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本國就業,NIKE被爆計劃將工廠撤離中國,還有你們喜歡的350

2020-12-12 阿甘侃潮

近來隨著疫情在全世界的大範圍蔓延,全球經濟和消費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許多人失去了工作,人們的錢包也開始逐漸變得「飢餓」。在這樣的影響下,各大品牌也都開始了各種自救的模式,比如我們熟知的NIKE與阿迪達斯開啟了長期打折活動,北京藍色港灣中的不少商鋪都選擇紛紛閉店撤離。當然,還有像ESPRIT這種,實在是挺不下去而選擇徹底撤離中國市場的。

可即便是各大品牌紛紛放出大招,仍舊抵擋不住業績下滑的頹勢,從二月份開始,阿迪達斯與NIKE的股價便接連下跌,NIKE的市值更是直接賠沒了一個阿迪達斯,而阿迪達斯在自己的大本營德國卻是已經連房租都乾脆拒絕交納了。

但在昨天卻有消息傳出,NIKE似乎有計劃將工廠從中國撤離,搬回美國,而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工廠不變。換句話說,NIKE計劃只將位於中國的工廠撤離。其原因除了就業問題之外,再聯想到最近一些狀況,想必大家也能夠猜到是為什麼。

畢竟企業與商人的根本原則是追本逐利,將工廠建在中國對於NIKE來說是一筆包賺不賠的買賣。

一方面,中國工廠因為長期從事外貿加工,已經具備了別的地方的工廠所難以具備的高生產質量以及生產效率。近來不管是阿迪達斯還是NIKE將一些訂單交給了印度工廠或越南工廠,其產品質量下滑程度簡直令人咂舌。

另一方面,將工廠建在中國不僅免去了運輸上的成本,在國內生產的產品直接就可以在國內進行售賣,還可以連帶著增加這個世界最大市場對品牌的好感。畢竟NIKE在中國市場的收入佔到其全球市場份額的15%以上,更是貢獻了其40%的利潤。這就是說,NIKE全球利潤中有將近一半來源於中國。

但NIKE如果真的選擇將工廠搬回美國,從各種利益上的考量,顯然是不符合商業和商人本性的,並不會給NIKE帶來什麼好處,其背後原因不言自明。

不僅如此,考慮到美國員工的工資水平以及環保方面額外的費用和各項關稅及運輸成本,顯而易見的,如果NIKE真的這麼做了,勢必會將NIKE商品的定價進一步上調,以衝抵其上漲的成本支出。實際上,NIKE已經將Air Jordan 1 系列鞋款在美國上調了10美金,那麼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其搬回美國之後的產品定價。

當然,儘管昨天的這則消息需要進一步佐證,但實際上也並非空穴來風。

INS上的一位知名UP主PY在昨天發了一條將底色換上了美國國旗的LOGO,隨後SOLEDEBRIEF對此進行了解讀。

無獨有偶,除了NIKE之外,Kanye West的YEEZY也已傳出YEEZY的團隊將移至懷俄明州。當然,如果只是YEEZY的運營和設計團隊搬至懷俄明州倒也沒什麼,畢竟YEEZY是正規的美國企業,與阿迪達斯只是合作關係罷了。但似乎Kanye WestT並不是如此打算,他曾經在一場活動上表示計劃在美國本土生產產品,那麼他是想要將YEEZY的產品全部搬回美國生產,還僅僅是在懷俄明州的4000英畝牧場上種植生產材料以及樣品的生產?

