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業最前線
作者 | 尹太白
責編 | 馮羽
疫情爆發後這小半年時間,民宿主劉明哲一直以「家裡蹲」為主——他從臘月「蹲」到了清明節前。
「家裡蹲」是當地人常常用來自嘲和打趣的說法,一般是形容閒著沒事幹的狀態,比如久而未見的好友之間通常會問「最近忙啥呢?」「啥也沒忙,家裡蹲唄。」
但劉明哲的「家裡蹲」並不是閒著沒事幹,他想了很多辦法自救,包括轉做長租、直播帶貨、降價預售等,然而連續三個月的零入住與零預訂還是讓他感覺「怒火中燒」。
他也因此陷入兩難的境地裡:關店即虧損;繼續開店,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還要承擔成本支出,虧損會更大。
幸運的是,旅遊行情終於在五一勞動節前後出現了轉機。
根據途家五一民宿出遊數據,今年五一期間的民宿訂單量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的65%。相較於4月,訂單量環比增長200%,鄉村民宿訂單與城市民宿訂單佔比分別為48%和52%,民宿市場行情回暖趨勢明顯。
成都、杭州、濟南等地的鄉村民宿還出現了爆滿情況,部分民宿一房難求,訂單甚至排到了五一後兩周的周末。
數據喜人、捷報頻傳,但民宿市場的真實行情如何?民宿行業開始回暖了嗎?
1、降價求生
劉明哲對民宿行業回暖的感知並不強烈,「即便是在行業旺季,16間房間依舊在虧本出售」。
他對「創業最前線」坦言:「客流量的確是增長了不少,但這並沒有讓民宿主回血,虧損仍在持續擴大。」
背靠泰山這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劉明哲感覺還是很難,「艱苦的日子遠遠沒有過去。」
根據泰山景區發布的數據,在遊客量不超過最大承載量30%的前提下,5月1日0時至5月5日24時,泰山景區累計接待進山遊客8.48萬人,同比減少57.50%;進山進景點遊客9.48萬人,同比減少67.19%。
劉明哲的民宿距離泰山景區的直線距離不足三公裡,而遊客同比減少六七成,意味著他的民宿失去了最主要的客源。
更為「恐怖」的是,在方圓三公裡範圍內,正規民宿已經超過了30家——而這還僅僅是入駐美團平臺的店家而已。
僧多粥少,供需平衡被迅速打破。為了獲客而「不擇手段」,漸漸成為了這些景區周邊民宿主們的共識。
「原本市場價300多元的房間,有的民宿主只賣150元,甚至不超過100元,即便是這樣,入住率也只有50%左右。」劉明哲補充道,「往年五一期間的房間早在兩三周前就預訂完了,同樣的房間能賣到500元甚至600元,仍然還是供不應求。」
對於民宿主而言,雖然市場已有轉暖跡象,但負面影響仍在持續——價格戰成了民宿主們不得不打的一仗。
「他們亟需回血,降價出售也比一分不掙強得多。」劉明哲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從1月到3月,整個行業陷入了冰封期,很多民宿主都虧慘了。」
那段慘澹的日子仍歷歷在目,劉明哲將之概括為「每天都虧得不敢睜眼,睜眼就要面對令人寢食難安的成本支出。」
從1月開始,退改的訂單迅速湧入,無論是政策還是民宿平臺,都要求民宿主接受退訂、退還房費,民宿主把錢退還給了房客,但房東並不會因為疫情而減少房租,因此,所有風險都只得由民宿主來承擔。
劉明哲粗略估算了一下,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他共虧損了20萬元左右,這些成本支出包括房租、水電燃氣費用、物業管理費用和員工工資等。「完全是有出沒進」。
2、「割肉」離場
「現階段的民宿行業絕對算不上全面回暖,只能說是局部繁榮。」劉明哲補充道,「如果入住率低於60%,基本連日常運營的成本都不夠,更別提回本了。」
接連數月的虧損,讓這些被求生欲裹挾的民宿主們被動參與到這場戰爭中。
當然,還能打得起價格戰的都是「倖存」的民宿主——疫情下民宿行業收益驟減,大量房源因無客可接而被迫暫停經營,不少民宿主也因此退出了這個行業。
濟南民宿主譚耀傑就是在五一期間退出的。
入行三年有餘,如今譚耀傑依舊認為民宿行業是一個比較脆弱的行業。「如果不是自有物業,也不是機構運作,這個缺乏抗風險能力的行業真的不太適合進入。」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超過80萬家住宿業企業,其中個體工商戶佔比大約為85%,山東、雲南、四川是我國住宿類企業最多的省份。疫情衝擊之下,非自有物業的民宿主日子最難熬。
非自有物業,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二房東」。他們手中往往有多套房源,同時僱傭保潔、管家經營管理,租金成本、人力成本相對高昂,一旦長期處於低客流量狀態,資金鍊很快就會斷裂,甚至倒閉並背上債務。
