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日本鼓動在華企業「大撤離」,到底又想耍什麼花招?

2020-12-12 水皮more

什麼叫全球化?全球化就是你以為只是「牽一髮」,沒想到卻是「動全局」。雖說全球化逆轉是不可能的,但不可否認,全球化正在發生著變化。

鼓勵企業回流,釋放什麼信號?

4月9日,日本政府推出一項總額高達108萬億日元的抗疫振興計劃,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將撥付20億美元預算補助企業將生產線從中國撤回日本,另外撥付2.1億美元補助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其他國家。

無獨有偶,同一時間,大洋對岸的美國也提出類似的呼籲:4月9日,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公開建議,一種可能吸引美國企業從中國回流的政策是,將回流支出100%直接費用化。按照他的解釋,這樣就「等於我們為美國企業從中國搬回美國的成本買單」。

儘管多家媒體報導此事,但截止目前,無論中國、美國還是日本官方尚未對此事發表權威意見。

現在的問題是,一天之內,全球第一大和第三大經濟體,都在鼓勵企業回國,這是在釋放什麼信號呢?

其實,還是那個老問題「製造業回流」,這些年來,中國製造在全球經濟中充當著重要的地位。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超過了4萬億美元,佔全球製造業總和的27%。美國的製造業增加值約為2.3萬億美元,佔全球的15.55%;日本的製造業增加值約為1.01萬億美元,佔全球的6.8%;德國的製造業增加值約為8300億美元,佔全球的5.6%。也就是說,美國、日本、德國三國加起來,才和中國製造業份額差不多。

說撤離就撤離,不太現實!

那麼,這次的疫情,一方面對各國的經濟造成了明顯的衝擊,這使得失業率不斷上升,所以美國、日本想讓企業搬回去,這樣就可以暫時解決就業問題。

另一方面,疫情也讓他們意識到製造業的重要性,以及在製造業方面對中國的依賴度過高。以日本為例,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但2月份由於疫情導致中國工廠停工,進而使得日本製造商必要零組件斷貨。由此,日本各界開始重新討論不應過度依賴中國作為製造業基地一事。

但,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企業對華累計投資餘額高達1082億美元,位居各國之首。如今,在華經營的日本企業數量已超過3.2萬家。

基於上述數字,日本政府說撤離就撤離,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更為關鍵的是,搬遷意味著新投資,經此一疫,歐美經濟估計需要兩年才能恢復原有的元氣,因此跨國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重中之重是保留現金、減少投資,而非新資本開支。

而且,我們看到,在過去的數年裡,川普一直在鼓勵美國的企業回流,並將美國的企業所得稅降到極低的程度,他當時預計會吸引四萬億美元的企業資金回流。

然而,最終的結果讓川普大失所望,僅僅吸引了大概5000億美元回流美國,為此他還炮轟過哈雷摩託。另外,他特別推崇的美國企業家馬斯克,也在上海建立了特斯拉的超級工廠,這可以說,是對川普回流政策的重重一擊。

由此,說明了一個問題:比起政治,企業更關心效率和利潤;而所謂的政治,也就是上層建築,最終不還是由經濟基礎來決定嗎?所以,對商人來說,沒了利潤,一切都是空談!

