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延禧攻略》《如懿傳》相繼下架的消息,引發了業內外的巨大關注,目測古裝宮鬥劇調控力度將進一步增大。
作為當之無愧的年度劇王,《延禧攻略》微博主話題閱讀量超128億,330個熱搜詞累計上榜超500次,最高單日17個熱搜詞同時上榜,即使是在收官之後,#延禧攻略泰語配音# #延禧攻略2#等關鍵詞仍在不斷刷屏。
英國廣播公司(BBC)以「全世界被Google最多的劇」為題,介紹掀起旋風的古裝宮鬥劇《延禧攻略》。
報導指出,這部劇有70集講述的是「18世紀乾隆皇帝後宮虛構的權力鬥爭」,而主角魏瓔珞是個「身世卑微的聰明女孩」、「設法在後宮中崛起並贏得皇帝的愛與尊重。」而老牌權威雜誌《綜藝》(Variety)公布的2018年最佳海外劇集(除美國以外)中,《延禧攻略》赫然在列。
而《如懿傳》雖然口碑和數據不及《延禧攻略》,但卻頂著《甄嬛傳》姊妹篇的光環賣出天價。據羊城晚報報導,這部劇仍處於待拍狀態時就已經以單集900萬元的高價被某視頻網站買了下跟播權。
而據時代周報報導,除「不便公開的」版權收益外,《延禧攻略》《如懿傳》兩劇的廣告收入均已超過2億元。
曾在《甄嬛傳》紅遍大江南北以後,國內「宮鬥劇/權謀劇」開始井噴,相繼有《羋月傳》《皓鑭傳》等跟風產物,但多數顯然為逐利一擁而上的創作者忽視了「宮鬥劇」背後對於歷史等內容的高要求。
其中不乏對權術想像的臉譜化,導致了宮鬥劇人物設置的批量複製規律。在這樣扁平化單向度的創作導向下,「宮鬥」早已失去靈魂,甚至出現不少史實歪曲。
有人說是因為版權到期了,但隨之延禧攻略的官方微博也沒了,也有人說是胡亂編寫歷史,還有人說宮鬥戲不利於社會建設,反正是五花八門,根據知情人表示,據說這一次是要求宮鬥劇整改,不能出現過分負面的消息。
《北京日報》就曾炮轟過《延禧攻略》《如懿傳》:1.熱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使之成為流行時尚。2.精心演繹「宮鬥」情節,惡化當下社交生態。3.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輝。4.宣揚奢華享樂之風,衝擊克勤克儉美德。5.片面追逐商業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導。
這不是宮鬥劇第一次下架,2019年的黑馬網劇《東宮》就曾突然下架的,當時優酷的客服官方回復自然是:優化資源,優化之後還會重新上架的。
當然你也可以相信官方的說法就是跟「限古令」有關。當時就被傳從即日起,包括武俠、玄幻、歷史、神話、穿越、傳記、宮鬥等在內的所有古裝題材網劇、電視劇、網大都不允許播出。
近年的宮鬥劇,現在還剩下曾經爆火的《甄嬛傳》《金枝欲孽》能夠播放,網友紛紛說:甄嬛傳挺住!
導演鄭曉龍曾在採訪中稱,《甄嬛傳》是對封建落後的婚姻制度的批判,講的是一個弱女子對抗整個大清帝國,講愛而不成產生的悲劇,批判性很強!
《人民日報》就曾批評過《甄嬛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曾經心地善良、簡單純樸的甄嬛最後懂得了一個「真理」:在殘酷的宮廷鬥爭中,你必須學會比對手更加陰險毒辣,你的權術和陰謀必須高於對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也就是說,你必須更壞才能戰勝對手。
這就是《甄嬛傳》傳播和宣揚的價值觀。文章還炮轟大興文字獄的嚴酷皇帝雍正,居然整天在後宮流連,還被戴了綠帽子。
但《延禧攻略》《如懿傳》都下架,《甄嬛傳》卻能沒下架,還是讓人覺得鄭曉龍路子太野!畢竟當年《羋月傳》評價就很不好,但在上海白玉蘭大獎上,還是獲得最佳劇集,讓人覺得根本不公平。
不過,目前看《甄嬛傳》到底能挺多久,還是未知數希望文化市場可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有網友表示藝術欣賞是主觀的,還是希望看到從前文藝市場百花爭鳴的繁榮場景。不要辜負了好導演好演員好劇本。雖然一直說宮鬥戲繁華不節儉,裡面都是黑暗的惡性競爭,但也不會有人真真正正的模仿宮鬥戲啊。
宮鬥劇也並不都是鋪張浪費,其實它描述了那個時代女人的悲哀,複雜的權力鬥爭下人性的悲哀,對現實其實具有很大意義,還是希望文化市場可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