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如懿傳》相繼下架 網友:《甄嬛傳》挺住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商學院

原標題:跳出床榻之爭才有未來?《延禧攻略》《如懿傳》相繼下架!網友:《甄嬛傳》挺住 

據界面新聞報導,9月28日凌晨,有網友發現,古裝劇《延禧攻略》已被下架,在愛奇藝平臺內搜索《延禧攻略》只能看到預告片。隨後古裝劇《如懿傳》也在騰訊視頻下架。目前,仍未有知情人士披露這兩部劇集具體的下架原因。界面文娛向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求證,平臺方暫未回應。

2020年4月第26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2020·春季)曾發布《中國電視/網絡劇發展報告(2020)》,報告稱影視領域將重點治理「四劇一酬一造假」,首先是古裝劇,特別是在70周年獻禮展播期間,對一些娛樂性較強的古裝劇、偶像劇都做了調控。其次,對宮鬥劇的限制這幾年應該說越來越嚴格,特別是對一些比較經典的老劇在翻拍時有了更多限制。對天價片酬的限制以及對收視造假的嚴加控制,成為這兩年行業亂象治理的主題。

其實「整治宮鬥劇」的風聲並非今年第一次傳出。自從2012年《甄嬛傳》火爆全國後,關於「宮鬥劇」的爭議就一直在。人民日報曾多次發文批「宮鬥劇」, 文章羅列出宮鬥劇肢解歷史,胡編亂造,色情血腥等「幾宗罪」,進而在價值觀層面批判此類宮鬥劇,稱此類電視劇迎合為低俗市場,而留下一堆糟蹋歷史、無益於人心、無益於精神文明建設的垃圾。

此前,廣電總局就對古裝劇三令五申,更是出臺「限古令」來規範行業行為。廣電總局明確指出,要對注水劇、宮鬥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始終保持高壓。

2019年1月,北京日報就曾點名批評過宮鬥劇,列舉了宮鬥劇5宗罪,引起很多人的關注。文章稱,宮廷文化傳播的不斷升溫,確實起到豐富大眾文化娛樂生活的作用,但是對其產生的5大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①熱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使之成為流行時尚。②精心演繹「宮鬥」情節,惡化當下社交生態。③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輝。④宣揚奢華享樂之風,衝擊克勤克儉美德。⑤片面追逐商業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導。

在《延禧攻略》與《如懿傳》先後因下架而登上熱搜後,不少網友紛紛表示讓《甄嬛傳》挺住,截至記者發稿前,《甄嬛傳》依然可以在視頻網站正常觀看。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吸金能力驚人

據貓眼數據顯示,《延禧攻略》上線39天播放量突破130億次,話題討論量為2822萬。《如懿傳》開播當天拿下了1.6億的網播量,位居單日總播放量第二位。上線的第7天,《如懿傳》播放量突破9億次,話題討論量達到1199萬。

流量在哪裡,資本就在哪裡。

根據《新明日報》報導,《如懿傳》的製作成本為3億元人民幣,依靠中國地區以及海外版權收益,在未開播之前就已回本。

根據虎嗅網此前披露的《如懿傳》招商方案,全程總冠名的價格高達1.2億元,除了幾種主要的廣告形式,還有7種類型的會員可見創意廣告,價格從2400萬元到3600萬元不等,還有線下活動冠名等等。據統計,《如懿傳》的廣告費超過2億元。

《延禧攻略》也同樣是大投入、大製作。歡娛影視向時代周報記者確認,《延禧攻略》的製作成本達到3億元,不過其中只有2400萬用在演員片酬,而服化道方面的成本則較高。

儘管《延禧攻略》開播之前並未受到過多關注,但後期依靠著高收視率和強話題性,也吸引了不少廣告商,據統計《延禧攻略》的廣告費也突破2億元。

黨報文章批宮鬥劇胡編亂造 「煽色腥」到極致

《甄嬛傳》劇照(資料圖)

人民日報曾發文嚴厲批評《後宮甄嬛傳》等宮鬥劇:「重口味」的後宮題材電視劇,充斥著勾心鬥角、爭風吃醋、相互算計——人性中惡的一面被無限放大。這種對歷史的解構背後隱藏著對權力、恩寵、一夜走紅、一夜暴富的嚮往和對享樂主義的崇拜,既無益於認識歷史,也無益於思考人生。

