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京科腦康為你解答:性格內向就是社交恐懼症嗎?

2020-12-26 騰訊網

你或者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不敢在公共場合跟別人攀談,

不敢當眾發表講話,

不敢主動去尋求別人幫助,

容易緊張,臉紅,出汗......

這樣的情況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有哪些表現?

在我們的生活中,身邊的「膽小鬼」或宅人其實並不少見,他們在微博、微信、QQ等虛擬的社交網絡上非常活躍,卻害怕在公眾場合與人面對面交流。甚至一到公共場合就會臉紅、心悸、口吃、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暈厥......這種現象在臨床上被稱作「社交恐懼症」。

圖片源自網絡

社交恐懼症也叫社交焦慮症

社交恐懼症是指局限於特定的社交場景下出現的焦慮發作,本質上屬於焦慮障礙。這種焦慮包括兩方面:

1、心理緊張、恐懼、不安,害怕被人嘲笑,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害怕別人瞧不起;

2、同時伴有生理的反應。生理反應是以自主神經紊亂為主,比如臉紅、心跳、噁心,有解二便的想法,有手心出汗、手抖等。

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是社交恐懼的主要表現,往往還伴有社交迴避或者是退縮,本來應該去的場合,可能會想盡方法不願意去或者是臨陣脫逃等。這種社交恐懼症的發生尤其在少年中是相對常見的問題。如果出現上述情況不用恐慌,因為很常見,辦法也很多,持續時間比較長,還是要建議及時的就醫。

社交恐懼症形成的原因

1、性格因素

自幼膽小懦弱、內向害羞的人,長大以後也容易膽小害羞,不敢在別人面前大聲講話。

2、精神刺激因素

以前有過在公眾場合出醜、被批評的經歷,導致再次出現在這樣的場合時緊張害怕,擔心再一次受到心理傷害。

3、家庭因素

從小父母離異,或者關係不和,經常吵架過後拿孩子撒氣,導致孩子長大以後極度不自信,公共場合不敢隨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圖片源自網絡

所以社交焦慮可以治療,一般做心理治療是非常有效的,另外也可以比如焦慮嚴重的話可以藥物治療。

性格內向不一定就是社交恐懼症

心理學家將人的性格分為兩種類型:內向與外向。內向性格的人心喜愛思考,感情比較深沉,待人接物小心謹慎,喜歡單獨工作,但有自我分析與自我批評的精神。兩者最根本區別在於,社交恐懼症患者屬於無法也不敢與外界接觸,而內向的人只是不喜歡或不想與外界接觸。性格內向是很正常的情況,不需要刻意作出改變,性格內向的人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即可。

圖片源自網絡

因為現在人面臨的壓力愈來愈大,所以罹患的人數有愈來愈多的趨勢。而且對醫生們而言,要治療這些病人的困難不在於患病的人愈來愈多,而是患了社交恐懼症的人常都因為害怕或是不願意接觸陌生人,或是怕被貼上「有精神病」的標籤而不願意就醫。

社交恐懼症的危害

很多人會忽視「社交恐懼症」帶來的危害。殊不知這種社交恐懼症雖然暫時不會對患者本身構成極大的威脅,但其長遠的危害卻是不容忽視的。若長期患上社交恐懼,輕者會出現難以溝通、性格孤僻、情感缺失等症狀,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危害健康,往往伴有顯著的植物性神經系統功能障礙。

社交恐懼症如何治療?

需要提醒大家,社交恐懼症的心理治療需要到正規的心理治療場所去進行,通過治療,心理治療師可以帶著患者走出對社交的恐懼和低迷中。如果是存在嚴重焦慮症的患者,不僅表現為社交恐懼症,還可以有其他的表現,這個時候不能單純的只依靠心理治療,因為嚴重的焦慮症其實很困擾患者,需要配合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當然也要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來定。

若出現社交恐懼,需對患者進行鼓勵,並在心理上給予安慰,通過家人或好友陪伴參與患者平時迴避的場合,包括電影院、超市等人數較多的場合,逐漸減輕患者的恐懼,並提高治癒的可能性。

多多了解什麼是社交焦慮症可以進一步判斷自己是否患病,這樣可以在自己患病的第一時間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相關焦點

