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見到熟人就跑,可能是「社交恐懼症」,家長巧用4招輕鬆應對

2020-12-21 洛芸媽咪

文丨洛芸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自家孩子出現社交能力弱的問題。不管是不善交際,還是和別人的衝突問題頻發。

但這些問題的發生,至少證明了孩子也是社交裡的一份子,儘管不是很成功,但也初見成效。

但是如果孩子見到熟人就想跑,對家長來說就是比較擔心的問題了。

很多時候,別說讓孩子跟熟人打個招呼了,還沒等看到熟人的影子,孩子就已經跑的看不到人了。

為了躲開認識的人他不僅可以捨近求遠,還可以換條路試試,讓家長們好氣又好笑,但是家長必須重視這個問題,孩子這樣可能是「社交恐懼症」!

小王最近有一個困擾,明明住在同一個小區,別人家的孩子放學回家只需要十五分鐘,但自家孩子放學回家的時間經常要一個小時。

一開始小王還特別擔心,找了好幾次,後來原因找到了,只能先安排孩子放了學先在學校等著,等人走的差不多,家長再去接。

小王說,孩子浪費在路上的時間基本上都是為了躲熟人,小區裡鄰居們大多都認識,同學家長、老師住在同一個小區的也不少。

為了儘量不要碰到熟人,孩子可以從離家最遠的小區門走,總之,一切以不碰到熟人為目的,典型的社交恐懼症症狀。

一、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從何而來?

1、內心敏感,十分在意他人的眼光

孩子為什麼總想從人少的地方走,不想碰到熟人?敏感的孩子一般都沉默寡言,碰到熟人要打招呼。

中國式寒暄總可以將話題扯到孩子身上,被人關注、評論,對內心敏感的孩子是一種巨大的折磨。

如何能夠不引人注意的避開這種情況,當然是眼不見心不煩、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惹不起躲得起,可見家長交談時牽扯到孩子有時候也會讓孩子產生社交恐懼。

2、自卑的孩子,恨不得別人看不到自己

孩子越自卑,就越怕別人看不起自己,一個眼神、一言一行都會讓他覺得這個人可能在說我,我真的太差勁了。

一般孩子自卑,就會努力縮小自己的存在感,怕別人看到自己、注意到自己,這樣也會產生社交恐懼。

3、家庭環境影響

假如孩子的父母就是社交恐懼症患者,那孩子也會受到影響,下意識避免碰到熟人。

而且如果孩子家庭的口碑不好,孩子的自尊心也讓他不想出現在熟悉的人很多的地方,因為孩子也能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善意的或者惡意的眼光。

二、孩子社交恐懼,4個小妙招趕緊用起來!

1、父母的肯定和鼓勵必不可少

孩子社交恐懼,多少覺得自己有缺陷,這時候來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勵是讓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有力支撐。

一般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孩子,內心敏感脆弱,如果父母置之不理或者用否定的、不適當的方法來強迫孩子改正過來。

不僅不能達到目的,還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產生更大的心理問題。

2、父母陪伴孩子慢慢走進人群

光是接受孩子的社交問題還不行,我們必須想辦法幫他克服,我們可以陪著孩子慢慢去適應跟熟人打招呼。

一開始是很親近的人,然後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這樣循序漸進讓孩子有個適應期,而且父母的陪伴是必須的。

讓孩子走進人群對他本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果父母不在身邊,那這個挑戰成功的可能微乎其微。

3、給孩子普及社交知識,讓他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

這一點也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掌握更多社交方面的知識,還可以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知道自己這樣也是社交中很尋常的一個問題,並且可以根據情況按照相關人士給的建議進行自我治療,而不是一味地自暴自棄,遠離人群治標不治本。

4、孩子社交恐懼症太嚴重,求助專業人士

現在關於兒童心理的知識和學科有很多,如果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已經很嚴重了,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去看心理醫生,不要覺得這是沒有必要的事情。