報導指出,這些後宮劇缺乏歷史感,肢解歷史,胡編亂造。它們大多根據網絡小說改編而成,《傾世皇妃》改編自同名小說,《後宮甄嬛傳》也是先火爆網絡再改編成電視劇。網絡文學作品主打虛構,隨意性大,行文天馬行空,轉換到螢屏上,就造成這些古裝劇對歷史把控的先天不足,「戲說」成分過多,甚至到離譜的程度。

這些沒有歷史文化根基的後宮戲,提供的思想價值觀也有問題。使得今天充斥螢屏的後宮劇,只有成敗沒有是非,只有你死我活的陰謀、陷害、爭鬥,不見引人向善、向上的積極力量。情節上漏洞百出,內容上將「煽、色、腥」發揮到極致,主題上唯鬥爭至上、以惡制惡。對歷史的嚴重篡改和對宮廷爭鬥的無限放大對於受眾,尤其是青少年會構成一種誤導。而對於後宮劇本身來說,任意設置歷史語境,編造子虛烏有的歷史情節和人物關係,片面迎合市場的低俗趣味,消費惡、渲染惡,而留下一堆糟蹋歷史、無益於人心、無益於精神文明建設的文化垃圾。

中傳博導:《延禧攻略》《如懿傳》的5大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

從《甄嬛傳》《羋月傳》《步步驚心》的霸屏,到《延禧攻略》《如懿傳》的熱播,宮廷文化傳播的不斷升溫,確實起到豐富大眾文化娛樂生活的作用,但是對其產生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簡述如下:

熱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使之成為流行時尚。宮廷文化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宮廷劇中的對話,如,朕、陛下、愛妃、臣妾、小主、本宮,現已成為某些人的口頭語,似乎人人都成了宮中人。「甄嬛體」一度成為白領寫總結和假條的標準文本。許多人似乎都以能沾上點兒皇氣兒為榮。

精心演繹「宮鬥」情節,惡化當下社交生態。「宮鬥」幾乎可以說是這些宮廷劇的核心內容和主要橋段,也是媒體炒作的重點,而我們從「宮鬥」中看到和學到的是什麼呢?無外乎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爭風吃醋,勾心鬥角,居心叵測,媚上欺下。這些與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格格不入,南轅北轍,危害不淺。

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輝。目前在網絡和微信圈中瘋傳的對封建社會重臣名相的誇讚現象尤其值得關注。「清朝十大名臣」「清朝十大宰相」「康熙手下十大重臣」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有的傳播量超過了對新中國開國元勳、英雄模範及優秀共產黨員的宣傳。以封建社會的帝王將相為偶像,會潛移默化地侵蝕人們的靈魂。

宣揚奢華享樂之風,衝擊克勤克儉美德。無論這些宮廷劇本身,還是媒體對宮廷文化的報導和解讀,都不乏對宮中奢靡之風和錦衣玉食、聲色犬馬的展示。比如清宮劇中服裝配飾的考究:朝服、皇后常服、吉服、絨花、一耳三鉗、點翠鳳吹牡丹頭花、金環鑲東珠耳墜,有圖有文,極盡奢華。這一切,與我們現在所提倡的艱苦奮鬥,克勤克儉的優良傳統相差甚遠。

片面追逐商業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導。有些以宮廷文化為主題的綜藝節目最近也非常火爆。但是,筆者注意到此類節目的重點,是對商品的推銷和對商業利益的追逐,看不到多少具有積極意義的文化。

有些專家和讀者就以此類節目突出炒作宮中選秀女為例,以其圍繞「賣賣賣」,推廣搞綜藝、開咖啡店、賣彩妝等為據,對其指導思想和文化傾向提出質疑,認為此類節目的商業炒作是成功的,文化建設卻不盡如人意。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我們對宮廷文化的弊端應有清醒的認識,相關影視文藝作品和媒體宣傳亦應把握好量與度,特別要注重正確的輿論導向,以與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向而行,趨利避害,適當降溫。

宮鬥劇該如何破局?

