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酒的人,經常會抱怨酒的價格高,還會時常關注酒的漲價情況,會分析酒品從酒廠的出廠價是多少錢,經銷商賣的價格是多少錢,然後想辦法從中找些便宜且性價比高的。按一般的商業規則來推理,酒廠出廠價大約佔酒品零售價格的1/3,總經銷商會將價格增加1/3,然後在零售的過程中,價格還會再加1/3,大概可分為三三制。所以,酒廠如果將酒價漲了,或者經銷商漲價,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指責。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酒吧裡的酒一直賣的比零售商賣的還貴,這個問題卻似乎沒有太大的爭議。
西安高新區就開有多家酒吧,店裡的威士忌品種非常多。我有時會進去轉轉,發現酒吧中的酒比外面都賣的貴,比如,麥卡倫12年威士忌在商場中的零售價為600多元錢一瓶,在酒吧中就要賣到1800多元錢一瓶,其他各種酒也是同樣,價格基本都比零售價要貴三倍。
三款麥卡倫威士忌
從左到右,依次為12年版、700鑑賞家白彪版、1700鑑賞家金標版
三款威士忌
從左到右依次為格蘭威特、格蘭傑、麥卡倫
酒吧的酒價貴,酒客們都接受了。在酒吧裡,酒一般不是按瓶賣,而是按杯來賣給喝酒的人的,一杯酒一般是一盎司,一盎司是36毫升,還不到一兩酒,價錢在100元到200元之間。一瓶750毫升的酒,可以這樣分成20多杯來賣,一瓶賣下來就可以達到兩三千元錢了。
酒吧的酒貴,不只是在中國的現象,似乎在外國也一樣。在俄國,一瓶在超市中的價格為折合成人民幣100元一瓶的酒,在餐館中按杯賣,50毫升的一杯就可以賣到50元,這還不是在專門的酒吧中,酒吧裡賣的更要貴得多。美國、英國、日本的酒吧大多也都如此。
這些賣洋酒的酒吧還有一個特點,點酒喝時基本不配什麼吃的,就是幹喝,喝點威士忌,給酒中加點冰塊,最多再調點兒雞尾酒。這麼貴,也一直有人喝,我覺得大概是因為:第一,酒吧中的酒品種比較齊全,每種喝一小杯,可以花不多的錢,品嘗很多種不同風格的酒;第二,每杯酒平均算下來的價格,消費者也都能承受;第三,酒吧的環境看著專業化,顯得高大上,可以作為一個聊天的環境,酒吧調製的雞尾酒也是在家沒有條件喝到的,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情調和壞境也是在別處不能享受到的。有了服務,自然應該在價格上有所體現。總之,人們承認了這種商業行為。
西安高新萬達廣場spirit 1919酒吧門頭
spirit 1919可以翻譯為1919的精神,這個名字聽起來挺有意思,讓人想起「五四精神」,1919年到2019年已有百年,一百年前的先輩青春鼎盛,奮勇拼搏,一百年後的我們,代代相傳,意氣風發。
有一些餐館也跟著起鬨,禁止顧客自帶酒水。稍高檔一些的西餐、日料館,顧客在店裡買酒價格就會貴很多,尤其是烈性酒,比外面賣的起碼貴50%、甚至100%。有一段時間,中餐館也是不讓顧客自帶酒水的,如果在餐館買酒,一般的酒跟在外面買的價格差不多,但高端一些的酒就比外面賣的要貴50%、甚至一倍了。
後來,國家有了規定,餐館不能禁止客人自帶酒水,所以我們在中餐館吃飯的時候,一般都可以自己帶酒去,不用飯店裡的酒,這是比較划算的。但是在西餐館和酒吧,還沒有確立不能禁止客人自帶酒水的規定。特別是酒吧,不能有這樣的規定,如果酒吧可以自己帶酒去喝,那就該沒法經營下去,徹底歇業了。所以,酒吧就是這樣一個把便宜的酒賣得貴的地方,而且就是直接了當、簡單粗暴的貴,這樣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去酒吧喝酒,這就是商業規則,這樣的商業規則只要雙方都認可,它就會永遠存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