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孩子膽小、怕人是表現,看看育兒專家的建議

2020-12-13 艾米兒育兒

我們經常聽到有家長說起自己的孩子,怎麼這麼膽小?見到生人就害怕,膽怯,不敢打招呼,別的小朋友搶了自己的玩具也不敢吭聲,該怎麼辦呢?

有的家長覺得,也許是孩子年齡太小了,所以才會膽小,加上不知道怎麼與人交往,所以才會怯生生的,並且覺得這種現象等孩子年齡大些了應該就好了。

其實不然,教育專家針對此問題曾經建議:當孩子出現這種問題時,就是「社交恐懼症」的表現,這種順其自然在教育孩子時並不提倡,並且建議家長,如果發現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要認真幹預,科學指導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

01朋友家怯生生的小男孩

周末時候,鄰居田田媽邀請幾個小朋友到家裡玩,因為田田過生日,所以平時和田田關係不錯的小朋友們都被邀請了。

我也帶著女兒去了,到了田田家裡後,七八個小朋友一家面就瘋了一樣嘰嘰喳喳玩得非常開心。

不過4歲多的坤坤卻不願意去玩,從進門開始他就緊緊地跟著媽媽,一刻不離開,一會偷偷瞄瞄玩得很開心的其他孩子們,但是我們哄他去玩他就不去。

這時田田作為家裡的小主人便來邀請坤坤,田田說:「坤坤,我們一起來玩吧,可好玩了!」

只見坤坤蠢蠢欲動,不過他看了看其他幾個不太熟悉的小朋友後,興奮的小臉很快就沒了光彩,他緊緊地抱著媽媽說:「我不要去,我不要去!」

即使幾個媽媽都想辦法哄坤坤去玩,但是他都不為所動,一直粘著媽媽,唯恐媽媽和他分開了。

又過了一會,我女兒也過來叫坤坤,並友好地用手去牽坤坤的手,因為她一起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想讓坤坤參加,不曾想,坤坤突然大喊:「我不要,媽媽,我不要去玩!」

當時我女兒被嚇了一跳,我們幾個人也愣了一下,因為坤坤的聲音裡充滿了恐懼。

02小男孩媽媽的話引深思

當坤坤媽看到兒子這樣的反應後,也感覺很不好意思,連忙抱歉地說:「因為她和老公工作比較忙,所以坤坤在半歲時,她產假結束了,就把坤坤送老家姥姥家了,直到去年孩子該上幼兒園時候才接過來。」

坤坤媽後悔地說,坤坤在姥姥家裡時候也挺活躍,但是接過來之後,因為坤坤在老家說方言,所以來了之後語言不太通,不願意和別的人說話,更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玩,在幼兒園裡也比較沉默。

本來想著今天田田生日,小朋友多,坤坤又比較喜歡和甜甜玩,就帶坤坤來和其他小朋友玩玩,沒想到坤坤還是不願意和別人玩。

聽了坤坤媽說起坤坤的經歷後,我突然想到了一個詞——兒童社交恐懼症。於是便把這個想法委婉地和坤坤媽說起,讓她多看些這方面的育兒書籍,及時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和引導。

03什麼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兒童社交恐懼症是指兒童對新環境或陌生人產生恐懼、焦慮情緒和迴避行為。在陌生環境中表現為過分害羞、尷尬,對自己的行為過分關注、或進入新環境時自己感覺到痛苦和身體不適,或出現哭鬧、不語、退縮。

在我們的周圍,我們也會發現有的小朋友很怕人生,不敢和生人打招呼,看到生人就躲到爸爸媽媽身後,看到孩子小小年紀膽戰心驚的樣子,我們都會比較心疼。

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年齡小,怕人是正常的,等孩子大些了自然就好了。其實這種想法並不可取,因為孩子的這種社交恐懼心理的產生會讓孩子產生心理負擔,而這種心理負擔並不會因為年齡增長而消退。

04兒童社交恐懼症產生的原因

根據育兒專家分析,兒童產生社交恐懼症時,家長要重視,並根據自己的家庭環境和孩子的成長環境,和孩子日常接觸最多人的性格等方面進行分析。

心理學研究證實,兒童社交恐懼症的產生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家庭環境影響。

一般家庭氛圍比較緊張,爸爸媽媽感情不和睦,婆媳關係不好,經常經常出現打架,吵架,爭執的情況,孩子就會變得比較敏感,進而變得自卑,把自己幼小的心靈封閉起來,杜絕與他人交往。

