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羞不願意表達,家長需要做好引導,幫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懼

2020-12-13 寬哥撩育

我們在生活中不難發現,有些孩子在日常交往中表現得落落大方,而有些孩子卻總是害羞、膽怯,不願意表達,甚至產生社交恐懼。

而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這樣害羞的情緒時,往往不知道如何做好引導。只是很焦急和孩子說:"不要總是悶在房間裡,出去和同學玩會唄,別這麼膽小嘛..."

明明孩子在家活潑愛鬧,怎麼一出門就無法和同學玩在一起呢?

家裡條件很好也不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的放下學都是父母車接車送,出去和朋友玩也是送到約定地點,不允許一個人打車出門。

上大學以後,這種情況依舊如此,和朋友出去玩,才下午六七點,父母就瘋狂打電話催著回家,一個人或是和同學出去旅遊根本不可能。

我的人生規劃也是他們提前做好,我想學什麼基本上都會被拒絕,感覺什麼都被安排我已經不會思考了。

家長的過度保護對於孩子來說,有時候是愛的負擔,對於孩子要做一些事情時,都會首先拒絕他們。

對孩子的行為過度的擔心,總是在說"乖乖待在家,外面太危險了;這個太危險了,不能做。"

對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做好萬全安排,從不讓孩子獨自去做任何事,導致孩子過分依賴父母,缺乏自信心。

也有這樣的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欲特別強,希望孩子什麼都聽自己的。父母通常會告訴孩子"你要這樣做;你按照我的步驟來就行。"

總是在給孩子輸入各種道理,當孩子做出反抗時,家長就會表現得特別焦躁,告訴他們"你要立刻就去做。"

在這種情況成長的孩子通常想要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又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逐漸喪失自己的想法,遇到問題會逃避,遇到挫折就退縮,做任何事沒有動力。

這些家庭中的孩子因為家長教育的忽視也好、用錯方法也罷,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卻是影響一生的。

無論只是害羞還是已經拒絕交往,這種情緒和行為都不會完全先天性的,而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慢慢形成的,需要家長採取一些正確的疏導方式,引導孩子走出社交障礙。

1.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父母不要忽視了關注孩子的情緒。

社會在進步,物價在升高。孩子的到來給家庭帶來的不止是溫馨,還有壓得人不能喘氣的生活壓力。

想給孩子好的生活,勢必就會發生這種情形:當家長回家時,孩子已經睡了;出差一個星期都見不到孩子,常常讓孩子陷入一個人,更別說同孩子進行溝通了。

長此以往,孩子跟父母之間的信任感降低。因為他覺得"無論我說什麼,也不會有人在乎的吧,"在和其他人交往的時候就會非常拒絕。

忙於工作也不能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每周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談談心,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2.尊重孩子的喜好,肯定他們的才能、儘量減少指責

上學的時候,班級上都會有那麼一個人,基本上不說話,不和其他人溝通,上學放學都獨來獨往。甚至連體育課兩兩合作時,他都是被剩下的,最後還是老師要求其他同學配合他去完成課程安排。

在面臨人多的環境時,這些孩子會感到不安,沒有安全感,就會變得很拘謹,話也很少。就會讓人覺得高冷、不易接近,也就沒有人和他一起玩。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對自己形成一種認知,而害羞的孩子的自我認知都是比較消極的,覺得自己什麼的不好,也不會受到大家的喜愛。

當發現有人看他時,就會局促不安,不敢同他人對視。不願意被他人提起,喜歡一個人呆在角落裡,沒有存在感也不會難過。

孩子喜歡什麼,只要是積極向上的,做家長的就要支持,告訴他們"喜歡什麼就去做什麼吧,爸爸媽媽也相信你一定可以最好的,"給他們足夠的信心去和身邊的同學交往。

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孩子在幼兒園的六一晚會上沒有表演好,也不能回家就去批評他們,而是鼓勵他們下一次一定要爭取表現得很好。

3.在小事中培養獨立的能力,帶孩子接觸不熟悉的人、參加集體活動

膽怯、害羞的孩子在內心深處是渴望交往的,但是又會被不安、害怕所支配,不敢邁出那一步。而這種情緒是會逐漸積累的,越沒辦法溝通就越自暴自棄,逐漸開始放棄與人交往。

在心裡總是和自己說"沒事,一個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也很美好,""同學們玩的很好,我的加入也是多餘的。"會給自己很多的安慰,讓這件事有合理化的解釋。

所以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在孩子拼樂高的時候,家長別急著幫忙,讓他自己去發散思維,實在想不出來的時候,也要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需要幫助。