譚耀傑簡單地算了一筆帳,如果以15個房間規模的民宿計算,基礎裝修、家具電器、以及民宿的風格營造,至少需要50萬以上。而且民宿開得越久,裝修就會越破舊,按照行業規律,基本每4年左右就要翻修一次,到時又要投入一大筆裝修資金。
和鄉村民宿一次性交清房租不同,城市民宿的位置越好,房租就越貴,而且房租年年遞增,一方面直接提高了民宿主的開店成本,另一方面利潤空間也被大幅壓縮,遲遲等不到行業回暖,最終壓垮了不少民宿主。
五一期間,迫於無法承受的資金壓力,譚耀傑與合伙人最終達成共識,決定「割肉」離場。
3、長租突圍
離場只是一部分民宿主的選擇,在無法正常經營的情況下,更多的民宿主還在積極自救,頑強求生。
有人通過直播帶貨搞預售,有人開始轉做長租業務,也有的積極開闢新業務,試圖挽回一些損失。
「嘗試過直播,但是沒有什麼光環加持和名人效應,直播間的人數最多只有5人。」劉明哲苦笑道。相比之下,他認為長租業務是最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最近一段時間,豆瓣租房板塊湧現出不少民宿長租的帖子。一位北京的民宿主在帖子中這樣描述:受疫情影響,本人在二環內的幾套民宿從即日起改做長租,虧本經營。目前,這幾套房源在民宿預訂平臺上的價格僅為每天110元左右。
利用長租業務緩解現金流緊張的做法漸漸在行業裡形成了共識。
為了儘快回血,劉明哲和不少民宿主們也開始把房間價格降到最低,轉做長租。「每天的價格不到100元,吸引了不少客流,雖然目前仍舊是虧損,但虧損也想把房間租出去,放在手裡風險太大。」
不只是民宿主,民宿預訂平臺也在加碼長租業務。
從2020年3月份開始,Airbnb(愛彼迎)、途家、木鳥等民宿預訂平臺紛紛推出了長租功能,但長租模式到底能不能幫助民宿業渡過難關?
長租業務具備按天計價、連住優惠等特點,一方面可以緩解民宿入住率下滑帶來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也能滿足一些客戶想要享受當地「慢生活」的訴求。
但在劉明哲看來,長租業務只是應對當下特殊情況的無奈之舉,「民宿長租在長租市場上毫無優勢可言,除了難以回本外,還要面臨房間內裝修被破壞的風險。」
在已經離場的譚耀傑看來,真正的衝擊可能還沒開始,人們外出旅遊和住宿的心理需求已經受到打擊,何時能恢復到之前的狀態還是一件難以預料的事。
在整個行業處於低入住率和降價促銷的背景下,長租業務或許能提供一條出路,但這只是一種獲客的手段,本質上還是不能解決客流變少的問題。
「目前只能通過各種方式硬扛著,不斷嘗試突圍,等待行業整體復甦。」劉明哲說,「相比補上虧損漏洞,活下去仍是很多民宿主現階段的主旋律。」
4、平臺受挫
民宿主的日子不好過,民宿預訂平臺也跟著受到連累。
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新冠疫情對中國住宿行業的影響與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1-2月期間,74.29%的酒店和民宿選擇了直接閉店,平均閉店天數達到27天,民宿的入住率平均同比降幅為70.30%,預計全年住宿行業營收將同比下滑24%,損失共計1300億元左右。
近八成民宿直接閉店停業,使得民宿預訂平臺也收不到佣金,經營數據非常慘澹。
5月6日,美國民宿巨頭Airbnb預計其2020年的收入將不到2019年總收入的50%,並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1900人,裁員比例超25%。
Airbnb原本計劃於2020年上市,然而面對疫情對全球旅遊業造成的重創,Airbnb業務也隨之停擺超90%。上市計劃被迫擱淺,最近幾周,Airbnb轉而通過股權債權融資20億美元以幫助自己渡過停擺難關。
與Airbnb類似,國內民宿預訂平臺途家、小豬短租早已過上了停止自營業務,「少虧當賺」的日子。其中,途家民宿被傳裁員40%,約涉及到800名員工,高管團隊降薪。競爭對手小豬短租也停止自營業務,減少支出,通過變更經營模式來過冬。
「行業沒有完全回暖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未來不可期。」劉明哲說道,他有一個民宿行業的微信群,群裡有全國各地的民宿從業者,從臘月到五一,群裡不斷有人發一些轉讓信息,除了房子,還有沙發、床、熱水器、空調等物品。
部分絕望的民宿主決定離開,而更多民宿主仍然像劉明哲一樣苦苦堅持,雖然他們承受著客流量低、成本支出大等各方面的重壓,但卻從未停止過自救,並期待著儘快迎來行業真正回暖的那天。
*文中配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