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吃什麼?」「晚上加班吃什麼?」可謂是每個上班族的終極思考。在職場打拼,不少人都希望在午飯時間快速吃到乾淨、熱騰騰的營養飯菜。
香港初創和田弁當就以自動售賣機銷售熱便當為上班族解決這個難題,並通過一站式配套服務擴展B2B業務。
■ 和田弁當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陳雋與他研發的自動售賣機。
和田弁當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陳雋表示,創業初心是為了解決打工一族中午的溫飽問題:「打工仔每天只有一個小時的午餐時間,卻用了45分鐘在等,於是針對該痛點出發創業,研發便當售賣機。」
他研發的自動售賣機採用熱鏈技術,能把食物保持在攝氏60度以上。通過自動售賣機,消費者只需17秒就可以買到一個熱騰騰的便當。另外,售賣機亦設預訂系統,消費者可在官方網站提早預訂購買。
■ 中央廚房出品後會直接把便當放進熱箱,熱箱直到上車前一刻才截斷電源,並致力把車程維持在半小時內,以確保食物放進售賣機時仍保持在攝氏60度以上。
陳雋曾在日本修讀電子工程,從事晶片設計多年。他與兩名搭檔組成「技術鐵三角」,花了近三年時間鑽研熱鏈技術,期間需克服不少困難,例如:如何設計電路板及編程晶片使其在高溫下維持穩定,如何令電子元件具備自我修復功能讓售賣機可維持操作,如何降低高溫下的噪音等。
我們的特別之處在於系統設計(提升系統在高溫下的穩定性)、採用汽車級高品質零部件,以及在組裝時線路的精心規劃,這樣才可以保持販賣機穩定操作。
目前,該公司的熱鏈技術已在中國內地、美國和日本共申請了七項專利授權,至今已獲批四個,專利範圍包括機器架構、運作原理及外觀設計。
提到如何準確預測食物銷量,陳雋稱,人工智慧系統會分析銷售數據,也會按天氣冷熱等因素作預測,賣不掉的比率設定在3%至5%的水平。
系統分析的銷售數據亦可供日籍總廚及川學(Manabu Oikawa)參考。例如根據數碼港客人的喜好,他推出一盒兩款飯菜的雙拼大盛便當。
■ 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的用餐習慣,不少人更注重衛生和健康而多光顧便當售賣機,令和田弁當的生意大增。
目前該公司在香港有14個銷售點,包括數碼港、科學園、金鐘海富中心等,累計售出逾13萬個便當。
今年開始,公司轉型以HaaS(硬體即服務)平臺力拓B2B業務,對象是大型餐飲集團。
餐飲集團專注於煮食,和田弁當則專注於機器及技術研發,提供一套硬體服務,包括機器設計及安裝、熱鏈技術、取牌照、loT監控流程、智能數據分析系統等。雙方合作用較低的成本擴張至餐廳以外的「美食沙漠」,如醫院、學校等地方。
該公司早前更在香港貿發局的協助下,以HaaS模式進駐日本市場,現在正與日本便當連鎖集團進行試驗,測試當地市場。
和田弁當早前參加香港貿發局「創業快線」2021並獲選為優勝創初之一,在貿發局全球網絡的幫助下認識合適的合作夥伴。另外,該公司入選了《福布斯亞洲》「2021亞太區值得關注的100家企業」,有助進一步發展海外市場。
■ 陳雋於「創業快線」2021決選上介紹公司理念及相關創新技術。
更多貿發局展覽或商貿資訊,
請關注新浪微博@香港貿發局
或登錄貿發局官網http://www.hktdc.com/sc/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