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使用大野耐一圈、蒙羞之旅還是其他方法,關鍵是為了變得精益。每個人都必須對流動、標準作業、拉動系統和當前狀態有一個深刻的理解,這樣才有了一個改進的基礎。
我喜歡蒙羞之旅。公開呼喊浪費很有趣,還能有效地幫助人們看到他們眼前的以往熟視無睹的東西。如果你想讓事情變得更好(這畢竟是改善的定義),你必須首先了解當前的情況,這樣才能準確地確定你想要改變的是什麼。
蒙羞之旅的重點不是讓任何人難堪,而是幫助他們看到浪費。試著輕鬆地做這件事,讓它變得有趣。有很多次,我帶領一群人進入工廠的倉庫,進去之前我會把手指放在嘴唇上說:「噓,安靜點,我們可不想吵醒所有偽裝成庫存的沉睡的錢。」很多人都笑了起來,後來他們明白我是認真的,他們才算是抓住了要點。
我將「蒙羞之旅」的理念與豐田的「現地現物」原則聯繫起來,現地現物的意思是自己到現場去觀察,徹底了解當前情況。傑弗瑞·萊克的《豐田模式》第二版對此做了非常詳細的解釋。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樣,豐田模式要求員工和管理者「對流程的流動和標準作業等有深刻的理解」。
通過分享大野耐一使用著名的「大野耐一圈」向他的弟子傳授豐田生產系統的故事,萊克教授對此進行了說明。箕浦由紀(Teryuki Minoura)是大野耐一的嫡傳弟子,他被要求站在車間現場的一個圓圈裡,「觀察過程,自己思考」,從而學會了這一點。「大野耐一讓他在那裡站了8個小時。他走過來,問箕浦看到了什麼。箕浦告訴他:「這個流程有很多問題」。大野耐一似乎沒有在聽。八小時後,大野耐一跑過來對他說:「回家吧」。沒有討論,沒有反饋,大野耐一也沒有給出任何指導意見。只是「回家」。大野耐一希望箕浦通過親眼目睹發生的一切來自學。
再來看另一個例子。假設你經營一家設備密集型工廠,同一種類型的機器被分配在同一個職能部門。每臺機器都有一名操作員,他負責給機器上料,然後站在一旁,觀看機器進行加工。這是傳統批量加工公司最常見的布局。如果你每天從停車場到辦公室必須穿過工廠,你可能會覺得所觀察到的現象是正常、有序的。但當你晚上回到家,你看到你愛人把一堆衣服放進洗衣機,啟動洗衣機,然後拉過來一把椅子坐在旁邊,看著它轉啊轉,直到衣服洗完。這和你每天在工作中看到的情況是一樣的,但在這種環境下,這看上去就不太正常了。這的確很荒謬。
蒙羞之旅是為了幫助人們看到他們看不見的東西,即使它近在眼前。我第一次接觸蒙羞之旅是在我擔任丹納赫公司集團高管時。我們團隊中的兩家公司---雅各布制動器和雅各布卡盤當時已經開始積極地向豐田生產模式轉型(10年後「精益」一詞才出現)。當我們開始把它推廣到丹納赫的其他11家公司時,我們集團下屬的維德路特工廠對豐田生產方式非常抗拒。他們的大部分產品線都有很高的市場份額,是丹納赫旗下最賺錢的公司。我設法讓他們的高級管理團隊(用「命令」一詞可能更接近事實)參加了在他們最大的工廠為期一周的改善活動,這家工廠恰好位於北卡羅來納州。
一天下午,我們的老師中尾先生召集了整個高級管理團隊:「好了,蒙羞之旅的時間到了。」中尾先生是新技術諮詢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曾在豐田為大野耐一工作過。然後他帶著這群人穿過工廠,在很多地方停下來,指出所有的浪費,讓他們領會。我記得我們在原材料倉庫和成品倉庫都花了很多時間。中尾讓我們看盒子上厚厚的灰塵,以及盒子上年代久遠的生產日期,有些產品在那裡已經存放很多年了。當他們看著自己真正有多少浪費的證據時,很難再找什麼藉口了。對我來說,這一次的蒙羞之旅比我之前所有的催促和請求更能說服維德路特團隊踏上精益之旅。一旦他們出發,他們的表現非常棒,進步也很快。這讓他們本已很高的利潤率更高了。
另一個很好的例子發生在我從事私募股權業務的時候。我是J.W.蔡爾茲聯合公司的運營合伙人,也是一家生產傳統灌裝產品的埃塞爾特公司的董事長。我們在密蘇裡州聯合最大的工廠舉行了第一次改善周活動。他們認為那裡是公司裡最好的工廠。我覺得它很糟糕。所以在改善周的第二天下午,我們決定帶著所有的改善團隊,大約40-50人,走一趟蒙羞之旅。新技術公司的黑坂先生是我們那次改善周的老師,我請他來主導這次行動。
我們剛剛開始,他就讓大家在一大堆在制品庫存前停了下來。他看著工廠經理說:「鮑勃,給我20美元」。鮑勃對此很驚訝,一開始還拒絕了。黑坂先生堅持說:「給我20美元」。鮑勃把錢遞給了他,黑坂先生把錢釘在了這堆在制品上。「瞧,」他說,「你做了這麼多庫存,這是在浪費公司的錢;你其實也是在浪費自己的錢。「說著,他轉過身來,領著大家走向下一堆浪費。我不確定鮑勃是否把他的錢拿回來了,但多年後他一直在念叨著這個故事,說他從那次事件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以及它是如何幫助他前進的。
你不需要總是那麼戲劇化來達到效果。我記得我曾在另一家工廠進行過類似的「漫步」,同樣是和來自那次改善周團隊的40多個人,以及當地工廠的管理人員一起。這家工廠到處都是成堆的在制品。當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車間的通道時,我會讓團隊停下來,然後問他們:「這看起來像工廠還是倉庫?」馬上能聽到一陣咆哮,「倉庫」,到了下一站,「工廠還是倉庫?」又是一陣咆哮,「倉庫」。每一站都是這樣。工廠經理尷尬極了,但他是個聰明人,明白了問題所在,快速改進,讓它重新看起來像個工廠了。
不管你是使用大野耐一圈、蒙羞之旅還是其他方法,關鍵是為了變得精益,每個人都必須對流動、標準作業、拉動系統和當前狀態有一個深刻的理解,這樣才有了一個改進的基礎。畫一個大野耐一圈,自己站在裡面。你看到了什麼?有多少人是在做增值的工作?是否存在過剩庫存?人們必須走那麼遠才能完成工作嗎?是否有適當的目視化控制?5S做得怎樣?人們是站在那裡等著自動機器完成工作,吐出零件嗎?這和家裡洗衣機的情況相似嗎?
帶你的團隊去開始蒙羞之旅吧。享受其中的樂趣,但在每一站都要嚴肅地詢問你所看到的東西。如果你正確地實施,它真的可以改變人們的看法,並讓你快步踏上精益的道路。永遠向前!
Art Byrne 著
刀鋒 譯
中文版權歸刀鋒精益觀察公眾號所有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