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小不敢跟人說話?社交恐懼症該怎麼辦?

2020-12-13 麻醉MedicalGroup

這裡有專業的醫生為你講述健康知識、急救知識、以及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從小到大,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害怕的事情。恐懼也是我們人類進化所必須的進化機制。當我們處於某種不可預料不確定的因素中,我們的心理或生理就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強烈的反應。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害怕的事情吧。比如有的人害怕昆蟲,有的人害怕黑暗,還有的人對長滿刺的生物感到害怕。而在我們身邊最常見的就是社交恐懼症了。

社交恐懼症又叫做社交焦慮障礙,常見於兒童時期或成人早期。患者的主要表現為在公共場合與人溝通交流是十分的擔心,緊張、害怕。嚴重的社交恐懼症給我們的工作生活發來了很多麻煩。比如在公共場合與他人交談時,會出現口乾,出汗,心跳加速等症狀。還有的人在過於緊張時,會出現呼吸急促,手腳冰涼等現象。

我弟弟在小時候,就是十分害怕與陌生人交談。他小的時候十分內向,出門在外不敢與他人交談。有的時候碰到外人跟他說話,他就躲在大人的背後,也不理他。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許多人都來我們家做客。可每次家裡來客人時,他也總是一副沉默寡言、不哭不鬧的樣子,躲在父母身旁。可父母每次看到他這個樣子,總是呵斥他,讓他改正。

我弟弟的這種情況,相信在很多家庭都是存在的吧。其實,小孩子不願意去說話,有可能只是一種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如果孩子的年齡過小,對於陌生人和陌生環境都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因此,孩子不活潑,家長也不要過於著急。只要正確、積極引導,孩子也可以學會主動向別人打招呼。

當今社會,人與人交往越來越密切。而社交恐懼症在年輕人當中也越來越常見。比如換工作了,進入一個新的陌生的環境,大部分人會感到害怕。因為剛開始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需要自己重新去認識與熟悉。比如,要重新認識新的朋友,重新熟悉自己的工作等。

事實上,當我們心裡感到害怕時,就認定害怕是不好的,不希望自己去害怕。因此,我們的心裡對恐懼產生了排斥。從而造成了迴避問題、控制和對抗恐懼的惡性循環。就拿大多數年輕朋友,面對新環境要從頭開始這個問題來說,如果我們剛開始就迴避和排斥接觸一個新的環境。而另一方面我們又開始逼迫自己接受這一個新的環境,是很容易造成一個惡循環的。

如果我們根本不敢開始新的工作,就只能迴避和逃離現實,處於一個惡循環狀態。但其實,只要我們勇敢地邁出第一步,積極尋找正確打消恐懼的方式。漸漸地,你就會發現,你不再害怕了。

其實,人懼怕的就是懼怕本身。在可以自我掌控的情況中,大多數的人會感到心安。一旦出現了新的、不可控的狀況,就會出現心慌害怕。可如果能夠直面恐懼,就會發現這件事其實根本沒有那麼糟糕。

人的接受能力是無限的。之所以有的人能力受限,是因為他們不相信也不願意去嘗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釋了,為什麼一無所有的人能東山再起。

