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表明你不是一個內向的人,但卻可能擁有社交恐懼症的跡象

2021-01-13 集集屋

人際社交是我們在生活中不能夠避免的一件事情,如果缺少了它們,那可能就表明我們已經脫離了這個社會。但每天,都有很多人會為了公開露面而感到緊張。當然,對於新的場所和陌生人的會面而感到緊張和害怕是屬於正常的,但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焦慮的感覺會發展成病態的恐懼。另外,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內向」和「社交恐懼症」的概念是相同的。這其實並不正確,它們存在本質上的區別。

針對這個話題,今天安迪將帶來了,8個表明你不是一個內向的人,但卻可能擁有社交恐懼症的跡象。

1、狹小的舒適區

如果一個人只希望與一小群熟悉的朋友交流,那這就是內向的一種標誌,但也可以成為社交焦慮的先決條件之一。對於擁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來說,他希望周圍的每一個人都能夠接受他們。可以這麼說,和熟悉的人在一起交流才是內向的人的舒適區,但擁有社交焦慮的人卻未必如此,他們需要知道周圍所有的人對他的認同感才能夠感到安全。

2、避免見新的朋友

總的來說,要認識一個新的朋友,並繼續和他們交流,對於內向的人來說,並不是非常難,只是相比較外向的人更需要時間罷了。但擁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則會想很多,比如未來這個陌生人會怎麼樣,是否會讓自己感到難堪和不適等等。因此他們很可能會逃避,從而避免去見新的朋友。

3、害怕孤獨

對於內向的人來說,生活中出現的孤獨是一種快樂,但是對於社交恐懼症而言,獨自一人則會成為一種痛苦。內向的人在獨處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很好的進行一些活動,他們在這種完全放鬆的狀態下思考和規劃自己的人生。但如果一個過於內向的人是為了逃避世界而故意選擇了孤獨,那依然存在一些心理上的不佳狀況。在這種情況下,最好能夠諮詢心理醫生。另一方面,社交恐懼症患者在獨處的情況下,反而會去胡思亂想,他們擔心的是自己是否不遭人喜歡,不受人認可。

4、會更喜歡某些地方,但又因為其他人而感到不適

有的時候,會面的成果和會面地點本身有很大關係。如果你總是會選擇訪客較少的熟悉地點,那可能就是內向的一種表現。但是,如果你擔心在場所裡邊的人,並且他們會讓你感到不舒服,那可能就是社交恐懼症的一種症狀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舒適區的數量也將開始減少,這將影響這類人群和別人交流的機會。心理治療師建議要密切監測擁有社交恐懼症的這種症狀的人。

5、害怕別人的看法

內向的人並不太擔心別人對他們的看法。但是那些正在經歷社交恐懼症的人,正是因為這種恐懼(害怕別人的意見)而避免了任何溝通。這其實和我們之前文章裡所說的「聚光燈效應」是一致的。

不過說實話,人就是一種社會性的生物,因此對我們所有人來說,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也的確是很重要的。不管你是內向或外向,亦是如此。但糟糕的是,隨著社交恐懼症的出現,對於他人意見的影響也將顯著的增加。同時,還會覺得每個人的意見都很重要。此外,這類人還會認為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很糟糕,儘管這其實根本就不符合現實狀況。專家們認為,想要取悅他人的想法是社交焦慮的衍生情感。

6、必須經常改變計劃

其實內向的人很樂意參與人群活動當中,因為他們也可以在其中帶來滿足感。而有社交焦慮的人似乎也會有想去某些地方,參加某些活動的想法,但他們又覺得好像自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讓其成為現實。也就是說,恐懼會很容易讓其感到精神疲勞。即使沒有明顯的原因,道德和身體疲勞感也會成為大腦刺激性的反應,讓其經常改變計劃。

比如,你拒絕了和朋友去電影院或咖啡廳,只是因為當時的你不想參與溝通之中。這種情況對於內向的人來說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故意錯過了與朋友的會面,可是你的內心深處,卻又真的很想去,那這就是社交恐懼症的一種表現了。

7、有時會感到自卑

其實,真正內向的人對他們的溝通技巧也是非常有信心的,如有必要,他們也會利用自己所學的所有技巧,以此來促進溝通。而擁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則相反,他們束手束腳,害怕自己的言語遭受他人批評,從而產生了自卑感。

心理學家認為,自卑感源於對他人意見的不斷思考。當你活著,試圖適應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人時,遲早會有完全避免與這些人接觸的想法。這就是社交恐懼症的體現。

8、熱情的完美主義者

對許多人來說,完美主義是造成社交恐懼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你確定只有完美執行所有任務才能避免遭受批評。你認為只有當你成為一名溝通大師時才不會受到譴責。

相反,內向的人,如果真正打開了話匣子,就根本不會那麼過度的去考慮是否會因此而遭受譴責了。

你覺得你是否也存在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呢?

