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反轉!美日韓企業從中國撤離後,會發生這些情況

2020-12-13 張家豪日常

面對此次困擾全世界的難題,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即使是現在,許多國家仍然在困境之中。面對此次情況,許多國家都是非常的需要物資的,而我國走上正軌之後,就開始生產各種物資,幫助其他國家走出困境。

到目前為止,超過一半的國家,都在使用著中國製造的物資,這也讓他們看到了製造業的重要性,所以他們為了不再出現缺少物資的情況,於是決定要將本國的企業從中國撤離。

面對各地都需要物資的情況,美日韓只看到了將企業從中國撤離的好處,並沒有想到將企業從中國撤離之後,會有什麼情況發生。

這些國家表示願意支付搬遷的費用,但是這些企業如果真的離開了中國,返回了國內,那麼他們可以會面臨破產的情況。

一方面是因為市場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沒有國家能擁有中國那麼大的市場,另一方面就是撤回國內並不能馬上就開始工作,這樣的話,不僅不會有更好的發展,反而會有更大的負擔,所以那些能將企業做強做大的人,估計也不願意將企業搬回國內,大家怎麼看?

相關焦點

  • 美、日報銷路費鼓勵企業撤離中國,你覺得中國是紙糊的麼!
    美日報銷路費讓企業回家?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國內供應鏈幾乎全部停頓,全球範圍內的製造企業都受到影響。4月初,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提出一項讓美國企業撤出中國、回流美國的建議。他說要為這些從中國遷回美國的企業給予100%直接報銷,包括廠房、設備、智慧財產權、基建、裝修等所有費用隔天,小兄弟日本馬上跟進,日本政府內閣會議通過《新冠肺炎疫情緊急經濟應對方案》,鼓勵國內投資和鼓勵海外供應鏈多元化。一時間,美日企業撤資大逃離,成了整個製造業以及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熱點話題。一時間焦慮的情緒充滿了市場。
  • 企業從中國撤離後,卻造成如此後果
    當初他們是非常希望自家企業能夠從中國撤離的,但是當「夢想」真的實現時,也是萬萬沒想到竟然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後果,這應該不在他們的預料之中吧!因為此次難題的出現,讓非常多的國家都意識到了製造業的重要性,因為當它們急需口罩等產品的時候,竟然發現自己國家生產的速度,跟不上使用的速度,甚至還有很多國家都非常依賴中國製造。
  • 美日企業要從中國撤離?70%美企已亮明態度:堅決不遷
    近日,國內各大社交網站都在討論一件大事,即美日企業紛紛要從中國撤走。為此,很多網友留言稱,大批量的外企遷走會不會給中國經濟以及就業帶來很大的問題呢?面對這一情況,我國發改委也公開作出回應稱,外資基本盤總體穩定,換句話說,國人完全多慮了。
  • 又一日企在華關閉,中國市場環境變了,還是日本企業正撤離中國?
    眾所周知,得益於國內人口紅利的優勢,很多外資企業積極的湧入國內市場,由於土地價格相對低廉,政策也比較好,不少外資企業都在中國建立了工廠。同時,還在國內市場實現了很好的發展,但如今國內市場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勞動力成本、企業運營成本上升之後,部分外資企業就搬出了國內市場。
  • 日本剛加入RCEP,後腳親證大批日企撤離中國站不住腳,何意?
    因此,我從這個初衷來看,它並非是刻意針對中國,而是為了分散風險。只不過恰好目前這個集中於一極、集中於一國的現狀,就發生在中國,此前政策可以預計的實際表現,是想從中國撤離。日本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排在美國之後。反過來,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排在美國之前。這樣來看,雙方的聯繫已經非常緊密了。日本在華企業超過3萬家,這些企業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全部撤離。
  • 選擇從中國市場撤離的,終究要回來,日本龍頭高調宣布:重返中國
    選擇從中國市場進行撤離的企業,終究還是要回來,這不,日本龍頭企業近段時間就宣布高調回歸,畢竟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實在太大了,不少外資都想要在其中佔據一席之地。各行各業都有「頭把交椅」中國對外發展了這麼長的時間,各行各業自然也都有了「頭把交椅」的存在,所以留給其他企業發展的機會相對來說就已經比較小了,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像大家日常生活中經常會使用的空調以及冰箱等各種家具都是有品牌存在的,其中「美的」「格力」的名聲應該算是最響亮的,畢竟他們已經在中國市場發展很長時間,知名度也很高
  • 美國和日本企業要撤離中國,意味著啥?
    不過說到這裡,不少小夥伴可能要問了,如果這哥們的建議最終被採納了,會發生啥呢?畢竟這兩年川普上臺後,美國人的思維模式跟印度人越來越像,你以為你懂他們的時候,恰恰說明你不懂他們。那我說下到底能不能搬走。亞洲現在當之無愧是世界工廠,不提中國這個巨無霸,日韓他倆加起來就比歐洲都厲害:當然了,成本和配套供應還不是最重要的,對於資本主義來說,最重要的是需求,也就是有人買你生產的東西。產能固然重要,對於企業來說,最麻煩的事還真不是生產不出來,大不了招工後三班倒唄,就跟這段時間熱火朝天生產醫療器械似的。最大的問題是有沒有人買。
  • 美國、日本鼓動在華企業「大撤離」,到底又想耍什麼花招?
    雖說全球化逆轉是不可能的,但不可否認,全球化正在發生著變化。鼓勵企業回流,釋放什麼信號?其實,還是那個老問題「製造業回流」,這些年來,中國製造在全球經濟中充當著重要的地位。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超過了4萬億美元,佔全球製造業總和的27%。
  • 中國液晶面板企業競爭力太強 日韓面板企業陸續關閉生產線
