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巨邦眾創空間培育的「啃一腿」羊腳羊肉特色熟食品牌。 羅永皓 攝
5小時28分鐘,這是記者從重慶市主城區乘坐綠皮火車到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時間。「對秀山人而言,火車仍是我們到重慶主城區的重要交通工具,交通成為制約我們經濟發展的瓶頸。」重慶秀山縣巨邦眾創空間總經理鍾宇如是感嘆。
位於武陵山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秀山土家族苗族少數民族自治縣,如何克服交通劣勢、發揮社會力量作用,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
記者本月跟隨「聚焦重慶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暨民族團結進步新風貌」主題採訪活動行進到秀山了解到,由秀山縣委統戰部、縣工商聯、縣委黨校共同搭建的巨邦眾創空間,自2015年成立以來孵化培育項目27個,服務企業2000餘家,涵蓋農產品加工、鄉村旅遊、農業開發、文化創意、特色餐飲、手工藝品等行業。
該眾創空間由秀山縣委統戰部、縣工商聯、縣委黨校共同搭建,是一家集政策宣傳、就業創業培訓、公益沙龍、創業輔導、創業孵化、人力資源、品牌推廣、活動策劃等為一體的創業就業綜合性服務平臺。
「眾創空間服務企業更多的是提供全要素、專業化的創業服務。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特色,我們孵化企業的創業方向主要是民族產品,讓企業家做他們擅長的。」作為土生土長的秀山人,曾經從事拳擊行業的鐘宇笑稱他是從「重創」轉做「眾創」。
「第一個從0到1孵化的是重慶培君香熹食品有限公司『啃一腿』羊腳羊肉特色熟食品牌。」鍾宇說,「啃一腿」的前身是當地一家羊肉小餐館,最初產品特色不明,在標識上無差異之處。眾創空間提煉土家族、苗族文化,從產品名稱、商標設計、品牌註冊、產品包裝等方面為其打造品牌,並依託秀山電商中心推廣產品擴大曝光,去年該企業產值達到近5000萬元人民幣。
「秀山在創業項目發展及資源調動上存在局限性,因此我們希望打造小而精的模式,階段性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鍾宇介紹,不同於其他眾創平臺集中扶持企業本身,秀山縣在培育企業家上著墨較多,每周定期舉辦1期免費公益沙龍,主要圍繞政策宣傳、企業管理、金融財稅、人力資源、讀書分享等內容開展,為創業者及中小微企業搭建學習交流、人脈拓展、資源共享的平臺。截至目前,已舉辦沙龍199期,參加人達9800餘人次。
此外,眾創空間在這幾年舉辦創業大賽,搭建展示舞臺。創業培訓26期,培訓720人,有253人走上創業之路,帶動1014人就業。其中建卡貧困戶38人、大學生17人;開展特色苗繡、母嬰護理、勞務經紀人等就業培訓50期,培訓2838人,其中建卡貧困戶437人。
中共秀山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兵介紹,秀山縣依託巨邦眾創空間打造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通過創新創業網絡服務平臺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市縣重點工作開展情況,幫助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拓寬視野、增長知識。
「近年全國各地陸續開展搶人大戰,因為人就代表資源。」鍾宇說,由於秀山沒有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本地人才難以滿足企業對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只能赴外地引才。但由於秀山交通不便,至今未通高鐵及飛機,即使秀山當地企業提出的同樣甚至高於重慶主城區的薪資條件,也很難吸引到高端人才落戶。
「秀山每年考出去2000多個大學生,但是回鄉發展的很少。為了讓人才回流,我們搭建『秀才回家』人才服務平臺,通過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推送招聘信息及發布招聘崗位。」鍾宇的目標是創武陵山區創業就業互幫互助第一平臺。
「欠發達地區無法實現大而全的眾創模式,我們希望在未來3年培養更多專業的人才團隊,將這種小而精的眾創模式傳遞出去。」鍾宇表示,下一步眾創空間將在現有功能基礎上,重點完善企業入駐功能、投資功能、輔導功能。依託渝東南門戶的區位優勢,打造設施完善、功能完備、資源豐富、專業高效的縣域城市新型眾創空間,形成一整套的培訓體系、運營體系、考核體系、服務標準與流程,通過他們運營水平的提升讓企業「活下來,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