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中有一位神仙十分獨特,那就是眾仙裡唯一的女性——何仙姑。這位女神手持荷花、風姿綽約的形象深入人心,是八仙裡顏值的最高代表,在民間的人氣也很高。她還有一個特點也很突出:那就是數不清的籍貫,至少有七八個省份都有地方聲稱是她的家鄉,安徽潁上和福建武平都有她的墓地、廣東增城有她的家廟、連遠在東北遼寧的岫巖也有她修行的雲霞洞。各地有關她的神跡傳說更是多如牛毛,在八仙裡僅次於呂洞賓,這也從側面顯示了人們對她的喜愛。
關於何仙姑生活在何時,有唐朝說和北宋說兩種說法,其中北宋說因為有好幾位北宋著名文人的筆記記錄,所以相對要可靠一些。大文豪歐陽修曾經記敘過有拜訪湖南衡山何仙姑的客人告訴他:這位仙姑面目黧黑、衰老不堪,毫無傳說中的風採,讓人失望。另一位名士王得臣也在筆記中說巴陵郡太守滕宗諒曾見過一位湖南永州的何姓仙姑。這兩個仙姑應該就是同一個人,可能在永州和衡陽都居停過。
從這些士大夫的記載中可以確定兩點:其一是確實有一位素有靈異的仙姑生活在北宋年間的湖南某地,而且不僅在民間,連地方上有名望的士大夫也聽說她的名聲,不過這位仙姑並沒有後來畫像中那麼神採飛揚,不過就是一個普通村婦的模樣;其二是這些士大夫找何仙姑多半是為了「問休咎」,也就是測字算命之類,這樣看來何仙姑就和現在仍然在市井中時有所聞的通靈神婆巫女之類人物差不多。
至於兩廣、福建、江浙一帶都有何仙姑的傳說也並不奇怪,因為南方各地巫蠱之術的概念在民間有深厚基礎,大多是沿襲自先秦時期楚地和百越各族的巫蠱傳統。歷朝歷代都有不少這樣的巫女在民間揚名,這些巫女很多都被稱為仙姑。到了唐宋道教發展的高峰期,很多地方名人被收入了道教的神仙體系,所以不管這些仙姑到底姓不姓何,都被道士們打包歸結到何仙姑這一形象身上,然後經過歷代不斷填充神跡,最後才有了這個光彩照人的何仙姑。
道教這一宗教雖然教名裡有一個「道」字,其實和以老子為代表的先秦道家關係不大,主要是東漢魏晉以來民間盛行的結社組織再輔以雜七雜八的地方神靈信仰、添加進巫蠱之術,再運用了道家的一些淺顯概念形成的。所以對巫女神婆這種民間尊崇的地下宗教傳播者非常熟悉,當然既然道家形成了正規的教派,就不能把巫女們一些看起來過於誇張的迷信行徑推到臺前,以免因其士紳階層的不滿。
這樣何仙姑就被精心包裝了出來,她明顯借鑑了一些佛教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元素。其實這也不奇怪,觀音菩薩在印度的時候明明是男性,為了在中國傳教的需要,也被僧侶們包裝成了大慈大悲的女性神靈,和何仙姑正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何仙姑實際上就是一位被神化了的巫女,同時也寄託了底層民眾對這種正義有靈的女神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