  • 社交恐懼症與內向性格不一樣
    每個人天生都有自己的弱點,性格不一樣所面臨的困難也有所不同,性格開朗的人天生喜歡社交,而性格內向的人,在參加社交場合時畏手畏腳,不敢展示自我。社交恐懼症患者有所不同,他們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只是他們不知道罷了。
  • 你有社交恐懼嗎?社恐就是內向嗎?
    當你在面對很多人時會莫名緊張、想要退縮嗎?你會過度自責嗎?或是總認為別人會不喜歡自己嘛?也許你應該了解一下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就是社恐,也就是社交焦慮。主要表現就是過分關注外界的消極評價,從而表現出退縮和迴避,這也是一種極度不自信的現象。
  • 你是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社交恐懼症的5個細節
    首先,要知道社交恐懼症和內向羞怯是不同的許多人認為社交恐懼症不過是膽小和羞怯不習慣參加多人聚會,而更願意待在家中,事實上,社交恐懼症患者不敢與他人交談,也不喜歡參加多人聚會,但這種情況不是因為他們膽小害羞,而是他們真的害怕和焦慮社交,試想一下,你是否會因為僅僅是從隔壁同學借了一個橡皮擦而全身緊繃,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不斷模擬如何表現自己的小劇場,甚至連手都在發抖
  • 內向的你別害怕,社交恐懼症怎麼治好?NMN幫助你
    2、 強迫療法:醫生讓你站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或者讓你站在自己很懼怕的異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對你進行強迫治療。 3、 情景治療:讓你在一個假想的空間裡,不斷地模擬發生社交恐懼症的場景,不斷練習重複發生症狀的情節,精神分析師會不斷地鼓勵你面對這種場面,讓你從假想中適應這種產生焦慮緊張的環境。
  • 社交恐懼症‖說的是你嗎?
    你有過這些經歷嗎? 社交恐懼症≠內向 社交恐懼症與內向是不一樣的。 不管你是因為內向害羞、不習慣大家的社交方式還是患有社交恐懼症,都要學會克服恐懼,融入這個社會。
  • 社交恐懼症,你有嗎?
    根據來信人的描述,其實她這並不是內向,而是屬於輕微社交恐懼症。而且在讀這封信的時候,屏幕上出現了好多「是我本人了」、「我也是這樣」、「說的就是我」這樣之類的彈幕。由此可見,很多一部分人都有這樣的問題困擾。
  • 害羞、膽小、不願意社交,我是得了社交恐懼症嗎?
    ,還有人說,這只是單純的「內向」。其實,性格內向或害羞≠社交恐懼症,兩者最根本區別在於,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疾病,而內向是一種性格。社交恐懼症的患者與外界接觸較為困難,並且伴有情緒不穩定、易焦慮的症狀,對外界刺激反應強烈、難以平復。有專家認為:自卑,自我貶低,內心恐懼,怕引起別人不好的反應的人更易患社交恐懼症。
  • 職場社交恐懼症?簡單兩點讓性格內向的你也能吃得開!
    當人們離開校園來到職場時,有些性格內向的同學就會面臨一種尷尬境地,其他人和同事侃侃而談,打成一片,而自己卻格格不入,像個局外人似的,形單影隻。難道性格內向的自己就能在職場成為邊緣人嗎?當然不是,今天天雪文化圖書就為有這般困擾的你,給出兩點建議,讓你在職場社交中更有存在感。
  • 8個表明你不是一個內向的人,但卻可能擁有社交恐懼症的跡象
    另外,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內向」和「社交恐懼症」的概念是相同的。這其實並不正確,它們存在本質上的區別。針對這個話題,今天安迪將帶來了,8個表明你不是一個內向的人,但卻可能擁有社交恐懼症的跡象。1、狹小的舒適區如果一個人只希望與一小群熟悉的朋友交流,那這就是內向的一種標誌,但也可以成為社交焦慮的先決條件之一。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有些人比較內向,喜歡安靜和獨處,也有些人外向,性格活潑,喜歡交友和參加集體活動。當然,不同性格特點的人也有各自適合工作的領域,但是對於家長們來說,當然還是希望孩子能夠更外向一些。
  • 為什麼社交恐懼?你有社交恐懼症嗎?
    放輕鬆,其實,偶爾在某些社交場合感到緊張是正常的,比如去赴約或者當眾演講,都可能讓你心裡七上八下。 真的社交恐懼症患者即使在日常交往中也會感覺焦慮、恐懼、難為情或者尷尬,會覺得有人在時時監控你,或者在背後評頭論足。
  • 你認為性格外向一定比內向好嗎?