相關焦點

  • 日本巨頭撤離中國後又吃回頭草,在華投資2.2億建新工廠
    日本巨頭撤離中國後又吃回頭草,在華投資2.2億建新工廠這些年不僅是我國的經濟有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中國貨物也漸漸的有了起色,相較於外國貨來說,國人似乎更加偏向於中國貨物,這種現象給外資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另外,2020年的全球衛生事件,致使世界各國的企業經濟紛紛有了明顯下滑的趨勢,甚至一些餐飲、娛樂行業更是受到了打擊。
  • 1757家在華日企撤離?中國回應:站不住腳!近20000日本人才來華
    近期,國家發改委重要人士對外表示,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較2015年增長超42%,即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正是看重中國潛在的龐大市場,各國企業也紛紛來華布局,然而,今年卻有「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離」的不實消息傳出,對此,剛剛中國也回應了。1757家在華日企排隊撤離?
  • 新冠疫情之下,為什麼美國要求在華的所有企業撤出中國
    美國要求在華的所有企業撤出中國最近看新聞報導,美國要求在華的所有企業撤出中國,所有費用美國政府承擔,就在美國的拿出這個政策之前,日本也開始準備撤出在華企業,搬遷費用也達到上百億人民幣,準備搬出中國,而美國對於搬遷的費用據說美國政府不惜100%替企業回流成本埋單,可見決心之大。
  • 美國和日本企業要撤離中國,意味著啥?
    畢竟這兩年川普上臺後,美國人的思維模式跟印度人越來越像,你以為你懂他們的時候,恰恰說明你不懂他們。那我說下到底能不能搬走。2撤離中國到底有沒有可行性要說清他們撤離中國的可行性,關鍵要說清楚他們為啥要來中國。就像你在北京混了十來年,你媽讓你趕緊回縣城去,你到底回不回去?
  • 商務部:「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站不住腳
    在今天(10日)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 日本剛加入RCEP,後腳親證大批日企撤離中國站不住腳,何意?
    商務部12月10日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一、其實,日本政策出發點,或者說考慮意圖並非要鼓勵企業撤離中國我們要知道,日本的政策無論出哪招,其真實意圖一定不是要鼓勵日企業撤離中國,而是一方面想要向日本國內回歸;另一方面是想避免集中於一國,而鼓勵企業把產業鏈分散到東南亞各國。
  • 【中國商務部:「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中國...
    2020-12-10 15:24:26來源:FX168 【中國商務部:「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實際上,大部分在華日資企業並沒有考慮退出或撤離中國市場。一些日企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大多為新增的非同質化項目。
  • 美、日報銷路費鼓勵企業撤離中國,你覺得中國是紙糊的麼!
    美日報銷路費讓企業回家?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國內供應鏈幾乎全部停頓,全球範圍內的製造企業都受到影響。4月初,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提出一項讓美國企業撤出中國、回流美國的建議。他說要為這些從中國遷回美國的企業給予100%直接報銷,包括廠房、設備、智慧財產權、基建、裝修等所有費用隔天,小兄弟日本馬上跟進,日本政府內閣會議通過《新冠肺炎疫情緊急經濟應對方案》,鼓勵國內投資和鼓勵海外供應鏈多元化。一時間,美日企業撤資大逃離,成了整個製造業以及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熱點話題。一時間焦慮的情緒充滿了市場。
  • 日本砸700億日圓助87家日企撤離中國
    據外媒報導,安倍花巨資鼓勵日本企業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在日本政府公布的撤離中國的日本公司中,總共將獲得總計700億日圓(約合6.53億美元)的資金。當時,由於中國的勞動成本不斷增加,加上日元貶值,日本相關研究所就開始討論「撤離」的可能性。一直到2018年,不少知名日企才開始紛紛在華關廠停產。
  • 又一日企在華關閉,中國市場環境變了,還是日本企業正撤離中國?
    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升龍科技關閉並不是撤離到其它地區,而是由於自身的經營不善,出現了倒閉的情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升龍科技的倒閉並不會對國內市場產生什麼影響,但該工廠的員工,可能會面臨失業。但在9月份的時候,升龍科技還獲得了近54萬元的補助,如今卻選擇了關閉,不少人還是比較驚訝的,但這並不是日本在國內關閉的第一家工廠,在2019年的時候,該公司的總公司就陸續關閉了位於國內的兩家工廠,而關閉的原因也主要是由於經營出現了一定的困難。其實,升龍科技的倒閉只是日本企業在國內市場的一個「縮影」。
  • 企業從中國撤離後,卻造成如此後果
    美國和日本這次是失算了嗎?當初他們是非常希望自家企業能夠從中國撤離的,但是當「夢想」真的實現時,也是萬萬沒想到竟然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後果,這應該不在他們的預料之中吧!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發達國家也是不得不開始重視起來了,所以他們就想了一個既能發展製造業,又能把國家經濟提升起來的辦法,那就是將一些本土企業從中國進行撤離。其中表現最突出的應該就是美國還有日本了,因為他們就算是自己掏錢出工廠的搬家費,那也是想要工廠進行撤離的,但是他們的這決定真的是正確的嗎?