當然,如果當你恐懼害怕時,能有一個人給你及時的鼓勵與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並且有信心去戰勝它。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鼓勵自己。還有就是要接受自己害怕恐懼一件事的事實,但也沒有必要把他們看得十分嚴重。自信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麻醉MedicalGroup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孩子膽小、怕人是表現,看看育兒專家的建議
    我們經常聽到有家長說起自己的孩子,怎麼這麼膽小?見到生人就害怕,膽怯,不敢打招呼,別的小朋友搶了自己的玩具也不敢吭聲,該怎麼辦呢?有的家長覺得,也許是孩子年齡太小了,所以才會膽小,加上不知道怎麼與人交往,所以才會怯生生的,並且覺得這種現象等孩子年齡大些了應該就好了。
  • 害怕與人交流是因為內向、膽小?小心是患有社交恐懼症
    今日,#社交恐懼症該如何克服#衝上熱搜。生活中,有這麼一部分人,他們不敢在現實裡和人交際,不敢約朋友出去玩,只能縮在自己的角落,看著別人嬉笑打鬧……這樣的人,大部分都患有社交恐懼症。是內向、膽小,還是患有社交恐懼症?
  • 孩子膽小怎麼辦?家長從這3個方面,幫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懼心理
    我家孩子很膽小,不敢跟人交流、不敢跟小朋友玩。」陳女士家的的女兒今年6歲,已經是上中班的小朋友了,這麼長時間以來,孩子還總是在早上上學的路上哭鬧著不肯去上幼兒園。問她喜不喜歡跟小朋友玩,回答說:「喜歡。」
  • 花季少女怕說話,只因社交恐懼症
    「張叔叔,我的社交恐懼症好了,現在又可以和同學們正常交流啦。」元旦期間,17歲的曉薇(化名)來市口腔醫院心理一科複查時,興奮地對該科主任張俊峰說。去年9月開始,曉薇不願與人說話,與人講話不敢直視,好像做了虧心事似的。張俊峰為其進行4個月的心理治療後,曉薇的社交恐懼症終於得以治癒。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因為有的時候,孩子的一些內向表現並不是正常的,而是在給家長們敲警鐘,其實孩子是兒童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張莉的兒子今年6歲了,已經是幼兒園的大班了,從小孩子就很性格內向,不怎麼愛說話,也不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
  • 心理科普 | 不敢跟人說話?學會這個方法,別讓社交恐懼毀了你
    很多孩子因為年齡小,對陌生的人和環境,持有一種本能的排斥,所以不愛搭理人,這可能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只要家長積極耐心地引導,孩子慢慢就會變得主動,沒必要那麼早就給孩子貼上「內向」的標籤。而在生活中,卻有那麼一些人,即便長大成人,對於社交場合,仍是各種不適應,不愛說話,一說話就緊張,喜歡獨來獨往,不主動與人交流。
  • 職場中不敢和同事交流?社交恐懼症怎麼克服
    ­  「騎電動車上班路上看到一個前同事在前面騎自行車,我硬是跟在他後面慢慢騎」,「看見熟人的話,哪怕在公交車上前後腳挨著,只要他沒看見我,我就裝作沒看見他。」「我為了不和偶遇的同事打招呼一起進地鐵,強行繞開地鐵口,走到了800米外的公交車站。」微博上自稱「社交恐懼症」的網友很多。但其實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精神障礙,大多數人可能只是內向。
  • 我有社交恐懼症,擔心別人看穿我的想法,不敢看對方眼睛怎麼辦?
    我有社交恐懼症,擔心別人看穿我的想法,不敢看對方眼睛怎麼辦?有人說,自己性格內向不喜歡與人交往,事實上,很多外向性格的人,也有社交恐懼症。以後和別人溝通的過程中,會不自覺迴避對方的目光,不敢看對方的眼睛,越是躲避,溝通越不自然,最後,因為害怕這種尷尬的局面,不得不減少社交活動。
  • 社交恐懼:口罩能治好社交恐懼症?
    口罩掩蓋了很多微表情,所以戴上口罩,社交恐懼症減輕了?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內向並不是社交恐懼症。「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我有社交恐懼症!」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口頭上。設想,我們跟陌生人互相不知道對方愛好、過去生活經歷等,聊什麼?必定需要一個過程去了解對方,才有可以聊的話題不是嗎?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有些緊張和焦慮是正常的。而社交恐懼症則是一種疾病,會導致患者部分社會功能喪失,甚至可能導致網癮、酒癮,甚至毒癮等不良後果的出現。
  • 孩子膽小、害羞,不敢跟陌生人說話?4個方法讓孩子擺脫害羞模式
    昨天閨蜜帶著2歲的兒子軒軒來家裡玩,軒軒一直靠在閨蜜身邊,不敢挪動位置,就算拿玩具、零食給他,都要看看閨蜜,閨蜜先接過去給他,他才敢要。閨蜜說,軒軒膽子特別小,一出門就繃著嘴,誰說話都不搭理,好像對什麼都不感興趣,見了人也不主動打招呼,不知道怎麼給孩子糾正,特別發愁。
  • 害羞、膽小、不願意社交,我是得了社交恐懼症嗎?
    遠遠看到認識的人馬上低頭玩手機,只為了不打招呼;透過電梯門看到不熟的同事火速按關門鍵,完全不想一起坐電梯;中午去樓下吃飯,在門口看到有認識的同事,立刻轉身換一家店;下午4點要和工作夥伴視頻,早上10點就開始深呼吸;……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有人說這是得了「社交恐懼症」