有的孩子是幼年時處於相對封閉環境,很少與同伴交往,所以當他見到同伴時候不知道該如何交往,如果這時沒人進行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陷入恐懼交往中。

第二個方面:先天遺傳,具有社交障礙。

如果家庭中的直系親屬有人是這種性格,有典型的社交恐懼表現,那麼,孩子出現這種性格的概率就會很大。

所以說,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較靦腆、膽小、喜歡好獨,這就是和父母的遺傳有一定關係。

第三個方面:遭遇挫折導致後自我封閉

有的小孩子是因為某次社交情境中有不愉快的經歷,因為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心理創傷,所以孩子就會為了自我保護而杜絕與人交往。

比如:如果孩子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訓斥,批評,父母情緒化嚴重,孩子就會變得自卑,產生害怕心理。

因為孩子不能辨別該做什麼,該說什麼,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唯恐做錯了說錯了被批評,於是孩子就會生活在恐懼和焦慮之中,進而不願意與人說話,更怕與人交往。

05如果孩子有「社交恐懼」,家長應該怎麼辦?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上面這些現象,可以審視下孩子從出生後到現在,成長過程可能是什麼因素導致孩子的社交恐懼,從而有針對性幫助孩子擺脫社交恐懼,讓孩子變得陽光,自信而快樂。

一般來說,想讓有社交恐懼的兒童擺脫社交恐懼,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做,家長不妨嘗試下。

① 營造溫暖的家庭氛圍

如果家裡長期出現父母關係緊張或者婆媳關係緊張,父母就要從這些方面來進行改變了。

首先改變夫妻關係,即使夫妻有什麼矛盾,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要讓孩子看到父母關係和睦,讓孩子感受到家庭充滿愛。

如果是婆媳關係緊張,那麼更要從根部解決,一般婆媳矛盾很多是因為教育孩子產生分歧引起了,既然都是為了孩子,為何不能都退一步,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呢?

② 家長反省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有的家長是權威性家長,他們喜歡對孩子說一不二,對孩子說話也都是命令強制的方法,如果孩子不順從,家長就會訓斥,恐嚇孩子,以至於孩子因為害怕而變得膽小,怕事。

如果家裡存在這樣的情況,家長就要先改變自己,改變自己與孩子的溝通心理和溝通方式。

③ 鼓勵孩子和相對熟悉的小朋友主動交往,增加交往的頻次

父母可以陪同孩子接觸陌生的小朋友,和小朋友可以逐漸認識,到最後熟悉,讓孩子在這種逐漸深入的交往友變得自信,克服焦慮和緊張情緒,讓孩子最終學會主動和小朋友交往。

06結語

如果孩子膽小怯生,害怕與人交往,也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孩子克服這種社交恐懼。

家長可以利用周末時間多陪伴孩子出去玩玩,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多接觸外面的世界,這樣孩子對外界的戒備心理和陌生感才會慢慢減少。

同時也可以經常邀請別的小朋友到家裡和孩子一起玩。

總而言之,家長不要因為孩子膽小就批評孩子,不要給孩子「貼標籤」,相信通過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孩子一定可以克服。

