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質與爐型不配套,用戶「不願用清潔煤取暖」現象正在集中爆發

2020-12-21 騰訊網

「河北農村及小城鎮人口約4000萬,涉及近1557萬戶家庭,是不折不扣的清潔取暖改造大省。目前,全省待改造的餘量仍有800多萬戶。若全部按照『煤改電』『煤改氣』思路,以平均住房面積60平方米計算,折合電力需求6000萬千瓦、天然氣用量103億立方米,僅基建投資一項就分別達到4000億元、3000億元,資源需求量和改造投資量驚人。」在近日的一場行業會議上,河北省農村能源協會會長邊志敏算了這樣一筆帳,直指農村清潔取暖面臨的嚴峻態勢。

「煤改氣」「煤改電」無法滿足需求,誰來做替補?《河北省2019年農村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工作方案》提出,在推進以氣定改、以電定改的同時,繼續抓好潔淨煤兜底;在不具備改氣改電條件和暫未實施清潔取暖的地區,推廣潔淨煤和新型爐具,把汙染排放降到最低。根據目標,今冬河北全省潔淨煤取暖將覆蓋511.92萬戶,保供潔淨型煤、蘭炭、優質無煙煤等765.07萬噸。由此不難看出,煤炭仍是取暖的主力之一。

採暖季現已過半,潔淨煤取暖推廣情況如何?用戶反響好不好?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探訪了河北承德、定州等地。

(文丨本報記者 朱妍 於孟林)

有的反映「除了暖和,燒水、炒菜也很方便,還耐燒」,有的則反映「燒著無煙煤,爐子周圍一圈卻滿是爐灰」

2019年12月下旬,在承德市圍場縣海字村,記者隨機走進村口一戶人家,主人朱景軍正在給採暖爐封火。「中午一上太陽,要是再燒爐子,屋裡熱得待不住人。先把爐子關上,傍晚再添一次煤,一晚上溫度都能保持20多度。100多平方米的屋子,一天加2次,總共5斤煤左右,差不多就夠用。」

院子一角,堆放著一袋袋包裝好的煤球。不同於大塊散煤,這些煤球呈橢圓形,桌球大小,包裝袋上寫著「兗礦藍天環保潔淨煤」的字樣,並標出了多項煤質參數——發熱量>20.9MJ/kg、揮發分>12%、含硫量≤0.75%……「今年是村裡統一買煤、統一配套爐具。用起來的確乾淨,你看這些瓷磚,快兩個月沒擦了,還是很乾淨。」朱景軍指著採暖爐四周的白色牆面說。

在北距海子村15公裡的廣字村,村民劉學林也是最早使用潔淨煤的用戶之一。劉學林打開他家的爐膛,火苗「呼呼」躥了上來:「這種煤好點,一張報紙就能點著一個爐子。除了暖和,燒水、炒菜也很方便,還耐燒。」

但「乾淨、好燒」並非村民的一致感受。在緊挨著劉學林家的另一戶村民家中,記者看到煙囪冒出陣陣黑煙,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格外顯眼。燒的同樣是潔淨煤,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走進農家小院,記者發現,雖也在使用潔淨煤,但這戶人家配套的專用爐具卻被閒置在院子角落,連包裝都沒有拆。「我們此前買的爐子還沒用多久,想等等再換。新爐子是村裡統一配的,反正有補貼,自己也沒花錢。」

據了解,因為成分不同,煤質差異很大,我國煤炭大致可分為10大類,各類煤炭都有自己的特性,用途不同,利用方式也各異,潔淨煤的使用也是如此。「好馬配好鞍」,只有在使用配套專用爐具的前提下,潔淨煤清潔、高效的特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但記者走訪發現,上述「用著新爐具、燒著劣質煤」的錯配現象在多地密集出現。更有甚者,部分村莊將潔淨煤擺放在顯眼位置,以備環保部門檢查,但實際使用的仍是價格便宜但汙染嚴重的散煤。

與此同時,「燒著優質煤、用著舊爐具」的錯配現象也不在少數。例如,同在河北,距承德600公裡的定州磚路鎮岸下村村民便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在一位燒無煙煤的吳姓村民家中,記者打開爐膛,肉眼幾乎看不到火苗,但爐子周圍一圈卻滿是爐灰。「以前一天加兩次煤,火旺得很,屋裡溫度起碼有20多度。現在這種煤不容易點,一天至少添3次,稍微晚了火還會滅,屋裡有15度就不錯了,還不如過去的渣滓塊。」該村民稱,村裡要求統一使用無煙煤,燃料換了,爐子卻沒有改。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村民「不願用」潔淨煤取暖的現象普遍存在。

「煤的揮發分、含硫量、熱值到底是多少?究竟需要廠家對應提供哪種爐具?連基本參數都給不了,招標而來的爐具怎麼可能匹配?