家長在參加一些好友聚會,不妨把孩子帶上,讓他們多去接觸一些不熟悉的人和事。帶他參加一些夏令營活動,走出家庭這個舒適圈,開闊視野也能夠提升膽量。

沒有孩子一出生就擅長社交,也沒有父母開始就是優秀的教育家;孩子從羞於表達到落落大方,離不開父母的正確引導,家長從不知所措到遊刃有餘,也是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結果。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怎麼辦?家長從這3個方面,幫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懼心理
    雖然嘴上說著喜歡,但是在幼兒園永遠是自己在角落,不敢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於是就變得很孤單,不願意去幼兒園,覺得自己沒有朋友,老師也反饋,即使別人主動和她說話,她也不回答,小朋友一起的集體活動,她也不參加,自己在角落裡,這讓幼兒園老師也頭疼不已。
  • 睿智燈塔-孩子晚上怕黑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黑暗恐懼
    每個孩子從出生起,生活環境和性格都會有一定的差異,而這些因素也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性格,有的孩子長大後性格活潑開朗,有的孩子卻性格內向、不愛說話,還特別怕黑,就連晚上自己睡覺都覺得非常害怕,這讓很多家長十分疑惑。那麼,孩子晚上怕黑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黑暗恐懼呢?朋友家的女兒園園,從小就特別怕黑,平常都不敢一個人呆在家裡。
  • 孩子膽小、害羞,不敢跟陌生人說話?4個方法讓孩子擺脫害羞模式
    孩子在不熟悉的環境遇到不熟悉的人,會躲在家長身後或者依偎在家長身邊,家長動一下他就動一下,特別膽小、害羞。如果孩子在陌生環境或者公共場合總是這麼放不開,不能在陌生人面前從容表達自己,這樣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會有一定的影響。
  • 孩子「膽小害羞不開口」,跟家長帶娃方式有關,3個方法完美解決
    孩子「膽小害羞不開口」,跟家長帶娃方式有關不少家長都會教孩子問好,但是孩子就是不願意開口,家長就開始急了,一直催著孩子向人問好,甚至把孩子都弄哭了。如果孩子忽然到了一個很陌生的地方,周圍有很多自己不認識的人,難免會產生恐懼心理,進而形成「恐懼型害羞」。2、遺傳原因一項科學研究表明,害羞也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
  • 當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時,父母需要警醒,孩子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
    其實這是孩子患上了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社交焦慮障礙,多表現為過分和不合理地害怕、恐懼周圍的事物或者環境。這種恐懼是難以控制的,而且許多有這種症狀的人知道自己這樣是不對的,但是還是會抵抗不了這種恐懼,從而對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
  • 孩子害羞拒絕與人社交?聰明的家長,會這樣鍛鍊孩子
    「你這孩子,怎麼那麼害羞呢?打招呼都這麼難!」媽媽再一次感到尷尬,只好打圓場。孩子真的是因為害羞而拒絕與人社交嗎?其實孩子是因為在社交過程中,產生了恐懼和焦慮而引發的行為。為什麼小朋友會在社交過程中產生恐懼和焦慮?
  • 孩子怕生不敢和人交往?對待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可用系統脫敏法
    對於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家長需要做的是理解孩子,要認同孩子出現的行為,然後再和孩子一起找到背後的原因,把問題癥結找出來我們才能解決問題。家長也可以學習"系統脫敏法",幫助緩解孩子的社交恐懼症狀。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恐懼"社交"?"系統脫敏法"又是什麼呢?家長應該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操作呢?孩子怕生?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兒子上了幼兒園之後,老師曾經也跟張莉溝通過,覺得孩子有些過於內向了,即使老師很努力地去引導,但是孩子依然不懂得跟他人合作,更談不上交好朋友。每次張莉帶兒子出去的時候,看到認識的人,孩子從來不會跟人打招呼,甚至還會躲到張莉的身後,讓張莉時常覺得有些尷尬。
  • 孩子不喜歡和人說話,可能是社交恐懼!注意這三點讓孩子遠離社恐
    之後我一直在想這件事,樂樂他絕不是個內向的孩子,怎麼在同學面前這麼害羞呢?回去之後我和哥哥嫂嫂聊起這件事情,原來樂樂一直都有這樣的情況,在家裡活潑好動,到外人面前就一下子蔫了,總是黏在家長身邊,不喜歡和別的小孩子玩。根據樂樂的這些情況,我推測樂樂很可能有社交恐懼症,害怕與他人接觸。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 孩子表現得怯懦不自信?家長注意正向引導,培養小孩有妙招
    嘉嘉從小就比較膽小,在跟其他孩子相處的時候,總是會以哭來解決問題。很多孩子對於一些事情,都會有勇氣去完成,可是對於嘉嘉來說,內心卻覺得很恐懼,她不願意去嘗試,只有看著其他孩子玩的份。有時候,在學校還會引起其他孩子的嘲笑,這讓嘉嘉覺得很不開心,可是勇氣這個東西,在嘉嘉的身上確實不存在,她覺得躲在媽媽的背後,才有更多的安全感。