相關焦點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當然,不同性格特點的人也有各自適合工作的領域,但是對於家長們來說,當然還是希望孩子能夠更外向一些。因為有的時候,孩子的一些內向表現並不是正常的,而是在給家長們敲警鐘,其實孩子是兒童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眼看著孩子快要上小學了,但一直是這樣的表現,只要到了陌生的環境,孩子就會表現得很侷促緊張,不是不停地喝水,就是不敢講話,這樣的表現開始讓張莉擔心起來。不放心的張莉最後帶兒子去醫院諮詢了醫生,經過詳細的檢查,醫生說孩子是患上了兒童社交恐懼症,如果一直不幹涉的話,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負擔。
  • 害怕與人交流是因為內向、膽小?小心是患有社交恐懼症
    今日,#社交恐懼症該如何克服#衝上熱搜。生活中,有這麼一部分人,他們不敢在現實裡和人交際,不敢約朋友出去玩,只能縮在自己的角落,看著別人嬉笑打鬧……這樣的人,大部分都患有社交恐懼症。是內向、膽小,還是患有社交恐懼症?
  • 當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時,父母需要警醒,孩子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
    再有就是平常的班級小組討論的時候,有些孩子一同別人說話就放不開聲音,支支吾吾,臉也紅彤彤的。其實這是孩子患上了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社交焦慮障礙,多表現為過分和不合理地害怕、恐懼周圍的事物或者環境。
  •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家長千萬別大意,謹防兒童社交恐懼症的出現
    社交恐懼症,又叫社交恐怖症。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特殊類型,我們說恐懼症它是對特殊的場景,或者對象的一種過度的懼怕。而社交恐懼症,是對社交長期的過度的懼怕。為什麼會有社交恐懼症呢?四個原因需要重視1.自身的遺傳基因,如果父母有相應的情況,孩子也有一定機率遺傳一個易患因子。
  • 害羞、膽小、不願意社交,我是得了社交恐懼症嗎?
    遠遠看到認識的人馬上低頭玩手機,只為了不打招呼;透過電梯門看到不熟的同事火速按關門鍵,完全不想一起坐電梯;中午去樓下吃飯,在門口看到有認識的同事,立刻轉身換一家店;下午4點要和工作夥伴視頻,早上10點就開始深呼吸;……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有人說這是得了「社交恐懼症」
  • 為什麼社交恐懼?你有社交恐懼症嗎?
    在參與社交活動之後,你是不是會花時間分析自己的表現,並找出在互動中出現的錯誤? 在社交活動中偶爾經歷過消極的體驗,你是不是就會聯想它是最壞的結果? 如果幼年有過被戲弄、欺負、排擠、嘲笑或者羞辱的經歷,會更容易得社交恐懼症。此外,生活中其他一些消極事件,例如家庭衝突、性虐待,也可能與這種病有關。 害羞、膽小、內斂或者拘謹的兒童,在面臨新狀況的時候可能更容易產生社交恐懼症狀。
  • 孩子見到熟人就跑,可能是「社交恐懼症」,家長巧用4招輕鬆應對
    小王說,孩子浪費在路上的時間基本上都是為了躲熟人,小區裡鄰居們大多都認識,同學家長、老師住在同一個小區的也不少。為了儘量不要碰到熟人,孩子可以從離家最遠的小區門走,總之,一切以不碰到熟人為目的,典型的社交恐懼症症狀。一、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從何而來?
  • 孩子膽小怎麼辦?家長從這3個方面,幫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懼心理
    我家孩子很膽小,不敢跟人交流、不敢跟小朋友玩。」陳女士家的的女兒今年6歲,已經是上中班的小朋友了,這麼長時間以來,孩子還總是在早上上學的路上哭鬧著不肯去上幼兒園。問她喜不喜歡跟小朋友玩,回答說:「喜歡。」
  •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如何自愈
    生活中人人都是離不開社交。社交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美好,但是社交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情。這樣有不少人就會懼怕社交,那麼社交恐懼症的表現,這是需要大概有個了解,不然當你自己有社交恐懼症的時候,自己都不會知道。會對你的生活大大折扣,讓身邊的朋友和親戚都遠離你。
  • 社交恐懼症對孩子影響巨大嗎?是的!家長做好這三點可以有效規避
    前言:前段時間一位兒童心理研究專員,發表了一篇論文,主要闡述的就是關於兒童社交方面的話題。在這篇論文中這位專員指出,在現今社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都會遇到各種社交方面的問題,而引起孩子社交方面的的問題的原因,75%以上都是因為孩子所處的環境所造成的。
  • 孩子不願交流、缺少朋友,想擺脫「社交恐懼症」,試試「系統脫敏法」
    很顯然,這個男孩有可能患上了社交恐懼症。01什麼是社交恐懼症?它一種常見的兒童期情緒障礙,會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其典型症狀表現為:在公眾場合,比如遊樂場、商場、幼兒園等,孩子會表現出非常緊張,甚至會有些恐懼。