用戶反響不一,潔淨煤取暖到底行不行?

在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理事長張紹強看來,技術過不過關、環保達不達標,是區分劣煤與好煤的首要標準。「我們所說的好煤,主要包括蘭炭、無煙煤、改性潔淨型煤等品種。從技術角度看,排放至少比過去降低80%以上,且技術水平仍在提升,實現高效燃燒、清潔排放沒有問題。但清潔煤本質還是煤,無論哪種好煤,必須配套適當的爐具才能真正發揮效果。」張紹強坦言,問題就出在了「配套」環節。

據介紹,目前各地在推廣潔淨煤的過程中,爐具通常由當地政府負責招標採購,然後免費發放或者以低價銷售給用戶。「不配套」問題首先出現在招標環節。

一位爐具行業資深人士向記者展示了河北多地的招標文件,均對爐具有全面而細緻的要求,具體內容包括技術實力、供貨能力、供貨時間、售後服務及價格等。相比之下,文件對煤的描述,多採用「清潔煤」等簡要說法,一筆帶過,鮮有具體參數。「先明確煤的問題,選用何種爐具才有據可依。但煤的揮發分、含硫量、熱值到底是多少?究竟需要廠家對應提供哪種爐具?連基本參數都給不了,招標而來的爐具怎麼可能匹配?」

一位不願具名的爐具企業人士也稱,「不配套」不僅讓老百姓有意見,也給企業帶來了困惑。「在投標前,我們多方打聽,才能了解當地到底用什麼煤。否則就算中標,自己都不知道該提供哪款爐具。因為一組專用爐型燒一組煤,這是最科學的。誰要是說自己的爐子什麼煤都能燒,那絕對是不現實的。」

上述行業人士進一步指出,即便是中標爐具,主管部門也存在把關不嚴、工作不細的問題。「過去,招標中有一個測試環節。就是把不同的爐子拿到現場燒同一種煤,然後通過第三方檢測得出權威結果。但是現在地方政府為了省事、省時,往往省略了這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我認為,招標不能只靠專家組打打分,更需要實實在在的檢測,這樣才能知道爐具和燃料是否匹配。」

除了爐具,潔淨煤本身也存在質量起伏。一份由北京化工大學、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委會等機構聯合發布的《北方典型地區農村居民冬季取暖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當前各地普遍存在燃煤品質參差不齊、地方政府品控力度不一的現象。例如,部分地區的型煤產品灰分過大、熱值非常低,與用戶反映的點火難、不耐燒情況吻合。「究竟什麼樣的煤才算清潔,國家層面尚無統一標準。清潔煤的概念、邊界,不是地方政府一方說了算。」張紹強稱。

「面對時間緊、任務重、趕工期等現實,有的爐具企業沒有多餘的加工能力,便採取外包加工的辦法,質量如何保證?

在招標環節進行源頭把控,是實現「好煤配好爐」的前提,各地政府對此也已有所行動,但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記者了解到,去年8月,河北省曾以「內部明電」的形式,發布了一份特急文件——《河北省2019年採暖季潔淨煤及型煤配套爐具保供方案》。針對爐具供應,《方案》提出,2019年6月底前完成對2016年省統一組織採購入圍的40家型煤爐具企業的摸底,確認現有生產企業截至10月底的供貨能力,在此基礎上啟動補充招標工作。

