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的「關注」,為你解決情感難題
作者:愈姑娘
常常有人問我,敏感內向,不懂社交,怎麼辦?
的確,當今社會,社交是一個難題,也是一個課題。懂社交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以成為人群中最閃耀的那個。
而不懂社交的人,只能坐在角落,看著別人的狂歡。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為你們解決這個難題。
01
我們為什麼會有人際關係的煩惱?又是什麼讓我們變得敏感內向?
一個關鍵點是,我們大多數人分不清什麼是別人的事,什麼是自己的事?
如此一來,我們就活在了別人的價值體系中,從而忘記了自己的需求和期待,久而久之,我們就把別人的期待當成自己的期待,把別人的情感當作自己的情感。
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就提出過一個理論,想要解決人際關係的煩惱,就是要區分什麼是你的事,什麼是我的事。
你負責把你事做好,我負責為我的事做好。
那麼如何判斷什麼是你的事,什麼是我的事呢?很簡單,你看一件事的後果由誰來承擔,就是誰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深陷人際關係的難題,就是因為我們沒認清這個本質。
當你背負著別人的評價和期待,你在人際關係中必然束手束腳,甚至為了迎合別人犧牲自己。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朋友和你借錢,你不知道怎麼開口向他要?別人手機外放太大聲了,你不知道怎麼提醒他?
替同事背黑鍋了,不知道如何為自己伸冤?於是,我們隱忍妥協,甚至心生怨恨,久而久之離人群越來越遠。
想一想,我們為何不敢表達需求?
因為我們有很多害怕和擔憂:催朋友還錢,我們會擔心朋友覺得我們小氣;提醒旁邊人,我們會擔心被拒絕;為自己發聲,我們擔心對方覺得自己矯情……
有沒有發現,我們做這些事感到如此困難,是因為我們總是依據想像中別人的回應和看法,來決定我們應該不應該表達自己真實的需要。
我們需要明白一點,表達我們自己的想法是我們的事,而對方怎麼評價和回應是別人的事。
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這部分就好,無需為別人的那部分負責。
02
社交中,有人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成為隱形人。有人不敢拒絕,成為老好人。
《三十而已》裡面的鐘曉芹就是一個典型的老好人,她在公司就像一個為所有同事服務的人。
同事要列印資料,叫鍾曉芹;同事要喝咖啡,叫鍾曉芹;公司的咖啡機壞了,還是叫鍾曉芹。
總之,不管任何人有任何事,只要讓鍾曉芹幫忙,她都責無旁貸。很多人以為,熱心幫助別人,就能得到回報。
別傻了,適當的幫助是恩惠,過分的幫助就是在養白眼狼。
老好人是最不能當的,很多時候,你的幫助不僅不會得到別人的感激,還會讓自己心生怨恨:我上次幫他做了什麼,他卻這樣對我之類的。
老好人為何不敢拒絕別人?說到底還是擔心別人對她的評價,比如怕別人說她自私小氣。
還是回到社交本質,別人遇到困難尋求幫助是別人的事,可是你是否拒絕是你自己的事。不能因為自己害怕拒絕,就抱怨別人不該提請求。
如果我們選擇拒絕,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
別人怎麼做,怎麼說,不是我們能控制得了的,所以別人的看法不應該成為我們的行事準則。
03
還有一種社交弱者是,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
我有個朋友的弟弟,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性格也是敏感內向,不愛說話。畢業後,大家都忙著找工作,但是他卻選擇家裡蹲,甚至簡歷做好了,都不敢投遞。
我問他在擔憂什麼?他告訴我,感覺自己的簡歷不好,怕公司不要他。
這種擔憂很多人都會有,但是這種擔憂根本無意義。
投簡歷是你自己的事,判斷你的簡歷是否符合要求是HR的事,而你作為一個求職者卻操著HR的心,有意義嗎?
更可怕的是,你還沒走出第一步,就先在自己心裡給自己判了一個死刑,難道你比HR還要專業?就算被拒絕了那又怎樣呢?
拒絕你,是HR的工作,你仍然可以繼續擴大選擇範圍。打破自己的社交魔咒,沒什麼訣竅,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其他的交給上帝。
很多人太容易被別人的眼光和評價束縛了,別人一點否認和拒絕,都會刺痛你那敏感脆弱的內心。當你把別人當成自己人生的標杆,你就只剩下猶豫和迷茫了。
那些在人際關係中遊刃有餘的人,從來不把別人的評價看得很重。
比如《歡樂頌》裡面的小曲,她朋友很多,也很容易就和陌生人熟識。她的社交能力,給她的人生和工作都帶來了很多好處。
認真觀察,你會發現,她並非有什麼超能力,而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至於別人她根本不在意。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那關我什麼事呢?」
再看關雎爾,在人多的地方,她連大氣都不敢出,遇到喜歡的人連眼神都不敢多停留一會,就是因為她太看重別人的評價了,她害怕說錯話,害怕別人的拒絕。
所以,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不需要你有多少才華,也不需要你有多少能力,你只需要記住:我的事我自己負責,別人的事別人負責。
學會表達需求,學會拒絕,學會嘗試,就是讓你擁有更廣闊人生的秘訣。
參考資料:陳海賢——《了不起的我-自我發展心理學》
END.
今日話題:
你在人際交往中,最害怕的是什麼?
歡迎留言討論。
愈姑娘:情感作者,專注新時代女性的成長和情感。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