相關焦點

  • 你是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社交恐懼症的5個細節
    首先,要知道社交恐懼症和內向羞怯是不同的許多人認為社交恐懼症不過是膽小和羞怯不習慣參加多人聚會,而更願意待在家中,事實上,社交恐懼症患者不敢與他人交談,也不喜歡參加多人聚會,但這種情況不是因為他們膽小害羞,而是他們真的害怕和焦慮社交,試想一下,你是否會因為僅僅是從隔壁同學借了一個橡皮擦而全身緊繃,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不斷模擬如何表現自己的小劇場,甚至連手都在發抖
  • 社交恐懼症與內向性格不一樣
    每個人天生都有自己的弱點,性格不一樣所面臨的困難也有所不同,性格開朗的人天生喜歡社交,而性格內向的人,在參加社交場合時畏手畏腳,不敢展示自我。社交恐懼症患者有所不同,他們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只是他們不知道罷了。
  • 8個跡象,表明你屬於高敏感人群
    8個跡象,表明你屬於高敏感人群先請大家看一個英文原版,中英文字幕的科普視頻-「8個跡象,表明你屬於高敏感人群」。8、固執:和他人相處的時候不善於變通,太依賴於習慣。9、孤僻:不愛交際,導致自己可能變得無依無靠。10、害怕衝突:無法積極應對棘手情況,並因此不堪重負。我想會有很多人,此刻正在對著上面的內容頻頻點頭,發出一聲聲感慨的嘆息吧!
  • 害怕與人交流是因為內向、膽小?小心是患有社交恐懼症
    今日,#社交恐懼症該如何克服#衝上熱搜。生活中,有這麼一部分人,他們不敢在現實裡和人交際,不敢約朋友出去玩,只能縮在自己的角落,看著別人嬉笑打鬧……這樣的人,大部分都患有社交恐懼症。是內向、膽小,還是患有社交恐懼症?
  • 聰明的跡象:表明你的智商可能比其他人高很多的8個跡象
    而在成人生活中,僅僅掌握信息是不夠的,你需要了解它,並能夠在實際情況下進行邏輯應用。在這樣的時刻,你會意識到更高的智力不是通過機械測試,而在於你每天的行為。通過下面的文章,小編就要為你帶來,聰明的跡象:表明你的智商可能比其他人高很多的8個跡象。
  • 社交恐懼症,你有嗎?
    社交恐懼症的人和內向的人都不喜歡在人群中,但是不同的是:社交恐懼症的人他們是想要去社交,但是因為害怕不敢去社交。而內向的人只是單純地喜歡獨處,喜歡向內求。內向的人並不是不敢去社交,他們只是不想,不喜歡。
  • 內向的你別害怕,社交恐懼症怎麼治好?NMN幫助你
    2、 強迫療法:醫生讓你站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或者讓你站在自己很懼怕的異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對你進行強迫治療。 3、 情景治療:讓你在一個假想的空間裡,不斷地模擬發生社交恐懼症的場景,不斷練習重複發生症狀的情節,精神分析師會不斷地鼓勵你面對這種場面,讓你從假想中適應這種產生焦慮緊張的環境。
  • 黑龍江京科腦康為你解答:性格內向就是社交恐懼症嗎?
    你或者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不敢在公共場合跟別人攀談, 不敢當眾發表講話, 不敢主動去尋求別人幫助, 容易緊張,臉紅,出汗......
  • 社交恐懼症‖說的是你嗎?
    6、手機常年靜音,接電話全靠緣分 7、打電話叫外賣也害怕,需要多次練習幾次才敢撥通 8、踏進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的店鋪,簡直就是難如登天 9、不管寫什麼東西,只要有人在看,就會緊張 10、朋友的朋友單獨相處,場面異常尷尬
  • 為什麼社交恐懼?你有社交恐懼症嗎?
    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社交恐懼症呢 在某些場合感覺害羞或者不安不一定是患上社交恐懼症的信號,可能你真的只是比較內向啦。 社交恐懼症的症狀會隨著時間改變。它們很有可能在你面臨巨大壓力或者需要的時候突然大爆發。 雖然在短期內避免參加可能產生焦慮的場合會讓你稍感舒適,但是如果不治療,那麼焦慮很可能在長時間裡一直存在。
  • 「我有社交恐懼症」,這不是一句玩笑
    中國青年報 但對於真正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來說,「我有社交恐懼症」並不是一個帶有自嘲或戲謔性的玩笑,而是一種無法疏解的心靈苦痛。 2017年一項研究表明,社交恐懼症與先天基因密切相關。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精神病遺傳學雜誌》(Psychiat Genet)上。