「我們是2016年最早入圍的一批,當時要得特別急,中標企業紛紛加班加點供貨。但『煤改氣』『煤改電』政策一出,潔淨煤取暖停滯,爐具供應也隨之叫停。中標企業有的被迫改行、有的勉強支撐,有的實在沒辦法,把爐子直接拿去賣廢鐵了。現在又把我們召回去,與當年情況類似,2019年又爆發了前所未有的供不應求,幾乎所有廠家都在忙碌。但幾年過去了,技術水平、使用環境、推廣條件都發生了變化,卻依然在沿用當初的標準,這真的合理嗎?」石家莊春燕採暖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風林提出疑問。

對此,記者致函河北省發改委,但截至發稿,仍未收到回復。

「招標時間短,一旦中標,主管部門往往就派人到企業督戰、推進。前幾年就是這樣,這個採暖季又出現了這種局面。面對時間緊、任務重、趕工期等現實,有的爐具企業沒有多餘的加工能力,便採取外包加工的辦法,質量如何保證?重產量、輕質量,企業哪裡還能潛心研究技術?這樣的惡性循環,讓企業本身深受其害,長遠來看還會影響用戶,甚至整個行業。」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委會主任郝芳洲對此表達了擔憂。

對此,《報告》建議完善現有招標流程。政府應制定科學的招標採購、補貼與評估機制,保障企業服務質量及用戶利益。在招標階段,建立招標專家組評價指標體系,從產品的質量、價格及售後服務等方面綜合評價,避免低價惡性競爭。在交付階段,政府也應儘量避免拖欠企業款項,避免資金墊付第三方介入擾亂市場,影響企業的技術創新積極性。在此基礎上,通過後追蹤評估和問責機制,督促與激勵企業建設售後服務體系,提高售後服務質量,做好過程跟蹤記錄,建立檔案、問責等制度。

潔淨煤取暖已經大面積鋪開,但這只是一個好的開始,要把好事做好、做實,還有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

評論:潔淨煤取暖,煤爐不能脫節

文丨本報評論員

堅持從實際出發,多措並舉,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在北方清潔取暖「四宜」原則中,煤炭佔據一席之地,與氣、電一道,共同承擔著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確保群眾溫暖過冬的重任。不過,區別於過去的劣質散煤,現在要推廣的是無煙煤、蘭炭、潔淨型煤等優質「好煤」。

從技術角度來看,經過改性加工,「潔淨煤」的揮發分、含硫量等主要質量指標均有改善。只要與適當的爐具匹配使用,燃燒時無煙、無味、無塵,潔淨煤取暖即可實現高效燃燒、清潔排放。從政策角度來看,早在2013年,國務院印發的《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就提出「鼓勵北方農村地區建設潔淨煤配送中心,推廣使用潔淨煤和型煤」。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等主管部門也已明確,對於不能通過清潔取暖替代散燒煤的偏遠山區等,可利用「潔淨煤+節能環保爐具」等方式替代散燒煤;對於已完成清潔取暖改造但尚未得到一個採暖季運行檢驗的,採取清潔煤兜底保障「雙保險」的方式。

具體到地方層面,潔淨煤取暖確有巨大需求。例如,今冬河北一地的覆蓋面就超過500萬戶,保供量不少於765萬噸;山東也提出,2019年力爭推廣潔淨型煤350萬噸的任務。技術可行、政策支持、需求旺盛,推廣應用卻問題重重。

潔淨煤取暖問題頻出,可追溯的原因很多。比如,潔淨煤發下去了,與之相配套的爐具卻遲遲不到位;政府花高價替用戶裝好新型爐具,爐膛裡卻依然燒著劣質散煤,清潔取暖也就無從談起。「病灶」不一而足。但背後折射出的共性問題是,一些地方潔淨煤推廣效果不理想,與地方政府只急於完成散煤治理、冬季保供任務,而不注重實際成效有很大關係。在部分地區,因決策、執行時間有限,爐具招標工作匆忙開展,不但未能實現紮實推進,反而給用戶帶來不便,造成潔淨煤不好用的壞印象,不願用。更有甚者,一些不合規的廠家趁虛而入,鑽了改造任務重、時間緊的空子,以掙快錢、吃補貼為目的,產品質量、售後服務根本無法保障。種種亂象之下,潔淨煤取暖效果難免大打折扣。

破除頑疾,關鍵在於對症下藥、精準施策。

表面上看,潔淨煤取暖需求旺盛、用量可觀,但究竟選什麼煤、用什麼爐,實際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拍板。換言之,政府替老百姓作了選擇,上面推什麼、底下用什麼。