跳出床榻之爭才有未來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編劇梁振華認為,「宮鬥」的題材,發端於蘇童小說《妻妾成群》,也就是後來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的《大紅燈籠高高掛》。「這是『宅鬥』,在一個閉塞空間中,女人們圍繞權欲,把家族歷史和上位歷史結合在一起。這是中國古老婚姻制度和封建制度的混搭體,有欲望,有權謀,觀眾可以窺見扭曲的人性。而『宮』,不過是放大了的『宅』,宮鬥題材與此一脈相承。」

宮鬥劇為什麼能火?梁振華分析有三個原因:一是滿足了觀眾的窺私慾。後宮簾幕重重,主流史書也很少記載這些故事,這就給了現代人編撰的空間和市場。「其實在以前的男權社會結構中,女人有權欲且敢付諸實行的鳳毛麟角,宮鬥劇基本是戲劇化的虛構,甚至偏離了歷史的本質」。二是觀眾把宮鬥視作了女人的奮鬥史。所有宮鬥劇的結局,都是一個原本純潔的「白蓮花」變成了有權謀的人,贏得天下,甄嬛、羋月無不如此。觀眾從中看到了職場,有代入感。三是宮鬥劇也加入了類型元素,如懸疑、陰謀、愛情、暗黑等。

從拍攝角度,宮鬥題材特別適合拍成電視劇,因為場景集中——一宮之內,矛盾極致——你死我活。然而,這也成為宮鬥劇的瓶頸所在——只在一宮之內,只在女人之間。相比之下,《羋月傳》比《甄嬛傳》有所突破,其中有三成以上的戲跳出了狹小的宮廷,談到了外交、改革,女性的意義超出了床榻之爭,「羋月」,歷史上的「羋八子」,對秦國的崛起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賈磊磊說:「縱覽中國歷史題材電視劇,發現其已經成為權謀劇,包括以女性為題材的歷史劇,充滿了血腥的廝殺。我們不希望建構的是一個沒有正義、沒有人心的黑色王國,我們不希望在俠客縱橫的江湖上,比的是誰更陰險、誰更無情。中國的電視劇在表達一種對歷史故事的敘事時,對於歷史的前進與後退,應該提供一種人類發展的文化邏輯。」

梁振華說:「宮鬥戲,《甄嬛傳》其實就講了一句話:女人的天下是男人;《羋月傳》有所突破:女人的天下也是天下。」看多了美人爭寵,觀眾難免審美疲勞。那麼,宮鬥劇該如何破局?

梁振華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與前朝勾連,「宮廷是家國春秋的中樞機構,宮中的人如果不符合這個核心價值,就有偏差」。二是與江湖、民間勾連,這就使故事跳出了宮的地點和角色的限制。三是與更深層次的人性勾連。「廝殺、詭計,宮鬥劇其實把人性最骯髒、晦澀的東西都表現了出來,但在越壓抑的地方,越能找到人性的光輝。」

