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少女怕說話,只因社交恐懼症

2021-01-11 湖北身邊的事

「張叔叔,我的社交恐懼症好了,現在又可以和同學們正常交流啦。」元旦期間,17歲的曉薇(化名)來市口腔醫院心理一科複查時,興奮地對該科主任張俊峰說。去年9月開始,曉薇不願與人說話,與人講話不敢直視,好像做了虧心事似的。張俊峰為其進行4個月的心理治療後,曉薇的社交恐懼症終於得以治癒。

「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我有社交恐懼症。」其實,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把這句話當作口頭禪,這也許只是他們給自己扣上的帽子而已。那為什麼有人會患上社交恐懼症?該如何預防與治療?日前,晚報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主任醫師、中科院心理協會委員、高級心理治療師張俊峰。

花樣女孩被認為是怪人

眉清目秀的曉薇自進入高中後,由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變成一個沉默不語的「不合群」的學生。從不與人多說話,與人講話時眼光躲閃,不敢直視對方,一說話臉就發燒,低頭盯住腳,心怦怦跳,身上起雞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發抖。在同學眼裡,曉薇「不好親近」「冷漠」是個「怪人」,她也開始不願與班上的同學接觸,覺得別人都討厭自己,成績直線下降。

父母帶著曉薇來到市口腔醫院心理一科。張俊峰了解得知,初二時,曉薇的媽媽又生了個小弟弟,弟弟出生後,曉薇覺得父母對她有所冷落。進入高中後,曉薇在一次與同學聊天時突然感覺臉發燙,心跳加速。她跑進廁所,躲在裡面直到臉上的紅潮退去才出來見人。事後,同學經常笑她,以致曉薇開始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經過檢查,張俊峰診斷曉薇患了常見心理障礙——社交恐懼症。在進行三個療程的認知行為療法、團體療法等綜合治療後,曉薇得以康復返校。

家長不當管理會增加患病風險

社交恐懼症又名社交焦慮症,是一種以過分懼怕社交活動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症。主要表現為患者在處於社交場合或與人打交道時,會出現明顯而持久的害怕、焦慮,害怕尷尬、害怕丟臉的行為舉止,可能會伴發軀體症狀,如臉紅、心跳加快、口或咽喉部乾燥、吞咽困難、全身顫抖或肌肉抽搐、出汗、噁心或嘔吐等。

從心理角度分析,通常認為社交恐懼症患者嚴重缺乏自信,對自身要求很高,但是卻達不到自己的心理預期。「這和成長經歷有關,有些父母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無論孩子做到什麼程度,給出的都是負性評價,沒有表揚的時候,讓孩子心理嚴重受挫。」張俊峰說,「另一個極端就是父母對孩子過於保護,為了不讓孩子受到傷害,替孩子包辦所有事情,導致他們缺乏鍛鍊。」

此外,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社交恐懼症,或者幼年曾遭遇家庭暴力、父母離異等事件,也會增加孩子社交恐懼的風險。

性格內向不是社交恐懼症

張俊峰介紹,多數人愛把社交恐懼症與內向混為一談,其實不然。社交恐懼症的特點是害怕被人注視,不敢在公開場合演講,集會不敢坐在前面,主動迴避社交等。而性格內向是很正常的情況,不需要刻意作出改變,性格內向的人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即可。兩者最根本區別在於社交恐懼症患者屬於無法也不敢與外界接觸,而內向的人只是不喜歡或不想與外界接觸。

由於社交恐懼症患者內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恐懼並不合理,但是又無法克服,內心往往很痛苦,時常伴有焦慮、抑鬱等。社交恐懼症的治療辦法可分為心理輔導、藥物治療(主要用於抗焦慮和抗抑鬱)和認知行為治療(包括暴露療法、社交技能訓練等)。然而遺憾的是目前社交恐懼症的就診率不高,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大家對其認知程度不夠,不認為這是需要解決的心理問題。

張俊峰表示,社交恐懼症人群需要增加自信,因此我們應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並且欣賞他們的優點。而對他們自身來說,最重要的是學會自我接納,允許自己在社交活動中犯錯,不要害怕做出不恰當的行為。「克服社交恐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長期的鍛鍊過程,要堅持。」張俊峰說。(記者 鄭連兵 通訊員 劉舒丹)

