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夫子才會給我們鼓勵「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我們有那麼難得的人身,當人容不容易?不容易。既不容易就要把他當好,要不負老祖宗對我們的期許,要當天、地、人三才。那怎麼樣當天地人三才?
就是要把天地之德演出來。大地有什麼德?長養萬物。任何的萬物它都不挑都去成就它,所以心胸非常寬廣、非常平等。你看我們把最汙穢的東西給了大地,結果它還把它轉化成營養回饋給我們;
就好像母親一樣,縱使我們大小便讓母親收拾,母親回饋給我們也是無私的奉獻。所以「地為母,天為父」,我們要把天地之德透過我們這一生好好演出來。
諸位朋友,我們來看看其他的動物數量是人類的幾倍?光是一個原始森林裡面的某一種螞蟻,一個原始森林裡面某一種螞蟻的數目加起來都超過人類的總數,你相信嗎?你看平常一個這麼大的蟻窩有多少螞蟻?
更何況是整個原始森林。所以我們能當人希有難逢,不可以辜負這個人生,不可以糟蹋。所以他們可以成聖成賢,我們絕對不能一生完全沒有貢獻,甚至於還造成家庭社會的負擔,那這樣就太慚愧了。
所以孟夫子說「恥之於人大矣」,
羞恥心對一個人太重要,有羞恥心則可以成聖賢;沒有羞恥心,有可能一生淪為禽獸都不如。所以這個恥心對於一個人是否能夠進德修業相當重要。這是恥心。
第二個要發「畏心」,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而且「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們常常會覺得自己掩飾得不錯,其實那是自欺欺人,「日久見人心」,當人家把你看破了,到時候就一文不值。
所以只要肯改過都不嫌晚,所以古代有一生造惡,臨終前突然非常懺悔他一生的造作,結果還得到善終。所以罪惡縱使是「彌天罪惡,也當不得一個悔字」,懂得懺悔,懂得改過,這很重要。
所以「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所以我們下定決心,從今以後要當聖賢的好學生,相信不管過往犯了什麼過失,都可以彌補回來,也可以贏得別人對你的尊敬。這是要有畏心。
而說實在「人生無常」,這個肉身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還留得住,所以改過決不可等待,等身命結束了,你想改都改不了,可能一生的惡名還讓子子孫孫蒙羞。有沒有這樣的人?有!我們到了杭州的嶽飛廟,看到了一對夫妻,誰?
秦檜,你看,跪在那裡讓人家唾棄,已經唾棄多久了?快一千年了。而且你有沒有聽過有人說:我告訴你,我是秦檜的子孫。有沒有?他有沒有子孫?他不敢講。所以讓子子孫孫都蒙羞,那這種事我們不能幹,所以要發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