為什麼會有兒童心理醫生這種職業,不就是因為孩子們的需要嗎?所以,我們不需要過多猶豫,有需要的話,必須向專業人士求助。

總結

孩子有社交恐懼症,父母可以自己嘗試改變這種情況,千萬不能使用強制手段或者放任不管,必要的引導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所以父母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方法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育兒問題洛芸媽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洛芸媽咪,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孩子怕生不敢和人交往?對待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可用系統脫敏法
    事實上,孩子怕生不敢見人並不是少數孩子才有的問題,很多孩子都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狀態,簡單的來說就是孩子可能出現短暫的"社交恐懼症",相對於其他孩子來說,他們在和別人交往過程中會比較小心、拘謹,但這並不是嚴重的問題。家長不應該簡單地給孩子貼上標籤或逼迫孩子去與他人交往,這樣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大大的傷害。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當然,不同性格特點的人也有各自適合工作的領域,但是對於家長們來說,當然還是希望孩子能夠更外向一些。因為有的時候,孩子的一些內向表現並不是正常的,而是在給家長們敲警鐘,其實孩子是兒童社交恐懼症的表現。這類孩子通常都比較過分在意自我感受,所以不願意親近別人,喜歡自己獨處,覺得這樣很有安全感。當然,家長看到孩子這樣的表現,自然很心疼,也很擔心,更不知道該如何去應對,畢竟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交到自己的好朋友,不那麼孤獨。那麼如果孩子患上社交恐懼症,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 孩子有「幼兒園恐懼症」?家長學會這3招,輕鬆緩解孩子哭鬧
    有個家長說:別提開學了,我家娃在家玩瘋了,前兩天跟她說要準備上幼兒園了,可以見到小朋友了,立馬就哭了,我們這是上的中班,之前上小班的時候,鬧過一次,好不容易適應了,不鬧了,這回一休假,「一切回到解放前」,估計下次開學又得要哭鬧好久才適應,晚上還會突然哭醒,愁!
  • 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孩子膽小、怕人是表現,看看育兒專家的建議
    我們經常聽到有家長說起自己的孩子,怎麼這麼膽小?見到生人就害怕,膽怯,不敢打招呼,別的小朋友搶了自己的玩具也不敢吭聲,該怎麼辦呢?有的家長覺得,也許是孩子年齡太小了,所以才會膽小,加上不知道怎麼與人交往,所以才會怯生生的,並且覺得這種現象等孩子年齡大些了應該就好了。
  • 孩子沒有朋友,不敢和人交流,或許是患上社交恐懼症,家長別忽視
    聽完閨蜜的話,我斷定鬧鬧應該是患上了社交恐懼症。表面上看上去孩子不喜歡和人交往,可是,他們的內心渴盼和其他人交朋友,只是擔心會被拒絕,又不敢邁出交往的第一步。那麼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心理呢,家長又該如何引導呢?孩子患上社交恐懼症的表現有哪些?
  • 預防社交恐懼症:部分社交恐懼症可自愈
    但是,廣東省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醫師謝永標說,社交恐懼症患者,或者具有社交恐懼症狀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有部分人能夠通過自身緩解這種焦慮、恐懼的症狀。部分社交恐懼症患者可自愈社交恐懼症不用治療就能好?「社交恐懼症有一個特別的現象,有部分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夠通過自身緩解這種焦慮、恐懼的症狀。」
  •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家長千萬別大意,謹防兒童社交恐懼症的出現
    社交恐懼症,又叫社交恐怖症。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特殊類型,我們說恐懼症它是對特殊的場景,或者對象的一種過度的懼怕。而社交恐懼症,是對社交長期的過度的懼怕。有些人早期可能,在特定的場合,學生要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或者說工作人員要做演講,領導要上臺講話。老師要上堂上課,這些特殊的場景,他第一次可能會出現恐懼。直到後來到越發嚴重了,他可能會對任何這種與人接觸他都會恐懼,這種情況就是比較重了,這是叫社交恐懼。為什麼會有社交恐懼症呢?
  • 孩子不喜歡和人說話,可能是社交恐懼!注意這三點讓孩子遠離社恐
    看到我來了,他們便把帶孩子的大任交給了我。樂樂古靈精怪、活潑開朗,是個極容易相處的孩子,帶他很輕鬆。下午我看外面天氣晴朗,便帶他去附近的遊樂場玩。裡面人很多,大多是家長帶著孩子出來。我們閒逛的時候碰到了樂樂的同學,他一下子變得十分靦腆,扭扭捏捏的和同學打了個招呼就不再說話。
  • 社交恐懼:口罩能治好社交恐懼症?
    Hello 與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你相遇真幸運戴著口罩走在路上不用眯著近視眼使勁辨認熟人,以免別人跟自己打招呼,而自己卻視而不見;也不用假裝厚道地用"嗯嗯、哦哦"和熟人「尬聊」了;甚至買東西都可以自如的和賣家砍價。