【來源:荊門晚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相關焦點

  •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如何自愈
    生活中人人都是離不開社交。社交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美好,但是社交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情。這樣有不少人就會懼怕社交,那麼社交恐懼症的表現,這是需要大概有個了解,不然當你自己有社交恐懼症的時候,自己都不會知道。會對你的生活大大折扣,讓身邊的朋友和親戚都遠離你。
  • 你的社交恐懼症有多嚴重?快來測試一下吧
    「西班牙女子裝瞎28年 只因不願和熟人打招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社交恐懼症這個詞。比如說走在街上我就特別怕遇到熟人。能躲就躲,儘量避免打招呼和交流。或者即使不是熟人,她多看我一眼我也會覺得我今天髮型是不是有問題。
  • 怎麼克服「社交恐懼症」?你有社交恐懼症嗎?
    #社交恐懼症的理想世界#若要沒事,我便不見人——《一人分飾兩角》社交焦慮(又稱作「社交恐懼」)就是指面對可能被他人審視的一種或多種社交情況時產生顯著的害怕或焦慮。我們都是社會人,每天不可避免地會參與到一些社交場合中。課堂上的小組討論,上臺演講、發言、與好朋友的朋友見面,同學聚會、公司聚餐、工作上的餐桌洽談等等。看見過網上的一條「段子」:一個社交恐懼症的人在網上加入了一個社交恐懼症互幫互助的群,結果從進去到解散這群的人就沒說過一句話。
  •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 學會這些社交不生問題
    恐懼症是以恐怖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神經症。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社會恐懼症人群,他們不願意與人交流,看每個人都會很怕。害怕別人注意到自己。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社會恐懼症的表現以及治療方法。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主要是在社交場合下幾乎不可控制地誘發即刻的焦慮發作,並對社交性場景持久地、明顯地害怕和迴避。
  • 膽小不敢跟人說話?社交恐懼症該怎麼辦?
    而在我們身邊最常見的就是社交恐懼症了。社交恐懼症又叫做社交焦慮障礙,常見於兒童時期或成人早期。患者的主要表現為在公共場合與人溝通交流是十分的擔心,緊張、害怕。嚴重的社交恐懼症給我們的工作生活發來了很多麻煩。比如在公共場合與他人交談時,會出現口乾,出汗,心跳加速等症狀。還有的人在過於緊張時,會出現呼吸急促,手腳冰涼等現象。
  • 花季少女得了社交恐懼,原因竟然是手汗症
    花季少女得了社交恐懼,原因竟然是手汗症 2020-05-31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社交恐懼症,你有嗎?
    在《不害羞、不怯場、不高冷》這本書中也說到:社交恐懼症已緊跟在抑鬱症和酗酒之後,成為全球排行第三的心理疾病。但是人們通常分不清什麼是社交恐懼症,什麼是內向,所以就把這些歸為內向。因此,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展開:什麼是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和內向的區別?
  •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烏魯木齊南湖醫院
    恐懼症是恐怖性神經症的簡稱,常見的恐懼症類型有單純恐懼症、場所恐懼症(廣場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其中社交恐懼症怕公眾注視自己,怕當眾說話,怕與人對視,怕見人臉紅等,總之是怕當眾出醜。5、合理的使用藥物嚴重恐懼症的人群可選擇中藥或者西藥來治療。中藥可調理身體,同時安神靜氣,讓陰陽保持平衡狀態而且帶來的副作用小。另外也可以通過系統脫敏的方式來輔助治療,也就是人們在放鬆的條件下不斷的暴露在想像的恐懼場景中,久而久之適應恐怖的物體。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因為有的時候,孩子的一些內向表現並不是正常的,而是在給家長們敲警鐘,其實孩子是兒童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張莉的兒子今年6歲了,已經是幼兒園的大班了,從小孩子就很性格內向,不怎麼愛說話,也不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
  • 社交恐懼:口罩能治好社交恐懼症?
    口罩掩蓋了很多微表情,所以戴上口罩,社交恐懼症減輕了?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內向並不是社交恐懼症。「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我有社交恐懼症!」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口頭上。這種對群體生活的社交活動產生的焦慮和各方面的障礙就是人們所說的社交恐懼症。
  • 預防社交恐懼症:部分社交恐懼症可自愈
