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峰和段譽的第一次相遇是在酒館。
段譽見蕭峰生得威猛雄壯,一陣衝動之後面露任性神色,對店小二說:「那個人的單我買了。」 蕭峰迴頭打量一眼白白淨淨的段公子:「這貨有病吧?」
聊了幾句言之無物的開場白,意氣相投的兩人便開始拼酒,段譽看似豪爽地舉起酒杯大口灌酒,另一手則暗下使出六脈神劍,令酒從指間奔流而出。而蕭峰,卻是硬生生地靠自己的肝臟扛了數十碗二鍋頭。
英雄相逢,荷爾蒙決定一見如故,多巴胺決定兄弟拜把,腎上腺素決定「該出手時就出手」,自尊心決定誰買單。
若是學不會段譽的六脈神劍,最後決定誰先喝醉的,還是肝臟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
壹醉酒是怎麼回事?
「乾杯」過後,大量酒精(學名乙醇)從口腔湧入食道,被胃腸道毫無戒心地坦懷擁抱,其中最「熱情」的便是胃和十二指腸,事實上,這兩個部位通常會吸收九成以上的酒精。
由消化道吸收入血的酒精隨血液循環迅速到達全身各個組織,除了不到 10% 的酒精通過排尿或呼吸道排出體外,剩下 90% 以上的酒精代謝都由肝臟「一手包辦」。
簡單說來,酒精進入肝臟後的代謝,有兩個步驟。
第一步:在乙醇脫氫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醛,乙醛的毒性遠大過乙醇,它可以擴張血管,令人臉紅心跳、神經興奮,還因可能損傷 DNA ,被認為存在致癌作用。
第二步:肝臟中的乙醛脫氫酶 2( ALDH2 ),將乙醛轉化為乙酸,部分乙酸隨尿液排出,部分進一步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產生能量。
如果體內的乙醛脫氫酶 2「不給力」,飲酒後,乙醛就會在體內大量堆積,很快便會出現臉紅、興奮的表現。而體內 ALDH2 的活性是由基因決定的,一輩子都變不了。
部分勸酒者常說「酒量可以慢慢練出來」,十之八九是為了灌醉你,千萬別信以為真。
每天喝點小酒,並不能把你那點可憐的 ALDH2 「鍛鍊」強大,酒量的提高,是因為身體在酒精的長期「浸淫」下,對臉紅和神經興奮產生了耐受,更不容易醉倒而已。但乙醛在體內的堆積越來越多,對機體造成更大的危害。
超過三成的漢族人會出現喝酒臉紅的現象,被稱為亞洲紅臉( Asian Flush )。話說看到蕭峰連喝數十碗白酒還面不改色心不跳,我便懷疑他不是漢族人。
貳怎樣解酒最靠譜?
從酒精的代謝過程可見,所謂「靠譜的」解酒途徑可能有兩種:
1. 延緩酒精在胃腸道的吸收,避免血中乙醇濃度的驟升;
2. 要想真正解酒,還需要增加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數量,或提高它們的活性。
第一個辦法,還是可以做到的:飲酒前墊些食物,能夠減緩飲酒的速度,並能稍微減少酒精的吸收,給酒精的代謝贏得一些時間;在飲酒過程中隨時吃點東西喝點水,可以促進酒精在尿液的排出,還能補充水分和礦物質。有些俄羅斯人主張在喝伏特加的時候吃些油炸土豆,想來是有道理的。
關於第二點,由於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數量和活性是遺傳決定的,外源難以補充,人類仍然沒有發明真正有效的藥物,市面銷售的各種「解酒藥」也莫能相助。
有些「解酒藥」之所以會讓醉酒者感到清醒、覺得舒服,僅僅是因為其中含有利尿、止痛和興奮的成分,能夠緩解頭痛、噁心症狀,但它們無從真正「解酒」,反而讓肝臟在代謝酒精的同時,還要「分心」來對付這些外來藥物,到頭來加重肝臟的負擔。
叄民間的解酒寶典是否靠譜?
酒桌上流傳著各種「千杯不倒」的秘籍,真的靠譜嗎?我們來逐一分析。
1. 酒中加碳酸飲料如雪碧?
透明的雪碧兌進白酒,是酒桌上常用的「障眼術」。但需要注意的是,碳酸飲料富含二氧化碳氣體,能使胃容積膨脹,增加酒精吸收的面積;並且二氧化碳還能促進酒精進入空腸的速度,增加酒精的吸收,所以用碳酸飲料兌酒會使人更易醉酒。
2. 醉酒後飲蜂蜜水?
研究顯示蜂蜜水中的果糖能使機體攝入的酒精在更短時間內消失,但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果糖僅僅是提高了乙醇脫氫酶的效率,而對乙醇的產物——危害更大的乙醛——沒有絲毫影響。
3. 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
有助於緩解飲酒後的頭痛,但對酒精代謝無益,並且它們和酒精同時攝入,會增加胃出血和肝損傷的風險。
4. 葛根湯之類的中草藥?
葛根是傳統醫學裡提到的解酒良方,部分市售「解酒藥」裡就含有葛根的成分,但有研究表明,葛根是乙醛脫氫酶 2 的抑制劑,在大量飲酒後飲用葛根,反而可能增加乙醛相關腫瘤的風險。
如此看來,並沒有靠譜的解酒辦法。酒桌之上,如果沒有蕭峰的體,又沒有段譽的命,還是少飲為妙。
記住:飲酒傷身,解酒無方。
(本內容來源於:丁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