相關焦點

  • 日本砸700億日元助87家公司撤離中國,還將邀請臺積電赴日
    近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了首批將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或日本提供補貼的87家日本公司名單。報導這一消息時,媒體形容日本是「極為低調地」。儘管十分低調,日本卻難掩急迫,而且投入巨大。媒體稱,這次日本公布的87家撤離中國的日本公司,總共將獲得700億日元(約合6.53億美元)的資金。
  • 日本巨頭撤離中國後又吃回頭草,在華投資2.2億建新工廠
    日本巨頭撤離中國後又吃回頭草,在華投資2.2億建新工廠這些年不僅是我國的經濟有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中國貨物也漸漸的有了起色,相較於外國貨來說,國人似乎更加偏向於中國貨物,這種現象給外資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另外,2020年的全球衛生事件,致使世界各國的企業經濟紛紛有了明顯下滑的趨勢,甚至一些餐飲、娛樂行業更是受到了打擊。
  • 富士康要「撤離中國」?官方最新聲明,未來將「榨乾」內地
    近期,關於「富士康撤離大陸」的相關言論,在網上廣為流傳,並且愈演越烈。為此,富士康不得不進行澄清。在6月17日,富士康發布聲明,相關流言均為不實信息,富士康仍將持續紮根大陸,旗下園區生產經營有序進行,無撤資現象發生。
  • 為什麼美國想要本國企業從中國撤出,而俄羅斯卻要驅除美國企業?
    美國將本國企業從中國撤出,這是川普政府一直都有的想法,只是此前在正常時期,因為美國企業在我國能夠獲得更低的人力成本和原材料價格優勢,所以美企並沒有遵照川普政府的意思從我國撤離。(普京)此次新冠疫情似乎給了川普政府一個藉口,疫情之下各國都需要依靠本國的製造業企業生產大量的防疫物資,加之疫情讓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減少,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完善產業鏈的國家將會擁有更強的抵禦疫情衝擊的能力。
  • 深圳著名外資工廠撤離深圳 經理拿到64萬賠償
    (原標題:深圳著名外資工廠撤離深圳,經理拿到64萬賠償)
  • 三星撤離中國,關閉了天津電視工廠,這是怎麼了?
    據了解,天津的電視廠是三星在國內唯一一個電視生產廠,在2018年底,三星就將自己的智慧型手機工廠轉移到越南、印度等地方,並於去年年底關閉了惠州的智慧型手機廠,今年7月關閉最後的電腦生產廠。如此種種跡象看來,三星正在一步一步的撤離中國市場,而三星電子方則表示,主要是為了提高全球生產線的效率,才做出此番舉動的。
  • 絕不撤離中國!「依戀」中國市場?被川普怒批,甘願放棄300億
    在4月16日的直播期間,上汽通用總經理明確地表示將繼續堅持在中國市場,絕不會響應美國的號召——將通用汽車撤回美國,而關於這件事的緣由,其實是這樣的。
  • 「外資撤離中國論」與事實不符|正本清源理性看
    □當前,即便受到疫情衝擊,一批有戰略眼光的跨國公司非但沒有撤離,反而加快了在中國投資布局的步伐。近年來,我國一直穩居全球第二引資大國地位。  □但同時也應看到,隨著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國際引資競爭進一步加劇。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
  • Nike 計劃關閉中國工廠,搬回美國
    近日,據外媒消息稱,Nike將會把中國的生產工廠轉移到美國
  • 美、日報銷路費鼓勵企業撤離中國,你覺得中國是紙糊的麼!
    特斯拉:上海了超級工廠不到一年就建好了,中國供應鏈讓我成本節約60%,你讓我回去報銷路費?我連天貓店都開了,還考慮直播賣車...蘋果:別鬧...我最近已經很鬧心了各家日企的回應是:日本富士膠片:沒有從中國轉移或撤回生產的計劃明治乳業:沒聽說沒計劃 剛追加在華投資豐田
  • 有外企選擇將工廠搬離中國,而松下又投資兩億在中國建廠,為何?
    來源:知頓ZhiDun我國被稱為「世界工廠」,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目標依然是成為製造業強國。我國依靠著勞動力、資源以及土地等價格優勢,在本世紀初成功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工廠,而在這期間,眾多的外資企業開始湧入我國承接製造業。
  • 日企「撤離中國」?你想買的Switch遊戲機還能不能安排上?