  • 感覺自己有社交恐懼症,不知道跟別人聊什麼,氛圍很尷尬,怎麼辦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看,社交恐懼症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簡單講,社交恐懼症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稱為「一般社交恐懼症」,也就是無論處在何種社交場合,都害怕被人注意,害怕被介紹給陌生人,甚至害怕和人發生目光接觸。另一類是「特殊社交恐懼症」,即對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場合恐懼,如害怕當眾發言等。
  •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家長千萬別大意,謹防兒童社交恐懼症的出現
    社交恐懼症,又叫社交恐怖症。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特殊類型,我們說恐懼症它是對特殊的場景,或者對象的一種過度的懼怕。而社交恐懼症,是對社交長期的過度的懼怕。凡是要與人發生交往的這種場合,他就特別的緊張和懼怕。有些人早期可能,在特定的場合,學生要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或者說工作人員要做演講,領導要上臺講話。老師要上堂上課,這些特殊的場景,他第一次可能會出現恐懼。直到後來到越發嚴重了,他可能會對任何這種與人接觸他都會恐懼,這種情況就是比較重了,這是叫社交恐懼。為什麼會有社交恐懼症呢?
  • 社交恐懼症,你有嗎?
    在特輯02期中有一封來信中的部分內容是這樣的,她說:「我是個很內心的女孩,不懂得如何和他人相處,也經常在和不太熟的人呆在一個空間的時候坐立難安,不知道該不該搭訕問個好,也不知道在面對他的時候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回應,其實我最希望的還是他和我都不要說話,也不要面對面,這樣或許就不會感到尷尬了
  • 孩子沒有朋友,不敢和人交流,或許是患上社交恐懼症,家長別忽視
    後來閨蜜告訴我兒子鬧鬧特別懂事兒,可就是性格太內向了,不喜歡到人多的地方去,也不喜歡和其他的小朋友玩。平時基本上都是待在父母身邊,要不然就是自己一個人玩。聽完閨蜜的話,我斷定鬧鬧應該是患上了社交恐懼症。
  • 自卑、敏感、不敢說話……社交恐懼症的絕望你了解多少?
    如今在網絡上,一旦將社交恐懼症的話題聊起來,會發現好像大家都一樣有,幾乎到了「人人社恐」的年代。 前段時間一場疫情造成人們很長時間內必須宅在家閉門不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憋壞了。 而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只感到舒服:終於不用出門各種社交了。
  • 黑龍江京科腦康為你解答:性格內向就是社交恐懼症嗎?
    你或者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不敢在公共場合跟別人攀談, 不敢當眾發表講話, 不敢主動去尋求別人幫助, 容易緊張,臉紅,出汗......
  • 為什麼社交恐懼?你有社交恐懼症嗎?
    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社交恐懼症呢 在某些場合感覺害羞或者不安不一定是患上社交恐懼症的信號,可能你真的只是比較內向啦。除此以外,社交恐懼症可能還跟對兒女有更強控制欲或保護欲的父母有關。 社交恐懼症普遍嗎 這種病通常在十五六歲的時候開始出現,不過有時也可能在童年早期或者剛成年的時候出現。 要小心這些情況: 如果親生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這種症狀,那麼你將更有可能患社交恐懼症。
  • 社交恐懼,不想接觸陌生人,社交恐懼症該怎樣擺脫
    不想出門,不想接觸陌生人,哪怕看見認識的人都想迴避!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有社交恐懼症了。據美國某科學研究協會調查顯示,在國內每年平均有大約四千萬人身處不同形式不同種類的焦慮中。這裡面有將近一千五百萬人被社交恐懼症折磨著。
  • 社交恐懼到底是什麼?不可以小看社交恐懼症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
    事情還得從他在一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後開始說起。小偉家長:「放假後他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子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小偉的家長通過多方了解,帶著小偉來到了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心理醫院。接診的大夫問診得知,小偉平常不愛和人交往,尤其是不敢在人多的場合說話,只要是在人多的場合就會出現面紅耳赤的情況。小偉:「心仿佛要從胸口跳出來,總想找個地縫鑽進去,有幾次還差點暈倒」。經過專家認真問診,診斷小偉患上了典型的社交恐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