  • 孩子內向害羞?可能你忽略了孩子社會化能力的培養,家長別忽視
    昨天逛微博的時候看到一位家長在微博留言說,她的孩子今年已經三歲了,但是依舊像小時候一樣,每次帶他出去玩的時候都喜歡躲在媽媽的背後不肯跟其他的小朋友交流。媽媽認為這樣不利於她的成長,所以一直鼓勵他,甚至是強迫孩子邁出第一步。但是孩子總是鼓不起勇氣來,有的時候還會因為害羞而大哭,媽媽真的不知道該怎樣去解決孩子過於內向和害羞的問題。
  • 孩子懦弱膽子小?記住這幾點,讓孩子克服恐懼,充滿勇氣
    我們經常看到孩子畏畏縮縮的,抱著媽媽的大腿,在淘氣堡裡其他小朋友爬上爬下不亦樂乎,而他卻在旁邊唯唯諾諾的不敢上前;有人打招呼,害怕的不敢吱聲;對於一切的新鮮事物都有恐懼。形家長在頭疼孩子膽小之餘,還是應該反思一下,形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或許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在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用勇氣,去面對這世界上的各種問題。
  • 擔心孩子跟父母一樣缺乏安全感?這些小妙招,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第2種父母可能沒有太多時間去了解小孩子,幫助小孩子做心理輔導。所以他們會選擇最最簡單的方法告訴小孩子害怕什麼,就儘量不要接觸到這些食物,或者是跟這些食物保持距離。其實這個父母這樣的做法也治標不治本,完全不能幫孩子從根本上去解決恐懼的本質。
  • 孩子膽怯害羞?導致孩子性格靦腆害羞的原因有這些
    到後來,即使我把他放到了孩子玩的區域,他也是不願意進去,一個人站在邊上看了很久又跑回來找我們。遇到了親戚朋友來打招呼,我讓孩子自我介紹,他卻小臉憋得通紅,硬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我尷尬之下只好替他道歉,說「孩子害羞,也不知道怎麼的,平時在家都不會這樣的。不好意思啊」。
  • 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孩子膽小、怕人是表現,看看育兒專家的建議
    有的孩子是幼年時處於相對封閉環境,很少與同伴交往,所以當他見到同伴時候不知道該如何交往,如果這時沒人進行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陷入恐懼交往中。第二個方面:先天遺傳,具有社交障礙。因為孩子不能辨別該做什麼,該說什麼,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唯恐做錯了說錯了被批評,於是孩子就會生活在恐懼和焦慮之中,進而不願意與人說話,更怕與人交往。
  • 孩子怯生、孤僻、不願意和別人玩……孩子的社交力該如何培養?
    很多媽媽說過孩子膽小、怯生、孤僻、怕事,不懂得如何跟別的小朋友相處……如何與他人相處是一項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發展與完善的。家長在不同階段進行引導,社交能力是自然而然的。從此以後,孩子開啟了真正的交友之路。三,培養孩子社交家長需要注意什麼?1.互動分享孩子社交的第一堂課,往往是要孩子學會如何分享。
  • 抑鬱症:父母如何幫助患有抑鬱症的孩子,克服社交恐懼症?
    文/阿秋抑鬱症的孩子多少都會存在一些社交恐懼症的心理,所謂的社交恐懼症就是:「跟人打交道覺得有困難、有恐懼感、有壓力感了,情緒體驗也是非常的負面。」那麼這些恐懼症來自哪裡呢?還是因為本身孩子就存在一些社交恐懼症的心理問題,加之抑鬱情緒的徒增,導致這種社交恐懼症不斷地加深呢?其實,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問題,因為,抑鬱症會導致社交恐懼症的發生,而本身就有社交恐懼心理的人或者存在其它心理問題的人,也會因為抑鬱症的影響,使得社交恐懼心理的症狀凸顯出來。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要做好引導
    孩子犯錯的原因只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嗎?原因往往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簡單。你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是因為他已經「感統失調」了!那麼,什麼是「感統失調」呢?又是什麼導致了「感統失調」?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進行矯正呢?一、什麼是「感統失調」?
  • 家長們必需要正確地引導孩子的三觀
    家長們必需要正確地引導孩子的三觀為什麼孩子會有這種嫉妒心理?因為大部分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有很強的情緒感受,不能理性思考,控制情緒。而是直接表達情緒,不考慮後果。比如,我不能容忍父母愛別人的孩子。如果他們出現,孩子會表現出非常憤怒的情緒,然後不斷哭泣以發洩不滿;對於玩具和零食比自己多的夜班,會很擠,或者直接採取破壞的方式破壞同伴的玩具。孩子嫉妒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 發現孩子有恐懼的心理,家長要怎麼做呢?
    今天在逛知乎,看到有一個寶媽說自己的孩子害怕假人,從不敢靠近。突然就想起去年7、8月份的時候,我們剛搬了家不久,有一個晚上,咚咚在客廳與飯廳中間玩,突然兩眼直勾勾的看著廚房的方法,一眨不眨的。我問她在看什麼,她沒回答我,也就沒太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