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洛芸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自家孩子出現社交能力弱的問題。不管是不善交際,還是和別人的衝突問題頻發。
但這些問題的發生,至少證明了孩子也是社交裡的一份子,儘管不是很成功,但也初見成效。
但是如果孩子見到熟人就想跑,對家長來說就是比較擔心的問題了。
很多時候,別說讓孩子跟熟人打個招呼了,還沒等看到熟人的影子,孩子就已經跑的看不到人了。
為了躲開認識的人他不僅可以捨近求遠,還可以換條路試試,讓家長們好氣又好笑,但是家長必須重視這個問題,孩子這樣可能是「社交恐懼症」!
小王最近有一個困擾,明明住在同一個小區,別人家的孩子放學回家只需要十五分鐘,但自家孩子放學回家的時間經常要一個小時。
一開始小王還特別擔心,找了好幾次,後來原因找到了,只能先安排孩子放了學先在學校等著,等人走的差不多,家長再去接。
小王說,孩子浪費在路上的時間基本上都是為了躲熟人,小區裡鄰居們大多都認識,同學家長、老師住在同一個小區的也不少。
為了儘量不要碰到熟人,孩子可以從離家最遠的小區門走,總之,一切以不碰到熟人為目的,典型的社交恐懼症症狀。
一、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從何而來?
1、內心敏感,十分在意他人的眼光
孩子為什麼總想從人少的地方走,不想碰到熟人?敏感的孩子一般都沉默寡言,碰到熟人要打招呼。
中國式寒暄總可以將話題扯到孩子身上,被人關注、評論,對內心敏感的孩子是一種巨大的折磨。
如何能夠不引人注意的避開這種情況,當然是眼不見心不煩、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惹不起躲得起,可見家長交談時牽扯到孩子有時候也會讓孩子產生社交恐懼。
2、自卑的孩子,恨不得別人看不到自己
孩子越自卑,就越怕別人看不起自己,一個眼神、一言一行都會讓他覺得這個人可能在說我,我真的太差勁了。
一般孩子自卑,就會努力縮小自己的存在感,怕別人看到自己、注意到自己,這樣也會產生社交恐懼。
3、家庭環境影響
假如孩子的父母就是社交恐懼症患者,那孩子也會受到影響,下意識避免碰到熟人。
而且如果孩子家庭的口碑不好,孩子的自尊心也讓他不想出現在熟悉的人很多的地方,因為孩子也能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善意的或者惡意的眼光。
二、孩子社交恐懼,4個小妙招趕緊用起來!
1、父母的肯定和鼓勵必不可少
孩子社交恐懼,多少覺得自己有缺陷,這時候來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勵是讓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有力支撐。
一般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孩子,內心敏感脆弱,如果父母置之不理或者用否定的、不適當的方法來強迫孩子改正過來。
不僅不能達到目的,還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產生更大的心理問題。
2、父母陪伴孩子慢慢走進人群
光是接受孩子的社交問題還不行,我們必須想辦法幫他克服,我們可以陪著孩子慢慢去適應跟熟人打招呼。
一開始是很親近的人,然後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這樣循序漸進讓孩子有個適應期,而且父母的陪伴是必須的。
讓孩子走進人群對他本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果父母不在身邊,那這個挑戰成功的可能微乎其微。
3、給孩子普及社交知識,讓他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
這一點也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掌握更多社交方面的知識,還可以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知道自己這樣也是社交中很尋常的一個問題,並且可以根據情況按照相關人士給的建議進行自我治療,而不是一味地自暴自棄,遠離人群治標不治本。
4、孩子社交恐懼症太嚴重,求助專業人士
現在關於兒童心理的知識和學科有很多,如果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已經很嚴重了,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去看心理醫生,不要覺得這是沒有必要的事情。
為什麼會有兒童心理醫生這種職業,不就是因為孩子們的需要嗎?所以,我們不需要過多猶豫,有需要的話,必須向專業人士求助。
總結
孩子有社交恐懼症,父母可以自己嘗試改變這種情況,千萬不能使用強制手段或者放任不管,必要的引導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所以父母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方法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育兒問題洛芸媽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洛芸媽咪,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