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10月19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荊門市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工作方案》。位於我市的湖北克拉弗特實業有限公司、湖北光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兩家公司負責人表示「,禁限塑」新政升級,他們已做好準備,將積極搶抓機遇,將企業做大做強。
早在2008年,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出了「限塑令」,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膠袋,並實行塑膠袋有償使用制度。10月19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荊門市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工作方案》,將「禁限塑」範圍擴大到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等。
「禁限塑」新政升級,傳統塑料產業面臨挑戰,而我市可降解材料產業則迎來了風口。
以紙代塑,克拉弗特逆勢擴產
10月26日,在湖北克拉弗特實業有限公司的車間裡,8臺全新設備正在緊張地進行安裝調試。在相鄰的另一個車間裡,高速紙杯機正在運轉。一張張裁切好的白紙,經過成型、封底、外貼等工序,變成一個個紙杯,在管道裡飛速滑動,自動傳輸到包裝臺,由工人裝箱打包,即將運送到世界各地。
位於京山市的克拉弗特公司,主要生產紙和塑料材質的水杯、吸管、飯盒等,客戶是大型連鎖快餐、奶茶企業。
「『禁限塑』新政一出,諮詢代塑產品的客戶明顯增多,『以紙代塑』是一條捷徑。」克拉弗特公司總裁丁宇凡說。克拉弗特公司積極開發可降解材料產品,紙吸管等產品已投放市場。2019年下半年,二期PLA降解塑料產品項目投產,用可降解的聚乳酸(PLA)取代聚丙烯(PP)原料,生產出可降解的塑料杯新產品,可以完全替代傳統塑料杯。
「禁限塑」新政也讓克拉弗特公司看到了巨大的國內市場機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克拉弗特公司外貿訂單有所減少,於是及時調整策略,與國內大型連鎖奶茶店、咖啡店合作,實現了出口和內銷「兩條腿走路」。今年以來,克拉弗特公司國內市場銷售收入已與外貿收入持平。
「看好國內市場,搶抓『禁限塑』機遇,我們還在擴大生產規模。」丁宇凡說,公司今年又投資2000萬元,引進進口生產設備,可降解的塑料杯年產能將擴大到20億隻,「相當於給全國人民每人生產一隻還有得多。」
新材料替代,光合生物布局未來
「禁限塑」進入倒計時,湖北光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謝磊也開始與時間賽跑。
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謝磊馬不停蹄,在全國各地拜訪客戶,尋找合作機會。
「我們的主打產品是全生物降解材料,『禁限塑』騰出的市場,正是我們發展的空間。」謝磊說。
光合生物是荊門本土企業,與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合作,研製生物基全降解材料。「以玉米等為原料製造的聚乳酸(PLA),廢棄後很快被降解,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對環境沒有汙染。」謝磊說,公司通過改性技術,將聚乳酸生產成生物全降解原料,適用於不同領域的多系列產品。
在光合生物公司的展廳,全降解材料製品琳琅滿目,快遞袋、垃圾袋、購物袋、咖啡膠囊,甚至還有嬰兒尿片。憑藉全降解環保快遞袋,光合生物公司成為國家郵政局、阿里巴巴指定供應商。
「我們生產的全降解材料,可以在很多領域替代普通塑料。」謝磊說,「我們期待通過輸出技術,與下遊生產廠家合作,共同開發市場。」
打破價格制約,「兩隻手」需共同發力
社會有需求,產品能替代,不等於「禁限塑」就能一蹴而就。
問題的關鍵,在於價格和成本。
「禁限塑」時間表要求,今年底,我市餐飲行業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然而,塑料吸管一元錢可買30多根,紙吸管一元錢買不到10根,價格翻了兩番,價格高是緣於企業生產成本高。
應用前景廣闊的全降解地膜,同樣面臨價格難題。不可降解塑料地膜原料是聚乙烯,每噸價格不到1萬元。而全降解地膜的原料是聚乳酸和PBAT(熱塑性生物降解塑料),每噸價格3至4萬元。原料成本導致全降解地膜價格居高不下,推廣應用進展緩慢。
如何破解價格難題?業內人士認為,要堅持政府和市場「兩隻手」共同發力。
作為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謝磊正積極參與降解塑料標準的制定。他認為,隨著聚乳酸合成技術打破國外壟斷並日趨成熟,國內的聚乳酸產業已經進入發展快車道。「從中長期看,國內產能釋放將加大聚乳酸市場供應,從而拉低全降解材料成本。」謝磊分析。
政府這隻手也不可或缺。
「因為成本原因,全降解地膜推廣需要政策、資金和技術共同推動。」謝磊表示,下一步將加大和政府農業農村部門及農業技術研究單位的合作推廣,用好「禁限塑」政策紅利。
「政府還應該加強執法監督,避免『劣幣驅逐良幣』。」丁宇凡表示,希望政府部門加強對塑料製品生產和使用企業的監督,嚴厲打擊違規生產、銷售、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塑料製品的行為,讓「禁限塑」真正為環保企業和環保產品讓渡出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