既然如此,煤和爐的選擇均要有據可循。潔淨煤生產、供應要達到哪些指標參數,與之相配套的爐具應滿足哪些準入門檻,二者如何合理匹配才能發揮作用……在招標環節,這些都是事關潔淨煤取暖改造質量的關鍵問題,應該首先予以明確。嚴控質量,才能為老百姓選出真正的好煤、好爐,而不是一味追求改造數量。

農村地域遼闊,取暖用戶點多面廣,加之氣候、生活習慣、經濟水平等現實情況千差萬別,地方政府在決策時理應從實際出發,選擇真正符合當地需求的方案,並保障煤和爐的性能好、質量優、匹配合理。只有從源頭入手抓質量,確保燃料好、爐具好,才能減少後續相關問題的出現。

目前,北方仍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暫無條件實施氣、電代煤。這意味著,至少在一段時期內,潔淨煤取暖仍有較大市場需求。群眾冷暖無小事,潔淨煤取暖改造只有率先把好質量關,嚴防埋下質量隱患,才能充分發揮好其在民生供暖中的兜底作用,也才能為行業自身生存和發展贏得更大空間。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責編 | 閆志強

相關焦點

  • 一線聲音|關於煤改電清潔取暖發展的思路及建議
    2、如何讓煤改電清潔取暖快速發展,實現在2020年城區、縣城和城鄉達到70%、60%、30%,代替1.5億噸的散煤燃燒。3、茲電網企業電供暖新增負荷的需求,要做好配套設施的增能擴容和電網接入工作。4、在學校、辦公樓等非連續性供暖場所,以及集中供熱管網無法覆蓋區域進行煤改電,併科學運用煤改電谷時段蓄熱式電鍋爐供暖(省電、舒適、不乾燥等優勢)。
  • 雄安:清潔取暖,讓天更藍民心更暖
    雄安:清潔取暖,讓天更藍民心更暖 原標題:清潔取暖,讓天更藍民心更暖10月31日,安新縣10千伏趙莊子線成功合閘送電,雄安新區2020年「電代煤」配套電網改造任務全面竣工。圖為安新縣10千伏趙莊子「電代煤」線路建設現場。河北日報通訊員 馬 晶攝11月1日起,雄安新區三縣順利提前供暖。
  • 今冬取暖更清潔了
    全國將新增清潔取暖面積約15億平方米——今冬取暖更清潔了「今年冬天取暖,俺們用上了天然氣,政府不僅出錢給安裝設備,前3年還發用氣補貼,冬天做飯、洗澡啥的都方便很多。」11月13日,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黃河涯鎮三十里舖西街村村民張勝軍指著自家廚房裡的燃氣壁掛爐說。
  • 今年我國將新增清潔取暖面積15億平方米左右 「煤改電」成主力
    通過改氣、改電等方式替代散煤,是我國北方地區大氣汙染治理的重要舉措之一。近年來,我國集中力量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區域散煤治理,已經累計完成散煤治理2500餘萬戶。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實現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全覆蓋。「師傅們,感謝了!今年家裡能暖暖和和過冬了。」
  • 青龍木頭凳鎮持續推進散煤整治和清潔取暖推廣工作
    入冬以來,木頭凳鎮持續推進散煤整治和清潔取暖推廣工作,在懸掛條幅、發放明白紙等宣傳基礎上,本著「凡是想到的好措施都推廣」理念,對在清潔取暖設備使用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入戶答疑解惑,提供專業指導,使老百姓不僅家裡暖,心更暖。
  • 潔淨煤、煤改氣、煤改電,百姓用得咋樣?