    但是,廣東省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醫師謝永標說,社交恐懼症患者,或者具有社交恐懼症狀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有部分人能夠通過自身緩解這種焦慮、恐懼的症狀。部分社交恐懼症患者可自愈社交恐懼症不用治療就能好?「社交恐懼症有一個特別的現象,有部分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夠通過自身緩解這種焦慮、恐懼的症狀。」
  • 走出社交恐懼症「羞於見人」的誤區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郭豔平社交恐懼症又名社交焦慮症主要表現為:自我封閉、不敢交友、害怕社交;有社交的欲望而得不到滿足,由此而產生焦慮、孤獨;不敢面對挫折,由此而逃避現實,覺得只有躲在沒人的地方才安全。但是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形式不僅僅是面對陌生人而手足無措,而且還表現為不能在公眾場合打電話,不能在公眾場合和人共飲,不能單獨和陌生人見面,不能在有人注視下工作等較為極端的行為。在這種恐懼、焦慮的情緒出現時,還常伴心慌、顫抖、出汗、呼吸困難等症狀。
  • 易烊千璽坦白有社交恐懼症:現代人的孤獨恐懼感都表現在這點上
    大多數人喜歡自己一個人待著,在與別人交往時,不知道怎麼說話,就連舉止都會變得不麻利。很多人在自己喜歡的人面前會害羞,說話吞吞吐吐,臉紅心跳,可是也有很多人,在面對陌生人或者不太熟悉的人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於是就不願意出門,只願意自己呆著,怕遇到別人甚至不知道怎麼打招呼,也怕一不小心說錯話被別人嘲笑或者得罪別人。你是否也有類似的感覺呢?
  • 自卑、敏感、不敢說話……社交恐懼症的絕望你了解多少?
    不過這些狀態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社交恐懼症。 那麼在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的現在,總是會聽到有人在說自己有社交恐懼症。 1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 社交恐懼症,又叫社交焦慮障礙,是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種。
  • 社交恐懼,不想接觸陌生人,社交恐懼症該怎樣擺脫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有社交恐懼症了。據美國某科學研究協會調查顯示,在國內每年平均有大約四千萬人身處不同形式不同種類的焦慮中。這裡面有將近一千五百萬人被社交恐懼症折磨著。 社交恐懼症給人造成的影響會直接表現成生理的不適,比如說話時聲音顫抖,身上出汗,肌肉緊繃,沒有食慾,反胃頭暈等。
  • 社交恐懼症怎麼治療 你們了解社交恐懼症嗎
    生活當中有些人會患上社交恐懼症,而患上社交恐懼症會影響患者的正常人際交往的,那麼如何治療社交恐懼症呢?社交恐懼症有哪些危害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一看吧!社交恐懼症怎麼治療社交恐懼症西醫治療1、催眠療法:精神分析師將你催眠,挖掘你心靈或記憶深處的東西,看你是否經歷過某種窘迫的事件,試圖尋找到你發病的根源。
  • 社交恐懼症的幾大症狀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對社交場合及人際接觸過分擔心、緊張的一種症狀,發病群體多為青少年和早期成年人。即使是普通人在人多的場合也會有一點害怕和焦慮,如何判定自己是否有社交恐懼症,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相應的症狀。十分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人多的場合總是覺得有人在觀察你,從而表現的很不自然,過分的隱藏自己,以至於不敢在公眾場合大聲說話、吃東西。與人交流的時候十分費勁,害怕與人交流甚至逃避。與人交流的時候會語無倫次或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容易臉紅或害羞的低下頭來。總是小心翼翼的處理與別人的關係,過度敏感,或者對別人的一個舉動,一句話過分解讀。
  • 社交恐懼症與內向性格不一樣
    每個人天生都有自己的弱點,性格不一樣所面臨的困難也有所不同,性格開朗的人天生喜歡社交,而性格內向的人,在參加社交場合時畏手畏腳,不敢展示自我。社交恐懼症患者有所不同,他們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只是他們不知道罷了。
  • 我們真的了解社交恐懼症嗎
    其中,那些患廣泛性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可能會因為對社交場合的恐懼和迴避行為,較長時間脫離同齡夥伴群體,造成較為嚴重的社會功能損害,甚至是難以補救的社會功能損害。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我們平時說的社交恐懼症,一般是指廣泛性社交恐懼症,也有人誤將其稱為「自閉症」(儘管社交恐懼症患者有迴避社交的行為,但仍然不宜將之稱為正式名稱為「孤獨症」的自閉症)。
  • 社交恐懼到底是什麼?不可以小看社交恐懼症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
    事情還得從他在一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後開始說起。接診的大夫問診得知,小偉平常不愛和人交往,尤其是不敢在人多的場合說話,只要是在人多的場合就會出現面紅耳赤的情況。小偉:「心仿佛要從胸口跳出來,總想找個地縫鑽進去,有幾次還差點暈倒」。經過專家認真問診,診斷小偉患上了典型的社交恐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