來源:界面新聞、北京日報(劉霆昭 資深媒體人、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人民日報、國家廣電總局網站、時代周報、央視網、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延禧攻略》《如懿傳》下架,網友:《甄嬛傳》挺住!
    今兒早上熱搜上一片哀嚎,原因是《延續攻略》和《如懿傳》都不能看了。有些網友一開始以為是技術問題,刷了幾遍,網上一問才知道,大家都不能看,這兩部劇已從平臺下架。並且官方並沒有告知下架原因和下架時間。一些喜歡這兩部劇的小夥伴,準備在長假期間,再刷這兩部劇,如今只能轉戰《甄嬛傳》,另外也有喜愛《甄嬛傳》的小夥伴讓大家都別吵吵了,就怕這根獨苗也被下架。不到中午,#《甄嬛傳》挺住#的話題也隨著前兩部劇的下架衝上熱搜,可見甄嬛傳在觀眾心中的地位。
  • 《如懿傳》、《延禧攻略》突然下架!網友們齊呼:《甄嬛傳》挺住!
    繼《東宮》 被下線、《天下長安》 不能播後,《如懿傳》《延禧攻略》接連下架,引發網友廣泛關注。兩劇分別在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獨播,均為清宮宮鬥劇,大熱一時。同期打擂,又同時被下架。對於下架原因,眾說紛紜,但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多方面了解到,與版權無關。兩劇共同點是均為宮鬥劇,目前,《甄嬛傳》《金枝欲孽》等經典宮鬥劇仍在正常上線。據說因為國慶快到了,這樣古裝宮鬥劇歪曲歷史,政治不和諧,高層認為這些劇對青年人思想毒害厲害。
  • 延禧攻略+如懿傳突然下架!宮鬥劇《甄嬛傳》能挺住?
    最近,《延禧攻略》《如懿傳》相繼下架的消息,引發了業內外的巨大關注,目測古裝宮鬥劇調控力度將進一步增大。 而《如懿傳》雖然口碑和數據不及《延禧攻略》,但卻頂著《甄嬛傳》姊妹篇的光環賣出天價。
  • 《如懿傳》《延禧攻略》慘遭下架,《甄嬛傳》要挺住啊!
    9月28日,網傳廣電將宮鬥劇《如懿傳》和《延禧攻略》下架,在網上的平臺找不到相關的視頻原集,只有片段和花絮了,這讓網友紛紛震驚,確實證實了該兩部劇已被下架了,於是評論裡就都表示《甄嬛傳》一定要挺住啊,畢竟真的是一部良心的宮鬥劇。
  • 《如懿傳》《延禧攻略》紛紛被下架,網友:「甄嬛」要挺住啊
    宮鬥劇的三大巨頭:《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這三部劇可以說是深受80,90甚至是00後的女孩子喜愛。9月28日,由吳謹言、秦嵐、許凱、聶遠主演的電視劇《延禧攻略》在愛奇藝下架,搜索《延禧攻略》後,頁面顯示暫無片源,目前平臺方暫未公布下架原因。隨後騰訊視頻古裝劇《如懿傳》也下架了。目前,仍未有知情人士披露這兩部古裝劇具體的下架原因,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平臺方暫未給回應此事。為此引起網友們熱議。
  • 古裝熱播劇《延禧攻略》《如懿傳》相繼下架,下架原因或早有預兆
    近幾年,要說火爆的清朝宮廷劇,應該是當屬《延禧攻略》,《如懿傳》還有《甄嬛傳》了,可就在今天,這兩部熱播大劇《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卻是被相繼下架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延禧攻略》,《如懿裝》相繼下架,網友喊話《甄嬛傳》要挺住《延禧攻略》可謂是2018年暑假的一匹黑馬,這部以令妃為主角講述了乾隆後宮故事的劇的火爆程度是前無古人,它不僅火在國內,更是連版權銷至海內外多個國家。
  •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相繼被撤,《甄嬛傳》還保得住嗎?
    9月28日,有人發現上午還能正常觀看的人氣宮鬥劇《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相繼被下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之後,《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下架的消息陸續登上熱搜。《延禧攻略》不僅在網友中受到好評,在明星圈也受到好評。
  • 《延禧攻略》《如懿傳》相繼下架,宮鬥劇的時代是要過去了嗎?
    9月28日,有網友發現,由吳謹言、秦嵐、許凱、聶遠主演的愛奇藝平臺獨家劇集《延禧攻略》已被下架,愛奇藝平臺內搜索《延禧攻略》只能看到預告片,有網友猜測是版權到期所以暫時下架。隨後,《如懿傳》也下架了,宮鬥劇的時代要過去了?網友紛紛留言希望《甄嬛傳》挺住!
  • 《延禧攻略》《如懿傳》相繼下架,《甄嬛傳》尚在
    9月28日,繼《延禧攻略》被愛奇藝下架後,有網友發現《如懿傳》也從騰訊視頻下架,目前點開兩劇的相關頁面顯示無法播放,只有部分片花短視頻仍可點擊播放。南都記者向相關視頻平臺查詢,愛奇藝方回應:是業務考量原因。騰訊視頻工作人員則表示暫無回應。下架的具體原因目前不得而知。
  • 繼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下架,下一個被下架的會不會是甄嬛傳?