  • 日企「撤離中國」?你想買的Switch遊戲機還能不能安排上?
    就在4月10日同一天,日本政府推出「輔助日本企業調整產業布局,分散供應鏈」的資金援助計劃,支持該國企業遷回日本本土或遷往東南亞。幾乎同一時間,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拉裡·庫德洛(Larry Kudlow)也提議,只要美國企業願意遷離中國,所有費用由政府給予100%報銷。「撤離中國」一時間成為輿論熱詞。
  • 外資正在撤離?供應鏈外遷?在華跨國化工企業:不存在的!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投資促進辦事處首席代表武雅斌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在此情況下,要想將製造或採購完全轉移到中國境外,形成獨立於中國的供應鏈「難度很大」。用中國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的話說,對這類企業而言,為了能儘可能快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減少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把生產環節留在中國是最划算的選擇。 把採購轉移到中國境外也同樣不現實。此前,不少美國企業就表示,很難找到像中國企業這樣能夠同時滿足數量和質量兩方面要求的供貨商。
  • 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沒有一個時刻比今天投資酒店更好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沒有一個時刻比今天投資酒店更好9月29日,華住在廣州舉行了2020年華住世界大會。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在演講中大力「鼓動」酒店投資。季琦認為,未來的5年、10年甚至20年,中國的發展在消費。「我剛才還在鼓動樊綱老師投資酒店。」
  • 日本不惜耗費700億日元,幫助日企撤離中國,背後原因何在?
    眾所周知,所在市場的好壞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影響一個企業的發展。而中國市場的潛力可以說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也吸引了許多外資企業紛紛來中國市場投資發展。可以說,中國市場在這些外企的眼中就是一塊「香饃饃」,大家都想分上一口。
  • 關閉在華唯一直屬工廠 阿迪達斯生產線撤離中國
    運動服裝巨頭阿迪達斯已經決定關閉其在華唯一一家直屬工廠,目的或是遷往東南亞。這家工廠位於蘇州工業園,是阿迪達斯集團100%的全資子公司。工廠將於關閉的消息最早由面臨遣散的工人傳出,隨後網易財經向阿迪達斯集團求證,7月17日該公司中國總部證實,「在今年晚些時候關閉在華的唯一一家自有工廠」。
  • 美日企業要從中國撤離?70%美企已亮明態度:堅決不遷
    那麼,這一話題為何突然會引發網友的大篇幅討論呢?毫無疑問,這同美日做出的一系列政策有很大關係。據彭博社報導,美國政府為了解決國內的就業問題,開始向全球美企發出號召,要求它們全部都遷回本土(實際上,讓美企回流早就成為美國當政者一直倡導的一口號,在疫情剛剛發生時,美國商務部長也公開重提企業回流),並且還給出相當誘人的條件,即「搬家費」全免,也就是只要企業同意遷廠,費用全由政府出(出資方式不是政府給錢,而是通過減稅完成)。
  • 打開 最新一期《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顯示,在華美國企業對中國...
    核心閱讀中國美國商會的最新調查顯示,長期來看,中國仍是大多數在華美國企業看好的重點市場。在華美國企業投資中國的信心和戰略沒有改變,對中國的長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中國美國商會近日發布的最新一期《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顯示,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影響,多數美國企業依然看好中國市場,認為中國市場值得長期、戰略性投入,並表示會考慮增加在華投資。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美國工商界人士和專家紛紛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中國「磁場」魅力只增不減。
  • 美日逼企業撤離中國,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日本推出20億美元補貼,鼓勵在華日企撤離中國。美國更絕,為離開中國回歸美國本土的美資企業提供100%補助,廠房、設備、基建、裝修等所有開支,美國政府全額報銷。種種跡象表明,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正出現逆轉,重新歸回到以意識形態和文化認同為核心的區域撕裂形態,世界供應鏈正在被人為的撕扯、重構。這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出口國來說,無異於一記悶棍!我們該如何應對?
  • 優衣庫勁敵跑了:日本第二大服裝企業,突然宣布關閉中國所有門店
    據相關報導稱,日本第二大服飾零售商Shimamura在近日突然宣布 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Shimamura是家大型的日本服裝零售連鎖企業,創立於1953年,企業發展至今有著67年的歷史。在日本的地位僅次於優衣庫,是第二大服裝零售商。店鋪以銷售廉價時裝及實用性服裝為主,在全球多地有著2000家門店,服裝銷售額可排全球前十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