    中國液晶面板企業發展迅速,從2009年開始,中國兩大液晶面板生產企業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就就開始進入擴張期,它們先是從那一年開始建設技術水平與日韓液晶面板企業技術水平相當的8.5代線,到兩年前它們開始建設全球最先進的10.5/11代液晶面板生產線,8年時間就實現了對日韓液晶面板企業的趕超。
  • 蘋果如果真的撤離中國,會有什麼連鎖反應?郭臺銘直言:難以想像
    自從蒂姆庫克代替賈伯斯成為了蘋果新任CEO後,蘋果就開始了一條全新的道路,不過很多人還是堅持認為蘋果沒有了賈伯斯後,靈魂便沒有了,比如開啟了大屏蘋果時代,開啟了劉海屏時代,但是你不可否認的是,蘋果在目前的手機市場仍然是霸主地位。
  • 美日逼企業撤離中國,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日本推出20億美元補貼,鼓勵在華日企撤離中國。美國更絕,為離開中國回歸美國本土的美資企業提供100%補助,廠房、設備、基建、裝修等所有開支,美國政府全額報銷。種種跡象表明,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正出現逆轉,重新歸回到以意識形態和文化認同為核心的區域撕裂形態,世界供應鏈正在被人為的撕扯、重構。這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出口國來說,無異於一記悶棍!我們該如何應對?
  • 170萬億或從美撤離,美國大量富人上演出埃及記後,事情有新變化
    那麼,為什麼美國頂級富人都將其居住地和企業搬遷到其他地方呢?一方面是受大流行的衝擊,不過,這似乎只是一個轉折點,這幕"出埃及記"背後則隱藏了美國大量富人逃離稅收和地方債務危機的邏輯。美媒進一步分析認為,加州的財政瘋狂卻迫使該州一些最具標誌性的公司及其億萬富翁創始人開始選擇逃離。
  • 【中國商務部:「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中國...
    2020-12-10 15:24:26來源:FX168 【中國商務部:「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中國商務部:我們注意到有關媒體的調查報導。
  • 日本巨頭撤離中國後又吃回頭草,在華投資2.2億建新工廠
    日本巨頭撤離中國後又吃回頭草,在華投資2.2億建新工廠這些年不僅是我國的經濟有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中國貨物也漸漸的有了起色,相較於外國貨來說,國人似乎更加偏向於中國貨物,這種現象給外資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另外,2020年的全球衛生事件,致使世界各國的企業經濟紛紛有了明顯下滑的趨勢,甚至一些餐飲、娛樂行業更是受到了打擊。
  • 大批外資企業撤離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如今它們過得怎麼樣了?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的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對於外資企業的落地要求也越發嚴格,部分汙染較大的低端製造產業被遷出,「中國製造」開始向「中國智造」轉型。今年有一則消息傳來,美、日兩國再度呼籲企業撤離中國,試圖吸引外資企業將工廠遷回本土或是轉移到東南亞等地區,擺脫所謂的「中國依賴」。
  • 2020日韓(青島)進博會開幕,中日韓近千家企業參展
    據悉,此次展會為期3天,近千餘家高品質企業的萬餘件產品參展,讓廣大市民能夠近距離感受在家門口買到價廉質優進口商品的獨特體驗。各大展廳內還設置有直播帶貨選品大會、百名網紅探展、網紅直播、時裝秀、試妝體驗等諸多活動,讓觀眾們不僅把心儀的商品收入囊中,更獲得了新穎的參與體驗。
  • 商務部:「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站不住腳
    在今天(10日)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 ...中國沒有出現外資撤離、產業鏈供應鏈外遷情況,堅決支持香港...
    隨著我國採取的一系列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和穩外貿穩外資的政策措施初顯成效,4月當月我國服務出口1612.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扭轉了疫情發生以來單月出口連續下降的局面。中方反對任何國家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對中國和中國企業採取歧視性做法。中英兩國都是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重要參與者、支持者、貢獻者,在當前這個特殊時期,兩國更應該共同維護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反對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高峰表示,中方將堅定地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積極構建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
  • 美日企業要撤離中國?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你們放心,我國精英階層不是嚇大的,但會著手進一步推動擴大開放。結果美國在華企業倒都沒啥大動靜,國人先不淡定了。製造業的全球化分工不是政治幹預的結果,也不會因為政治幹預而發生根本性逆轉。資本一定會在全球範圍內追求性價比更高的勞動力,不斷地降低生產成本。
  • 「深度」外國企業真的會撤出中國嗎?
    4月10日,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向全美呼籲: 在中國的美國公司應考慮撤離中國,而美國政府應考慮提供全部的「搬家」費用。同一天,日本同樣呼籲日本企業撤離中國,並宣布提供20億美元的資金用以支持日企搬回日本,另外2億美元用來支持日企搬離中國,轉向東南亞等亞洲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