    潔淨煤取暖使用安全嗎?煤改電取暖用得起嗎?煤改氣取暖有保障嗎?新華社記者近日前往河北進行了調查。  消除潔淨煤取暖「隱形殺手」  記者走進河北省內丘縣黃岔村劉志國家中時,屋頂的煙囪中,沒有煙霧繚繞,只看到淡淡的白煙,屋內的水仙花開得正豔。「清潔煤通過脫硫工藝減少二氧化硫汙染,院子裡沒有菸灰,屋子裡也乾淨了。」劉志國說。
  • 冬季取暖新方案,煤改電推薦:蓄熱式電磁採暖爐+暖氣片
    當前冬季燃煤採暖的方式已經不符合建設新時代生態文明的要求,而且燒煤也存在著採暖工藝落後、熱效率低下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國家電網清潔供暖的煤改電工程橫空出世了,開始在農村環保採暖和城市清潔供暖方面扮演著主導角色。
  • 國網北京電力打出保障服務「組合拳」護航「煤改電」市民取暖
    自從我家用上電採暖以後,冬天取暖安全又環保,不用再惦記著添煤,供電服務跟得緊,咱用著也放心。」說起「煤改電」帶來的變化,北京昌平區十三陵鎮長陵村的吳金蘭大媽說道。「煤改電」用戶福利:用電很省錢 購電不出村「北京地區『煤改電』用戶全年不執行階梯電價,享受電費補貼時間從每年11月1日0時至次年3月31日24時。」國網北京電力營銷部農電處處長王瀚秋介紹,農村地區「煤改電」用戶電費補貼額度,為每個採暖季低谷用電不超過一萬度。
  • 截止2020年,京津冀農村煤改電用戶的未來潛在市場仍有一千萬
    若是從2016年開始算,國家電網在北方地區已經開展了四年的煤改電工程了,配套電網設施也在同步進行著。需要知道了解的是,煤改電可不是簡簡單單地用電採暖設備取代燃煤鍋爐,而是以清潔、環保、節能的同時還要安全、健康、舒適的新式電採暖設備來代替傳統的燃煤鍋爐和過時老舊的電鍋爐。
  • (經濟)潔淨煤、煤改氣、煤改電,百姓用得咋樣?——來自河北農村...
    新華社石家莊12月21日電題:潔淨煤、煤改氣、煤改電,百姓用得咋樣?——來自河北農村過冬的一線見聞新華社記者王昆、王秋韻正值寒冬,河北農村農民怎樣過冬?潔淨煤取暖使用安全嗎?煤改電取暖用得起嗎?煤改氣取暖有保障嗎?新華社記者近日前往河北進行了調查。(小標題)消除潔淨煤取暖「隱形殺手」記者走進河北省內丘縣黃岔村劉志國家中時,屋頂的煙囪中,沒有煙霧繚繞,只看到淡淡的白煙,屋內的水仙花開得正豔。「清潔煤通過脫硫工藝減少二氧化硫汙染,院子裡沒有菸灰,屋子裡也乾淨了。」劉志國說。
  • 在河北省開展煤改電工程:清潔取暖衛藍天,除塵掃霾絕煤煙
    真誠真心亦真溫,除霾除煤是除塵,腦中方案用不盡,統轄採暖半邊天。燕趙萬裡大風泱,驚雷雨落大潮滂。迎著風橫雨狂的惡劣天氣,我們的煤改電車隊行駛在河北省的高速公路上,一路疾行若風,前往唐山、張家口、保定,在當地開展煤改電工程,以清潔的電取暖來取代燃煤取暖的過冬方式。
  • 濰坊高密市柏城鎮:清潔取暖改造 讓民心更暖天空更藍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7日訊高密市清潔取暖工作開展以來,高密市柏城鎮嚴把時間節點,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推廣集中供熱、煤改氣、煤改電等方式,大力推進清潔取暖工作,讓民心更暖天空更藍。小雪過後氣溫驟降,高密市柏城鎮苑家疃居委會居民儀紅家中,新裝的電取暖器正在運行。如今的取暖方式讓儀紅很是滿意,她再不用早起捅煤爐、運煤渣了。「一是環保,提溫又快,冬天取暖的時候開始取暖,夏天不使可以當壁畫掛著好看。政府免費給提供,還不用花錢,給老百姓辦了好事兒。」儀紅告訴記者。
  • 省力省錢的農村冬季清潔取暖新方法:光電熱代煤
    在雙代改造中涉縣引進了光電熱代煤項目這種「向天借熱」的太陽能供暖因系統相對獨立結構簡單、清潔高效等優勢>受到農村住戶的歡迎當聽說河北精宇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光電熱代煤取暖項目要在遼城鄉南坡村安裝試運行時,了解到這一系統的好處後,該村黨支部書記楊和平第一個報名安裝。
