchitects STLarchitects四層樓高的階梯連通圖書館的公共區域,可以啟發遊客,也恰到好處地代表了優秀的文化類建築的入口。
  • 鼓浪嶼:一座島就是一座博物館,百年時光見證歷史榮辱!
    鼓浪嶼,一座百年時光島,多元文化在這裡交融,成為如此獨特的國際歷史社區。一座島就是一座博物館!鼓浪嶼不僅被稱作「鋼琴之島」,還在2017年7月8日,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
  • 剝皮寮:臺北老街的閩南情緣
    騎樓、紅磚牆、木門窗……導報駐臺記者日前來到這裡,見到一棟棟以閩南風格為主的建築,散發著揮之不去的原鄉情懷。  剝皮寮老街位於臺北市萬華區,始建於清代。多年前,臺北市政府對剝皮寮老街進行了修復維護,如今這裡擁有萬華區現存年代最久遠的清代完整街道。
  • 「建築界」隈研吾操刀的這座博物館,通過材質形成量的秩序
    優秀的博物館建築設計,往往會成為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標誌性符號。偉大的建築師們在世界各地設計了一座座標誌性的博物館。我們就來看看這些由隈研吾操刀的英國鄧迪V&A博物館。隈研吾英國鄧迪V&A博物館維多利亞-艾爾伯特博物館(簡稱V&A博物館)鄧迪分館是倫敦本館外唯一分館,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設計,以蘇格蘭東方海岸的懸崖峭壁為靈感,耗資超過8000萬英鎊,打造如帆船般的造型,期望能重新連結城市與歷史悠久的海濱
  • 石獅永寧衛城隍廟內有獨特石獅子,「腳踩」LV,遊客嘖嘖稱奇!
    比起一般的城隍廟,這座城隍廟可以用「規模宏大」來形容,廟中除供奉城隍爺外,尚有二十四司、四大將、三夫人、役吏差官近百尊神像,儼然一派封建王朝州府衙門的縮影,是閩南地區少有的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一座城隍廟。
  • 漫步廈門集美:大社的閩南味與陳嘉庚的天際線
    1874 年,陳嘉庚出生在這裡,17 歲就離開家鄉,來到新加坡父親的米店學習經營管理,後獨立經營罐頭和橡膠等生意,成為了極有名望的南洋華僑實業家。在努力經商的同時,他也心繫著祖國的教育事業。在民國初年那個百廢待興的時代,陳嘉庚在家鄉興建了一系列新式學校,校舍將集美、岑頭、郭厝三個村莊連成一片,被人們泛稱為「集美學村」。而原來的集美村因面積較大就被叫做「集美大社」,以此與泛稱的集美相區別。
  • 從江蘇到世界,細品博物館建築的美學肌理|國際博物館日特稿
    但是其微曲的正脊、上揚的鴟尾、梭形的列柱、生起的闌額,以及山面側牆的仿側腳斜出,都有別於明清建築,被梁思成認定為遼宋建築的典型風格特徵。(老大殿是中國近代「中國風格」的建築中唯一採用遼宋建築式樣的建築,同時它也是梁思成一生為數不多的建築創作中第一座建成的仿古「大屋頂」建築。)
  • 中國版救贖山、福建小墾丁、魚骨沙洲,閩南最美秘境都在這裡了!
    看浪漫的海景,在魚骨沙灘上漫步,感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心情,或者參觀600餘年的土樓建築,看一看《大魚海棠》中椿的家......廈門周邊這些地方,一定能滿足你探尋閩南最美秘境的願望。多座土樓,幾近一半坐落在漳州,這裡只說最出名的閩西永定土樓和閩南南靖土樓等。
  • 旅行者眼中的歐洲「最佳博物館」,不是羅浮宮,而是這座!
    在歐洲國家,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博物館,收藏了無數人類歷史文化的藝術結晶,是每一位歷史和藝術愛好者天堂。而在全球旅行者的評價和票選中,歐洲「最佳博物館」得主,並非大名鼎鼎的羅浮宮和大英博物館,而是位於巴黎的奧賽博物館(Musee d'Orsay )。
  • 建築可閱讀: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在行走中認識上海
    ,深度理解優秀歷史建築對於城市文化的意義,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使街區成為露天的小課堂,讓參與者在行走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並深度感受上海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武康路作為上海最有名的風貌街道之一,當之無愧是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的精緻縮影,可以稱作是一座開放式的歷史建築博物館。第一場行走活動以 「閱讀上海近代建築風格——認識武康路上的萬國建築」為主題。
  • 印度有座極簡建築,以為是現代博物館,實際是300年前的天文儀器
    有智慧的 印度 古人也對天文世界充滿著想像,也對宇宙時間有探究的嚮往。簡塔 曼塔 天文臺是 印度 最古老的天文臺,與我們想像中的科技博物館不同,看似簡約的建築,是你想都沒想過的古人研發的天文儀器。從 齋普爾 城市皇宮出來,對面正是簡塔 曼塔 天文臺,我是被它的天文儀器建築所吸引的。簡約,米黃,這些獨特又龐大的天文儀器,成了另類又現代主義的拍攝點。
  • 這個地區是閩南文化核心地帶,寶島臺灣有十分之一的人口來自這裡
    廈門市同安縣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地區,是閩南地區金三角中心地帶,東邊連接泉州市南安市,西接漳州市長泰縣,西南與廈門市集美區接壤,北面緊鄰著泉州市安溪縣,東南則與臺灣省金門縣隔海相望。同安縣有山有海,西北地區為山區,中部為邱區,東南則為濱海地區,自古以來,這裡都是被人們稱之為風水寶地。同安歷史悠久,考古學家發現,在這裡人們活動的跡象可以追溯到商周兩朝,這裡靠近大海,人們多活動再沿海地區,以捕魚為生,所製造的石器、陶器以及青銅器都以捕魚器皿為主,當然一些常用的建築房屋的石錛、石戈、石鑿等也有大量存在。
  • 在海底建博物館、造城市,這些水下建築太震撼了!
    本文搜集了幾個最具想像力的海底建築,以及未來水下城市中心的設計,一起來開開眼界吧~馬爾地夫ConradMuraka世界第一座海底別墅康萊德酒店及度假村(ConradHotels&Resort)打造的TheMuraka是世界上第一座海底別墅,是馬爾地夫倫格裡島康萊德酒店旗下最獨特的項目之一。
  • 建築師蓋裡和他的10座代表性建築!
    花園中有一個獻給莉莉安·迪斯尼的玫瑰噴泉,她為洛杉磯音樂廳提供了最初的捐款,用莉莉安最喜歡的代爾夫特瓷器的碎塊建造而成。跳舞的房子 Dancing House 布拉格的跳舞房子非常非傳統的設計,在當時是有爭議的,因為它在布拉格這座城市所富有的巴洛克、哥德式和新藝術風格的建築中完全地跳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