    就在4月10日同一天,日本政府推出「輔助日本企業調整產業布局,分散供應鏈」的資金援助計劃,支持該國企業遷回日本本土或遷往東南亞。幾乎同一時間,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拉裡·庫德洛(Larry Kudlow)也提議,只要美國企業願意遷離中國,所有費用由政府給予100%報銷。「撤離中國」一時間成為輿論熱詞。
  • 美日企業要撤離中國?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精通媒體炒作的老庫,周末在接受FOX電視臺採訪時,聲稱一種可能吸引美國企業從中國回流的政策是,將回流支出100%直接費用化。這句又被簡單粗暴的翻譯為山姆大叔要給搬回美國的企業支付搬家費。你以為你是姆努欽麼?咱們先來分析一下老庫的工作,職位是白宮首席經濟顧問,這是不是一個行政官員的職位。
  • 又一日企在華關閉,中國市場環境變了,還是日本企業正撤離中國?
    例如三星集團,已經陸續關閉了位於國內的多個工廠,並在東南亞建成了亞洲最大的生產基地,雖然三星集團表示並沒有搬出國內市場,只是為了更好的適應國內市場的需要。而最近一段時間,史丹利百得也關閉了深圳工廠,並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但現如今又有不少外資企業選擇了關閉中國工廠,升龍科技就是其中一家。
  • 日本不惜耗費700億日元,幫助日企撤離中國,背後原因何在?
    而中國市場的潛力可以說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也吸引了許多外資企業紛紛來中國市場投資發展。可以說,中國市場在這些外企的眼中就是一塊「香饃饃」,大家都想分上一口。然而最近,卻有一個國家不惜耗費巨額的資金,來幫助本國的部分企業從中國市場中撤離,這個國家就是日本!近期以來,種種跡象都表明,日本正在鼓勵部分在中國的日企撤離中國市場。
  • 中國遊客雄起爆買日本保險套 岡本要在中國開設工廠
    2016年2月14日訊,春節期間,日本再次湧現中國遊客「爆買」。對此,日本新華僑報日前刊文稱,現在,日本什麼產品最受中國遊客的青睞?如果你還以為是感冒藥、電飯鍋、馬桶蓋,顯然已經OUT了!答案是安全套。中國人超級強悍的購買力以及巨大的市場需求,徹底拯救了日本保險套這個產業。這對日本是件好事,不過,也有日本「有識之士」對此表示了憂慮。
  • 關閉在華唯一直屬工廠 阿迪達斯生產線撤離中國
    運動服裝巨頭阿迪達斯已經決定關閉其在華唯一一家直屬工廠,目的或是遷往東南亞。這家工廠位於蘇州工業園,是阿迪達斯集團100%的全資子公司。工廠將於關閉的消息最早由面臨遣散的工人傳出,隨後網易財經向阿迪達斯集團求證,7月17日該公司中國總部證實,「在今年晚些時候關閉在華的唯一一家自有工廠」。
  • 繼蘋果之後,又一國際巨頭遷往印度,印度「世界工廠」夢能圓嗎?
    近些年來,不少外資企業開始撤離中國,遷往其他發展中國家。最近的一個例子是美國蘋果公司,此前有媒體確認,蘋果已經將八個代工廠從中國搬到了印度,並且剩餘代工廠仍計劃遷往印度。蘋果為什麼要把工廠遷往印度呢?過去數十年時間,我國承接了全球相當數量的製造產業,同時一步步成為「世界工廠」。不過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和轉型,低價勞動力和土地優勢成為歷史,相反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大大提升,這讓外資企業們做出撤離中國的決定,而急需通過發展製造業來帶動經濟發展的東南亞和南亞國家成為了外資的首選。
  • 美日韓企業從中國撤離後,會發生這些情況
    到目前為止,超過一半的國家,都在使用著中國製造的物資,這也讓他們看到了製造業的重要性,所以他們為了不再出現缺少物資的情況,於是決定要將本國的企業從中國撤離。面對各地都需要物資的情況,美日韓只看到了將企業從中國撤離的好處,並沒有想到將企業從中國撤離之後,會有什麼情況發生。
  • Nike 計劃關閉中國工廠搬回美國
    今天據外媒消息稱,耐克有可能在未來將生產工廠從中國遷往美國,但部分生產工廠將留在越南或者韓國。眾所周知,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都在源源不斷地向世界各地輸送商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鞋子。隨著祖國經濟和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工以及材料成本越高,而越南以廉價的勞動力優勢,讓不少品牌都將工廠遷移。而對於鞋迷來說,就拿前一陣子被大多數人吐槽的 Nike Dunk Low 肯塔基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