  • 如果你犯了這些錯,80%的可能是社交恐懼症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有的人在社交場合表現的很緊張, 尤其是約會或演講時這種感覺尤甚。 這是典型的社交焦慮障礙,也就是常說的社交恐懼症。他們害怕成為視覺焦點,更怕被人當眾點評,過多的心理焦慮、恐懼,帶來自我保護意識和躲避尷尬行為,是他們的最大特別之處。
  • 用光遇來解釋,什麼叫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如何自我治癒?
    一個不想透露名字的粉絲問我,社交恐懼症該怎麼辦?01TA的問題是這樣子的:TA是一個很內向的人,TA深受社交恐懼症的困擾。就是在路上遇到熟人這種小事,內向的人,都可能在一瞬間內湧現出很多想法。他不敢大聲打招呼,害怕自己一旦發出聲音,就會被路人過度關注;他也不敢小聲打招呼,害怕聲音太小,那個人沒聽到,沒回應,搞得自己很尷尬;他總是擔心自己是多餘的,擔心打個招呼可能是一種打擾,別人並不期待遇到他。
  • 你的社交障礙,不是因為性格內向,而是因為危險的人格
    很多人想突破自己迴避社交的障礙,但在面臨一些問題的時候卻是無能為力,只好用自己性格內向來做完美的藉口。性格內向是指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不願意表現自己。而這種「內向」也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懂如何表達,一種是不屑表達。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看到身邊或者舞臺上那些落落大方,侃侃而談的孩子,有些成年人不禁慚愧,覺得自己活得不如個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有些人比較內向,喜歡安靜和獨處,也有些人外向,性格活潑,喜歡交友和參加集體活動。
  • 社交恐懼:口罩能治好社交恐懼症?
    口罩掩蓋了很多微表情,所以戴上口罩,社交恐懼症減輕了?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內向並不是社交恐懼症。「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我有社交恐懼症!」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口頭上。必定需要一個過程去了解對方,才有可以聊的話題不是嗎?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有些緊張和焦慮是正常的。而社交恐懼症則是一種疾病,會導致患者部分社會功能喪失,甚至可能導致網癮、酒癮,甚至毒癮等不良後果的出現。
  • 一分鐘測試你是不是社交恐懼,內向、零社交≠社恐
    如果有,請花一分鐘做個測試題,測一測你是不是有社交恐懼。 社交焦慮量表(LSAS)是目前應用很廣的社交恐懼自測評估工具。總共24道題,每道題答兩個分數。
  • 害羞、膽小、不願意社交,我是得了社交恐懼症嗎?
    ,還有人說,這只是單純的「內向」。其實,性格內向或害羞≠社交恐懼症,兩者最根本區別在於,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疾病,而內向是一種性格。社交恐懼症的患者與外界接觸較為困難,並且伴有情緒不穩定、易焦慮的症狀,對外界刺激反應強烈、難以平復。有專家認為:自卑,自我貶低,內心恐懼,怕引起別人不好的反應的人更易患社交恐懼症。
  • 你可能並不自信,並且缺乏安全感的8個跡象
    缺乏自信,甚至自卑是非常不好一件事情,甚至可能會對你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因此及時發現這一點,然後進行改變是很有必要的。雖然有些人可能沒有意識到,但你可以通過某些跡象來進行發現。這一次小編就要為你介紹,你可能並不自信,並且缺乏安全感的8個跡象。
  • 花季少女怕說話,只因社交恐懼症
    「張叔叔,我的社交恐懼症好了,現在又可以和同學們正常交流啦。」元旦期間,17歲的曉薇(化名)來市口腔醫院心理一科複查時,興奮地對該科主任張俊峰說。去年9月開始,曉薇不願與人說話,與人講話不敢直視,好像做了虧心事似的。張俊峰為其進行4個月的心理治療後,曉薇的社交恐懼症終於得以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