  • 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1381戶村民用上清潔取暖
    壓實工作責任加快推動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改造工作街巷中,已安裝完成的燃氣管道近日,在日照經開區奎山街道磐石莊村村民秦玉會家裡,一開門就感受到了屋內的溫暖,從11月10日燃氣入戶,他們家實現了燃氣供暖方式。這讓原本燒爐子燒炕取暖的她感到十分欣喜。「以前煤氣使不上,燒草很不衛生,燒炕被子會落灰,屋裡也比較髒,很不衛生,自從用了燃氣取暖,不用燒煤炭爐子了,家裡小孫女也跟著享福了。」秦玉會說道。村民王菲菲家裡有三個孩子,往年最愁的就是冬天取暖的安全問題。如今清潔取暖讓他們家溫度每天都能保持在二十度的適宜溫度。
  • 邯鄲累計完成清潔取暖改造151.98萬戶
    河北省住建廳供圖(資料片)同在該鄉的西固義村2018年就實現了「煤改氣」,村民老唐給筆者算了一筆帳:家裡五口人,之前用煤取暖時,一個採暖季大概用2噸煤,約需1600元錢;現在用天然氣取暖,需要花費3000元左右,政府最高還能補貼1300元。「算下來花費差不多,用天然氣取暖還乾淨,屋裡、院裡也顯得敞亮多了。」老唐笑著說。
  • 【鄭說·城記】從燒煤火到集中供暖:鄭州人的取暖史
    熱力公司的資料顯示,今年鄭州主城區四環內已實現集中供熱全覆蓋,實現了「一城一網」,供熱面積也突破一億平方米大關。隨著時代變遷,鄭州市民都在享受著城市發展帶來的舒適生活。 其實,集中供暖對於鄭州人來說,也不過二十多年光景。你知道鄭州人幾十年前是怎麼取暖的嗎?你了解鄭州人取暖方式發生過哪些變化嗎?
  • 山區農村如何實現低成本清潔取暖?煤改液化石油氣或是個好選擇
    「包括氣源部分、村內管線、戶內工程和終端設備四個部分,在不考慮補貼的前提下,北京平原地區農村煤改管道氣工程的總投資約為每戶3.9萬元,煤改LNG工程總投資約每戶3.4萬元。」孫明燁表示,山區農村的投資成本則會進一步上升。2016年以來,北京液化石油氣公司在北京農村地區開展了試點工作。目前,已有50餘戶使用LPG,其中約10戶已成功運行兩個採暖季。
  • 唐山市農業農村局開展潔淨煤及清潔取暖宣傳
    連日來,唐山市農業農村局緊緊圍繞推廣潔淨煤、禁燒劣質散煤開展宣傳,確保廣大農戶清潔、溫暖、安全過冬。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宣傳對象主要為老弱病殘、孤寡、貧困人員,返鄉務工的農民、放假回村的學生、逢年過節回村居住等第一次使用潔淨煤人員等人群。宣傳內容緊緊圍繞以下開展:一是今年唐山市對潔淨煤取暖的補貼政策。潔淨型煤、優質無煙煤、蘭炭等潔淨煤補貼原則上每戶不超過2噸,每噸補貼不超過500元;型煤爐具每戶1臺、每臺補貼不超過1000元。
  • 要改電,先改線,「煤改電」咋樣?看看下期城村的村民怎麼說……
    記者來到博愛縣下期城村,感受清潔取暖給群眾帶來的切身變化。兩個月前,國網焦作供電公司為村裡實施「煤改電」工程,為的就是村民在冬季供暖期能夠用上放心電。下期城村是一個普通村莊,以前全村95%以上的用戶都用煤球取暖,現在有900多戶都在享用「煤改電」清潔取暖。那麼,下期城村在「煤改電」前後又發生了哪些變化,讓我們去了解一下。
  • 讓天更藍民心更暖 雄安多種措施確保群眾溫暖清潔過冬
    雄安新區多種措施確保群眾溫暖清潔過冬清潔取暖,讓天更藍民心更暖10月31日,安新縣10千伏趙莊子線成功合閘送電,雄安新區2020年「電代煤」配套電網改造任務全面竣工。圖為安新縣10千伏趙莊子「電代煤」線路建設現場。