  • 膽小不敢跟人說話?社交恐懼症該怎麼辦?
    而在我們身邊最常見的就是社交恐懼症了。社交恐懼症又叫做社交焦慮障礙,常見於兒童時期或成人早期。患者的主要表現為在公共場合與人溝通交流是十分的擔心,緊張、害怕。嚴重的社交恐懼症給我們的工作生活發來了很多麻煩。比如在公共場合與他人交談時,會出現口乾,出汗,心跳加速等症狀。還有的人在過於緊張時,會出現呼吸急促,手腳冰涼等現象。
  •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 學會這些社交不生問題
    恐懼症是以恐怖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神經症。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社會恐懼症人群,他們不願意與人交流,看每個人都會很怕。害怕別人注意到自己。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社會恐懼症的表現以及治療方法。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主要是在社交場合下幾乎不可控制地誘發即刻的焦慮發作,並對社交性場景持久地、明顯地害怕和迴避。
  • 我們真的了解社交恐懼症嗎
    社交恐懼症是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的精神障礙,多於兒童少年期起病。個別社交恐懼症患者還可能表現出類似於緘默症的表現,在任何有陌生人的場合都不言語,保持緘默。極少數社交恐懼症患者的表現具有「反常」特徵,即在陌生人面前並不焦慮,但在較熟悉的人面前卻非常焦慮。
  • 黑龍江京科腦康為你解答:性格內向就是社交恐懼症嗎?
    這樣的情況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有哪些表現? 在我們的生活中,身邊的「膽小鬼」或宅人其實並不少見,他們在微博、微信、QQ等虛擬的社交網絡上非常活躍,卻害怕在公眾場合與人面對面交流。
  • 你是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社交恐懼症的5個細節
    首先,要知道社交恐懼症和內向羞怯是不同的許多人認為社交恐懼症不過是膽小和羞怯不習慣參加多人聚會,而更願意待在家中,事實上,社交恐懼症患者不敢與他人交談,也不喜歡參加多人聚會,但這種情況不是因為他們膽小害羞,而是他們真的害怕和焦慮社交,試想一下,你是否會因為僅僅是從隔壁同學借了一個橡皮擦而全身緊繃,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不斷模擬如何表現自己的小劇場,甚至連手都在發抖
  • 怕人是怎麼回事?什麼是社交恐懼症?—烏魯木齊南湖醫院
    恐懼症是恐怖性神經症的簡稱,常見的恐懼症類型有單純恐懼症、場所恐懼症(廣場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其中社交恐懼症怕公眾注視自己,怕當眾說話,怕與人對視,怕見人臉紅等,總之是怕當眾出醜。人們面臨的問題越多,恐懼感就會加重,從而表現出來各種各樣的不良情緒,這時可以通過聽聽音樂或者做感興趣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2、不要在室內排解不良的情緒冬季天氣比較寒冷,大部分人群喜歡室內活動。但不能排解負面情緒,平時應該多約著朋友或者家人一起旅遊,適當的曬曬太陽趕走抑鬱的陰影。經過研究發現,只要每天適當的曬曬太陽,就能夠減輕恐懼的心理。
  • 社交恐懼到底是什麼?不可以小看社交恐懼症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
    事情還得從他在一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後開始說起。  社交恐懼症多發於青少年,其核心症狀是對人際交往感到緊張和害怕,因而避免和其他人打交道。患者在大庭廣眾之下怕被人注視,擔心出醜,故產生害羞、膽怯、局促不安、尷尬和笨拙的行為,嚴重者還表現出面紅耳赤、出汗、心慌、嘔吐和眩暈等,有不少無法堅持正常上學、工作和社會活動。  社交恐懼症的治療主要有兩方面:  1.藥物治療控制症狀。  2.加強心理治療,後者在一定程度上比藥物治療更重要。
  • 孩子從膽小內向到自信大方,賈靜雯的教育方式,堪稱「科教書」
    有的父母總會問,為啥自家的孩子害羞膽小、有點內向,別人家的孩子總表現得落落大方,很自信、開朗。每當這個時候,家長就在想自家的孩子是不是某些方面出了問題,事實上這不是問題,膽小內向在孩子中很常見,可愛的咘咘也不例外。
  • 孩子怕生不敢和人交往?對待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可用系統脫敏法
    事實上,孩子怕生不敢見人並不是少數孩子才有的問題,很多孩子都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狀態,簡單的來說就是孩子可能出現短暫的"社交恐懼症",相對於其他孩子來說,他們在和別人交往過程中會比較小心、拘謹,但這並不是嚴重的問題。家長不應該簡單地給孩子貼上標籤或逼迫孩子去與他人交往,這樣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大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