    延禧攻略下架如懿傳下架 有網友表示看著下架了 臺什麼操作? 太突然了《延禧攻略》下架,《如懿傳》也下架了,為什麼要下架宮鬥戲? 現在很可行的說法就是宮鬥劇含有很多爭鬥勾心鬥角場面,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心智不成熟的年輕人,不利於健康成長發展。
  • 繼延禧攻略下架之後,如懿傳也遭下架,網友們紛紛喊話甄嬛傳挺住
    早上的時候,我看到好多網友都在說《延禧攻略》下架了,當時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那叫一個懵逼。實在不能理解為啥要下架《延禧攻略》,網上也是眾說紛紜,有的說《延禧攻略》之所以下架,是因為製作的太粗糙,不上檔次。也有人說之所以下架,是劇情越來越差勁,都是套路宮鬥,沒有一點新意。
  • 宮鬥劇《延禧攻略》、《如懿傳》下架,只有《甄嬛傳》目前仍在
    今日,有網友發現2018年爆火的宮鬥劇《延禧攻略》在愛奇藝獨播平臺下架,只剩下劇集片花,而同為大型宮鬥劇的《如懿傳》也在騰訊視頻下架。這兩部清宮宮鬥劇早前熱度非常高,對於歷史的改編相較而言也不是很大,因為主要集中於後宮的女人,史書於此著墨並不多。
  •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忽然停播,網友:《甄嬛傳》挺住
    忽然間,《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在某視頻平臺下線停播了,自然會讓喜歡「宮鬥戲」的網友熱議一番。曾經「霸屏」的這兩部電視劇,至今仍讓不少網友重溫。然而不少網友近日點開時,卻發現已經下線後,不由紛紛惋惜起來。
  •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相繼下架,宮鬥劇遭殃,網友心疼吳謹言
    #延禧攻略如懿傳下架#《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相繼下架,宮鬥劇遭殃,網友心疼吳謹言——引言。其中吳謹言和許凱兩名演員更是憑藉《延禧攻略》這部電視劇一路走紅,如今在娛樂圈也都有著不低的人氣和身價。而就是這樣一部讓大眾喜聞樂見的電視劇突然卻在播出平臺上被下架了,緊隨其後,題材相似,時代背景相同的另外一部清宮劇《如懿傳》也遭到下架,甚至出現了禁播的趨勢。
  • 甄嬛傳挺住是什麼梗?《延禧宮略》宮鬥劇為什麼被下架?
    今日微博熱搜甄嬛傳挺住的話題登上了熱搜。因為繼《延禧宮略》下架之後,《如懿傳》也隨之被下架了,這就導致網友們紛紛喊話甄嬛傳挺住,現在就剩下你了。甄嬛傳挺住是什麼梗?宮鬥劇為什麼被下架了?本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 《延禧攻略》《如懿傳》同日下架,「宮鬥」劇寒冬將至
    「昨天還在追的《延禧攻略》怎麼今天就不能看了?」經網友驗證同時期另一部清宮劇《如懿傳》也難逃下架命運。究竟是版權到期,還是傳聞中的「限古令」生效,「宮鬥劇」們本身的命運也像劇情一樣撲朔迷離……《延禧攻略》《如懿傳》下架上熱搜,《甄嬛傳》能挺住嗎據界面新聞報導,9月28日凌晨,有網友發現,古裝劇《延禧攻略》已被下架,在愛奇藝平臺內搜索《延禧攻略》只能看到預告片。
  • 《如懿傳》《延禧攻略》為什麼會下架,網友跪求放過《甄嬛傳》
    在前幾天,《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陸續下架,其實《延禧攻略》下架後,並沒有太多人覺得惋惜,因為它只是一個用來消遣娛樂的電視劇,但是《如懿傳》的下架卻有很多人都覺得難過,說沒有用來下飯的電視劇了
  •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相繼從視頻網站下架,大家期望嬛嬛可以挺住
    半島全媒體記者 仲維莉9月28日,繼《延禧攻略》後,有網友發現《如懿傳》也從視頻網站下架,目前點開相關頁面顯示無法播放。具體原因目前不得而知。據悉,電視劇《延禧攻略》的日播放量就高達7億,當時播到結局時光一天的播放量就有150億,關注度和熱度簡直爆棚,並且還在海外7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影響力驚人。不少網友非常焦急,紛紛@編劇於正原因,畢竟這麼好的一部劇是值得二刷,三刷的。但是目前來說於正沒有任何回應。
  • 《延禧攻略》《如懿傳》先後被下架,這是怎麼了?
    9月28日早9點,有網友發現,《延禧攻略》於凌晨被下架了,就只剩預告還能看。大家都知道,《如懿傳》劇粉和《延禧攻略》劇粉素來不和,下架消息上熱搜後,不少《如懿傳》劇粉出言嘲諷,幸災樂禍。沒想到不到11點,《如懿傳》也突然被下架了。有網友表示「看著看著就沒了」「昨天剛為《如懿傳》衝的會員……」,哈哈哈哈心疼!
  • 繼《延禧攻略》後,《如懿傳》也下架,只有《甄嬛傳》目前仍在
    9月28日,有網友發現兩年前的爆劇《延禧攻略》下架,此事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隨後,「延禧攻略下架」登上了熱搜榜首。沒過多久,網友發現,與《延禧攻略》差不多時期上線的《如懿傳》也已經下架了,隨後,「如懿傳下架」也登上了微博高位熱搜。這兩部清宮宮鬥劇早前熱度非常高,對於歷史的改編相較而言也不是很大,因為主要集中與後宮的女人,史書於此著墨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