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很膽小,不敢跟人交流、不敢跟小朋友玩。」陳女士家的的女兒今年6歲,已經是上中班的小朋友了,這麼長時間以來,孩子還總是在早上上學的路上哭鬧著不肯去上幼兒園。問她喜不喜歡跟小朋友玩,回答說:「喜歡。」雖然嘴上說著喜歡,但是在幼兒園永遠是自己在角落,不敢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於是就變得很孤單,不願意去幼兒園,覺得自己沒有朋友,老師也反饋,即使別人主動和她說話,她也不回答,小朋友一起的集體活動,她也不參加,自己在角落裡,這讓幼兒園老師也頭疼不已。
但是陳女士在家裡看到的孩子和老師表述的完全不一樣,在家裡孩子活潑愛說話,但是只要是出了家門,孩子就變得沉默起來,不敢大聲說話也不敢和人交流,有時候遇到小朋友搶玩具或者去和她玩鬧,她也不敢反抗或者跟著人家玩,會站在那裡哭,不知道要怎麼辦?這些都是一些孩子缺乏自信和社交的表現,並且這不僅僅是膽小,更是社交恐懼症的表現了,那麼家長們要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這樣的心理呢?
1、建立孩子的自信,同時讓孩子多去小朋友多的地方玩;告訴孩子,其實你很棒,很多小朋友都願意和你玩,你可以主動地去和他們玩,但是有可能孩子一開始還是不敢主動去找小朋友,但是如果經常帶出去玩,慢慢的這樣的環境對於孩子來說變得熟悉了,她會慢慢的放開自己,和小朋友一起玩,這樣從第一步就克服了孩子的社交恐懼症,而且也讓孩子慢慢的鍛鍊自己的膽子,打消了自己膽小的顧慮。
2、家長們要多善於肯定和發現孩子優點;家長們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多發現孩子的自信和優點,並且告訴孩子這些優點的可貴,讓孩子充分的認識自己,並且給孩子帶來自信。
同時,儘量用孩子的優點去撫平孩子自己身上覺得缺點的地方,讓優勢方面強化孩子的自信心,揚長補短,讓孩子慢慢的發現自己的一些長處,增強孩子的自信。
3、鼓勵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當孩子面臨困難的時候,鼓勵孩子自己先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動動自己的小腦筋,激發孩子的思維能力,當孩子在與人交往中發生衝突了,家長鼓勵孩子自己處理的同時,也要適當的幫助孩子,讓孩子佔據主導地位去處理,慢慢的孩子發現其實自己是很強大的,可以自己解決問題了,在這一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參與其間,不要在邊上旁觀或者以下達命令的方式引導。讓孩子循序漸進地進步。
孩子的不自信和膽小都是可以慢慢地通過實踐和時間來改變的,但是更多的是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和陪伴,因為孩子有了家長的強大後盾和支持,他們會在內心不斷地充實自己,慢慢的這種安全感會擴散,孩子就會自信獨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