    我們從小到大一直被老師和父母教育要活潑要多說話,小時候見人不願意打招呼,媽媽就會說這孩子就是太內向了,要學著改變,學習別人家的小孩嘴甜又活潑;長大後不喜歡跟人打交道,喜歡獨處,不愛表現,被人稱為傳說中的「社交恐懼症」,其實性格內向不是病,只不過外向的人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去展示自己,而內向的人這方面的機會就比較少
  • 女生高考失利7年不出家門 醫生診斷為社交恐懼症
    女生高考失利七年不出家門  醫生診斷為典型社交恐懼症   有沒有社交恐懼症不妨做套自測題,得30分以上請儘快就醫  社交恐懼症,很多人並不熟悉,內向卻是大家熟悉的一種性格描述。最近,一個「測測你到底是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症」的測試題在網上廣泛轉載。
  • 性格內向的人大部分偏害羞,你的性格是什麼樣的呢?
    我們從小到大一直被老師和父母教育要活潑要多說話,小時候見人不願意打招呼,媽媽就會說這孩子就是太內向了,要學著改變,學習別人家的小孩嘴甜又活潑;長大後不喜歡跟人打交道,喜歡獨處,不愛表現,被人稱為傳說中的「社交恐懼症」,其實性格內向不是病,只不過外向的人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去展示自己,而內向的人這方面的機會就比較少
  • 你的社交障礙,不是因為性格內向,而是因為危險的人格
    很多人想突破自己迴避社交的障礙,但在面臨一些問題的時候卻是無能為力,只好用自己性格內向來做完美的藉口。性格內向是指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不願意表現自己。而這種「內向」也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懂如何表達,一種是不屑表達。
  • 社交恐懼:口罩能治好社交恐懼症?
    口罩掩蓋了很多微表情,所以戴上口罩,社交恐懼症減輕了?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內向並不是社交恐懼症。「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我有社交恐懼症!」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口頭上。必定需要一個過程去了解對方,才有可以聊的話題不是嗎?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有些緊張和焦慮是正常的。而社交恐懼症則是一種疾病,會導致患者部分社會功能喪失,甚至可能導致網癮、酒癮,甚至毒癮等不良後果的出現。
  • 花季少女怕說話,只因社交恐懼症
    「張叔叔,我的社交恐懼症好了,現在又可以和同學們正常交流啦。」元旦期間,17歲的曉薇(化名)來市口腔醫院心理一科複查時,興奮地對該科主任張俊峰說。去年9月開始,曉薇不願與人說話,與人講話不敢直視,好像做了虧心事似的。張俊峰為其進行4個月的心理治療後,曉薇的社交恐懼症終於得以治癒。
  • 用光遇來解釋,什麼叫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如何自我治癒?
    這篇文,是為粉絲而寫。一個不想透露名字的粉絲問我,社交恐懼症該怎麼辦?01TA的問題是這樣子的:TA是一個很內向的人,TA深受社交恐懼症的困擾。這是社交的第一步。而內向的人,就是沒有走出這個第一步。沒有點火這個動作,也就斷絕了所有後續的可能性。為什麼有些人,脾氣不好,不體貼,對朋友不好,可是身邊依然有很多夥伴?為什麼內向的人,朋友少?因為內向的人,不敢和人點火。內向的人,臉皮太薄,又想太多。
  • 社交恐懼症怎麼克服
    微博上自稱「社交恐懼症」的網友很多。但其實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精神障礙,大多數人可能只是內向。­  為釐清性格內向與社交恐懼症的區別,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這是怎麼了:不與室友交流,陌生人也令我恐懼­  記者了解到真實的案例是,小A生活中是一個很沉默寡言的人,在別人眼中存在感低,是個內向靦腆的女孩,說出的每一句話都需要醞釀和準備很久。
  • 一分鐘測試你是不是社交恐懼,內向、零社交≠社恐
    0~30分:你沒有社交恐懼 31~60分:你有輕度的社交恐懼,但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所以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你可能面對陌生人時會緊張、焦慮,但一旦熟悉了,這種緊張的情緒就會大大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