  • 社交恐懼症怎麼治療 你們了解社交恐懼症嗎
    生活當中有些人會患上社交恐懼症,而患上社交恐懼症會影響患者的正常人際交往的,那麼如何治療社交恐懼症呢?社交恐懼症有哪些危害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一看吧!社交恐懼症怎麼治療社交恐懼症西醫治療1、催眠療法:精神分析師將你催眠,挖掘你心靈或記憶深處的東西,看你是否經歷過某種窘迫的事件,試圖尋找到你發病的根源。
  • 口罩,治好了我的社交恐懼症
    過去,在小區裡遛狗,總難免會碰到熟人,有時候不得不停下來寒暄,可如今,戴著口罩,再戴個耳機,就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即使沒和對方打招呼,也不會有心理負擔,畢竟戴著口罩不好認嘛。No.1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 克服社交恐懼症,練就「厚臉皮」(附送十六招)
    社交恐懼症也叫社交焦慮症,是對社交或公開場所感到強烈恐懼、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觀察的環境或表演場所,有一種明顯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和難堪。有些患者對聚會、打電話、商店購物或與人溝通感到困難。社交恐懼症多發於青少年或成人早期,男女機率均等。
  • 花季少女怕說話,只因社交恐懼症
    「張叔叔,我的社交恐懼症好了,現在又可以和同學們正常交流啦。」元旦期間,17歲的曉薇(化名)來市口腔醫院心理一科複查時,興奮地對該科主任張俊峰說。去年9月開始,曉薇不願與人說話,與人講話不敢直視,好像做了虧心事似的。張俊峰為其進行4個月的心理治療後,曉薇的社交恐懼症終於得以治癒。
  • 當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時,父母需要警醒,孩子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
    那麼怎樣知道孩子有沒有患上社交恐懼症呢?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社交恐懼症的一些表現。但是要注意有部分表現不等於患上了社交恐懼症。1.害怕別人注視自己,感到坐立不安。一個人的眼界開闊了,經歷的東西多了,在心境上就會有所提升,以前橫亙在孩子心中的那種恐懼也會隨著見識的開闊而變得不值一提。但是強行把孩子拉近我們眼中的正常社交這種方式是不太好的,很可能會讓孩子更加恐懼。
  • 用光遇來解釋,什麼叫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如何自我治癒?
    一個不想透露名字的粉絲問我,社交恐懼症該怎麼辦?01TA的問題是這樣子的:TA是一個很內向的人,TA深受社交恐懼症的困擾。02用光遇的遊戲機制,來解釋社交恐懼症在光遇這個遊戲裡,有這樣一個機制。就是在路上遇到熟人這種小事,內向的人,都可能在一瞬間內湧現出很多想法。他不敢大聲打招呼,害怕自己一旦發出聲音,就會被路人過度關注;他也不敢小聲打招呼,害怕聲音太小,那個人沒聽到,沒回應,搞得自己很尷尬;他總是擔心自己是多餘的,擔心打個招呼可能是一種打擾,別人並不期待遇到他。
  • 為什麼社交恐懼?你有社交恐懼症嗎?
    放輕鬆,其實,偶爾在某些社交場合感到緊張是正常的,比如去赴約或者當眾演講,都可能讓你心裡七上八下。 真的社交恐懼症患者即使在日常交往中也會感覺焦慮、恐懼、難為情或者尷尬,會覺得有人在時時監控你,或者在背後評頭論足。
  • 社交恐懼症對孩子影響巨大嗎?是的!家長做好這三點可以有效規避
    這篇論文也促使很多家長越發重視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因為社交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一旦患上了社交恐懼症,那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在不久之前,我跟一位朋友說到了這個話題,恰巧朋友就在附近的小學教書,她說自己班上就曾經見有過社交恐懼的學生,他們往往總是不合群的。現在的小學都非常注重孩子全方位的發展,因此會有很多的興趣課程和娛樂活動,老師都會鼓勵孩子多多參與。
  • 患有社交恐懼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果童年時期曾經有過被情感虐待、情感忽視的經歷,或者曾經在社交場合中遭遇尷尬、傷自尊的場面,比如被家長、老師責罵,被同學取笑、欺負等,而這些情緒在之後的成長過程中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那麼以後,患社交恐懼症的概率就會更高。
  • 如果你犯了這些錯,80%的可能是社交恐懼症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有的人在社交場合表現的很緊張, 尤其是約會或演講時這種感覺尤甚。 這是典型的社交焦慮障礙,也就是常說的社交恐懼症。他們害怕成為視覺焦點,更怕被人當眾點評,過多的心理焦慮、恐懼,帶來自我保護意識和躲避尷尬行為,是他們的最大特別之處。
  • 孩子有「舞臺恐懼症」咋辦?培養孩子談吐自如、自信表演需要技巧
    退下舞臺的小奇忍不住號啕大哭,教練趕緊跑過來安慰他說:「第一次登臺就會緊張,沒關係的。」但小奇的眼淚怎麼也停不下來,後來,小奇經過了無數次的訓練,再次登臺後,再也沒有出現過「舞臺恐懼症」,但是第一次的登臺經歷讓他一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